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681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7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 民主推选B. 禅让C. 嫡长子继承D. 王位世袭【答案】C【解析】【详解】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实行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故A项错误;禅让制是传说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故B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其核心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故答案选C;王位世袭制从夏代开始实行,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2.传说古代先王在每年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一月叫

2、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A. 中央集权B. 规范法度C. 皇权至上D. 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故C项正确;A是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主要是从法律规范角度阐述;D主要是皇帝权力来源的阐述,不符合题意。3.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 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 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 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 促进了百家争鸣

3、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故A项正确;B项错在“结束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中央官学的建立和儒学独尊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故C项错误;中央官学的建立和儒学的独尊,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故D项错误。4.隋唐时期实行租庸调制,其中“庸”所起的作用是A. 减轻了农民负担B.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C. 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D. 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隋唐时期实行租庸调制,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4、,叫作“庸”,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故选择B;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故排除AC;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一定的松弛,排除D。5.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 北方统一的实现B. 封建化的完成C. 阶级矛盾的激化D. 北方民族的融合【答案】D【解析】【详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故选择D;北魏统一北方是改革的背景,排除A;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排除B;改革缓和了阶级矛盾,排除C。6.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 汉刺史制B. 宋参知政事C. 明内阁制D. 清军机处

5、【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宋朝时期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故答案为B项。A项,汉刺史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管,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分宰相之权”无关,排除;C项,明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集权,且此时宰相已被废除,排除;D项,清军机处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集权,且此时宰相已被废除,排除。7.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 军政B. 民政C. 行政D. 财政【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

6、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说明宋代规定,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行政 归宰相掌管,财政归三司掌管。因此A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8.“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答案】C【解析】“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反映出政府严格限制纺织业手工工场的规模,故D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对“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

7、则罚”的准确理解,结合清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分析。9.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酿酒B. 唐朝前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C. 明代引进原产于美洲的高产农作物D. 清政府鼓励扩大手工业生产规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能力。早在商周时期,我国的酿酒业就很发达;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叶税;清朝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不可能扩大手工业规模,排除ABD项。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代我国开始引进原产于美洲的高产农作物,故选C项。10.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

8、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 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 明李贽朴素的民本思想,属于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故C正确。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过于笼统,没有突出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故A错误。倡导只为下下人说,过于绝对和片面,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故D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名师点睛】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

9、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11. 1853年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这表明当时马克思( )A. 明确谴责英国对华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性战争B. 坚持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为英国的侵略战争辩护C. 认为旧中国隔绝状态的打破和解体是历史的必然和进步D. 认为如果没有外来的侵略战争中国就不可能走向近代化【答案】C【解析】【详解】从

10、材料中可知,马克思认为:在西方侵略的冲击下,旧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旧的传统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观念面临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这种解体对旧中国来讲是必然的和进步的。所以C正确。12. 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签署马关条约,割台湾,故B正确。鸦片战争没有签署马关条约,割台湾,故A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没有签署马关条约,割台湾,故C排除。抗

11、日战争也没有签署马关条约,割台湾,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13.下图为近代中国史纲某章的目录,该章的主题应为A. 戊戌变法B. 新文化运动C. 辛亥革命D. 国民大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1912年在妥协中成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趁机采用两面派手法窃取了革命果实,故选择C;戊戌变法是改革不是革命,排除A;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国民大革命是在民国成立之后开始的,排除D。14.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

12、创建中华民国,这群人属于A. 农民阶级B. 资产阶级维新派C. 地主阶级D. 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和创建中华民国均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实践活动,故选D;农民阶级领导的主要实践活动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主要实践活动是维新变法,排除B;地主阶级领导的主要实践活动是洋务运动,排除C。15.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 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B.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

13、于国民全体C. 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D. 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故选择D;为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排除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是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排除B;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排

14、除C。16.中国邮政(CHINE)发行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遵义会议纪念邮票。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B. 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完成C. 红军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堵D. 确立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答案】A【解析】【详解】1935年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故选择A;长征结束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完成,排除B;巧渡金沙江,红军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堵,排除C;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D。17.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

15、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没有出现的原因有中共战场的抗战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抗战最终没向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地小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以共产党和国民党为核心的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故正确;中国人本身如果不奋起反抗,那么即使人多地广也不可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错误;综上,故选D;AC两项不全面,排除;B项包含错误选项,排除。18.蒋介石说

16、:“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 重庆谈判B. 西安事变C. 一二九运动D. 北平和谈【答案】A【解析】由“倭寇投降”可知是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陪都”可知是“重庆”。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是 A 项;D项是在解放战争后期;B项是在1936年全面抗战爆发前;C项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北平学生发起了一二九运动,故BCD均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倭寇投降”“ 陪都”19.抗日战争中,中共曾指出“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交租交息,并保障富人的人权、政权、

17、地权、财权。”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B. 争取中小地主的支持C. 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D. 增强抗日的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要求地主减租减息,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了地主富农的利益,这样有利于加强各阶层的团结,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增强抗日的力量,故选择D;要求地主减租减息,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排除A;要求农民交租交息,争取了中小地主的支持,排除B;土地改革在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开始的,排除C。20.1950年,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镇压下去的,这一次仅用经济力量就压住,这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

18、的。”这句话所说的“仅用经济力量就压住”的历史事件是A. “银元之战”B. 没收官僚资本C. “米棉之战”D. 土地改革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投机资本利用物资匮乏的情况,投机粮食、棉纱和煤炭市场,引发全国性涨价高潮,人民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物资,平抑了物价,稳定了市场,这一事件被称为“米棉之战”,故选择C;“银元之战”在之前发生,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没收官僚资本,排除B;土地改革运动是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改的农村进行的,排除D。21.20世纪50年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下列历史事件未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性质的是A. 农业合作化运动B. 资本

19、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没收官僚资本企业D. 土地改革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运动是以农民土地私有制替代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并未发生改变,故选D;AB两项都是三大改造的内容,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必然都是要发生改变的,排除;没收官僚资本企业会使其变成全民所有的公有财产,私有制的性质发生改变,排除C。22.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方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 方跃进、孙建国、钱红卫、李援朝B. 孙建国、李援朝、方跃进、钱红卫C.

20、钱红卫、方跃进、李援朝、孙建国D. 李援朝、钱红卫、孙建国、方跃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方跃进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孙建国、李援朝、方跃进、钱红卫,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结果;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大跃进2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的是A. 农村B. 城市C. 经济特

21、区D. 深圳【答案】A【解析】【详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1978年底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因此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故选择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全面展开,排除B;1980年开始建立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故排除CD。24.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了,我国进行的新探索是A. 设立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答案】C【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计划

22、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为此我国开始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正确;A是1980年;B是1984年;D是2006年。25.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了A. 两岸“三通”终于变成现实B 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C. 两岸经济交流促进人员往来D.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反映了海峡两岸经济的交流,在两岸政治分歧没有解决

23、的情况下,两岸的经济交流仍然促进人员的往来。故答案为C项。A项,两岸“三通”终于变成现实是在200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在1987年已经被打破,排除;D项,“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是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台湾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排除。26.根据律奴法典的记载,神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等级越高,被授予的墓冢越大,上述现象出现在A. 古埃及B. 古巴比伦C. 古印度D. 古罗马【答案】A【解析】【详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种姓制度

24、把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故选择C;古埃及创造了金字塔等文明,排除A;古巴比伦出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排除B;古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和发扬者,排除D。27.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这段材料说明A. 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B. 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C. 希腊文化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D. 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内容分析可知,雪莱认为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故选择A;“复原了”与史实不符,排除B;“完全涵盖”太绝对,排除C;“沿用至

25、今”不符合史实,排除D。28.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里,法学是一门专业课程,罗马民法大全是人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它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该法典包括汉谟拉比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6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最终形成了完备的历代罗马法律的汇编罗马民法大全,该法典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分,故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法律,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选择A,排除BCD。29.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A. 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B. 地区

26、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C.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D. 暴力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可知,亚历山大东征虽是一次暴力的行为,但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说明暴力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故选D;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暴力的行为,它不是和平往来的表现,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亚历山大东征事件的积极作用,故无法通过材料得出B项结论,排除;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不可能来自战争,这是常识问题,排除C。30.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不包括A. 传播阿拉伯数字B. 创立并传播伊斯

27、兰教C. 创立佛教并传播到中国D. 将中国的造纸术、火药等发明传播到欧洲【答案】C【解析】【详解】创立佛教的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人,不是阿拉伯人,故C项符合题意;阿拉伯人传播了阿拉伯数字,创立并传播了伊斯兰教,将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等发明传播到欧洲,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ABD项不符合题目设问。故选C。31.“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B. 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C.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D. 伊斯兰教的创

28、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起源于亚洲的巴基斯坦地区,故A项符合题意;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它反对种姓制度将人分为不同的等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基督教认为神爱世人,其中的“基督”就是“救世主”的意思,它的核心教义是“博爱”,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这说明伊斯兰教的创立与统一国家的建立是有机结合的,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2.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三角贸易”经过的四个洲。“三角贸易”其中一个环节的活动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这个环节的路线应

29、是A. B. 一C. D. 【答案】C【解析】【详解】三角贸易中,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指的是欧洲殖民者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示意图中,是北美洲,是南美洲,是欧洲,是非洲,故选择C;是三角贸易中的归程,排除A;一是三角贸易中的出程,排除B;是早期殖民活动,排除D。33.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 英国原始积累的影响B. 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C. 欧洲商业革

30、命的作用D. 荷兰殖民范围的扩大【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商业革命是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 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C项符合题意;A是原始资本积累;B是世界市场作用;属于殖民扩张。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影响【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4. 阿瑟扬写到:“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

31、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句话着重强调A. 产业革命要在毛纺工业以外着手B. 毛纺业是英国最古老重要的工业C. 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很不足D. 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答案】A【解析】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是在棉纺织业取得突破的,毛纺织业在工业革命前是传统手工业,和封建主义有紧密联系,受行会制约,因而很难在技术革新上取得突破,故选A。 B、 D 两项材料中未体现,不选。英国率先之所以爆发工业革命,先天条件具备,故C错误。35.下面是法、英、美、德建立民主制度时间统计表,这表明国家时间历经年限法国1789-1875年86年英国1640-1689年49年美国1775-1787年12年德国

32、1864-1871年7年A. 世界形成了欧美两个政治中心B. 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 民主制度的建立越早过程越长D. 后起国家建立民主政治快而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统计表可知,德国民主确立经历了 7 年、美国经历了 12年,法国经历了 86 年,这说明同样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两个政治中心,排除A;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时间最早,但过程不是最长,排除C;德国建立的民主制度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排除D。36.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认为:“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以下

33、对于“政治遗产”理解正确的是A. 美英两国政治上都实行代议制B. 政党政治是美英政治的核心C. 美国三权分立思想来自于英国D. 美国学习英国实行联邦制【答案】A【解析】英国议会被誉为是议会之母,美国一开始,就借鉴英国议会组成大陆会议,推动北美独立。并由制宪议会制定了1798年宪法,推动了美国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英国政治遗产的继承性,两国的政党政治都是从自身历史发展形成的,政党政治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美国的三权分立来自于法国的孟德斯鸠,故C项错误;美国的联邦制是独立之初,为了解决邦联制存在的问题而产生,故D项错误。37.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指出,它“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

34、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对这一“政治形式”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 资产阶级民主政权B. 农民政权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联盟D. 无产阶级专政【答案】D【解析】【详解】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故选择D;巴黎公社的本质是工人阶级政权,故排除ABC。38.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社会金融的需求。”这表明A. 大企业和垄断组织普遍产生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 资本

35、主义社会化趋势加强D. 金融资本推动了扩大再生产【答案】D【解析】“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社会金融的需求”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金融资本为垄断生产提供了便利,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39.那时(16世纪初),宫廷生活日益变得活跃,对文化方面的兴趣增加。宫廷成为聚集财富、资助文艺活动和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在那里生产出许多供后人景仰的艺术珍品。宫廷生活的“活跃”,明显受影响于A. 宗教改革的冲击B. 罗马教皇的感召C. 启蒙运动的开展D. 人文主义的传播【答案

36、】D【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初”、“宫廷生活日益变得活跃,对文化方面的兴趣增加”、“宫廷成为聚集财富、资助文艺活动和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因此宫廷生活的“活跃”明显是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的冲击,而是强调人文主义的传播,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教皇的感召,而是强调人文主义的传播,排除B。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 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40.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向关系。”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

37、的是A. 两者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关系B. 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C. 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D. 两者都强调人的伟大,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比较能力。题目中要求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得到世俗统治的支持;B项不是二者的相同点;C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D项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张。所以答案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详解】 41.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

38、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B.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C.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观点完全相反D.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启蒙思想家卢梭和康德的主要观点是“人生而自由”和“思想自由”。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他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利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

39、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康德在卢梭的“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有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再结合材料所给出的信息,可见,关于获得自由平等是两人的共同主张,不同在于达成目的的手段,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而A表述有误,两人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B表述不合题意,两人对待自由态度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获得自由的途径;D表述有误,二者都主张民主权利。故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洛克、康德的启蒙思想42.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

40、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A. 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 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C. 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 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所以A项表述有误,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主要是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因此B项正确。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在斯大林时期,因此不符合列宁这一限制条件,故C项排除。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在斯大林时期,因此不符合列宁这一限制条件,故

41、D项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43.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下列战役中能够体现这一号召精神的是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攻克柏林的战役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正确;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故错误;苏军攻克柏林的战役不是“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选择D,排除ABC。44

42、.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 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C. 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D. 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二战后70年代”,“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也符合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后,减少国家干预,削减国有化比重的理论要求,故B正确;A项是在9

43、0年代,排除;完善福利国家制度就要增加国家的财政投入,加强政府的干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要加大市场的作用,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45.1933年,苏联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该“历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实施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社会主义工业化D. 农业集体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3年”“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1921年被新经

44、济政策所取代,排除;新经济政策是1928年被废除,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方面的问题,故C项排除。46.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下列现象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A. 机器轰鸣,火车奔驰B. 车马劳顿,家书万金C. 在线购物,网络订票D.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在线购物,网络订票成为新的生活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故选择C;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汽车、电灯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BD。47.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政府将采煤、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电报与电话、水路、例铁等基础工业、交通运输、

45、公用事业收国有。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A.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B. 构建计划经济体制C. 缩减福利开支D. 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国政府将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国有,这体现出当时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经济体制的问题和福利制度,故BC项排除;在英国,资本主义私有制仍然占据主体地位,故D项错误。48.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即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

46、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得出结论( )A. 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B. 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D.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说明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亚洲经济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将增加亚洲各国的经济实力,从而推动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所以D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 C两项目前已经实现与将来时间特征不符。故选D项。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

47、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4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泰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

48、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指出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答案】(1)分封制(2)原因:周朝大肆分封诸侯,并赋予诸侯在领地内独立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使诸侯实力逐渐强大,成为国中之国;周天子势力的衰弱,使诸侯不在顾忌天下共主,而开始肆意扩张势力,吞并其他诸侯;诸侯实力增强后,意识到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争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资源,因此引发战争不断。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 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融洽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促

49、进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3)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成效: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可以分析出西周时期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分封制的影响、周王室势力衰落、诸侯势力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贵族政治的衰落、民族融合、统一等方面分析出答案。(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央集权、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出答案。50.阅读材料,回

50、答问题。材料一:光荣革命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七年战争(1756-1763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英法之间的商业竞争。双方都力求在海外贸易和殖民帝国的发展方面取得优势。英国在争夺殖民地的霸权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英国在七年战争中的胜利是它争夺海上霸权的里程碑。但是更重要的也许是它在殖民争夺中所取得的胜利为它提供了大量原料,使它在工业革命中领先。摘编自【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据统计,英国棉花加工量18世纪70年

51、代初是1100万磅,1840年增至45900万镑,增长了40倍;煤的开采量从1770年600多万吨增加到1861年的5700万吨,增长了8倍多;生铁产量从1740年1700多吨增至1850年的2万吨,即增长了1300多倍。摘编自刘世明新编世界近代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该制度下议会与国王的“权力关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确殖民霸权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对手。(3)指出材料三中的经济现象是那一历史事件的结果。(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中所述史实与材料三中经济现象的关系。【答案】(1)制度:君主立宪制。关系:议会至上,国王

52、的权力受到限制。(2)西班牙、荷兰、法国。(3)工业革命。(4)材料一所述史实为经济发展(或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材料二所述史实为经济发展(或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解析】【详解】(1)制度: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关系:依据材料一“光荣革命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的信息和所学可知是议会至上,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2)依据材料二“七年战争(1756-1763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英法之间的商业竞争”和所学可知英国先后打败的是西班牙、荷兰和法国。(3)依据材料三“英国棉花加工量18世纪70年代初是1100万磅,1840年增至45900万镑,增长了40倍”和所学可知是工业革命导致的结果。(4)依据材料一的光荣革命可知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依据材料二英国的殖民扩张可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