1、3-2-1精品系列历史2012版 专题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考点定位】(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着重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建设方针,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突出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创性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考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方
2、向和历史意义(影响)。(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明确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概况。(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针对性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及完善过程。【三年高考】一201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
3、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答案】:D【解析】:注意题中时间1958年,当时在经济上的“左”倾错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影响下,中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不是高速发展。中苏关系和粮食出口都只是次要原因,经济上的“左”倾错误是造成当时中国工农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2(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
4、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3(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答案】:D【解析】: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从1956年底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一直没有改变;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随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三项错误。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统治因返里事去河
5、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4(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5(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来源:Z。xx。
6、k.Com来源:Zxxk.Com176%来源:学科网ZXXK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6(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史地综合题。本题实际上是分析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在东北地区优先发展重工
7、业的原因,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与此相关。7(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5)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8(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28)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A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 C文化大革命 D“三面红旗”9(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39)中华民族的伟大
8、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时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刘汉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后,异国的礼俗、音乐、杂技,也跟着驼群的足迹,注入中土,使汉文化艺术鲜花繁集,灿烂夺目。汉代哲学以其雄浑的气魄和阔大的模式为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方向。当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或民族尚处于原始蒙昧之中时,汉代的科学在总体上超过了同时代任何民族之成就。 摘编自韩养民秦汉文化史材料二 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
9、!何况 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 干。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文化兴盛的表现。(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所及的地区。(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4分)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分)【答案】:(1)表现:文化艺术异彩纷呈;哲学气魄雄浑、模式阔大;科学居世界领先地位。地位:汉
10、朝成为当时东方一大文明中心。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2)任务:发展生产力。奋斗目标:从建国起,用一百年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主要任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二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1年新课标文综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答案】:A【解析】:1962年,这是探索时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A项正确。B项只能对应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题目与C项没有因果关系;题目也未涉及农村粮食产量提高;排除BCD三项。2(2011年全国卷文综17)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答案】:A【解析】:图5中,中国工业总产值在1960年1962年下降,主要是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19621965年上升,主要是由于新的经济政策“八字方针”的调整。3(2011年福建省文综20)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
12、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从1984年起,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所以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4(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用权 D土地的规模除。5(2011年山东省文综13)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
13、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A项是1992年十四大以后,不选;B项按课本应是在1984年开始,不选;D项,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在1984年开始开放;图5所示“个体工商业执照”正好说明国家承认个体所有制经济存在,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6(2011年浙江省文综20)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
14、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的关键句是“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强调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选D。7(2011年四川省文综19)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答案】:A8(2011年广东卷文综18)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
15、卫星发射成功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事件(“水稻高产卫星”)发生的时间为1958年,当时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成为“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与题意相符,选A项。B项1973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项1970年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C、D三项均与图片时间不符。9(2011年广东省文综39)(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
16、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
17、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答案】:【解析】:(1)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特别注意材料来源的时间提示,从第一段材料看出20世纪三20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0年全国卷文综19)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答案】:A【解析】:结合题中时间,这是建国后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题中的存款反映了经济迅速稳定。B项到1952年底才实现,
18、C项是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D项错在“迅速”二字。2(2010年上海卷历史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 推行了土地改革 B. 组织了人民公社 C. 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答案】:C 【解析】:为了改变建国初中国工业落后的状况,通过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而实现。3(2010年海南卷历史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
19、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答案】:A【解析】:题干的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工农业的产值和比例问题,排除C、D两项。一五计划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直到今天我国也没有实现工业化,排除B项。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发展较快,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工业落后的局面,故A项符合题意。4(2010安徽卷文综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右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初步形成市场经济
20、体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5(2010年山东卷文综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年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答案】:C【解析】:19591964年,在这一时期,19591961年由于“左” 倾泛滥,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但1960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
21、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暖的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C。6(2010年海南卷历史27)(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
22、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材料二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3分)【答案】:【两年模拟】一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1(福建省福州三中2012届高三三次月考文综)与
23、右图主题一致的标语是 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D“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答案】:C 【解析】:A项对应“文化大革命”;B项对应“备战备荒”;D项对应改革开放。只有C项对应“大跃进”,与右图主题一致。2(安徽省皖南2012届高三上期联合测评历史)邓小平曾指出,“农业稳了,工业也就稳了;农业不稳,工业就提心吊胆。”以下历史事件最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大跃进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扩大企业自主权【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主要是指农业政策是否适应农业发展需要。D项是城市经济体制
24、改革中心内容。3(江西省吉水中学2012届高三上期一次月考文综)美国时代周刊每年年初评选一位他们认为当年“对世界事务发挥最大影响的个人”作为上年度风云人物。1986年1月6日,邓小平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的“年度风云人物”,主要是因为他领导中国人民A确立了改革的国策 B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C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4(河南省信阳高中2012届高三三次大考历史)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其中“深刻的社会
25、变革”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这是文革结束后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一份客观公正的决议,“深刻的社会变革”再加上“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只能对应B项;AC在意义上不适合;D项在时间上不吻合。5(山东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三诊历史)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顾准和孙治方提出“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观点,这反映出 A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造不理解 B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到完善C经济上出现了“左”倾错误理论 D中国萌发了对社会主
26、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强调“商品生产、市场规律”,再联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代背景(三大改造)可排除ABC三项;只剩下D项。6(四川省成都外语校2012届高三四次月考文综)费正清说:“如果中国领导人高傲地认为,中国可以在一种排外、反理智的孤立状况下并通过反复强调毛的思想改变阶级结构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那他们也应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了解中国的实际。”作者认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 A 片面发展重工业脱离了实际 B 不可能自己解决现代化问题C 思想的僵化影响了经济建设 D 阶级斗争的形势依旧比较严峻【答案】:C 【解析】:题中材料主要强调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左
27、”倾错误指导思想,给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即选C项。7(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二月文综)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答案】:C 【解析】:建国后先针对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后针对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的政策调整,本质上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8(河北省衡水市普高2012届高三质监历史)1992年1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的邓小平南方谈话
28、的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下面有关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敢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B“南方谈话”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发表的C“风”是指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D“春”的寓意是南方谈话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奠定了思想基础【答案】:B【解析】:B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目标,时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约半年时间。9(浙江省温州市2012届高三一次适应测试文综)(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89年11月7日上午,在中南海中区西楼大厅召开了一个会议。在会上,财政部财科所的一位同志发
29、言认为,政治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改革出了毛病,本来应该计划取向的,却搞了市场取向,导致重复建设、通货膨胀、贪污、诸侯经济等等这么多问题。1990年7月5日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经济问题座谈会。财科所的那位同志的发言和去年的基调一样。吴敬琏针锋相对。他对这位同志说,你说的那些现象都有,但原因不是改革的市场取向不对和改革“急于求成”,而是市场取向的改革不够坚决,不够彻底。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口号不妥当,应该明确市场经济。柳红“计划与市场”争论中的吴敬琏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
30、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材料一中争论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并指出各自有什么依据?(12分)(2)结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关史实,论证“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的正确性。(8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是如何解决市场与计划争论的?(4分)(4)依据上述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3分)【答案】:思想,大胆实践;中国改革要善于吸收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3分,答出两点即给满分。要紧扣题意谈认识,泛泛而谈不给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1)针对1989年的政治风波(苏东剧变、中国关键)
31、,出现坚持计划经济和坚持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观点,其看待政治风波的原因方面也和这种观点保持一致。(2)可结使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互相学习的史实,如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3)结合20世纪90年代初的史实,可知:南方谈话论述关系;中共十四大确立目标。(4)抓住认识、探索、学习、创新等关键词可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二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1(湖南省长郡中学2011届高三八次月考文综)下图所示的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的相同原因是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实业救国”的思潮【答案】:A【解析】:B、D两项不适合19491952年;C项不适合191
32、21919年。2(甘肃省天水一中2011届高三一模文综)右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答案】:D【解析】:A项错在“一五计划”;B项错在“主要原因”;C项错在“优先发展农业”。3(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2011届高三下期入学考试文综)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产品分配的方
33、式发生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A B C D【答案】:B【解析】:从改革开放后这一时间来看,项错在“所有制形式变化”;项错在“农业合作化运动”。4(四川省成都市2011届高三一诊文综)从“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到“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B. 人民公社平均主义被打破C. 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的开放 D. 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答案】:D【解析】:20世纪90年代,促进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是经济政策因素,即D项。5(2011届新课标
34、全国卷文综模拟四)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的内容应该是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 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D【解析】:识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每个步骤中的主要开放对象。6(江苏省南京市2011届高三一模历史)阅读下列材料: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材料一 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
35、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6年,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材料二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年代1978198519862007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材料三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材料四 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项目金额比重(%)贸易方式一般贸易5385.844.2加工贸易6176.550.7其他贸易617.85.1 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请
36、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国内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6分)(3)据材料三、四,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4分)【答案】:分)【解析】:(1)题中后29年是指19792008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应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重大经济决策中寻找。结合2001后以中国融入世界和新的经济体制的确立回答第二问。(2)归纳材料二、三图表中不同类出口商品的升降趋势
37、,结合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大趋势回答主要国际因素。(3)从材料三、四图表中归纳中国外贸结构的问题,提出相应可行的应对措施。【一年原创】1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A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实行改革开放C 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突出1992年,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即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选D。2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
38、,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3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位中国诗人写道:“彩霞里伊水似飞舞,白云中洛河似龙腾,看茫茫绿树大海,排排烟筒森林。”这反映了 A 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 追求工业化的发展目标D 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现实【答案】:C【解析】: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及题中“排排烟筒”,可知它反映了C项。41978 年,安徽遇到特
39、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对这种做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A基本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答案】:C【解析】:本题的做法虽然在当时缺乏政策依据,但它为了安徽人民的利益,不能说是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5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因此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
40、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浦东开发的历史背景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B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答案】:A【解析】:注意上海浦东开发的时间(1990年),只有A项在它之前,BCD三项都在这一时间之后。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以“五年”为单位进行国家建设的“五年计划”模式,起源于前苏联。1929年4月联共(布)十六大制定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的诞生。19521953年,中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工业总
41、产值增长983、手工业增长609、大型工矿项目施工694个,到具体的各种产品产量增加多少等都有规定。“当时中央政府管2万个硬指标,计划就是法律,硬得很。”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回忆。 材料二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三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42、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与前面十个“五年”明显不同,第十一个“五年”中“计划”让位于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的“规划”。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指出“五年计划”模式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一模式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和目标。(4分)(3)材料三中,计划变规划,虽“一字之差”,却是耐人寻味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含义是什么?试结合相关知识,简要分析这一变化的必然性。(8分)【答案】:【考点预测】纵观2010201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专题,以20世纪50年
43、代至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四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在2013年的高考复习中,除上述主要考查内容外,还应注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等知识点的复习与练习。【高考母题】1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
44、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A【解析】:从题中的时间和科技“浮夸”现象,直接判断为A项。21980年4月,向阳人召开了选举大会,选举产生了人民代表,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乡长,副乡长,随即摘下了“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挂上了“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由此,向阳因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牌子,而后被誉为中国第一乡蜚声海内外。向阳人 A开创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 B迈开了农村改革重要一步C勇敢尝试城市政治体制改革 D真正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答案】:B【解析】:熟悉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步骤即可选B项;ACD都不能正确搭配题干内容。3邓
45、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答案】:D【解析】:在本题材料中,邓小平强调学习资本主义的证券、股市等市场经济手段,即D项。4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
46、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所有制结构已根本改变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20世纪末期,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如个体、私营、三资等)都对中国经济增长做了重要贡献,即C项所述。5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既是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也是外交工作的“晴雨表”。周总理在论及其创办的国际背景时说:“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据此判断,首届广交会应该创办于 A1947年 B1957年 C1977年 D1987年【答案】:B【解析】:理解“我们被
47、封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孤立、禁运等,从时间上来看只能选B项。A项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CD两个时间,中美已经改善了关系。6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问题上,有成功的探索,也出现过重大的失误,最终找到了一条新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9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统计表 年份项目194919521957工农业产值(亿元)4668101 241粮(亿吨)11163195钢(万吨)158135535(1)1952年同1949年相比,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试分析出现材料一中1957年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和影响。(12分)
48、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除了调整时期注重市场机制等一些制度创新外,改革开放前我国仅有两种典型的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各有何弊端? (10分)材料三 1978年与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0%514%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私有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3)依据上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10分)【答案】:【解析】:(1)1952年强调恢复,意义是为计划建设创造条件;1957年强调工业化,影响主要是奠定基础。(2)“一五”模式突出重工业,弊端必然是经济结构问题;“大跃进”模式突出又多又快,弊端则是违背经济规律。(3)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看变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政策角度分析原因。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