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养提升训练(十三)海水运动一、选择题下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读图回答12题。1若经过甲地的经线约为70,则有关洋流P的说法,错误的是()A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南北狭长,向北延伸B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近海沿岸空气潮湿C洋流经过不利于鱼类生长,渔业资源贫乏D使洋面降温,海风冷却,降水减少2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有关洋流Q的说法,正确的是()A按成因属于上升补偿流B是全球最强大的暖流C舟山渔场的形成与之有关D沿岸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解析:1.C2.C第1题,根据甲地的经线约为70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美洲的西部海岸区,P洋流为秘鲁寒流。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有利于渔场形成。故C说法错
2、误。第2题,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洋流Q为日本暖流,主要为风海流,A错。北大西洋暖流是最强大的暖流,B错。舟山渔场的形成与之有关,C对。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不会为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错。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完成34题。3对图示区域位置、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1月 B南半球,7月C南半球,1月 D北半球,7月4M处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分别为()A寒流,由北向南 B寒流,由南向北C暖流,由北向南 D暖流,由南向北解析:3.D4.A第3题,地球温度变化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图中等温线度数可判断是北半球;结合经纬度可判断是北美西海岸地区,是海洋,是陆地,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
3、洋等温线向南凸,说明陆地比同纬度海洋温度高,是北半球的夏季,7月。第4题,北美西海岸,30N附近是由高纬流向低纬的加利福尼亚寒流,由北向南流。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中国沿岸流以及日本暖流分支等。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读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A甲 B乙C丙 D丁6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A利于海洋航行 B吸引鱼群集聚C加快污染物扩散 D形成连续性降水解析:5.D6.B第5题
4、,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甲、乙、丙、丁四海域中,丁处有多种水体交汇,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D对。图示甲、乙、丙处只有一种水体,A、B、C错。第6题,锋面涡处多种冷、暖水体交汇,海水搅动剧烈,海底营养盐类上泛,最有可能是吸引鱼群集聚,B对。涡的水流方向不稳定,不利于海洋航行,A错。涡形成水流旋转,不利于污染物扩散,C错。海水涡流与形成连续性降水无关,D错。下图示意汉朝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当时航海完全要借助风力和洋流。据此完成78题。7当时,商船从徐闻去天竺,出发的季节大多选择在()A春季 B夏季C
5、秋季 D冬季8当时,商船从天竺返回我国多选择在56月出发而避开78月,这主要是为了()A避开多雨季节 B避开多大风浪期C避开伏旱天气 D借助风力和洋流解析:7.D8.B第7题,图示为汉朝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当时航海完全要借助风力和洋流,商船从徐闻去天竺,出发的季节大多选择在冬季,主要原因是顺风顺水,节省时间和成本。第8题,78月夏季风势力强,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下图中M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洋流。据此完成911题。9洋流M()A自东北流向西南B近年来有增强的趋势C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D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10与M洋流形成有关的风带是()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C东南信风 D极地东风1
6、1受M洋流影响,N地河流()A冰期缩短,流速趋缓 B水量增大,流量趋稳C汛期缩短,含沙量趋少 D水量减少,枯水期变长解析:9.D10.B11.B第9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知,图中M是北大西洋暖流,洋流M自西南流向东北,A错误;全球变暖可能加速北大西洋附近冰川、冰原和海冰的融化,北大西洋暖流可能会随着全球变暖而减弱,B错误;上升补偿流属于寒流,北大西洋暖流不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C错误;暖流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正确。第10题,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位于低纬地区,不可能形成M洋流,A、C错误;盛行西风位于中纬地区,所以该洋流是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的,B正确;极地东风
7、所处纬度较高,风向与M洋流流向相反,D错误。第11题,根据分析M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湿作用,增强沿岸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使N地河流水量增大,流量趋稳,B正确,D错误;温度升高会使河流冰期缩短,但不会使河流流速趋缓,A错误;暖流增湿会使该地区降水增加,汛期延长,也不会影响含沙量,C错误。(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湖北卷)大陆冰盖延伸入海形成冰架,冰架断裂漂浮海上形成冰山。南极海域冰山多为桌状,体积较大。北极海域冰山多呈塔状,体积较小。格陵兰岛沿海的冰山在向南漂移过程中往往形成极为壮观的北极冰山走廊。图1示意南极洲主要冰架分布,图2示意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及附近地区。据此完成12
8、13题。12导致南北两极海域冰山形状和体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冰架体积和气温差异 B海水深度和盐度差异C洋流性质和流向差异 D大气环流和降水差异13北极冰山走廊会出现在图2中的()A处 B处C处 D处解析:12.A13.B第12题,南极冰川储量更大,冰架体积更大;加之南极气温比北极更冷,导致南极冰山不会像北极冰山一样在移动时因温度高融化而体积缩小。所以南极冰山多为巨大的桌状冰山而北极则多为相对较小的塔状冰山,A正确;相比而言,北极海域盐度较南极低,但盐度低更易结冰,B错;两极附近的洋流主要为寒流,洋流性质差异不大,C错;南北极均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大气环流和降水差异不大,D错。第13
9、题,注意材料信息“格陵兰岛沿海的冰山在向南漂移过程中往往形成极为壮观的北极冰山走廊”。离格陵兰岛较远,C、D错;处为格陵兰寒流,自北向南流,会携带北极冰山南下,形成北极冰山走廊,B正确;处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自南向北流),不会携带冰山南下,A错。(2020江苏高考)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14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A航程最短 B风阻最小C逆水最短 D岛礁最少15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A避开南极
10、冰山 B减少西风带影响C远离热带风暴 D便于沿途补给解析:14.A15.B第14题,根据图示,60E以东航线偏向较高纬度,与地球表面大圆劣弧走向大体一致,依据球面上两点距离以大圆劣弧最短的规律和材料中说明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航行的信息可确定该段航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航程最短因素,A对。第15题,7月西风带北移,此时该段航线受西风带影响大,航线北移可以减小西风带影响,降低风阻,B对。该地纬度较低,不会有冰山存在,A错。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此时一般不会发生热带风暴,C错。靠近陆地航行有利于船舶的补给,7月航线偏北,但是靠近大陆的航程有限,且1月航线并没有靠近陆地航行,所以,便于沿途补给不是7月航线
11、西段北移的主要原因,D错。二、非选择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欧洲鳗鲡在欧洲的河湖里生活10多年之后,它们将横渡大西洋,长途跋涉回到繁殖地马尾藻海域产卵。长久以来,鳗鲡的洄游路径一直是个谜。2017年年初,科研人员揭晓了部分谜底。(1)科研人员发现,欧洲鳗鲡洄游产卵时,并非自东向西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而是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取道南方。结合所学知识,试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2)你认为科研人员推测的鳗鲡洄游路径合理吗?为什么?解析:第(1)题,欧洲鳗鲡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取道南方,可以顺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游动到达马尾藻海域,省时省力,加快洄游速度;若径直前
12、往马尾藻海域,要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耗时耗力,洄游速度慢。第(2)题,科研人员推测的鳗鲡洄游路径合理。欧洲鳗鲡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取道南方,可以顺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游动到达马尾藻海域,省时省力,加快洄游速度;欧洲鳗鲡在马尾藻海域产卵,它们将横渡大西洋,从马尾藻海到欧洲,路途遥远,幼鳗游泳能力弱,若不借助北大西洋暖流,难以到达目的地,只有借助北大西洋暖流,才能到达欧洲沿岸。答案:(1)欧洲鳗鲡取道南方,是顺着洋流游动,省时省力,加快洄游速度(或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要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耗时耗力,洄游速度慢)。(2)合理。从马尾藻海到欧洲,路途遥远,幼鳗游泳能力弱,只
13、有借助北大西洋暖流,才能到达欧洲沿岸。17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解析:第(1)题,根据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的。第(2)题,图中有两条等温线,沿岸水温向北递增,故可判断洋流来自相对低温区,是寒流。第(3)题,迁移秘鲁渔场成因知识进行分析。7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流走,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营养盐类,吸引鱼群。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流动。(2)寒流。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 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 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3)较多。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上升流,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