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讲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的解体:(1)传统经济: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_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其特点是耕织结合。小农经济不平等条约(2)原因:西方列强通过_,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冲击着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表现:洋纱输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导致家庭棉纺织业“纺”和“织”的分离。洋布输入,造成“织”与“耕”的分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日趋_。(4)评价:商品化世界市场体系促进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_。2.洋务运动与
2、官办企业:(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窘境。(2)发起:19 世纪 506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旨在“_”“求富”的洋务运动。(3)表现:自强江南制造总局创办军用企业 1861年,曾国藩创办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_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创办民用企业19 世纪 70 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1881 年投产使用机械开采的_,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筹划海防 从
3、 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起,先后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续表)开平煤矿(4)结果: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对中国的早期_却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5)影响:现代化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阶段时间原因主要史实备注出现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然经济开始瓦解_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上海的_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生存环境:列强利用资金、
4、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_,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又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民族工业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初步发展19 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_的限制,1903年设立_,奖励工商社会上兴起一股“_”的热潮,涌现出张謇、荣宗敬等一批实业家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民间出现办厂热潮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实业特权外资企业发昌机器厂民间设厂商部救国【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5、,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3)洋务企业是中国境内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企业。()(4)近代工业的基本内涵是采用机器生产。()答案:(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受到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而产生的,缺乏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但是在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中国境内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4)2.选择: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输
6、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答案:B3.选择: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A.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C.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D.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答案:C4.选择: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广州(A.民族工业的崛起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答案:C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
7、期”:(1)含义:_至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国市场经济比较活跃,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2)原因:民国建立国货革命推动: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_,以抵制洋货。外部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群众运动:群众性的_斗争的促进。政局趋稳: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 年基本实现全国统一。反帝爱国轻工业化学工业(3)概况: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_发展迅速。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_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推出有利
8、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使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到了更快发展。掠夺的表现日军以“_”为名霸占未撤退出沦陷区的民营企业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方针和目的方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_”目的: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掠夺的方式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是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控制和垄断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_在沦陷区掠夺大量_,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军事需要适地适产主义严格管制劳动力3.民族资本的困境:(1)外国资本的压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卷土重来,凭着雄厚的实力,利用_
9、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2)官僚资本的排挤:跌价竞争国家资本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抗战做经济上的准备,为此实行了一些_的措施。一些当政的腐败势力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经济统制官僚资本家凭靠手中的权力推行“_”政策,实行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攫取大量财富。官僚资本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2)“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3)南京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使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到了较快
10、发展。()答案:(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2)(3)2.选择:1916 年,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男工约有 39 万人,女工约有 24 万人,其中仅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浙江五省女)工就达 20 余万人。据此推断,上述五省(A.城市化进程加快B.妇女地位显著提高C.轻工业相对发达D.政府鼓励女性就业答案:C3.选择:1945 年抗战胜利后,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资本的入侵B.民族
11、资本经营不善C.官僚资本的压榨D.资本家不支持政府答案:C【图示归纳】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重难点 1材料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料探究】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 年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 增长近 5 倍。18461856 年,茶的出口再增长 55%,丝的出口 又增长 3 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材料二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
12、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 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材料三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 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
13、机,而风俗不无堕落。黄炎培等川沙县志(1937年版)读史信息:传统的丝、茶贸易不断增长;信息:出口以农副矿产为主,品种不断增加;信息:受外资需求影响较大;信息: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信息: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信息:技术得到革新;信息:手 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信息:传统手工业大量破产;信 息:洋纱、洋布盛行,大量女工进入洋纱厂、洋布局。(1)根据材料一,归纳该时期中国出口商品的特点。这从本 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3)分析材料三,概括外国商品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答案:(1)特点:出口以农
14、副矿产为主;品种不断增加;传统的丝、茶贸易不断增长;受外资需求影响较大。问题: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2)表现: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变化: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生产技术得到革新;手工织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3)影响: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破产;洋纱、洋布盛行,大量女工进入洋纱厂、洋布局。角度变动实质评价生产模式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经济结构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
15、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对外交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政策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论从史出】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真题链接(2016 年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 年至1910 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 余个商埠。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解析:首先,提取信息,材料由文字和图片组成,提取信 息可以从这两种载体入手。从文字上看,商埠的开放经历了由 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自开
16、商埠的时间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等。从图片上看,自开商埠集中于沿海地区,其中,东北地区数量较多,并且涉及长江中游等。其次,对信息进行简要分析,可以从信息的原因和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如提取信息“自开商埠集中于沿海地区”,可以从原因“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和影响“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并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等方面来回答。最后,最好能从分析说明的过程中得出一定规律性、本质上的认识或者启示,使分析得以升华。答案:示例:信息:集中于沿海地区。分析: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达;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
17、并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抵御外侵。重难点 2材料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史料探究】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1874 年捷报卷十二材料二著名的实业家宋棐卿1932 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 挣扎了8 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 年,“东亚”已是奄奄一 息了。百年巨商材料三据统计,18581911 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
18、1 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 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 亿多元。而仅19011911 年就设立了650 家工矿企业,资 本总额为 1.4 亿多元,其中江苏162 家,湖北82 家,广东54家,四川42 家,直隶37 家,浙江36 家,奉天(今辽宁)30 家,福建22 家,安徽21 家,山东20 家,湖南11 家,江西10 家。项目纺织业 缫丝业 面粉业 火柴业 水电业 机器业 矿冶业数量/家82705328602073资本额 /万元1332.1556.9786.81303813.8352.12272.919011911 年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读史信
19、息:与传统观念相悖;信息: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信息:设备齐全,技术先进;信息:战争和动荡影响发展;信息:发展速度快;信息: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信息:以轻工业为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 20世纪 30 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1937 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9011911 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0 世纪初,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封建观念和旧习俗的制约;动荡
20、不安的时局。(2)发展因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引进的技术设备先进。衰败原因:长期的战乱和政局的动荡。(3)特点:发展速度快;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影响: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经济基础。革命史观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现代化史观 迈出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世界史观(全球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文明史观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文明,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并促使中华文明逐步融入世界现
21、代工业文明社会史观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重要分水岭,促使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文化教育等逐步向近代社会迈进唯物史观没有变革旧的封建关系,以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走向富强【论从史出】对洋务运动的解读和全面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1.运用不同史观解读洋务运动: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
22、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制,发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上看,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4)从处境上看,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从而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阻碍因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
23、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以轻工业为主,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推动因素: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鼓励兴办实业。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力量源泉。5.启示:(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2)善于抓住和创造有利的国
24、际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3)要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4)要保证充足的资金用于科技研发和投入。真题链接(2019 年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抗战胜利后,一些知识分子注重经济民主,他们认为在大多数人基本温饱未能满足的情况下,谈自由民主是奢侈 的。正如有人所言,在我看来,在两种民主不可兼得的今日,一碗饭比一张选票实惠太多了。在他们看来,在自由主义经济 的私有制下,贫富悬殊无法避免。他们认为一个合理的经济制 度应使社会总生产的分配尽可能趋平,而这种经济平等的要求 只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他们以中间路线号召颇有声势的 力量,但时人评论中间阶层和中间党派在中国政治上都不会有
25、 重要地位,也不会起什么独立作用,后大部分中坚力量接受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摘编自新路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民主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民主思想的主要观点,并予以简要评价。解析:(1)据材料“抗战胜利后,一些知识分子注重经济民主”可知,这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据材料“他们认为在大多数人基本温饱未能满足的情况下,谈自由民主是奢侈的”可知,当时经济凋敝,贫富悬殊。(2)第一小问,据材料“在大多数人基本温饱未能满足的情况下,谈自由民主是奢侈的”可知,其主张经济民主优于政治民主;据材料“应使社会总生产的分配尽可能趋平”可知,其主张经济平等;据材料“这种经
26、济平等的要求只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可知,其赞同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二小问,据材料“他们认为一个合理的经济制度应使社会总生产的分配尽可能趋平”可知,其注重民生;据材料“他们以中间路线号召颇有声势的力量”并结合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提出第三条道路可知,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据材料“时人评论中间阶层和中间党派在中国政治上都不会有重要地位,也不会起什么独立作用”可知,这不切实际,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或无法实现。答案:(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经济凋敝,贫富悬殊。(2)观点:经济民主优于政治民主;经济平等;赞同生产资料公有制。评价:注重民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切实际,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或无法实现
27、。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高考真题】1.(2019 年新课标卷)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上表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解析:选 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 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 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 B 项;材料与科 举取士无关,排除 A
28、 项;材料反映部分士人参与工商业说明儒 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 C 项;材料只是提及 部分名人从事新式工业,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状况,且无法说明 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 D 项。2.(2019 年新课标卷)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解析:选 B。“外国人的名字”代表外国人的身份,在中 国近代受领事裁判权的影响,往往意味着特权,可以成为民族 工业创立之初的护身符,故选 B 项;“民间
29、设厂高潮”这一特 定的历史时期在甲午战争后才开始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 除 B 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不是外国资本 运作的结果,排除 C 项;“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与对外贸易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D 项。3.(2017 年新课标卷)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 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选 A。
30、根据材料“土煤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 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到“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 钱”可知,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税负减少,这有利于增强洋务 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 A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只是开平煤矿的 税负问题,与开平煤矿的管理无关,故 B 项错误;开平煤矿属 于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民用企业,材料未涉及列强控制煤矿业,故 C 项错误;税负减轻只是煤矿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其稳健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内部的经营管理、技术、资金等,“保证”一 词言过其实,故 D 项错误。4.(2017 年新课标卷)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
31、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解析:选 B。根据材料中的“协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州船政局是从官办转为官督商办,也就是协办,并没有转为 商办,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到“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反映了经费来源的变化,目的 在于缓解经费压力,故 B 项正确;材料中 1879 年以前“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到后来“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说明 所造之船自始至终没有投入市场,故 C 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福
32、州船政局的造船业,不能由此推断近代轮船制造业的状况,故D 项错误。5.(2017 年新课标卷)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解析:选 D。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于1898 年,故A 项错误;1895 年甲午战争清军惨败,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创办的官督 商办企业也受到影响,并且无法判断材料中企业是否为官督商 办企业,故 B 项错误;189
33、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列强 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列强加大了 对华资本输出,故 C 项错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需要赔偿 日本巨额战争赔款。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 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 D 项正确。6.(2016 年新课标卷)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选 C。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并且 材料未涉及关税主权,故 A
34、项错误;19 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 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是 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没有涉及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故 D 项错误。7.(2016 年新课标卷)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
35、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解析:选 D。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为 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故 D 项正确。8.(2015 年新课标卷)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 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解析:选 D。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 因为受到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而滞销了,因此它们被用来 包装中国生丝
36、,故 D 项正确。【典题模拟】9.(2020 届广东湛江一中模拟)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 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 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 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
37、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 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 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 年中国共开办145 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 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 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 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厕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38、。”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 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表现,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答案:(1)表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意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速了旧制度的崩溃;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促进近代社会变革,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2)特点:具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近代工商业的重要投资者。影
39、响: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丰富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由于依附洋人,阻碍中国革命,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3)逐步迈向近代化(现代化)。10.(2019 年山东青岛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3 年周学熙创建了华新纱厂,后因“一战”爆发而中止。1919 年再建,1920 年竣工投产。开工初期,青岛只有“内外棉”一家日本纱厂,至 1924 年日本纺织厂扩充到六家,对华新形成包围阵势。日商凭借势力,竞相压价倾销,导致华 新纱厂 1925 年亏损 32 万元。华新纱厂提出“六大改革措施”,改善管理,提高待遇,与日商竞争,始终立于不败之地。1935年,华新纱厂一
40、举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1938 年,日军侵占青岛,日商宝来纱厂强迫购买该厂。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一年多反复交涉,终将青岛华新纱厂收回,青岛华新纺织印染厂得以恢复。1953 年,华新纱厂实现了公私合营,1966 年,更名为青岛国棉九厂。据编自吕伟俊 韩复榘统治下的山东商业等 材料提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启示:民族独立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说明: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周学熙创办了近代民族企业华新纱厂。华新纱厂虽然通过管理创新抵制了外资
41、企业压价倾销的不合理竞争,克服诸多困难,一度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获得长足发展。但在日本侵略下,华新纱厂被迫出卖,失去了自主发展的机会。以华新纱厂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受到国内反动势力和列强的双重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能畸形发展,即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难以发展。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消除工业现代化的束缚,实现民族企业的飞速发展。【史学新动态】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 学术观点观点一基本肯定说。梁启超运用资产阶级历史观对其进行评价和总结,他认为,洋务运动实为维新变法起了“开路”的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本肯定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进步
42、性的运动,它揭开了封建制度下的中国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尽管它存在消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观点二基本否定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本否定者认为,洋务运动总体上适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需要,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阻 碍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但他们也承认洋务派兴办工业,客 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刺激和推动的作用。观点分析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 程,但从其结果来看,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尽管它 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诱导作用。考题演练1892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
43、办的官办机器织布局开工生产,生产的布匹除内销外,还大量出口海外,此后几)年内,湖广地区输入的洋布大为减少。这说明(A.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扩张有抵制作用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引发了洋务运动C.洋务派忽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价值D.洋务运动扭转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解析:选 A。官办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有内销,说明其 满足了国内民众的需要;湖广地区输入的洋布大为减少,说明 湖广地区的民众对洋布的需求减少,这是官办机器织布局生产 的布匹与洋布争夺市场的结果,即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扩张有 抵制作用,故选 A 项。答题术语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 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卷入
4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2.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4.鸦片战争结束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兴起。5.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解体加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6.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 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7.19271936 年,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较快发展。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资金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 不均衡;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而艰难 发展;民族工业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