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5离 骚一、读准字音(1)修姱(ku)(2),羁(j)(3)謇(jin)(4)侘傺(ch)(ch)(5)溘死(k)(6)蕙,(xing)(7)揽茝(chi)(8)谣诼(zhu)(9)方圜(yun)(10)攘诟(gu)(11)鸷鸟(zh)(12)延伫(zh)(13)芰荷(j)(14)岌岌(j)(j)(15)杂糅(ru)(16)兰皋(go)(17)可惩(chng).二、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 _何方圜之能周兮 _进不入以离尤兮 _忳郁邑余侘傺兮 _芳菲菲其弥章 _延伫乎吾将反 _错,通“措”,措施 圜,通“圆”,文中指圆形的凿孔 离,通“罹”,遭受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章,通“彰”,明显,
2、显著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度竞周容以为度 _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_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_(2)修退将复修吾初服 _余独好修以为常 _乃重修岳阳楼 _名词,法度、准则动词,揣度,推测动词,估量动词,修饰,整理名词,这里指高洁的品行动词,修建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介词,把介词,用(3)以长太息以掩涕兮 _宁溘死以流亡兮 _竞周容以为度 _谣诼谓余以善淫 _四、词类活用屈心而抑志兮 _伏清白以死直兮 _高余冠之岌岌兮 _长余佩之陆离 _使动用法,使屈,使抑为动用法,为而伏,为而死使动用法,使高使动用法,使长哀民生之多艰 _謇朝谇而夕替 _固前圣之所
3、厚 _亦余心之所善兮 _为动用法,为悲伤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形容词作动词,推崇形容词作动词,爱好,崇尚五、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_今义:水势大,也形容广阔或壮大。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_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_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荒唐,没有准则。(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随流水而消逝。自前世而固然古义:_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偭规矩而改错古义:_今义:改正错误。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_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本来就是这样。改变措施。善于取巧。长余佩之陆离古义:_今义:形容色彩繁杂。余独好修
4、以为常古义:_今义:认为。修长的样子。认为是。六、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兮 _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_謇朝谇而夕替 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_步余马于兰皋兮 _又申之以揽茝 _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离骚通过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革新图强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感情。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对美德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决不向黑暗势力妥协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操守和报国情志的思想。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
5、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却接着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答案: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节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1诗人一生“好修姱以羁兮”,
6、却又“謇朝谇而夕替”,其中有哪三个原因?对应考点:理解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答案:原因一小人诽谤、嫉妒(“众女”“谣诼”)原因二君王“浩荡”“不察”原因三自己不愿同流合污2.屈原是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的?(用文中诗句回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对应考点:分析概括思想内容和情感答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3诗中描写花草禽鸟的用意是什么?对应考点:鉴赏事物形象的作用答案:诗中
7、描写花草的诗句有“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诗句交代了诗人自己被疏远废弃的原因及被废弃后的行为。显然,诗人用自己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白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被废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叶、荷花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不悔。在描述楚国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古来鹰隼和凡鸟不能合群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蕙”“茝”“鸷鸟”“兰”“椒”“芰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
8、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们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德,突出了诗人高大芳洁的形象。4离骚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对应考点:赏析人物形象答案: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主张举贤授能。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
9、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在文中有何作用?对应考点:鉴赏语言答案: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对一个爱国诗人来说,国运、民生是他心之所系,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人民的生活艰难悲惨,不能不使诗人哀叹不已,伤感有加。作为一个几遭贬抑的封建士大夫,对这些却只能仰天长叹、掩面哭泣。这两句为下面的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句中“芰荷”“芙蓉”喻指什么?诗人为何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两个诗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对应考点:鉴赏重要句
10、子答案:(1)高洁的德行。(或:崇高的品德。)(2)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无悔选择。(3)德行高洁的君子形象。7比兴手法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答案:离骚中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十分广泛,比兴形象丰富、互相联系,塑造出一组组富于象征色彩的意象群。例如,用“蕙”“揽茝”“蛾眉”比喻自己的美德,用“灵修”比喻君王,用“众女”比喻群奸,用“初服”比喻当初的政治主张,用“鸷鸟”比喻诗人的刚烈不群。这些比喻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用“芰荷”“芙蓉”表现诗人美好的精神境界,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11、。总之,这些比喻既比又兴,具有象征意义。妙笔生花用比喻离骚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两句的,但它 又 是 用 来 形 容“情”的。所 以 虽 然 没 有 用“如”“似”“若”之类的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义自明。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运用比喻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贴切。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2注意创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3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说,总是用熟悉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运用尝试:请完成“随堂练习案”第16题(微写作)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