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第一学期第一次反馈考试高一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据此判断,“楚”姓起源于A封国 B谥号
2、C爵号 D职业 3“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周朝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是A强化血缘联系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封邦建国 D推行礼乐教化4“兄弟析烟(即分家),亦不远徙,祖宗庐墓,永以为依。故一村之中,同姓者至数十家或数百家。”(苏州志)此种情况源于A宗法制度 B政府提倡 C小农经济 D儒家思想5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打击贵族势力C使奴隶获得了人身
3、自由 D加强中央集权6下列选项中有关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实行于汉初和元朝B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对中央集权所起的作用截然相反C两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实施均是吸取和借鉴了前朝的教训D两种地方行政制度均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并为此后历朝沿用7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大进步,其进步之处突出表现在A权力世袭继承 B官员垂直任免 C地方实现自治 D中央权力弱化8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且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A秦朝的郡县制
4、 B隋唐三省六部制 C明朝的内阁制 D清朝的军机处9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 B参知政事C军机处 D枢密院10.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 品行、才学 B. 家庭背景 C. 个人声望 D. 考试成绩来源:学科网ZXXK11魏晋时期,弘农扬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
5、主要靠的是A战事立功 B才学品德 C门第出身 D皇亲国戚12右面是宋理宗宝佑四年(1265年)登科录 中 记载的601名中榜进士社会阶层来源的对比示意图。其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宋代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平民阶层的政府 B平民阶层有望执掌宋代国家的最高权力C贵族官僚阶层已在宋代社会中完全消失 D科举选拔推动了平民向上层社会的流动13据记载:“时上念机务殷,欲广聪明,措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门,简诸臣为耳目。”这里的“上”是A明太祖 B明成祖 C乾隆帝 D雍正帝14反映右图历史的资料,我们可能在下列哪一本著作中看到中看到A明太祖传 B明惠帝传C明成祖传 D明神宗传15顺治时期,内阁大学士负责票拟,职
6、权最高。康熙时期,内阁的一部分职权分给翰林院。雍正时期,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内阁职权再次削弱。发展到最后,内阁虽存草拟诏旨之责,但军国大政主要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办理。这表明清朝A内阁已失去辅政作用 B增设军机处取代内阁C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 D皇权开始兼并了相权16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裁决军国大事 B事实上行使丞相权力C草拟审批政令 D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17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
7、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18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19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材料主要反映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农民毫无人身自由C小农
8、经济的落后性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20宋诗夏日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钩。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下列需要“丁男踏车”的灌溉工具是A耧车 B筒车 C翻车 D水排2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该农具是 A耧车 B耦犁 C曲辕犁 D翻车2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A工匠优秀,原料上等 B技术高超,不计成本C规模生产,面向市场
9、 D分工细密,管理严格2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找一找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瓷器的说明,哪一个是错误的图一 A汉代珐琅瓷 B唐代白瓷 C宋代青瓷 D清朝粉彩瓷24苏北农村地区有“刘集”、“谢集”、“新集”、“马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来由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 A夜市 B都会 C草市 D会馆25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瓷器烧制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开启了中国瓷器远销
10、海外的步伐 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来源:学科网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D体现了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26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严格管理市场 D压制丝织业发展27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A工商食官 B鼓励贸易 D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28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
11、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A韩非子 B论语 C老子 D墨经29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30.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 B崇尚自然,清净无为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来源:学科网ZXXK二、判断题
12、: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 )32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首,负责监察百官,并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 )33.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都江堰。 ( )34右图所示的耕犁技术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 )35唐代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增设参知政事等措施分散了相权,使之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了君权。 ( )36西汉时期“坊”“市”不分,夜以继日;
13、宋朝市打破时空限制,“坊”“市”分开,“市”定时开启。 ( )37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公正性。 ( )38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较好的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39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 )40清朝康熙年间,工匠用进口的原料画在瓷胎上,这样烧制的瓷器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这种瓷器应该是青花瓷。 ( )三、材料
14、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班固汉书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三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
15、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请回答:(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2分)(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和主要作用。(2分)(3)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2分)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2分)(4)据上述材料,概括我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2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
16、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宋太祖时规定:“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当税之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揭于板榜,置官宇之屋壁,以遵守焉”。宋太宗时曾下令曰:“今后富商大乘马,漆素鞍者勿禁。”宋高宗时曾下诏:“禁米谷铺户停米邀勒高价。如违,杖一百。”据宋史、宋会要辑稿整理材料三 “凡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细绢、丝绵,私出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大明律附例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
17、所体现的生产模式及其主要特点。(3分)它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居于什么地位?(1分)(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业空前繁荣的原因。(2分)据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历史性突破。(2分)(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长期推行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来源:Z+xx+k.Com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5 AACAD 6-10 DBBDA 11-15 CDBAC 16-20 DDBDC 21-25 CDACC 26-30 BDBCB二、判断题:正确的涂
18、A,错误的涂B,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35 ABABA 36-40 BAABB来源:学科网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1)秦朝;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分)(2)三省六部制。减少决策失误。(2分)(3)宋: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2分)明:废丞相,皇权空前强化。(2分)(4)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消失;君权不断强化。(2分)42(1)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分)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等;(2分,任答两点2分)地位:统治(主导)地位。(分)(2)原因:放宽和规范商税的征收;提高商人地位;规范市场,打击垄断。(2分,任2点2分)突破:打破日中为市(时间)的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连;打破坊和市的界限。(2分)(3)政策:“海禁”。(分)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任答1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