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732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复学考试(线上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挑战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正好体现的是宗法制度,排除C。商周时期的文字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

2、除A。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用,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青铜器的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排除D。抓住关键信息“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正好体现了历史传承的作用。选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2.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 对政治事务的决策实行民主协商B. 保证了中央机构的至上权力C. 有利于减少重大事务决策失误D. 表明秦代中央官制发展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在朝议中允许更多的人来发表意见,这样能够集思广益,有利于

3、减少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正确答案为C。虽然朝议允许各种人发言,但是没有体现对政治事务的决策实行民主协商,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央机构具有至上权力,B错误。材料只是讲了“朝议”制度,不能表明秦代中央官制发展完善,D错误。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夙阁、鸾台,通过加授“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B. 扩大中书、门下二者的职权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要说的是凤阁、鸾台及宰相数量的增加,没有体现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加强,故A错误

4、;题干信息只说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提及其职权扩大的相关内容,故B错误;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二省的名称改为了凤阁、鸾台,使低等级的官员可以参与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换频繁,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D正确;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与中央与地方关系无关,排除C。4.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 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C. 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D. 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考查学生对明朝内阁制的

5、掌握和理解,根据所学,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手,但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也始终未能正式统帅六部。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ABD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的内阁制5.“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A. 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B. 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 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D. 雅典民主导致城邦衰亡【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可知,该观点认

6、为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的缺陷,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选C;材料评论的雅典民主政治在制度上的缺陷,而未评论其是否具有人文精神,且雅典民主并不缺少人文精神,排除A;雅典民主是有法律保障的,他们同样讲究法治精神,排除B;材料没有提及直接民主的具体危害,只是说了其缺陷,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6.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A.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B. 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C. 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 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7、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是由习惯法发展而来的,所以说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之前的习惯法,故A项错误;罗马法是随着罗马统治地域的不断扩大,对法典进行不断地编撰、充实,因此材料中的理性指的是罗马法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但是法典的完备性与材料中所述的理性不存在关联,故C项错误;D项是说的是罗马法的局限性,罗马法与现代法制相比较,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局限性的叙述和材料中的描述不存在关系,故此项排除。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名师点睛】罗马与罗马法的来历:1、罗马是古希

8、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2、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7.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A. 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B. 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C.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 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顺

9、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反映了英国在君主制的“旧瓶”里装进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新酒”,促进英国社会稳定发展,故C正确;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并没有君主制的“旧瓶”的历史,故A错误;法国共和制度已经取代了君主制,并不存在“旧瓶里装新酒”的问题,故B错误;近代德国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不符合“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故D错误。故选C。8.史学界认为:“这个新的国家(美国)以史无前例的深度,确立了民众控制、个人自由和形式宽容等原则。”在1787年宪法中,最能体现“民众控制”原则的规定是A 建立联邦政府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C. 实行三

10、权分立D. 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答案】D【解析】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要对选民负责,体现了“民众控制”的原则,故D正确;ABC项与“民众控制”原则无关,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本题主要对材料中“民众控制”原则理解。9.1785年,约翰亚当斯被任命为第一任驻英大使。当他抵达伦敦赴任时,英国外交部的一位官员问道:“怎么只有你一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说明A. 英国不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B. 当时美国还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府C. 美国宪法规定各州有独立的外交权D. 美国驻外使节由各州选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可知1785年美国尚未建立起联邦体制,美国还处于松散的邦联体制中,故而英国人声称美国“应该有十三位大使”,但英国已经于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答案选B,A项说法错误, C项此时美国宪法还未形成, D项说法与题意不符。考点:美国民主政体的建立点评: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起来了邦联体制,这位美国民主政体的建立创造了必要前提。而邦联体制是松散的各州联合,中央政府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不能适应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它被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联邦体制所取代,制宪会议的成功召开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1787年宪法的出台美国总统共和制政体基本

12、建立起来,从后美国政体即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10.据统计,18711914年,德国共派出了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大使级外交官更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高级贵族或旧的乡村贵族,只有派驻巴黎的舍恩男爵来自贵族化的工业家家庭”;非贵族出身者只能担任其中无关紧要的职位。材料可以说明统一后的德国A. 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B. 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C. 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D. 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答案】D【解析】材料“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 ”反映了统一后的德国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故D正确;“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

13、垄断”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并未反映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故B错误;“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说法也过于绝对,故C错误。故选D。1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B.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D. 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答案】A【解析】【详解】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署,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故中国人通过不同的途径救国,故A正确;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后,故B错误;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14、,不属于主要原因,故C错误;资产阶级力量是否强大与不同的途径救国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署的影响出发,即可得出三者的共同背景,即民族危机严重,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2.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 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 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15、C.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 反封建不彻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说明辛亥革命后思想和形式依然是封建的,这体现出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故D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反帝目标的明确性,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辛亥革命脱离下层人民群众,故B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故C错误。13.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上述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 新文化运动中心

16、形成的原因B. 五四运动中心转移的条件C.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D. 民族工业体系畸形的表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结合材料时间1919年可知,工人阶级壮大成为五四运动中心转移的条件,选项B正确;选项A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工人阶级壮大不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导致的,排除C;工人阶级壮大并不能反映出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排除D。14.巴黎公社革命刚刚取得胜利时,公社领导人对人民群众说,你们当时给我们是这样一种委托我们的个人利益开始抬头之日,就是我们恪尽公职结束之时;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我们的主人,你们的自由是你们自己争取的。这一主张表明巴黎公社A. 呈现出人民掌权

17、的发展趋势B.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革命指导C. 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普遍支持D. 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产物【答案】A【解析】根据“公社领导人对人民群众说,你们当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我们的主人,你们的自由是你们自己争取的”可知,巴黎公社是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公众事务,人们群众是巴黎公社的主人,呈现出人民掌权的发展趋势,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革命指导”,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工农群众的态度,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5.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

18、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A. 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C. 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等信息可以看出,李立三主张以城市为中心开展革命,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答案为A项。“城市中心论”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的国情,排除B项;李立三没有认识到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排除C项;当时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已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排除D项。16.1953年某地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

19、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传单主要是为了A. 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 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C. 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时间“1953年”以及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全国举行普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作了重要准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人民民主迈出的重要一步。 因此选C。ABD都与此特定的历史背景不符。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7.杜鲁门曾经声称:“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

20、的两半。”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 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延续和扩大B. 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C. 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D. 都是美国遏制战略的组成部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提出在前,马歇尔计划提出在后,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而BCD三个选项的说法均是正确的,不符合题目要求。【点睛】逆向选择,去正存误。18.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A. 积极发展与

21、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B. 努力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D.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积极发展同美国、欧盟与俄国的外交关系,共同目的是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选B。【详解】19.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A. 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B. 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C. 欧洲与日

22、本联合对抗美国D. 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可得出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B项符合题意。【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0.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A.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 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C.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1912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形式上确立了民主政体,革命果实为北洋军阀所篡夺,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排除A;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是一种党派间的合作制

23、度,而非主权在民,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自人民,而且享有真实广泛的权力,是人民主权的成功应用,故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在聚居区的一种自治制度,不符合“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故D项错误。21.浙江武义县后陈村首创了一个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并列的“第三驾马车”村务监督委员会,其成员由村民代表直选产生,独立行使监督村务的权利。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该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对于上述事实的认识,最恰当的表述是A. 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B.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C.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D. 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答

24、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村务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村务的权利”可以知道本题考查的是基层政治建设,A项制约政府权力无法体现,故排除A;“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它体现的是地方对完善基层民主的探索,而不是深刻实践。故C项错误,D项正确。22.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A. 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 “九二共识”的达成C. “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D. 海峡两岸“三通”的开

25、展【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时间“1987年”。是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23.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 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 “一国两制”的提出B. “九二共识”的确定C. 中国困际威塑的提高D. 中国国力的强大【答案】D【解析】从“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的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

26、,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24.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来维护西方世界的安全。而基辛格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却采取了通过美国与苏联的对话和合作的方式来共同促进既有国际秩序的稳定。美国这一政策的演变A. 表明美国已经放弃了世界霸权主义政策B. 成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C. 体现了美国国力变化下外交策略的调整D. 说明美国沦落为世界二流国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而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改革下处于攻势。

27、由此可知C项正确;美国并未放弃霸权主义政策,所以A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是台湾问题,不是美苏的问题,所以B项错误;美国的实力只是相对落后,并不是沦落为二流国家,所以D项错误。点睛: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体现为两极格局。美苏争霸是两极格局的主要表现,但是争霸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随着美苏两国力量对比而发生变化。试题中正是体现了6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通过大力发展国防工业而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迫使美国调整争霸策略。25.“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

28、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 “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B. 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 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可知欧洲和中国的崛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故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美苏两极格局正在向多元化转变,而不是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29、,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一超多强”局面,而是强调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多极化发展的特点,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结合多极化趋势的相关内容,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6.“新时期中国外交进行了重大调整。按照是否有利于共同发展和繁荣来决定中国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单纯从社会制度出发,不再简单以意识形态画线,不再继续划分敌、我、友”。决定新时期中国外交选择的根本因素是A. 不结盟外交方针B. 单纯的意识形态画线C. 和平外交的思想D. 改革开放的

30、战略决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后更加注重政策“有利于共同发展和繁荣”,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外交政策的出台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选项D正确;不结盟外交方针是材料中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而非原因,排除A;选项B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和平外交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思想,并未发生转变,其并不构成影响外交政策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排除C。27.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A. 弱化神权的影响B.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 宗族观念的强化D. 土地私有制的建立【答案】C【解析

31、】【详解】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材料“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说明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祖宗的崇拜”可知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8.康熙帝在养心殿内悬挂自书的铭言:“天下之治乱休咎,皆系于人主之一身一心。政令之设,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康熙帝此举意在A. 强调君权至上B. 谨防决策失误C. 肯定谏议制度D. 巩固文官政治【答案】B【解析】由材料“采群言以广益

32、,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可见康熙帝此举意在谨防决策失误,故选B;由材料“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的主旨不是强调君权至上,故排除A;肯定谏议制度是康熙帝铭言的内容而非意图,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29.1899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映了当时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 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 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 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答案】D【解析】根据“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

33、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结合所学,甲午战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说明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世纪末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地位得到提高”错误;排除B;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联系所学知识,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1899年重新出现北洋水师,说明中国近代化进程没有中断。30.极端的年代中说:“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

34、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 启蒙思想得以实践C. 开辟人民作主新时代D. 开创国家工业化新模式【答案】C【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是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正确选项为C;A项错误,推翻沙皇的是二月革命;B项错误,启蒙思想得以实践的是法国大革命;1917年革命只是为开创国家工业化新模式提供了条件,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迅速膨胀,对别国内部事务的干预也明显增多,一些原来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局部冲突有可

35、能迅速发展成为重大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内部民族冲突的干预,就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例证。因此,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和平”与“小战争”的共生并存,“大和平”使“小战争”得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衍生和发展,而“小战争”则成为“大和平”条件下释放郁积矛盾、调整利益关系的一种方式,更成为超级大国维持其统治秩序的手段。张宏志巨变后的反思:苏联解体与中美关系材料二:现在,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激进的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集团正自信地重新排队。它们传递的消息是,西方的主导地位已经终结。这是政治范畴内的权力转移,而世界经济的权力转移早就开始了。欧洲和美国不

36、再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角色。几百年前欧洲帝国成功占领世界造成的全球失衡又慢慢恢复正常。印度和中国不是在世界舞台上首次报到,它们声称要恢复原来的位置多姆尼克.约翰逊多极化世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化世界发展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多极化的影响。【答案】(1)美国极力推行霸权政策,干涉他国内政;世界整体呈现出和平与发展的局面;区域性动荡加剧;世界政治秩序暂时出现混乱。(2)原因:西方国家实力的减弱;中国、印度等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世界经济实力变化的推动。(3)影响:有利于国际力量的重新组合;有利于世

37、界力量间相互制约而维护和平;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国家的发展。【解析】【详解】(1)由材料“美国等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迅速膨胀,对别国内部事务的干预也明显增多”,可得出美国极力推行霸权政策,干涉他国内政;由材料“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和平得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衍生和发展”,可得出世界整体呈现出和平与发展的局面;由材料“局部冲突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重大危机”,可得出区域性动荡加剧,世界政治秩序暂时出现混乱。(2)由材料“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印度崛起”,可见中国、印度等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由材料“西方的主导地位已经终结”,可见西方国家实力的减弱;由材料“世界经济的权力转移早就开始了”,可见

38、世界经济实力变化的推动。(3)由材料“这些世界大国集团正自信地重新排队”,说明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国际力量的重新组合;由材料“全球失衡又慢慢恢复正常”可得出有利于世界力量间相互制约而维护和平;由材料“印度和中国不是在世界舞台上首次报到,它们声称要恢复原来的位置”,可见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国家的发展。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代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

39、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1)材料中的家谱体现了我

40、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被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原因何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答案】(1)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原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特别是保证了王权的稳定;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故被历代王朝所继承。(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

41、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代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谱体现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被历代王朝继承的原因需要从宗法制的影响分析: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保证了王权的稳定、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等。(2)根据材料“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谱的现实意义需要从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等。(3)根据材料“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代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知体现的是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根据材料“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可知体现的是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可知家谱是史料的重要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