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2021天津第四十三中学高一上期中)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两题。1.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B.生物分解有机物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火山喷发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层)的叙述,正确的有()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
2、氧可以大量吸收波长更短的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A.B.C.D.(2021山东济宁兖州高一上期中)2019年12月28日,星期六,晴,气温1。早上,我看到天空中一架飞机飞过,后面拖着几条长长的尾巴。经上网查询得知,这是飞机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湿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此混合气体能否出现凝结现象取决于周围环境空气自身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通常只有当周围环境温度在-64-41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凝结尾迹。飞机尾迹会对地球热量平衡产生一定影响。结合枣庄(35N,117E)某同学的日记和他拍摄的飞机尾迹图(下图),完成下面两题。飞
3、机尾迹图3.图中飞机飞行的高度大约为()A.35千米B.810千米C.1315千米D.1820千米4.图示飞机所在的地球大气层的特点是()A.存在若干电离层B.平流运动显著C.天气复杂多变D.臭氧含量较高题组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读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变化表,回答下面两题。分区波长(微米)占能量百分比(%)a0.20.45b0.40.7650c0.762.5455.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A.a段B.b段C.c段D.a、c段6.阴天时,教室里面比晴天时黑暗,是因为()A.云对a段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B.云对b段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C.云对c段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D.云对
4、b段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题组三大气的保温作用(2021山东章丘高一10月月考)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7.使低层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B.C.D.8.影响近地面“高处不胜寒”的箭头是()A.B.C.D.9.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气温低,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A.大气吸收辐射少B.大气吸收辐射少C.地面吸收辐射少D.地面吸收辐射少(2021河南新乡高一上期中)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10.代表的辐射中,性质明显不同的是()A.B.C.D.11.下列因素与辐射强弱无关的是()A.气温高低B.云层厚度C.天气状况D.植被覆盖度12.温室气体排放导致
5、气候变暖,其原理是温室气体增多使(深度解析)A.大气吸收辐射增多B.地表吸收辐射增多C.大气吸收辐射增多D.地表吸收辐射增多(2020江苏扬州高一上期末)目前西藏军区海拔4 500米以上哨所全部建成“阳光保暖房”(图),住上这种新式营房后,官兵再不用“四季穿棉袄”了。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图图13.以前官兵“四季穿棉袄”的原因是()A.海拔高,水汽少,较弱B.多晴朗天气,作用较弱C.纬度高,风力大,损失多D.海拔高,空气稀薄,较弱14.下列地理现象与“阳光保暖房”原理一致的是()A.夏季白天多云时不会太热B.晴朗的天空常呈蔚蓝色C.深秋多云的夜晚不易霜冻D.日落后的天空仍然
6、明亮(2021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一期中联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图1)并获取了相关数据(图2)。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图1图215.二氧化碳之所以对温室效应有增强作用,主要是因为它()A.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B.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大地增温C.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D.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16.实验小组认为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不够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A.将瓶子悬空放置B.将内瓶底涂成黑色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能力提升练题组一大气圈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020湖北鄂州高一上期末)
7、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1.()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增加2.()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最低值出现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2021浙江浙东北联盟高一上
8、期中)我国的太空空间站有望于2022年投入使用,空间站轨道高度约为400450千米。下图为地球部分大气层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在卫星发射过程中,有关火箭穿越层大气时经历的气温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升高;由于该层中的CO2、水汽等大量吸收地面辐射B.气温降低;由于该层越往高空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C.气温降低;由于该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强D.气温升高;由于该层中的O3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4.()下列关于层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云、雨现象复杂多变B.空间站将在该层运行C.是地面的主要热量来源D.利于飞机飞行题组二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及应用(202
9、1山东淄博高一上期中改编)图甲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图乙为上海市郊区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两题。图甲图乙5.()图甲中()A.表示散失的少量太阳辐射B.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C.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是低层大气的根本热源6.()照片拍摄季节,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分别是(深度解析)A.67月,增加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B.78月,削弱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1112月,增强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D.12月到次年1月,减少以提高大气的温度(2021山东滨州高一上期末)地表反照率是
10、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之比,反映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地表反照率是影响地表能量收支的重要因子,主要受地表粗糙程度、土壤含水量及太阳高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气象站站点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题。7.()该站点夏季地表反照率最低,其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率高B.土壤含水量低C.太阳辐射量大D.降水天数较多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C一般认为,现代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C臭氧吸收的是波长较长的太阳紫外线,波长更短的太阳紫外线被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吸收。3.B据材料可知,“通常只有当周围环境温度在-60-41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凝结尾
11、迹”。此时当地气温为1,按照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可计算出当地高空710千米的高度温度为-59-41,故B正确。4.C由上题可知,图示飞机飞行的高度约为810千米,枣庄的经纬度为(35N,117E),位于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的对流层厚度大约为1012千米,故图示飞机飞行在对流层中,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5.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能量的50%集中在可见光区。可见光被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进入植物体内,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动、植物的遗体在地层下经过上万年的演变形成的能源即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
12、等。所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区,即b段。6.B阴天时,教室里面比晴天时黑暗,是因为云对b段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可见光少,B对。7.C由于大气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可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低层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读图可知,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长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因此使低层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8.B地面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源,即距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13、,所以“高处不胜寒”。图中箭头为地面长波辐射,故B正确。9.B地面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源。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差,因此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气温低。图中为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长波辐射。故选B。10.A图中代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代表地面辐射、代表大气逆辐射、代表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三者性质均为长波辐射。因此性质明显不同的是,A正确。11.D图中代表大气逆辐射。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晴天大气逆辐射弱,阴雨天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植被覆盖度与大气逆辐射强弱无关,D符合题意。12.C
14、图中代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代表地面辐射、代表大气逆辐射。温室气体增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热源,大气直接吸收的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较少,A错误。地表吸收的多少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无关,B、D错误。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
15、作用,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其中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地面由于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有保温作用。13.D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示被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表示大气逆辐射。“四季穿棉袄”,说明四季气温较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14.C“阳光保暖房”类似大气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强。深秋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不易霜冻;夏季白天多云,大气反射作用强,气温低;晴天大气散射作用强,天空呈现蔚蓝色;日落后的天空
16、仍然明亮,是大气的散射作用造成的。15.A当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地面升温并产生地面长波辐射,而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A选项正确。16.B二氧化碳吸收热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地面辐射的强弱。由于图中两个瓶子的瓶底都是透明的,瓶底吸收的太阳热量并不多,致使产生的地面辐射较弱,这样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就不够显著。若将内瓶底涂成黑色,由于黑色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这样形成的地面辐射就会较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也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能力提升练1.D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增加,排放的CO2增多,D对。北京市冬季植物光合作用
17、弱,吸收CO2少;北京市冬季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都不是主要原因,A、B、C错。2.C图示北京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天中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故C项不正确。3.D读图可知,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主要是因该层中的O3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D正确,B、C错误。由图中海拔可知,层大气海拔较高,距离地面远,受地面辐射影响很小,A错误。4.B由图中海拔以及温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可知,层大气为高层大气。层大气距离地面遥远,受地球的引力很小,空间站将在该层运行,B正确;云、雨现象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A错误;太阳辐射是地面的主要热
18、量来源,C错误;利于飞机飞行的应是平流层,D错误。5.A据图可知,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产生的少量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太阳辐射,A正确;表示大气逆辐射,可以弥补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B错误;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其能量只有一小部分被大气吸收,C错误;表示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才是低层大气的根本热源,D错误。6.B据图可知,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78月正值上海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B正确;白色塑料薄膜有较强的保温功能,但却弃而不用,说明覆盖黑色尼龙网不是为了
19、达到保温、防低温冻害的目的,C、D错误;覆盖黑色尼龙网,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也会相应减少,A错误。大气逆辐射并非只存在于夜晚,夜晚的大气逆辐射也并非强于白天。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白天和夜晚都存在,且白天辐射强度更强。只是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考虑问题时主要侧重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由于没有太阳辐射,近地面气温主要受大气逆辐射的影响,因而容易产生大气逆辐射只在晚上存在的误解。7.A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可知,夏季青藏高原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高,地表粗糙,因反射表面越粗糙反射能力越弱,故A正确。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反照率大,故B错误;地表反照率与太阳辐射量无直接关系,地表反照量才与太阳辐射量有关,故C错误;青藏高原地区降水较少,降水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D错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