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647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 模拟 原创)专题 13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教师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中国特色建设道路【考点定位】(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着重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建设方针,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突出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创性作用。(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考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方向和历史意义(影响)。(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明确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概况。(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针对性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及完善过程。【三年高考】一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1年新课标文综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答案】:A【解析】:1962年,这是探索时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时

3、期,A项正确。B项只能对应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题目与C项没有因果关系;题目也未涉及农村粮食产量提高;排除BCD三项。2(2011年全国卷文综17)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答案】:A【解析】:图5中,中国工业总产值在1960年1962年下降,主要是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19621965年上升,主要是由于新的经济政策“八字方针”的调整。3(2011年福建省文综20)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

4、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从1984年起,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所以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4(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用权 D土地的规模【答案】:A【解析】:从题中图片显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者

5、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BCD三项都可排除。5(2011年山东省文综13)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A项是1992年十四大以后,不选;B项按课本应是在1984年开始,不选;D项,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在1984年开始开放;图5所示“个体工商业执照”正好说明国家承认个体所有制经济存在,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6(2011年四川省文综19)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

6、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答案】:A【解析】:只有A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国家的基本方针,在图中所示1980年之前,与题中图片有因果关系;B项是中共十三大的理论,C项是中共十六提出的目标,D项是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目标,都是阶段性的方针和目标,都在图中所示1980年之后,与题中图片无因果关系,排除B、C、D三项。7(2011年浙江省文综20)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

7、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的关键句是“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强调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选D。8(2011年广东卷文综18)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事件(“水稻高产卫星”)发生的时

8、间为1958年,当时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成为“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与题意相符,选A项。B项1973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项1970年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C、D三项均与图片时间不符。9(2011年广东省文综39)(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

9、(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4)通过上述探究学

10、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答案】:(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1)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特别注意材料来源的时间提示,从第一段材料看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肯定,第二段材料“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指的是外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内受工农武装割据的威胁(中共面临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与“围剿”)。(2)选择计划经济体制要从20世纪50年代中国国内面临的任务和国际环境分析,其影响要注意从积极与消极、现实与长远角度分析。(3)实际上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与梳理,结合课本内容即可回答。(4)属于开放型题目

11、,实际上是对前面三个问题的总结认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二20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0年全国卷文综19)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答案】:A【解析】:结合题中时间,这是建国后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题中的存款反映了经济迅速稳定。B项到1952年底才实现,C项是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D项错在“迅速”二字。2(2010年上海卷历史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

12、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 推行了土地改革 B. 组织了人民公社 C. 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答案】:C 【解析】:为了改变建国初中国工业落后的状况,通过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而实现。3(2010年海南卷历史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答案】:A【解析】:题干的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工农业的

13、产值和比例问题,排除C、D两项。一五计划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直到今天我国也没有实现工业化,排除B项。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发展较快,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工业落后的局面,故A项符合题意。4(2010安徽卷文综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

14、排除。5(2010年山东卷文综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年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答案】:C【解析】:19591964年,在这一时期,19591961年由于“左” 倾泛滥,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但1960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暖的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C。6(2010年海南卷历史27)(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

15、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材料二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

16、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3分)【答案】:(1)背景:美国对华采取遏制政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增设重兵;国防安全面临威胁;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不利于备战。(7分)(2)意义:改变了工业布局;促进了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西部开发。(3分)【解析】:(1)从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中美关系、中苏关系、周

17、边形势)和国内情况(工业与科研布局)回答。(2)从整体工业布局和中西部协调发展角度回答意义。三2009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09年江苏历史10)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或建设)道路的探索。这首山歌反映的是农村发展合作社搞人民公社的做法,人民公社化强调“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从土地、工具到产品都实行公

18、有。2(2009年广东历史14)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BC两项明显不符合实际,排除。D项由于1958年实行大跃进和胡夸风,数字不真实,因此结论不符合史实。3(2009广东理科基础65)“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

19、,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A【解析】:从“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4(2009年全国卷文综15)表1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答案】:D【解析】:A项,

20、谈到的工业结构,讲的是轻工业、重工业比重的问题;B讲的是管理体制,讲的是计划和市场的问题;C只能是方式的变化;D项是正确答案,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单一公有制变为公有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5(2009年山东文综13)表1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答案】:D【解析】:图表反映出的信息是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这种情况下,综合比较各项,最可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6(2009年福建文综1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

21、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7(2009年四川文综18)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答案】:A【解析】:B、C、D三项都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情况,应排除。【两年

22、模拟】一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1(湖南省雅礼中学2011届高三八次月考文综)下图所示的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的相同原因是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实业救国”的思潮【答案】:A【解析】:B、D两项不适合19491952年;C项不适合19121919年。2(甘肃省天水一中2011届高三一模文综)右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

23、平衡【答案】:D【解析】:A项错在“一五计划”;B项错在“主要原因”;C项错在“优先发展农业”。3(2011届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模拟四)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的内容应该是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 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D【解析】:识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每个步骤中的主要开放对象。4(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2011届高三下期入学考试文综)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

24、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A B C D【答案】:B【解析】:从改革开放后这一时间来看,项错在“所有制形式变化”;项错在“农业合作化运动”。5(四川省成都市2011届高三一诊文综)从“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到“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B. 人民公社平均主义被打破C. 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的开放 D. 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答案】

25、:D【解析】:20世纪90年代,促进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是经济政策因素,即D项。6(江苏省南京市2011届高三一模历史)阅读下列材料: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材料一 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6年,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材料二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年代1978198519862007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

26、46.549.563.694.9材料三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材料四 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项目金额比重(%)贸易方式一般贸易5385.844.2加工贸易6176.550.7其他贸易617.85.1 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国内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6分)(3)据材料三、四,我国对外贸易存

27、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4分)【答案】:(1)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经济重心转移;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2分)原因: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或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2分)(2)趋势: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多;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上升;其他产品下降(或初级产品下降,或非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下降)。(3分)因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3分)(3)问题: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仍然较低;以加工贸易为主。(2分)应对

28、:坚持改革开放;(1分)调整产二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1(甘肃省2010年高三一诊文综)新中国成立时,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五星红旗是由创建于山东章丘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瑞蚨祥”绸布店供料制作的。当时该企业的性质是 A外商在华企业 B洋务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答案】:C【解析】:注意题中显性条件“新中国成立时”、“中华老字号企业”和隐性条件“爱国”,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C项。2(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指出:“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下列选项中违背了毛泽东这一

29、论断的是 A“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 B“阶级斗争为纲”C“进入社会主义,一天等于二十年” D“两个凡是”【答案】:C【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用三至五个“五年计划”时间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项违背了这一点。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0届高三3月质检历史)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下列图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表述正确的是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答案】:C【解析】:A、B两项不适合“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不适合“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4(广东省佛山市2010

30、届高三考前模拟文综)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 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粮票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C“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D“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答案】:C【解析】:从不同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主题,准确判断其关键词。5(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3月月考文综)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述:

31、“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一万名左右的中国学术、技术专家来美国学习,美国10万旅客带着美元在中国旅游。从某些方面看,这有点像老时候的样子。”作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本质含义是 A中国与美国的交往是互补的 B中国在平等基础上对外开放C近现代的中国都曾以美国为师 D中国努力融入国际市场【答案】:B【解析】:题中所述“留学”、“旅游”、“本质含义”,是要指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对外开放建立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一年原创】1辽宁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是因为该省 A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机器工厂 B最早将官僚资本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C建成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 D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

32、【答案】:D【解析】:理解“工业的长子”,一是工业建设时间早,二是该地区工业比重大。2右图是一幅绘于1958年的壁画。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壁画所包含的信息是 A当时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B当时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C说明当时“左”倾错误发展严重 D说明当时农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答案】:D【解析】:题中的农业成就是“浮夸风”的结果,不能说明D项。3与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相比,新的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 A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 B给农民一定生产经营自主权C改变了我国社会性质 D,使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33、【答案】:B【解析】:A项中共历史上所有农业政策的共性;C、D两项的“改变”、“转变”都不符合实际。4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答案】:C【解析】:“集体农业的痕迹消失”指人民公社的痕迹消失,这之后即是C项。5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35 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C.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将上海浦东作为对外开放区【答案】:B【解析】:1949+35=

34、1984,即选出B项;“开放整个海岸”也适合B项。【考点预测】纵观2009201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专题,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四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在2012年的高考复习中,除上述主要考查内容外,还应注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等知识点的复习与练习。【高考母题】1图4反映的我国公私经济成份比例情况,出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

35、年【答案】:D【解析】:从图4中各项比例可看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这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2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展“反右倾”斗争 D在全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答案】:B【解析】:题中毛泽东的话是指同苏联竞赛,更快地“超英赶美”,即选B项。3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文件”着眼于

36、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BCD三项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政策策略,排除。4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右边这附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答案】:D【解析】:右图中的经济结构体现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即选D项。5阅读下表,你认为1992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经济结构的比例发生的这一变化原因在于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851.4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私有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经济05.8A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B用市场经济代替了计划经济C贯彻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纵向比较19781992年之间的经济结构变化。B项是1992年之后;C、D两项在1978年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