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865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语文试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

2、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万章上)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谆谆然命之乎 命:命令B.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示:显示C.践天子位焉 践:登上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 受:接受2下面的句子,加点的字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此

3、之谓也B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 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C 谆谆然命之乎 夫然后之中国D 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3.与“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B. 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C. 此之谓也 D.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二、课外文言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

4、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

5、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注释:非与:难道不是吗? 一以贯这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率

6、:行走。 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宰:家臣,总管。(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4对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C.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5.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今君乃亡赵走燕C.赐,而志不远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D.人之不我信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予一以贯之 B. 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C. 吾何为于此

7、 D. 人之不我行也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孔子围困在野外。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

8、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三、(29分) 8.翻译下面句子(8分)(1)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3分)(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分)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11分)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

9、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3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10.补写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孟子曰:“民为贵, ,君为轻。”(孟子民为贵)(3)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5) ,惟士为能。(6)孟子说:“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王安石说:“

10、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这都是反对享乐主义的千古佳句。(7) ,:此之谓大丈夫。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谈静 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

11、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

12、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

13、“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1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12.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13.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

14、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五、语言表达(15分)(14-16各3分)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喟(ku)然长叹 举一返三 暴虎冯(pn)河 祸起萧墙 B屏(pn)气凝神 发奋忘食 箪食(s)瓢饮 循循善诱C粢盛(chng)既洁 礼崩乐坏 斐(fi)然成章 文质彬彬 D色厉内荏(rn) 耰而不辍 曲肱(hn)而枕 杀身成仁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

15、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1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我省将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重点建设300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B一个社会有没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是这个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C经典的魅力在于经典作品以经典的方式触及、表达和思考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不仅

16、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D恒丰箱包有限公司是全市箱包行业中历史悠久的一家外贸企业,产品档次之高,品种之全,是一个拥有出口权的厂家。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6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

17、。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1) (2) (3) 六、作文(70分) 请以“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答案:一、1 .A 解析:A项,命:任命委派2 B 解析:都表顺承,“然后”,A代词/提宾标志,C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D介词“把/介词“用,凭借” 3. D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二、4 D(病:担心,忧虑)5. C(都是代词,通“尔”A表顺承“那么”/表转折,“却”;B表顺承,“就”/表转折“竟然”;D助,主谓取独,/近指代词,可译为“这”) 6B(疑问句,其余

18、为倒装句)7.D(后半句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三、8.(1)老师的学问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 “道至大”1分,“莫”1分,“盖少贬”1分)(2)把天下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这样却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的,没有这种情况。(乐、忧“意动用法2分,”王1分,倒装1分)10、(1)申之以孝悌之义(2)社稷次之(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5)无恒产而有恒心者(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四、11.C12.(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13.(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届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语。(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五、14.C 1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