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劲松四中2006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试卷试卷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6页,第卷7-12页。第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完整。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填写在第卷卷头处。3.本卷共35小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右图,完成14题。 1.甲城位于乙城的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2.如果甲城游客在北京时间7时欣赏海上 日出,则此刻乙城
2、A.海上日落 B.昼短夜长C.明月当空 D.日已偏西3.甲城和乙城的气候类型相同,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4.甲、乙两城附近的农业类型分别是A. 混合农业、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B.小麦牧羊带、小麦和林牧业C.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D.粗放牧羊业、水果和灌溉农业区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的海底地形分别是 A.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海盆 B.海盆、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C.深海沟、大陆坡、大陆架、海盆D.大陆坡、深海沟、大陆架、海盆6.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有丰富的锰结核矿 B.地埋藏着丰富的石油
3、天然气资源 C.地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D.地海洋空间可开辟为深海旅游区读图,完成78题。7.图中城市 A.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水陆交通便利B.有八一起义纪念馆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C.位于河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D.位于我国中部,地处地势第二级阶梯8.从国土整治角度看,图中甲、乙两省适宜发展的特色工业是A.稀土工业 B.石油化学工业 C.钢铁工业 D.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读台湾省主要工业中心及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图,完成911题。9.台湾省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的地区是台湾岛 A.降水较少的地区 B.海拔较高的地区 C.光照较少的地区 D.太阳辐射较少的地区
4、10.20世纪60年代之前,台湾省出口贸易以农产加工品为主,主要有 A.面粉、稻米、咖啡、可可 B.蔗糖、稻米、菠萝、樟脑 C.肉制品、乳制品、禽制品 D.木材、樟脑、苹果、面粉11.从60年代开始,台湾省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台湾省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森林资源丰富 C.岛屿多优良港口 D.岛内环境优美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回答1214题。12孔子言必称三代(尧舜禹时期),认为其时代为大同世界。下面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A孔子在政治思想上抵制当时急剧的社会变革 B孔子的历
5、史观认为历史发展今不如昔C孔子代表了当时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孔子的思想深受当时的统治者赏识13孔门弟子中有穷困潦倒的颜回、富甲天下的子贡、出生没落贵族的曾子等人,这表明孔子在教育上主张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温故知新14新文化运动中,有学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其说法分析错误的是A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传统旧道德的核心,故该观点在当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B该观点将近代化与民族传统相对立,其认识是片面的C该观点在当时与执政者所倡导的主流文化针锋相对D该观点态度鲜明,能很好地指导人们正视儒家文化中国自古至今就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交往频繁。回答1517题。15南宋以后,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往
6、重心由中亚、西亚等地转向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方面,其根本原因是A北方战乱频繁 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政治重心逐渐东移 D造船和航海技术不断进步16下列属于中印友好交往的事件是玄奘和义净于天竺研习佛学天竺一再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等“麦克马洪线”的划定同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倡导国A B C D17新中国对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的重要贡献包括中国应邀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抗美援越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使得亚非会议顺利进行1996年中国参与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 B C D农业生产技术或生产方式的改进,往往推动农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回答1820题。18下列哪一种生产技术
7、的出现,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A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明朝时引进玉米、甘薯等新农业物种C近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D近代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19中国古代第一次将人力解放出来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是 20下列制度、观念或措施不利于大农业生产的是均田制重农抑商天朝田亩制度新中国建国后的土改A B C D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回答2123题。2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凭借的是A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局面B西欧和日本在许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C美国自70年代以来经济陷入“滞胀”状态D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冲击222
8、0世纪70年代,推动日本主动与中国建交的直接原因是A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日本急需中国广大的市场C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D中美关系的缓和23当前日本国内极右势力猖獗的最主要的历史原因是A日本经济实力的急剧膨胀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军国主义传统由来已久 D二战后美军对其民主改造不彻底2005年3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经过10年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已达192.8亿美元,地区生产总值达503亿元人民币。更难能可贵的是,与经济奇迹相伴的,是碧澄的天空、清澈的湖水和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回答2426题。24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
9、大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当前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甚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这说明A对外开放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惟一途径B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我国的惟一选择C任何国家发展经济都必须遵循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要求D生产的国际化已取代各国生产的社会化25自规划之日起,苏州工业园区就将自身定位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园区引导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实施清洁生产,推行循环经济。10年间,有20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超过10亿美元的项目,因环保因素被否决。这反映
10、了A政府用价格杠杆对市场行为进行调控B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C经济建设应切实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D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总是对立的26从哲学的角度看,上题材料表明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改造和利用规律C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法律制裁 D遵循事物的客观联系,按客观规律办事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回答2729题。27过去二十年,全国法院接待处理民众来信来访上升了近五百倍。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基层社会存在着一
11、些不容忽视的不和谐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 从根本上消除各种社会矛盾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A B C D28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国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应积极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 A. B. C. D. 29党中央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12、的四位一体。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变化发展的实际,推动了认识发展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A B C D2005年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回答3031题。30把国家对台湾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化,体现了我国的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A. B C. D31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意义是 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和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感 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 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提供强大法律武器 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A B C D新华社北京3月5日
13、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提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回答3233题。32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说明A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B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技术水平C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D小农经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33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14、途径是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B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C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D增加对农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唐代元稹诗蚁子: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据此回答3435题。34诗中意境蕴含的哲理是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C.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5.这首诗对我国党员领导干部的警示是A.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 B.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C提高科技水平,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D.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改造客
15、观世界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中。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本卷共4小题,共160分。二、本卷共4小题,共160分。36.(36分)日照时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数,以小时为单位。读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成都和昆明的日照时数分别约为多少?(4分) (2)试分析昆明与贵阳的日照时数差异的原因。(10分)(3)我国西北地区的日照时数比东南部_,西北地区应如何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发展特色农业?(10分)(4)图示地区有我国哪些商品粮基地?试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这些商品粮基地形成的
16、有利条件。(12分)得分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五”计划(上图)(1)“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经济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材料二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 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另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 1956年论十大关系(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国际、国内背景,目的和结果?(8分)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
17、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3)依据材料一、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所有制关系和经济指导方针发生怎样的变化?简要谈谈各自变化的原因。(12分)材料四 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会议议案(4)依据材料一、二、三和四,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8、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6分)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部分行业发展情况 行业内容钢铁水泥汽车纺织服装电解铝2003年投资增长96.6%121.9%87.2%80.4%92.9%2004年111月投资增长176.2%137.4%170.3%144.3%2005年其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600多万吨1亿吨80万辆400万吨注:目前我国有27个省市都在上汽车项目,全国有123家汽车企业,年产5万辆以上的仅18家,绝大多数的年产量在1万辆以下,形成生产规模的仅有一汽、东风、上海等五六家。我国现有炼钢企业280多家,平均规模不足70万吨,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只
19、有8家。材料二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4年,我们是在应对新的挑战和考验中前进的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按照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避免了经济大的起落。材料三 国务院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相继就资源节约、严控土地供应、深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收紧房地产信贷资金、清理钢铁及电解铝和水泥投资项目等作出具体部署,国
20、务院7部委派出督导组分赴各地进行专项检查。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受到严肃查处,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被追究责任。 结合材料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8分) (2)我国政府在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时应起什么样的作用? (12分)(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12分)39.(60分)我国石油资源贫乏,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的1/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国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国家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2005年2月15日在伦敦表示,中国2010年石油进口规模将达到1.8亿2亿吨,进口依存度也将随之突破50。 国
21、家统计局的统计年报显示,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亿吨,增长34.8。这也是我国年度原油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都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材料二 近十几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变化示意图。材料三 在第三届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部长级会议上,东盟国家计划开凿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克拉地峡运河。材料四 我国目前和将来拟开辟的部分石油进口线路示意图。(1)从材料二可知,我国成品油从_年开始净进口;原油从_年开始净进口。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看,我国能源消费是否已进入“石油时代”?(6分)(2)对
22、我国石油运输而言,中缅输油管道、克拉地峡运河航线与现行的马六甲海峡航线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克拉地峡运河如果开通,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14分)材料五 二十世纪全球三次石油危机,如下:第一次 1973年10月,以色列及埃及之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欧佩克向所有对阿拉伯不友好的国家实施禁运,使原油在短短三个月内由每桶3.1美元飙升至12.6美元。 第二次 1978年,发生伊斯兰革命,使原油由每桶13美元上涨至28美元。次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至年底油价又升至34美元,全球经济陷入萧条。 第三次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之后,伊拉克遭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
23、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不过,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国际金融报 (2000年9月21日第一版) (3)结合所学,谈谈欧佩克成立的背景和主要目的。(4分) (4)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4分)(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二十世纪全球三次石油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12分)材料六 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目前世界范围内开采经济性好的石油资源,已基本上由西方大公司瓜分完了。因此我国的石油进口战略要从分散风险着手,主要思路是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在确保中东石油进口的同时,加强与非洲、拉美、中亚以及俄罗斯等产油地区和国家的互利合
24、作。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积极开展石油外交,以营造多元化的外交格局。胡锦涛主席去年以来几度出访,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埃及、加蓬、阿尔及利亚、乌兹别克斯坦等6个国家签订了石油供需计划。2004年9月28日,连接哈萨克斯坦产油区的中哈石油管道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石油进口将打通西北通道,对打破我国依赖海路,主要进口中东石油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另外,我国石油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苏丹等非洲国家以及南美地区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6)运用政治、经济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14分) 材料七 据经济日报2005年3月20日报道,中国工程院8个学部的30多位院士近
25、日汇聚北京,参加中国工程院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有感于我国资源匮乏、浪费严重的现状,他们呼吁,让建设节约型社会尽快成为全民主流意识,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张彦仲院士指出,推广小排量汽车将可以节约大量能源。据计算,如果到2010年1.3升小排量汽车占到汽车总量的一半,将可以节约石油1 200万吨,相当于一个大油田。 (7)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有何意义?(6分)劲松四中2006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参考答案与解析1.B 2.D 3.C 4.A 本组试题以经纬网和大陆轮廓特征为主要信息,考查了方向、时间、光照、气候和农业地域类型等教材主干知识,题目跨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甲城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
26、乙城位于美国西部(旧金山),所以甲城位于乙城的西南方向;甲城位于120E附近,如果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7时,则约为当地时间7时日出,所以昼长为10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当北京时间为7时,美国西部时间为15时,所以日已偏西。如能判断甲城、乙城所在纬度及国家,3、4小题判断起来比较容易。5.C 6.C本组试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和海洋资源。第5小题考查对海底地形示意图的判读能力;第6 小题注意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7.C 8.D本组试题主要考查我国中部地区城市、交通及工业发展等。首先根据图中的铁路线、长沙等信息判断城市为武汉,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处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
27、优势。甲省为湖南,乙省为江西,两省的有色金属矿产丰富。9.A 10.B 11.C本组试题与反分裂国家法有一定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台湾省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在台湾省的西部,台湾山脉的背风坡,地形平坦,与东部相比,降水较少,光照较多,太阳辐射较多。20世纪60年代之前,台湾出口的主要农产加工品有蔗糖、稻米、菠萝、樟脑。其中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台湾省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有:优良港口多,高素质的劳动力丰富、吸引大量的外资等。12D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孔子制礼作乐,言必称三代,维护腐朽没落的奴隶制度,其政治观、历史观在当时是逆历史潮流的,是反动的。孔子与其弟
28、子周游列国,兜售其学说,但在战乱时代,支持者寥寥。故该题选D。13A春秋时期,学在官府,老百姓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孔子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广开私学,招收各种出身的门徒,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故该题选A。14D儒家所主张的三纲五常是传统封建道德的核心,故A选项正确;虽然近代化主张反封建,但儒家思想并非就等同于封建思想,其学说内部其实还是有些精华存在的,故B选项的分析正确;当时的当政者主张尊孔复古,故C选项正确;既然B选项是正确的,当然D选项就该选了。15B其实,A、C、D三选项都跟这个转变有关,但这些都是枝节原因,还不足以造成以上的转变,而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它
29、意味着传统“丝绸之路”的“货源地”远离大陆腹地而靠近海洋,“丝绸之路”开始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故该题选B。16C三项内容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可知它们都是中印交好的内容。只有是英国殖民当局背着中国制定的一条非法的中印边界线,也是中印领土争端的缘由之一,因此不属于友好内容。故该题选C。17D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由于中国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获得进展;抗美援越有助于越南人民的反帝胜利;这种情况当然有利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这种情况虽不能禁止邻国印巴双方制造南亚局势紧张的核试验,但起码作出了一个和平的表率。故该题选D。 18A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发生质的飞跃即指社会制度发生变化。B、C、
30、D选项所说的几种情况只是大大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而A选项所说的情况则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前进。故该题选A。19A春秋时牛耕的出现,使畜力第一次代替了人力,从而将人力解放出来;铁器的广泛使用并不表明将人力解放出来;翻车的使用需要人力,当然它也就没将人力解放出来;筒车的使用虽然是使用自然力,但它出现在隋唐时期,时间比较晚。故该题选A。20D这几种土地制度或政策都是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必然会造成小农经济的扩大,当然不利于大农业生产;是一种观念,从文字上看,它重视农业,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它将农与商对立起来,归根结底还是不利于大农业生产的。故该题选D。21B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追随美国最主
31、要的原因是它们急需美国的经济援助,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在许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它们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因而它们在外交上对美国逐渐强硬,这就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故该题选B。22D二战后,日本在外交上一直追随美国。20世纪70年代,它看到中美关系缓和,就捷足先登,主动与中国建交。故该题选D。23DA、B两项根本就不是历史原因,所以免选;C这种情况虽然是历史原因,但是如果二战后美军对其民主改造彻底,也不至于出现当前日本国内极右势力猖獗。故该题选D。24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B项中的“惟一途径”“惟一选择”都是错误的表述。D项中观点与现实不相符。在经济全球化
32、的形势下,任何国家发展经济都必须遵循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25C本题考查经济增长方式问题。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政府的行为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所以A项不对。B项本身错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而不是国家的宏观调控。D项将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绝对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因为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存在着矛盾,但从根本上说又是一致的。26D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系、规律的理解。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而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因此A、B项都是
33、错误的。苏州工业园区注重推动循环经济,因环保因素否决的项目有20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超过10亿美元。这充分体现了苏州工业园区遵循事物的客观联系,按客观规律办事,因此D项正确。27B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重新调整,许多新的矛盾亟须化解。为此,全党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说理教育、人际协调等方法,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防止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因此,题中“从
34、根本上消除各种社会矛盾”是错误的说法,含有的A、C、D项应排除。28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审题,题干要求是“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看”,而项只是强调国家一个方面,项表述不准确,因此含有上述两项的A、C、D项都不应选。从国家来说,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从公民来说,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B项体现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29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项表述不准确,且与题意不相干,故用排除法可选出正确答案A项。解答这类问题应准确把握题干的指向性,注意题干与题项的联系,做出合乎题意的选择。30C本题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和政治职能的理解
35、。以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是世界通用的做法。各国宪法都有维护国家统一的条款,加拿大、俄罗斯和英国都曾经用法律来与分裂分子做斗争。因此,中国人大通过立法形式来“反独止独”,体现了我国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了国家的政治职能。故C项正确。31D本题考查学生对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意义的理解。反分裂法的制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使全国人民可以在反分裂法的基础上统一决心,凝聚民意。反分裂法的制定,使我们“反独止独”有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不管“台独”分子如何奸诈狡猾,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违法者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题中都符合题意,应选D
36、项。32C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农”问题的理解。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故A项错误。工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技术水平,因此B项错误。D项与题干要求不一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说明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C项符合题意。33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发展粮食生产不能单纯依靠扩大种植面积,而要依靠科技,故A项错误。B项具有很强的干扰性,因为B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但不是根本途径,故B项不应选。发展农业需要投入,但这也不是根本途径,故D项也不能选。34A本题是一道引文材料型选择题,以引文创设情景,考
37、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对引文材料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善于从引文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作出取舍。题中B、C、D项本身都是正确的,但不是诗中蕴含的哲理。诗中强调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故A项符合题意。35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放松了学习和对自身世界观的改造,长期不注重自身思想修养就会导致道德防线崩溃,因此B项与题意相符。A、C、D项不是蚁诗对我们的警示。36.【解题思路】首先理解日照时数的概念,虽然这一概念教材没有讲过。但可以通过题干材料和年日照时数等值线的分布去理解这一概念。成都和昆明的数据可以直接在图中读出;昆明比贵阳的日照时数长得
38、多的原因可以用降水多少(或天气情况)来解释,并由此可判断我国西北地区的日照时数长短及农业发展的情况。商品粮基地形成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去分析。【试题解析】(1)1200小时,2400小时。(2)昆明的日照时数比贵阳长得多。昆明与贵阳的纬度位置大体相当,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冬季贵阳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多阴雨天气,而昆明多晴天,所以昆明的日照时数比贵阳长。(3)长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植物光合作用强,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瓜、果等特色农业。(4)太湖平原、江淮地区、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成都平原(每答对一个得1分,共
39、6分);有利条件: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热量丰富,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等。【试题评析】本题以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为线索,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融合了我国的农业发展问题。该题对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综合性较强。有易有难,题目区分度较好。37【解题思路】本题四则材料,分别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第(1)问要结合“一五”计划的内容来回答;第(2)问要结合论十大关系发表的时代背景(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到来)来谈;第(3)问的回答必须要将材料和课本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第(4)问必须宏观综合和概括四则材料所
40、透露出来的潜在意义来回答。【试题解析】(1)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管理照搬了苏联模式。(2)国际背景:1956年,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的发表,使得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国内背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将开展。目的: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结果: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3)所有制关系的变化: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变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原因: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来补充。经济指导方针的变化:由单纯的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国家宏观调控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
41、因:传统计划经济中的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等弊端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4)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趋势:不断走向成熟,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发展的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不断成熟和完备。(以上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且能自圆其说,皆可酌情给分)【试题评析】该题通过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个内容的考查,考查了考生的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炼观点以及结合相关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不仅如此,该题所蕴含的我们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对考生也是一种潜在的思想教育。可以说该题是一道将能力考查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好题。38.【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分别从经济、政治、哲
42、学的角度进行设问。第(1)问是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设问,只要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就可以了,不必展开分析。第(2)问是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我国政府在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时所起的作用,答题时要围绕国家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依法行政、国家的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是从哲学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理解。【试题解析】(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一些行业2003年和2004年投资增长过猛,生产能力在2005年均超过市场需求。反映出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2)国家有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国家
43、必须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解决投资过热的问题,稳定经济。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中国目前的经济过热是政府过热,出于政绩的考虑,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做到依法治国。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和弱点,这就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以有关法律为依据,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国家采取措施抑制投资规模增长过快,是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体现;而不顾市场行情
44、,盲目扩大投资,导致经济过热,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结果。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有关部委联合查处违法案件,实现经济平稳发展,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试题评析】本题是一道图表材料和文字材料相结合的混合材料型论述题。材料信息量大,题目综合性强,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此题材料具有极强的时政性,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时政素养,文科综合必须关注现实问题。39.【解题思路】首先要求读懂材料和图表。在图中读出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的年份应该不难。进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第(2)小题主要通过读图考查交通运输
45、的意义。【试题解析】(1)19931992 1996年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比重在70%左右,石油、天然气比重在25%左右,所以我国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2)我国石油主要是从中东地区进口,即石油进口线路主要是马六甲海峡航线。中缅输油管道线路、克拉地峡运河航线比马六甲海峡航线距离短,可节省运输时间和能源;且中缅输油管道线路一部分在中国和缅甸境内,在陆地上进行管道运输,可摆脱过份依靠马六甲海峡航线的局面。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带,位置十分重要,其经济主要以出口贸易、航运和旅游业为主,如果克拉地峡运河航线开通,将使得其世界第二大港和世界第三大石油贸易中心的地位受到影响,从而给新加坡的经济带来负
46、面影响。【试题评析】本题以能源为背景,主要考查了我国石油运输及石油安全问题。题目材料、考查角度新颖,既考查了地理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达到了国防安全教育的目的。【解题思路】本题所考查的范围,分别涉及到世界石油组织、西亚产油国之间的矛盾和世界三次石油危机。本题所考查的能力,分别涉及到识记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第(3)问和第(4)问要结合课本相关知识来回答,当然在回答时也应对课本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提炼。第(5)问需要认真阅读和分析材料后,才能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进行很好地回答。【试题解析】(3)背景:在欧佩克成立以前,西亚的石油资源一直被西方大国所
47、控制,没有给当地经济带来繁荣。目的:西亚主要产油国联合世界其它产油国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4)原因:边界争端 、经济利益冲突、教派纷争和大国插手等。(5)原因: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欧佩克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使得油价飙升,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的爆发,使得油价飙升,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萧条。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爆发使得油价飙升,虽然它对世界经济影响时间很短,但使得中东局势更加动荡不安。【试题评析】该题以当前时政热点石油危机为中心进行考查,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历史、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概括材料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当前关系到国
48、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的关心和热情。可以说,该题是将学科性、时代性和思想性有机糅合在一起的好题。【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意,题目综合性强,要求用政治、经济方面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回答问题的基础是阅读和归纳材料,要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要把社会热点和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要点,避免泛泛而谈,不着边际。【试题解析】(6)行使国家经济管理职能,促进能源工业的发展,建立石油信息预警机制。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坚持扩大对外交流,促进能源的进出口发展。加强立 法工作,用法律手段规范我国能源的合理开采、利用。树立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
49、力发展低耗高效产业(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开发利用石油能源替代品(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应对国际油价风险,同时,坚持“走出去”的方针,开展多元化能源外交,有效利用国际能源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试题评析】本题要求学生具有思维转换能力和多角度分析同一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解题思路】本题组织答案时要围绕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试题解析】(7)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试题评析】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意义这一热点问题与2005年高考大纲的要求是一致的,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