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通市海安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高三历史一、选择题1. 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建明堂、辟雍、灵台,号三雍宫。明堂用于帝王宣明政教,举行条天仪式: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授经义的场所:灵台是帝王观察天文星象之所,以知天意。后代多沿置。由此可见,历代帝王建三雍宫的主要意图是A. 强调顺应自然B. 开展天文研究C. 宣扬主流思想D. 发展官办教育2. 唐代妇女改嫁非常普遍,包括皇家公主、达官贵妇,皆无忌讳。朱熹曾直斥:“唐源流出于夷狄,故国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女性日常生活中袒胸露臂的服饰,马球场上纵横驰骋的英姿,也都经常出现在唐代的壁画、彩塑中。上述现象可以折射出唐代A. 儒
2、家伦理日渐式微B. “胡汉融合”的历史底蕴C. 妇女解放的社会风尚D. “夷夏一家”的民族政策3.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本质上是对九品中正制的叛逆,是寒门庶族和豪门士族争夺权力的必然结果:科举制的实施解决了九品中正制下豪门士族垄断权力的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A. 没有改变九品中正制的形式B. 导致寒门年族对权力的垄断C. 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D.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4. 下图为宋代雕版书籍价格变化曲线图。据如图推断,宋代A. 雕版印刷术助推文化发展B. 书籍的排版技术大为提高C. 市民阶层对文艺追求强烈D. 印刷术得到民众普遍关注5. 1898年4月,恭亲王奕沂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
3、处为商埠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清政府采纳建议,首次自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秦皇岛、江苏吴淞等四处为商埠。这体现出清政府A. 求富促进自强的洋务实践B. 推行“新政”挽救利权的努力C. 抵御列强资本输出的策略D. 应对统治危局采取的政策调整6. 梁启超指出,中国思想界的痼疾,就在于“好依傍”和“名实混淆”。如康有为的思想,是其空前创获,却偏要说是出自孔子,即属于依傍混淆。这种病根不拔出,中国人思想“终无独立自由之望。梁启超意在说明A. 托古改制不利于变法改革B. 维新思想惟有汲取本土养分C. 思想自由是文明进步之本D.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7.
4、 近代中国海关在1912-1921年的十年报告中提到:“上海农业方面地区年产原棉约20万渐代替稻田。现在上海棉田约占全部可耕田的60%。目前江苏东南地吨,对世界市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产地。”对上述现象解释准确的是A. 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B. 近代工业发展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C. 江苏的棉纺织业位居全国前列D. 欧美列强因世界大战退出中国市场8. 1919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毛泽东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 聚合了各
5、阶级的力量B. 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C. 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9. 下图中的文字节选自一位上海老师在1936年5月对一堂社会课的记录,这反映出当时的学生A. 支持华北抗战B. 心系民族前途C. 关注红军长征D. 期盼国共合作10. 新中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其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和平统一战线政策”在当时主要表现为A. 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 谋求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D.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关系11. 有学者认为
6、,伏尔泰将中国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孟德斯鸠则视中国为封建专制主义盘踞的腐朽国度。尽管具体内容有异,二人研究中国的目的则殊途同归。在该学者看来,伏尔泰与孟德斯鸠A. 精神内核有所差别B. 均在向中国宣传启蒙思想C. 政治主张没有差异D. 都在为启蒙思想寻找论据12. 工厂在英国广泛建立后,工厂主仍然把学徒当做廉价劳动力,依靠传统的手工学艺方式来就技术力量,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上层统治集团普通认为教育与科学是个人之事而非国家事业,国家的任何于预都是有害的。上述现象对英国的主要影响建A. 阻碍了新技术力量成长B. 加重了英国工人阶级的苦难C. 为教育普及扫除了障碍D. 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的
7、成本13. 下表是光荣革命中英国议会关于“谁是国王”问题的几种意见和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和最终方案体现了托利党大贵族与高教会派的意见托利党、部分辉格党意见辉格党的意见最终方案保留詹姆士的国王身份,立成廉为摄政,代行国王权力玛丽公主继承王位威廉继承王位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威廉反对玛丽与托利党反对威廉支持,大部分贵族反对威廉、玛丽、部分托利党和辉格党支持A. 惯例与传统B. 分权与制街C. 博弈与妥协D. 民主与法治14. 煤钢等“大烟囱工业”是近代国家腾飞的基础与标志。德国在煤炭开采上,一改往日的人工挖掘,对于储量丰富的褐煤,采用炸药炸开、机器压碎,然后用火车运出的新方法,成效巨大。材料说明德国
8、的腾飞主要得益于A. 新航路的开辟B. 早期的殖民扩张C. 第一次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15. 下面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部分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此表可以说明苏(俄)联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煤炭664343钢555432A.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 工业化模式具有显著的进步性C. 经济结构呈现不平衡D. 斯大林模式利于经济持续发展16. “这种思潮是一个成分复杂的混合体,既包含着对理性的愤慨,也包含着对现实的仇恨:在价值取向上或憧憬未来,或眷恋往昔,惟独对现实社会充满了怨恨和愤
9、想:在表现形式上则崇尚真挚炽烈的情感、一尘不染的自然情调和神秘诡异的奇思异想。”下列体现这种思潮的文学作品是A. 母亲B. 大卫.科波菲尔C. 巴黎圣母院D. 等待戈多二、非选择题17. 农业是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田赋是古代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颁行了新的赋税制度:一、打破井田和私田的界限,按统一的标准征税;二、赋税律缴纳粮食;三、减轻农业税,加重商人的赋税和劳役;四、登记人口,按人口抽人头税、征发徭役和兵役;五、把赋税劳役作为奖惩手段,例如,战争中能斩敌一人,则免其赋役。材料二 汉朝的田赋分田租和人头税两个部分。汉初田租税率为十五税一,后来又
10、减为三十而税一.东汉时,把全国土地按肥瘠分为三等,每等土地按同一的税率,确定应纳的税税额。对灾荒等特殊情况,国家随时发布减免田赋的诏令。汉代的人头税中的算赋本来规定15岁至56岁的成年男女平均缴纳,但是对商贾和豪强占有的奴婢倍算,即每人缴240钱,且由商贾、豪强缴纳。秦汉时期的赋税征收工作由郡守、县令掌管,乡基层组织有啬夫负责具体赋税征收事宜,在中央负责财政税收事务的则是治粟内史,为九卿之一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权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推行新的赋税制度的目的,指出秦国与推行新赋税制度直接关的其他制度。(2)据材料二,概括汉代田赋制度所体现出的治国理
11、念。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田赋制度推行的时代背景。18. 图1、图2、图3是创作于1949年的漫画(两国民众逐渐疏离,作者惊人地预料到两德关系发展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据孟钟捷德国简史完成下列要求:分别提取图1、图2、图3中的图文信息,并运用相关史实说明此漫画作者创作的合理性或预见的精准性。19.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兵部省指出:“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于是,原幕府的东京海军操练所得到恢复,并于1888年迁往江田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江田岛地形临海抱湾、地理优越,利于海军专业培养。江田岛海校在学习近代海军战术、技术、西式外交礼仪的同时,其日常训练和管理严格到了残酷的地步。平时高年
12、级学员负责管理低年级学员,可以根据其不良表现进行打马体罚。每到重大节日,海校都要组织学生向天皇的照片行叩拜之礼,每个星期都要背诵天皇的军人敕谕.海校还经常开展各种剑术、柔道、相扑等体育运动,以此锻炼海校学员意志。一位英国人在谈到江田岛海校时写道:“从海军兵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既有一副能经受一切艰难困苦的身体,也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天皇和祖国,他们可以不惜一死.”海校的上述精神教育被称为“江田岛精神”,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精神支柱。摘编自王伟炫目樱花终凋零记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田岛海校建设的有利条件。(2)据材料,归纳江田岛海校的办学特点,并结合
13、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江田岛海校对日本产生的影响。20. 统一台湾是康照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在三藩之乱即将平定时,康熙帝的注意力便转向台湾。康熙二十年,郑经病死,台湾内乱,郑克块继位。康熙帝认为时机成熟,决策进征台湾。他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授以专征之权。施琅景统水师大军进军澎湖与郑军决战,大获全胜。清廷在发动军事进攻的又进行和平招抚,封郑克澳为汉军公,其他将领部属也都分封最用。收复台湾后,有大臣主张“宜迁其人,弃其地”,而施琅则坚持认为“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国边团”,康服帝决定采纳施琅的建议,台湾的行政建制从此与内地划一。这对国家统一、对台湾经济,社会与文化
14、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与合理策略。(2)据材料,简析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政治智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南通市海安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高三历史(解析版)一、选择题1. 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建明堂、辟雍、灵台,号三雍宫。明堂用于帝王宣明政教,举行条天仪式: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授经义的场所:灵台是帝王观察天文星象之所,以知天意。后代多沿置。由此可见,历代帝王建三雍宫的主要意图是A. 强调顺应自然B. 开展天文研究C. 宣扬主流
15、思想D. 发展官办教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明堂用于帝王宣明政教,举行条天仪式”“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灵台是帝王观察天文星象之所,以知天意”可得出历代帝王建三雍宫主要是用于宣扬教化,宣讲儒学,因此主要是为了宣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主流思想,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2. 唐代妇女改嫁非常普遍,包括皇家公主、达官贵妇,皆无忌讳。朱熹曾直斥:“唐源流出于夷狄,故国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女性日常生活中袒胸露臂的服饰,马球场上纵横驰骋的英姿,也都经常出现在唐代的壁画、彩塑中。上述现象可以折射出唐代A. 儒家伦理的日渐式微B. “胡汉融合”的历史底蕴C. 妇女解放的社会风尚D.
16、 “夷夏一家”的民族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唐代时期对妇女的束缚较少,妇女的日常行为比较开放,由此可知折射了唐代妇女解放的社会风尚,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妇女行为和思想开放,并不是儒家伦理式微,排除A;材料并不能说明唐朝妇女思想和行为开放是民族融合的结果,排除BD。3.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本质上是对九品中正制的叛逆,是寒门庶族和豪门士族争夺权力的必然结果:科举制的实施解决了九品中正制下豪门士族垄断权力的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A. 没有改变九品中正制的形式B. 导致寒门年族对权力的垄断C. 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D.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
17、根据“是寒门庶族和豪门士族争夺权力的必然结果”、“解决了九品中正制下豪门士族垄断权力的问题”可知科举制打破了豪门士族对选官权力的垄断,使寒门庶族也能通过考试进入仕途,从而扩阿达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故选D;科举制改变了九品中正制的形式,排除A;科举制使任何一个阶层都不能再垄断选官权力,排除B;C项说法有误,矛盾可以被缓解,但不可能消除,排除C。4. 下图为宋代雕版书籍价格变化曲线图。据如图推断,宋代A. 雕版印刷术助推文化发展B. 书籍的排版技术大为提高C. 市民阶层对文艺追求强烈D. 印刷术得到民众普遍关注【答案】A【解析】【详解】从数据可以看出,雕版印刷书籍价格不断下降,这有利于文化普及与
18、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与排版无关,排除B;从材料中看不出是市民的需要增加,排除C;D项太绝对,排除D。5. 1898年4月,恭亲王奕沂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清政府采纳建议,首次自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秦皇岛、江苏吴淞等四处为商埠。这体现出清政府A. 求富促进自强的洋务实践B. 推行“新政”挽救利权的努力C. 抵御列强资本输出的策略D. 应对统治危局采取的政策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奕等人是为了增加关税,开辟财源而奏请设立新的商埠,由此可知清政府的行为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民族危机而采取的政策调整,故选
19、D;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就已经宣告破产,排除A;1898年清政府尚未实行“新政”,排除B;清政府的这一行为并不是为了抵制列强的资本输出,排除C。6. 梁启超指出,中国思想界的痼疾,就在于“好依傍”和“名实混淆”。如康有为的思想,是其空前创获,却偏要说是出自孔子,即属于依傍混淆。这种病根不拔出,中国人思想“终无独立自由之望。梁启超意在说明A. 托古改制不利于变法改革B. 维新思想惟有汲取本土养分C. 思想自由是文明进步之本D.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主张托古改制,梁启超认为康有为的这种做法属于依傍混淆,导致中国人的思想“无独立自由之望”,说
20、明他认为托古改制不利于变法改革,故选A;综上所述可知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 近代中国海关在1912-1921年的十年报告中提到:“上海农业方面地区年产原棉约20万渐代替稻田。现在上海棉田约占全部可耕田的60%。目前江苏东南地吨,对世界市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产地。”对上述现象解释准确的是A. 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B. 近代工业发展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C. 江苏的棉纺织业位居全国前列D. 欧美列强因世界大战退出中国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上海和江苏地区主要开始种植棉花,成为重要的产棉区,棉田逐渐取代了稻田,由此可知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故选B
21、;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开始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江苏的棉纺织业位居全国前列,排除C;欧美列强因为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非退出中国市场,排除D。8. 1919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毛泽东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 聚合了各阶级的力量B. 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C. 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D.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中“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
22、实不然”“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等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未能动员广大的民众,即缺乏社会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材料主旨无关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故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问题,未强调共和思想的传播,排除D项。9. 下图中的文字节选自一位上海老师在1936年5月对一堂社会课的记录,这反映出当时的学生A. 支持华北抗战B. 心系民族前途C. 关注红军长征D. 期盼国共合作【答案】B【解析】【详解】杨靖宇是东北沦陷后中共在东北抗日武装的领导人之一,所以材料中的内容反映的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学生能够答对老师的问题,
23、说明他们比较关注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故选B;当时华北地区还没有进行抗战,排除A;材料信息和红军长征以及国共合作无关,排除CD。10. 新中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其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和平统一战线政策”在当时主要表现为A. 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 谋求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D.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可知这一政策淡化了意识形态的色彩,与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
24、则相符,故选D;“一边倒”政策是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排除A;B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排除B;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70年代,排除C。11. 有学者认为,伏尔泰将中国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孟德斯鸠则视中国为封建专制主义盘踞的腐朽国度。尽管具体内容有异,二人研究中国的目的则殊途同归。在该学者看来,伏尔泰与孟德斯鸠A. 精神内核有所差别B. 均在向中国宣传启蒙思想C. 政治主张没有差异D. 都在为启蒙思想寻找论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得出,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崇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主要是为宣传启蒙思想提供依据,虽然一个赞扬,一个批判,但目
25、的都是一样的,都在为启蒙思想寻找论据,故D项正确;其精神内核都是宣扬理性,排除A;二者的目的不是向中国宣扬启蒙思想,排除B;二者的政治主张有一定的差异,排除C。12. 工厂在英国广泛建立后,工厂主仍然把学徒当做廉价劳动力,依靠传统的手工学艺方式来就技术力量,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上层统治集团普通认为教育与科学是个人之事而非国家事业,国家的任何于预都是有害的。上述现象对英国的主要影响建A. 阻碍了新技术力量的成长B. 加重了英国工人阶级的苦难C. 为教育的普及扫除了障碍D. 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答案】A【解析】【详解】工业革命开始后工厂主仍然依靠传统方式培养技术力量,政府不热衷于教育普
26、及,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工人阶级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限制了新技术力量的成长,故选A,排除C;这些现象只是不利于工人阶级文化素质的提高,并没有再进一步加重工人阶级的苦难,排除B;这些现象不利于培养新技术力量,实际上不利于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排除D。13. 下表是光荣革命中英国议会关于“谁是国王”问题几种意见和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和最终方案体现了托利党大贵族与高教会派的意见托利党、部分辉格党的意见辉格党的意见最终方案保留詹姆士的国王身份,立成廉为摄政,代行国王权力玛丽公主继承王位威廉继承王位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威廉反对玛丽与托利党反对威廉支持,大部分贵族反对威廉、玛丽、部分托利党和辉格党支持A. 惯例
27、与传统B. 分权与制街C. 博弈与妥协D. 民主与法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光荣革命后对于国王的去留问题,各学派展开了讨论,最终几方达成了妥协,保留了两位国王,因此体现的是博弈与妥协,C正确;A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4. 煤钢等“大烟囱工业”是近代国家腾飞的基础与标志。德国在煤炭开采上,一改往日的人工挖掘,对于储量丰富的褐煤,采用炸药炸开、机器压碎,然后用火车运出的新方法,成效巨大。材料说明德国的腾飞主要得益于A. 新航路的开辟B. 早期的殖民扩张C. 第一次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炸药的出现是在1867年,所以德
28、国采煤的方式应该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故选D;新航路开辟时期、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炸药都还没有出现,排除ABC。15. 下面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部分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此表可以说明苏(俄)联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煤炭664343钢555432A.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B. 工业化模式具有显著的进步性C. 经济结构呈现不平衡D. 斯大林模式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数据主要反映出苏俄(联)在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特别
29、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已经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只是一个时期,不能代表全部,排除A;材料只涉及到工业,没有农业等方面的比较,不能得出C项的结论,排除C;材料看不出持续性,排除D。16. “这种思潮是一个成分复杂的混合体,既包含着对理性的愤慨,也包含着对现实的仇恨:在价值取向上或憧憬未来,或眷恋往昔,惟独对现实社会充满了怨恨和愤想:在表现形式上则崇尚真挚炽烈的情感、一尘不染的自然情调和神秘诡异的奇思异想。”下列体现这种思潮的文学作品是A. 母亲B. 大卫.科波菲尔C. 巴黎圣母院D. 等待戈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价值取向上或懂慢未来,或眷恋往昔,惟独对现实社会充
30、满了怨恨和愤想:在表现形式上则崇尚真挚炽烈的情感、一尘不染的自然情调和神秘诡异的奇思异想”可以看出其特征与浪漫主义强调情感,通过对未来的憧憬来批判现实相一致,而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C项正确;A项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排除A;BD项都是现代主义,排除。二、非选择题17. 农业是古代社会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田赋是古代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颁行了新的赋税制度:一、打破井田和私田的界限,按统一的标准征税;二、赋税律缴纳粮食;三、减轻农业税,加重商人的赋税和劳役;四、登记人口,按人口抽人头税、征发徭役和兵役;五、把赋税劳役作为奖惩手段,例如,战争中能斩
31、敌一人,则免其赋役。材料二 汉朝的田赋分田租和人头税两个部分。汉初田租税率为十五税一,后来又减为三十而税一.东汉时,把全国土地按肥瘠分为三等,每等土地按同一的税率,确定应纳的税税额。对灾荒等特殊情况,国家随时发布减免田赋的诏令。汉代的人头税中的算赋本来规定15岁至56岁的成年男女平均缴纳,但是对商贾和豪强占有的奴婢倍算,即每人缴240钱,且由商贾、豪强缴纳。秦汉时期的赋税征收工作由郡守、县令掌管,乡基层组织有啬夫负责具体赋税征收事宜,在中央负责财政税收事务的则是治粟内史,为九卿之一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权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推行新的赋税制度的目的
32、,指出秦国与推行新赋税制度直接关的其他制度。(2)据材料二,概括汉代田赋制度所体现出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田赋制度推行的时代背景。【答案】(1)目的: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实现富国强兵。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实行“分异令”、奖励农耕、实行军功爵制。(2)理念:轻徭薄赋。背景: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人民得不到温饱。【解析】【详解】(1)目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商鞅在秦国实行新赋税制度的原因是为了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实现富国强兵。制度:为了保证新赋税制度的实施,根据“打破井田和私田的界限”可知确立土地私有制;根据“登记人口,按人口抽人头税、征发
33、徭役和兵役”并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实行“分异令”以增加丁口;根据“减轻农业税,加重商人的赋税和劳役”可知奖励农耕;根据“把赋税劳役作为奖惩手段,例如,战争中能斩敌一人,则免其赋役”可知实行实行军功爵制。(2)理念:根据“汉初田租税率为十五税一,后来又减为三十而税一”可知实行轻徭薄赋。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人民得不到温饱。18. 图1、图2、图3是创作于1949年的漫画(两国民众逐渐疏离,作者惊人地预料到两德关系发展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据孟钟捷德国简史完成下列要求:分别提取图1、图2、图3中的图文信息,并运用相关史实说明此漫画作者
34、创作的合理性或预见的精准性。【答案】信息:图1反映了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图2反映了德国分裂,分别加入了不同的阵营;图3反映了德国彻底成为两个被隔绝的不同国家。史实:1945年二战结束,德国战败,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英、法、美、苏等四国对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对于德国原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实行分区占领,由此造成了不同地区民众的分离;1948年英、美、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建立西占区,苏联则在占领区内建立苏占区,第二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西占区和苏占区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正式分裂。1955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加入北约和华约,双方的对立更加严重;1961年民主
35、德国修建了柏林墙,成为美苏冷战的象征,也是德国分裂的标志,两国彻底成为两个不同的国家。【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1反映的是德国之间的分离,这主要是由于二战中德国战败,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英法美苏对德国进行了分区占领;1949年德国分裂,分别成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1955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加入了北约和华约,图2就是预见了两国分别加入不同阵营的情况;1961年民主德国修建了柏林墙,成为德国彻底分裂的标志,也是美苏冷战的见证。图3就是预见了德国的彻底分裂。因此结合德国被分区占领、德国分裂、两德分别加入不同阵营和柏林墙修建的史实提取信息并展开论述即可。19.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兵
36、部省指出:“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于是,原幕府的东京海军操练所得到恢复,并于1888年迁往江田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江田岛地形临海抱湾、地理优越,利于海军专业培养。江田岛海校在学习近代海军战术、技术、西式外交礼仪的同时,其日常训练和管理严格到了残酷的地步。平时高年级学员负责管理低年级学员,可以根据其不良表现进行打马体罚。每到重大节日,海校都要组织学生向天皇的照片行叩拜之礼,每个星期都要背诵天皇的军人敕谕.海校还经常开展各种剑术、柔道、相扑等体育运动,以此锻炼海校学员意志。一位英国人在谈到江田岛海校时写道:“从海军兵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既有一副能经受一切艰难困苦的身体,也有一种不屈
37、不挠的精神。为了天皇和祖国,他们可以不惜一死.”海校的上述精神教育被称为“江田岛精神”,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精神支柱。摘编自王伟炫目樱花终凋零记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田岛海校建设的有利条件。(2)据材料,归纳江田岛海校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江田岛海校对日本产生的影响。【答案】(1)江田岛地形地理位置优越;明治维新改革推动;日本兵部的支持;历史传统的承袭。(2)特点:效仿西方训练内容,学员实行自治;管理严格,处罚严厉;尊崇天皇,开展各种体育运动。影响:培养了大量海军人才,推动了日本海军的建设和海防事业发展。但也推动了军国主义精神的形成,成
38、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因素。【解析】【详解】(1)根据“江田岛地形临海抱湾、地理优越,利于海军专业培养”得出江田岛地形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兵部省指出: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于是,原幕府的东京海军操练所得到恢复”得出明治维新改革的推动、日本兵部的支持和历史传统的承袭。(2)特点:根据“学习近代海军战术、技术、西式外交礼仪”、“平时高年级学员负责管理低年级学员”得出效仿西方训练内容,学员实行自治;根据“日常训练和管理严格到了残酷的地步”得出管理严格,处罚严厉;根据“校都要组织学生向天皇的照片行叩拜之礼,每个星期都要背诵天皇的军人敕谕.海校还经常开展各种剑术、柔道、相扑等体育运
39、动,以此锻炼海校学员意志”得出尊崇天皇,开展各种体育运动。影响:根据“从海军兵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既有一副能经受一切艰难困苦的身体,也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天皇和祖国,他们可以不惜一死”、“旧日本帝国海军的精神支柱”得出培养了大量海军人才,推动了日本海军的建设和海防事业发展。但也推动了军国主义精神的形成,成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因素。20. 统一台湾是康照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在三藩之乱即将平定时,康熙帝的注意力便转向台湾。康熙二十年,郑经病死,台湾内乱,郑克块继位。康熙帝认为时机成熟,决策进征台湾。他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授以专征之权。施琅景统水师大军进军澎湖与郑
40、军决战,大获全胜。清廷在发动军事进攻的又进行和平招抚,封郑克澳为汉军公,其他将领部属也都分封最用。收复台湾后,有大臣主张“宜迁其人,弃其地”,而施琅则坚持认为“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国边团”,康服帝决定采纳施琅的建议,台湾的行政建制从此与内地划一。这对国家统一、对台湾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与合理策略。(2)据材料,简析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政治智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答案】(1)有利条件: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内乱;清代实力强大;
41、策略:重用人才,授以专征之权;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建制管理。(2)智慧:善于用人,用人不疑;因剿寓抚;以国家大义为出发点,维护国家统一。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台湾与大陆的交流,有利于台湾地区的开发。【解析】【详解】(1)有利条件:根据“在三藩之乱即将平定时,康熙帝的注意力便转向台湾。康熙二十年,郑经病死,台湾内乱”可得出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内乱;结合所学可得出清代实力强大;策略:根据“他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授以专征之权”可得出重用人才,授以专征之权;根据“清廷在发动军事进攻的又进行和平招抚”可得出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根据“台湾的行政建制从此与内地划一”可得出建制管理。(2)智慧:根据“他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授以专征之权”可得出善于用人,用人不疑;根据“清廷在发动军事进攻的又进行和平招抚”可得出因剿寓抚;根据“康服帝决定采纳施琅的建议,台湾的行政建制从此与内地划一”可得出以国家大义为出发点,维护国家统一。意义:根据“这对国家统一、对台湾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可得出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台湾与大陆的交流,有利于台湾地区的开发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