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585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单元十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十 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复习指要1.考点扫描(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工人运动的高潮(4)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5)北伐战争北伐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6)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帝国主义的干涉“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2.能力指要(1)掌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史实,正确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三次重要会议:一大、二大、三大,正确认识、评价中共成立之初领导进

2、行的革命斗争和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3)掌握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大革命兴起的原因、发展过程及经验教训,正确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评价能力。(4)了解本阶段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识梳理1.主要线索和历史阶段特征本单元主要讲述19191927年的历史,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民大革命等内容。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中国革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和北洋军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

3、革命任务。其突出的特点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动国民大革命的进行。2.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华盛顿会议上,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的局面。帝国主义在“以华治华”“分而治之”的方针下,各自支持依附于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操纵中国的政局。(2)面对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一面支持军阀镇压革命,一面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了一系列惨案。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被推翻。为了维护其在华的侵略利益,帝国主义对革命统一战线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手段,扶植蒋介石叛变革命,作为帝国主义在华的新的代理

4、人。思考讨论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华的一大特色,你能用哪些事实加以证明?提示: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新右派先后与帝国主义勾结,共同破坏中国革命,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3.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新文化运动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的强烈要求,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

5、败引发了五四运动。运动中,青年学生成为先锋,在学生运动的影响下,中国各革命阶级自发地实现了联合,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初步探索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共成立后,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上,领导组织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积极推动与孙中山领

6、导的国民党的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由于中外反动力量的强大和中国共产党的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以及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此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4)国民大革命的兴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三大正式确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孙中山在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继续寻求新的救国救民道路,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接

7、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此后,国民大革命兴起。国民会议运动兴起。1924年,孙中山北上发表宣言,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支持,掀起了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北伐。统一战线建立后,广州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1925年,国民政府通过两次东征,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奠定了基础。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很快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国共合作实现后,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推

8、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掀起全国反帝斗争的新高潮。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最终取得重大胜利,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迅速发展,以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工农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极大地配合了国民革命军的斗争。大革命的失败。在帝国主义、封建买办势力的支持下,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大革命最终失败。思考讨论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有哪些?五四运动前后的斗争有何不同?提示: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等。五四运动前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9、其后的斗争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4.中国社会的变化(1)思想领域的新变化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宣传了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继续进行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样,思想界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并存的局面,但新三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主导地位。(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

10、。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疑难突破1.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分期、性质、意义和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直接目的是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它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以白话文为主要形式,对封建伦理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所以说

11、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受到空前的解放,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同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的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前期新文化运动也有历史的局限性。它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差,同时,这场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缺乏群众基础。这是由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阵营发生了分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特别提示在如今大力弘扬民族传统和儒家思想的时代背景下,对于近代史上的

12、重大历史事件(如新文化运动)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应与古代史上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联系起来加以分析,辩证地看待,才能正确地认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2.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意义(1)历史必然性引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之所以能引发五四运动,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已具备了爆发这场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客观条件。没有这些客观条件,任何导火线都无济于事,所以这些客观条件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具体地说有四点:第一,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支持各派军阀实行黑暗统治,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第二,人民需要革命,但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脱离人民,他们已不能领导革命继续前进了。在这样的历

13、史条件下,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应走俄国人的道路。第三,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觉悟的提高,注定要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第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特别是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基地,在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勤学爱国和以天下为己任在学生中蔚然成风。正是有了这个思想基础,北大学生才能在五四运动中发挥先锋和首倡作用。(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世界革命的范畴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已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从革命的领导和前途来看,自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革命按其性质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然而这种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

14、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这种革命又恰恰为进一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扫清了道路。从五四运动的作用来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综观以上条件,都是以往历史所不具备的新因素,因此,五四运动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必然性: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力量异常强大而凶残。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一切革命力量,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而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进行的多次斗争都以失败告终,正在积极寻求新的救国救民道路。可能性:中共二大

15、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国共合作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共三大正式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的中国是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同时孙中山在多次斗争失败后,开始寻求新的革命道路,真诚欢迎共产党同他合作;共产国际积极奔走,推动国共合作。4.新三民主义与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对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民族主义中,它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张在反帝反封建基础上的普遍平等性;民生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反映了扶助农工的思想。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联合

16、工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新三民主义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无产阶级的要求,在民主革命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其奋斗的最终目标。5.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的领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组织下兴起和发展的,这种领导作用是通过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社会现实,顺应历史发展进程,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通过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指引国民革

17、命的发展。(2)组织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通过统一战线,中共领导并组织开展了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3)军事上,中共推动国民党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革命武装,并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4)群众运动方面,中共通过领导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以及农民运动,配合支持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斗争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行,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也由于陈独秀等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

18、共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发挥得很不充分、很不完全。6.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什么要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这个组织内进行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之所以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原因有两点:(1)这是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的意见,并得到共产国际的赞同,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必须服从。(2)这是孙中山和国民党当时所能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同时,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对国共两党的发展,对于中国革命的前进,都是有利的,因为通过这种形式,中共有可能更有力地影响国民党的政策,推动国民党的革新,促使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投入革命。这样

19、做,还有利于通过国民党的组织发动工农运动,从而使国民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新的生命;也有利于共产党从比较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7.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同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思想的比较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着眼点是政府体制,目标在于废除君主政体,实现共和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表层结构。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思想的出发点是个人,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追求的目标是“人权”,即个人独立于政府的自由权利。要建立近代社会深层次的政治文化,即近代民主生活背后的价值观念体系。但是,孙中山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更为现实,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握近代革命最迫切

20、的任务,把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放到最重要的地位。但他又片面地理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因而主张牺牲个人的自由权利乃至独立人格来增强团体纪律,争取民族的解放,得出“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的结论。当然,由于政治革命不能代替思想革命,建立起以民主观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必要前提,这一点孙中山没有充分认识到。共和制度不仅要有形式,还要有灵魂,所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思想体现了对辛亥革命失败进行的反思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思考讨论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国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概括并评价其为挽救中国革命的不懈探索。提示:可从提出三民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领导辛亥革命

21、、反对北洋军阀的一系列斗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等史实来加以概括。同时应注意结合史实分析孙中山转变的原因、影响,全面认识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综合评价孙中山的一生。8.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1)在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上,鼓吹“二次革命论”,否认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陈独秀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幼稚、农民阶级保守,不能成为独立的革命势力;资产阶级觉悟比农民高,力量比工人雄厚,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当然领导。他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二次革命论”的实质是把中国的民主革命仍然看成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22、旧民主主义革命,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这成为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放弃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陈独秀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机会主义政策,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一味妥协退让,助长了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动气焰。(3)在农民问题上,否认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压制农民运动。陈独秀对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提出种种限制,反对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指责农民运动,从而使无产阶级失去了可靠的同盟军。(4)在武装问题上,忽视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不懂得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放弃了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陈独秀极力限制工农武装,所以当蒋汪叛变革命时,中共无力组

23、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大革命的失败。注:加号的为教师使用的拓展内容。发展区联结1.新文化运动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为“百家争鸣”中的一个派别,秦朝时受到打击;汉武帝时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宋明时期,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发展成为理学;近代受到冲击。新文化运动是从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开始的,所以,“打倒孔家店”,彻底清算传统儒学的糟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但是,却存在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的失误,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化,全面客观地评价儒家思想。2.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中国共产

24、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都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其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全人类文明的最高结晶和最大集成。在实现最高纲领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最低纲领。中共一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但党还没有明确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没有提出最低纲领。中共二大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从理论上明确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这个纲领得到人民的响应,国民大革命正是以此为宗旨和旗帜的。此后,中国共产党结合具体国情和历史阶段的不同背景,分别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新时期的纲领,在学习中应

25、注意联系。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其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相同点:(1)社会性质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相同,都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3)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不同点:(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不同点。(2)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

26、义的发展道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奋斗目标。(3)群众基础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资产阶级为主,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包括了广大的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4)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为最终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5)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

27、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特别提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必须要解决的两个概念,高考试题中也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考查,如对新中国没收官僚资本措施的性质的判定等。因此,应从领导力量、性质、任务、主力、结果、前途、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清楚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的比较不同点:(1)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在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国民革命运动是在国共统一战线的领导

28、下进行的。(3)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革命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四大革命力量共同发动的。(4)革命的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相同点:失败的原因相同,客观上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干涉。辛亥革命中,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国民革命运动中,英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主观上都是由于革命领导者的软弱和妥协,致使革命失败。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不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发动群众,把权力交给了封建军阀;国民革命运动中,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的

29、领导权,对蒋、汪姑息并压制工农运动。5.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1894年,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标志着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开始形成。1905年,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标志着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初步形成。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标志着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最终形成。(2)发展:在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

30、反封建的主张,在1924年1月的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获得发展。典例剖析【例1】 (2005年全国春季,16)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剖析:本题实为考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所以B项符合要求。A项是袁世凯为称帝而接受的,C项是1931年发生的,D项是1946年发生的,均与五四运动无关。答案:B【例2】 (2005年全国春季,18)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现存的

31、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的主要依据是A.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B.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D.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剖析: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革命”和“真的民主”在当时的实际含义。因当时为1924年前后,所以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故“革命”和“真的民主”在当时的实际含义是反帝反封建。因此A项符合题意。答案:A【例3】 (2005年全国春季,19)孙中山晚年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历史背景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列强在华享有各种特权 北洋政府名曰共和,实为专制 中国处于割据混战局面A. B

32、.C.D.剖析:孙中山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时间是1925年春天,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时间是1912年,而且袁世凯早就于1916年死去。因此可以排除。答案:B【例4】 (2004年北京春季,16)孙中山晚年指出,“中国之统一和平”的主要障碍是 A.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B.长期的军阀混战C.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剖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利用历史知识理解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首先注意题目的时间限制,孙中山晚年的思想与早期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早年他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晚年他对帝国主义有了正确的认识,看到了国家分裂,即军阀割据的背后是帝国主义对军阀的支持,所

33、以答案应为A项。答案:A【例5】 (1998年全国,4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议,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

34、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的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间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材料三: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

35、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剖析:本题是经典高考题。题目是以小作文形式出现的材料解析题,涉及五四运动爆发前后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活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概括和提炼能力。要求学生在综合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全面提取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的有关信息。解题的关键是突破思维定势,避免用对北洋军阀的观点评价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盲目否定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参考答案:评述要点:目标

36、: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教师下载中心教学建议在近十年的高考中,基本上都有本单元的题目出现,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功绩、局限,五四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三大决议,国共合作的条件、方式,黄埔军校的特点,新三民主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北伐胜利的原因,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以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社会状况和外交等。以新文化运动和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考得最多,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观题以1998年考

37、的巴黎和会上的外交一题最为典型。本单元的复习重点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内容、发展和影响;五四运动的背景、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条件、方针、政治基础(即新三民主义);五卅运动;北伐胜利进军及原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在复习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注意把握知识线索,构建知识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总结:思想领域的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等,从而以小专题的形式构建知识结构,概括出历史的基本特征。(2)要注意把握本单元各类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分

38、析归纳整理,深入探讨各种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的本质特征,如五四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大革命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和教训。(3)与时俱进,帮助学生分析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新文化运动前后时期性质的变化和新、旧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内容,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也可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解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注意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侵华势力四种主要政治力量及相互矛盾的情况,进而理顺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5

39、)归纳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生的重要活动,认清他对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贡献;掌握蒋介石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认清其反革命的面目,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本单元建议使用5课时,其中主干知识复习2课时,测试2课时,试卷讲评1课时。拓展题例【例1】 (2004年江苏,10)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响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剖析:根据所学知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割据混战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决定了新的革命运动一定会发生,这是根本原因。而新文化运动只是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动员;十月革命是外因;五四运动首先

40、是学生发动的,显然“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不是根本原因。答案:B【例2】 (2004年广东,11)北伐军决定先扫除直系军阀吴佩孚,是因为他A.是北洋军阀的总头目B.在北洋军阀中势力最强C.盘踞两湖,直接威胁广东革命根据地D.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三一八”惨案剖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有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等,吴佩孚主要分布在两湖地区,对广东革命根据地威胁最大,所以应首先打吴佩孚。北洋军阀的总头目是袁世凯,在北洋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是张作霖,制造“三一八”惨案的是段祺瑞,因此A、B、D三项可排除。答案:C【例3】 (2003年上海,2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一步加紧

41、对中国的侵略,直接反对日本侵华的群众运动是A.护国运动 五四运动B.五四运动五卅运动C.五卅运动省港罢工D.五四运动省港罢工剖析:解答本题要求细致地分析选项所列出的各个历史事件的具体目的,尤其要特别注意其直接目的。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就是“废除二十一条”;五卅运动的直接起因就是日本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答案:B学术动态1.五四运动的性质问题五四运动是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大致有下列三种看法:第一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说。多数论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引起的,又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

42、分。五四运动又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利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观察中国命运的开始。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因此可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第二种看法主张五四运动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开始。有人认为,五四运动的发生主要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当时,马克思主义虽已开始传入中国,但尚未成为指导思想;工人运动虽已兴起,但未曾以领导阶级的姿态走上政治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虽已出现,但无产阶级领导权尚未实现。所以说,五四运动有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双重因素。第三种看法认为五四运动属于旧民主

43、主义革命。有的论者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征,一是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成为革命主力军,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不具备以上两个特征,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看,中国工人阶级此时还不是一个“自为”的阶级,马克思主义还未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应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在论及五四运动是否具有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性质时,多年来史学界一直认为这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运动。近年来对此有两种见解。一种观点是坚持原来的观点。从五四运动的性质和革命斗争精神、姿态,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采取的坚决斗争态度来看,都是中国以往的运动所不曾具有的。五四运动促成了中国共产

44、党的成立,使彻底地不妥协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成为可能。另一种是持否定观点。认为运动的直接目的是拒签合约,以后举行的“三罢”,对内主要为援助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当时参加运动的各派力量,都不敢把斗争矛头指向北洋政府;对外是期望帝国主义国家迫使日本退还中国的主权,未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运动的口号、目的及斗争手段看,都未达到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标准。2.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对于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国内已形成定论的观点是,它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必要的准备。但近年又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

45、产生的特点是先成立后“结合”。他们认为,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工人群众中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由于时间短、活动少,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过程和党员的成分来看,很难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长期以来,人们都赞同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论断。但近年来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五四运动的发生主要是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关于五四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有如下几种看法。(1)五四运动只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当时中国大多数人对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

46、是抱有希望的,他们只痛恨日本帝国主义,显然五四运动谈不上“彻底”地“反帝”。(2)“彻底反帝”的调子是后来拔高的,在理论上和事实上都是牵强附会的。(3)五四精英对帝国主义尚无理性认识。运动中并未出现“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为肤浅的“列强”和“强权”。(4)五四运动反日也不够彻底,当时反日的主要手段是抵制日货,而且这种经济制裁只触及商贸,对日本在华的其他利益并未触及,在政治上、军事上基本没有采取坚决而果断的行动,更没有与日断交。3.关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史学界有四种意见:第一种认为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发生于十月革命后的五四运动,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

47、一部分。工人阶级已达到两百万人,并迅速成熟;“六三”后独立登上政治舞台,担当起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在指导思想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第二种认为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理由是: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发动了五四运动;在干部上和组织上准备了五四运动;李大钊、陈独秀等亲自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第三种认为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领导的。第四种认为运动是自发的,无所谓谁领导;事先没有任何行动计划和准备,无所谓有统一的组织领导。4.关于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传统观点认为,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48、和北洋军阀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降卖国所造成的民族危机,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而使无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十月革命的影响;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近年来,有的学者以新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纵深剖析,认为探究起因应从经济因素分析:一战期间,日本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的激化;北洋军阀对人民的经济压榨,激化了社会矛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以及新的社会力量的不断壮大,要改变社会现状的要求强烈。(3)有人从国际背景着眼,认为朝鲜的“三一”运动,不但促进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意识的觉醒,而且在斗争方式上极大地启迪了中国人民。(4)有的学者从社会心理

49、学角度分析,认为五四运动前,由于中国是战胜国,故国人对巴黎和会抱有很大的期望,广泛讨论收回主权并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舆论,但最终却因为列强的愚弄与破坏而失败,消息传来,人们为之震惊。社会心理学的“挫折攻击”原理得到实现,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激发了广大群众的义愤,进而转化为争取民族、国家利益的行动,从而爆发了五四运动。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对此,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1)基本肯定说。传统观点认为“党内合作”的方式是推动中国革命的最好形式。近年有人强调,“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组织形式,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也符合中国各阶层人民

50、共同的革命利益,它是中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2)基本否定说。持此论者可分为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党内合作”形式是共产国际提议的、孙中山所能接受的唯一方式,并不是经过选择的,因而不能说是最好的。第二种意见指出,“党内合作”方式是共产国际为了维护苏俄利益,重视国民党、忽视共产党的产物,是共产国际强迫中共接受的。第三种观点认为,“党内合作”的方式弊大于利。(3)毁誉兼有说。持此说者认为党内合作方式有其积极性,但同时又有许多消极作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共关系的破裂,因此对其评价不宜过高。6.关于国民党在一大后的性质问题国民党的一大完成了政治上、组织上的改组任务,对改组后的国民党性质

51、的认识,长期以来都是依据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观点,“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的看法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是具有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这样两种性质的革命联盟。第二种认为,仍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应该看其成员构成,但更主要的是看其政治纲领和领导阶级。改组后的国民党政治纲领是新三民主义,仍未超出资产阶级革命所要求的范围;改组后的领导集团,其核心人物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第三种意见较普遍地认为,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四个阶级的联盟。不少人从改组后的国民党的社会成分和政治纲领

52、方面加以论证。从社会成分看,此时的国民党内有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要求的共产党人,国民党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党了,而是四个阶级进行民族革命的联盟。从革命纲领看,新三民主义高举反帝反封建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旗帜,体现了广大工农的利益和要求,其性质是新三民主义纲领,已超出了旧民主主义范畴。7.关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问题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认为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和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近年来,史学界对大革命失败原因作了深入探讨,主要观点有三种。第一种强调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根据内外因关系,内因是党内机会主义,也是主要原因。而敌人的强大和共

53、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第二种不同意以上分析,认为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事实说明,统一战线的彻底破坏,就是大革命的彻底失败,蒋介石是破坏统一战线的罪魁祸首,这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三种提出共产国际在指导上的失误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中国革命中有许多失误,过低估计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作用,盲目信任蒋介石和汪精卫,放弃了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在阶级关系和革命阶级的分析上,犯了公式化和定型化的错误。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得以形成并在党中央取得统治地位,就是共产国际失误带来的结果。共产国际在大革命中的失误,不是一般性失误,而

54、是指导方针和政策的失误。此外,有人指出:就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来说,共产国际和陈独秀各有责任,应作具体分析。既不能把陈独秀的错误完全归罪于其本人,也不能完全归罪于共产国际。陈独秀不仅执行了共产国际的指示,也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基础。而共产国际的理论则是要中国走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且错误地判断了实现这种道路的历史进程。8.关于大革命时期的领导权问题以往的史学著作中,在表述大革命领导权问题上有三种看法。一种是国民党领导的;另一种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更多的则认为是共产党领导的。“文革”结束后,史学界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新见解。有人认为,从组织上看,资产阶级掌握着党政军三方面的组织领导

55、权,所以是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对此看法,有人表示异议,认为应从政治角度看,无产阶级领导权表现为共产党倡导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上,包括政治领导,也包括组织领导。当时,无产阶级虽未完全掌握革命的组织领导权,但政治领导是根本的,是起主导作用的。此外,无产阶级领导了农民运动,就是部分地掌握了领导权。因此,共产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领导了大革命。也有人认为,共产党只是部分地掌握了领导权。其表现是,除部分人担任国民党内和国民政府内职务外,还掌握着小部分军权;还表现为对工农群众的领导。但由于无产阶级没有独立的武装,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占有很大优势,还不能迫使资产阶级置于无产阶级领导之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能力和组织力量上尚不成熟。由于国民党在各方面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又处于幼年时期,大革命又是在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特殊条件下进行的,这样就使大革命的领导权落在资产阶级手里。还有人从领导权转换的角度提出了看法,认为大革命是在中国革命领导权处于新旧交替转换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资产阶级虽在五四运动后失去了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影响,使共产党还不能够单独、完全掌握大革命的领导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