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推荐》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一复习学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280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一复习学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校推荐》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一复习学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校推荐》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一复习学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校推荐》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一复习学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校推荐》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一复习学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名校推荐》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一复习学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名校推荐》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一复习学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名校推荐》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一复习学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名校推荐》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一复习学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名校推荐》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一复习学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名校推荐》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必修一复习学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一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讲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学案)考纲:“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考点:(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感受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

2、投身到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阅读内容:“中共八大”、“文革背景”、“徘徊中前进”等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基础知识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北京)背景:“ ”的完成(1953至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的转变,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在中国基本确立。内容:(1)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 的变化。(2)提出加强社会主义 ,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共和各民主党派“ ”;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活动能够“ ”;强调全党要坚持党的 ,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意义:是探索中国 的一个良好的开端。2、“文化大革命”

3、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966-1976年)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 的文章,公开点名批判北京市政府负责人,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1966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 (简称“ ”)和 ,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成为实际上不受中共中央政治局约束的、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指挥机构。性质: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伟大的历史转折1、在徘徊中前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家的政治工作一度处于 的局面。邓小平同志的 的重要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

4、言书。2、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1)思想:重新确立了 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政治:停止使用“ ”的错误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 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组织: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4)经济:做出 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 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3、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2)它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中国从此进入 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一个新的时代。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第

5、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80年,邓小平的 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 ,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 ;1997年,中共 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 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采。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 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问题思考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它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2、如何才能避免“文化大革命“这种悲剧的重演呢?

6、民主法制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3、在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这样一个明确的结论:“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什么?会议做出了哪两个重大决策? 4、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拓展延伸1、以抛物线的形式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图在下列坐标轴中表示出来。2、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

7、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3、归纳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法制走向法治的趋势。1979 人大五届二次会议 选举法、组织法、刑法等1980 人大五届三次会议 婚姻法、个人所得税法等1981 人大五届四次会议 环境保护法、民事诉讼法、商标法等1982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宪法。注:1988、1993、1999、2004四次修改宪法。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1999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即宪法的形式确定下来4、我国应

8、该在依法治国方面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健全人民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实现民主法制化、法制民主化;严格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至上的权威与尊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法律、文化环境。其中,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强化监督是依法治国的保障,广泛深入普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练习巩固一、选择题 1、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最主要表现是

9、 ( )A. 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 民主党派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 D.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摧残 2、“文化大革命”中,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的是 ( )A.中央文革小组的建立 B. 上海掀起“一月风暴”C.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D.红卫兵运动在全国兴起3、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应在 ( )A.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B.新中国成立后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10、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是(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B.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D.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6、下列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B.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C.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D.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7、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的是 ( )A.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8、(2011年浙江)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 )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9、下列有关1982年宪法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对国家机构的设置、职责、管理体制等规定做出重大调整 D.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10、(2009年广东)中共十五大确定我国

12、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科教兴国B依法治国 C平反冤假错案 D政企分开11、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的会议是 ( )A.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13、(2010年黑龙江)村民杨明在2000年通过直接选举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他能当选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刑事诉讼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D民事诉讼法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

13、乱反正和民主建设成果的确认和巩固1999年第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依法治国等重要提法写入了宪法。摘自人民出版社朱汉国主编高中历史沉重成长手册 请回答:1)1954年宪法的性质怎样?它体现了哪两大原则?1982年宪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请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三个方面的拨乱反正的具体成果。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果。附:参考答案(略)1、基础知识2、问题思考3、练习巩固选择题: BCDCC DACDB AAA非选择题:(1)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两大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

14、会主义原则。历史地位:1982年宪法是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拨乱反正的成果:思想路线方面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政治路线方面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组织路线方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3)主要成果: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的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15、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第三讲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考纲:“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考点:(1)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2)知道港澳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理解“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阅读内容:无基础知识:一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1、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几次离合(1)明末 殖民者入侵台湾,

16、 收复台湾;(2)清初 政权割据台湾, 皇帝收复台湾;(3)1895年,日本通过 条约割占台湾, 年台湾光复;(4)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蒋介石政权败退台湾,至今与祖国大陆分离。2、问题与港澳问题不同(5)台湾问题是 问题;港澳问题是 问题二位卑未敢忘忧国-我的统一构想1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1)1979,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宣布了尊重台现状、争取用 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2)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提出举行谈判,实现 ,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

17、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4)1984年,全国人大 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5)“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 的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坚持 ,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 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它最早是为解决 提出来的。三、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1香港回归1982年中英会谈(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磋商)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7.1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规定回归后制度)1990年基本法通过,实行( )、( )、( )原则( )年香港回归。 2澳门顺利回归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

18、合声明发表。(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1999年12月20日凌晨,澳门回归祖国。3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标志着( );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 )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国际意义: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是世界上用( )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四、海峡两岸的关系1、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1)原因早日结束两岸分裂状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后,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

19、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2)表现1979年 ,两岸停火,中央政府提倡两岸直接实行“”;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1992年,“”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2005年,胡锦涛提出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强大的祖国;正确的方针;共同的信念;交流的加强;国际的公认。不利因素: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猖獗

20、。问题思考:1.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提出立即收回香港主权?2. 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香港、澳门为什么能够回归?拓展延伸1、“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相似之处和主要区别(1)二者的相似之处: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2)二者的区别:设立的地区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

21、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2、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东西德问题的区别(1)两者形成的原因、性质不同:后者是二战和“冷战”的产物,它们是根据二战期间或二战以后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形成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二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已经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2)领土和主权问题的性质不同:后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领土和主权分属于两个独立国家,都是联合国会员国;台湾和大陆的领土主权未分割,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3)两者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不同:德国、朝鲜的分裂为二战间和二战后一系列国际条约所规定;台湾问题,则有开罗宣言

22、、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关于日本不许将窃取中的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4)两者存在的实际状况不同:在美苏两国对抗的背景下,南北朝鲜、东西德国问题都分别驻有外国军队,被迫相互承认和在国际社会中并存;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同时“一个中国”的原则也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5)问题解决的原则和立场不同:德国问题是通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经过谈判达成统一的协议;朝鲜南北方的统一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进程缓慢;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由中国人民按“一国两制”夺得构想来解决,决不允许外国势力加以干涉。练习巩固1“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

23、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22010年4月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段话不能表明( ) A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B热爱祖国的情感C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D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出台的背景是( )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世界形势缓和,战争威胁消失改革开放

24、的中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 A B C D4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央政府的支持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投资环境的好转5 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功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25、 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A B C D6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C和平统一台湾 D 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7在政治对话和论述中加入诗词,这是中国一个从政的传统。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 )A1937年国共谈判 B1945年重庆谈判 C1949年北平和谈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8 “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6、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思想精髓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 D祖国统一9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10 2011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11 20世纪80年

27、代,中国邮政总局针对台湾问题发行了一套纪念封(如右图,图中上方是一只信鸽)。结合时代背景及图片涵义,请为其拟定一个贴切的标题( )A怀念故乡 B和平统一C一国两制 D经济合作12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 )工农武装割据 一国两制 大跃进运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B C D13 2008年11月3 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应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邀请,率团访问台湾。访台期间,签署了四项协议,有力促进了两岸直接“三通”。“三通”指的是( )A通邮、通航、通电 B通邮、通航、通商 C通邮、通路、通商 D通信、通电、通路二、非选择题14阅读

28、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898年中英签订威海卫租借条款的谈判中,清廷要求英国宣布不再向中国作领土要求。英国政府坚决不允许。英驻华公使蛮横地说:“ 威海卫抵俄,专为北方,若法国占南海口岸,我亦另索一处抵之。”1898年4月,清廷同意法国租借广州湾的第三天,英国即向清廷提出展拓九龙领土以便“保卫香港”的要求。6 月,李鸿章与英驻华公使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九龙半岛( 大鹏湾和深圳湾)租与英国,租期九十九年,租借地内专归英国管辖。材料二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

29、7 年,也就是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能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王朝,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材料三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义

30、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所讲的“ 新界”与“ 香港岛、九龙”有什么区别。(2)材料二中的“ 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最本质的含义是什么?(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能获得哪些重要认识?(4)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附:参考答案基础知识一、(1)荷兰 郑成功;(2)郑氏 康熙;(3)马关 1945;(5)内政 外交;二、(1)告台湾同胞书 和平;(2)国共第三次合作;(4)六届二次;(

31、5)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台湾三、(1)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 1997;(3)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共同发展 和平方式;四、(2)三通 九二共识;问题思考1、新中国成立后,首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收回香港的时机不成熟;为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封锁,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2、采用“一国两制”的原因:(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国两制”是我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符合我国实际。“一国两制”可以避免战争,符合人民愿望。“一国两制”即明确了港、澳、台地区在统一国家中的地位及其制度的特殊性,又顾及到各方面的利益,

32、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又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回归的原因:前提条件国力强大。关键因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群众基础渴望回归。国际背景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练习巩固1-13 C D A B C A D B B A B D B 14、(1)新界是租借地,而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是割让地。(2)既要收回英国强行租借的“新界”,又要收回被清朝“永久割让”给英国的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这句话的最本质含义是坚决不承认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3)在对待国家主权问题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晚清政府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这种不同的态度是由不同的综合国力和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决定的。收回香港地区既是洗刷近代历史上留下的民族耻辱的重大行动,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必要措施。(4)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持反对“台独”。主要目的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