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440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4讲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面两图分别是19982015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图和生长期平均有效降水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最严重的是()A秦皇岛B保定C衡水 D邯郸2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的原因有()生长期内降水量少春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锋面雨带停留时间较短A BC D解析:第1题,四个备选城市中,衡水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最大,为470480 mm,而平均降水量为105 mm,在四个备选城市中缺水最严重。第2题,华北平原地区冬春季降水少,春季气

2、温回升快而蒸发强,导致缺水严重。注意冬小麦生长期主要在春季,而锋面雨带到达华北平原地区的时间一般为78月。答案:1.C2.A蓝水足迹指人类消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灰水足迹指受人类影响而被污染的水资源量。读亚洲部分国家每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示意图,完成34题。3读图可知,下列国家的灰水足迹占本国水足迹比重最大的是()A日本 B越南C菲律宾 D印度4我国要降低因工业生产产生的灰水足迹应采取的措施有()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加大保护环境的执法力度关停耗水量大的企业,减少污水排放量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跨流域调水,保障工业用水量A BC D解析:第3题,根据图例可知,黑

3、圈表示蓝水足迹,白圈表示灰水足迹,灰水足迹占本国水足迹比重最大的应是白圈占整个圈面积比例最大的,从图中可直接读出为日本。第4题,灰水足迹指受人类影响而被污染的水资源量,我国要降低因工业生产产生的灰水足迹应采取减少水污染的措施,关停耗水量大的企业,可节约水资源但不会减少水污染;实施跨流域调水,可保障工业用水量但不会减少水污染。答案:3.A4.B太阳能发电的方式有两种:光热电转换方式,通过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由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成水蒸气,再驱动汽轮机发电;光电直接转换方式,利用光电效应,使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图示为美国中西部某区域的太阳能分布图,按分布分为太阳能丰富区

4、、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读图,完成56题。5下列关于四地太阳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降水丰沛B太阳能较贫乏区;地势高峻,日照时数短C太阳能可利用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D太阳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气候干旱6限制地区用光热电转换方式发电潜力的主要条件是 ()A太阳辐射分散B地表径流缺乏C地表起伏剧烈D资金技术短缺解析:第5题,地区位于北纬40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光照较少,故A项正确。地区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日照时数长,为太阳能较丰富区,故B项错误。地区位于落基山,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能丰富,故C项错误。地

5、区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海拔高,空气稀薄,为丰富区,故D项错误。故选A项。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用光热电转换方式发电需要水的参与,而地区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故B项正确。答案:5.A6.B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7能源消费量与GDP的增长特点是()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量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呈下降趋势8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

6、P高速增长的需要解析:第7题,单位GDP能源消费量是用当年能源消费量除以当年GDP,从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在2010年最低,且呈下降趋势。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能源消费量与GDP没有直接的关系,但GDP的增长会对能源消费增长产生影响;另外,我国现阶段是能源进口国。答案:7.D8.C(2018石家庄模拟)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完成911题。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米3)2 2008 95218 2453 3578 900每万元GDP耗水量(米3)5 0455143872881 3449.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A我国人均

7、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10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1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解析:第9题,由表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最少的,约占世界的1/4;澳大利亚由于人口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最大,约是美国的10倍。第10题,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最高是因为技术水平

8、低,循环利用率低,节水意识淡薄。第11题,要建设节水型社会,降低每万元GDP耗水量,必须加大技术投入,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才是主要措施。答案:9.B10.B11.C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4分)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合称,目前稀土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原料。截至2012年初,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国际市场上超过90%的稀土供应。近年来,私采滥挖稀土现象严重,出口的主要是初级矿产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以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也希望稀土资

9、源丰富的国家积极开发本国资源,拓展国际市场供应渠道。(1)说出世界与中国稀土分布的特点。(12分)(2)说明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理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与中国稀土分布都不均匀。第(2)题,我国稀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私采滥挖会导致环境问题的出现;大量出口初级矿产品,经济效益低,且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从世界范围看,稀土资源分布不均,基本都在中纬度,主要稀土产地有中国、美国和独联体等。从中国看,稀土分布不均且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2)私采滥挖现象严重,开发稀土会造成环境问题;以出口初级矿产品为主,价格低,没有形成高附加值产业链;为了保

10、护环境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2分)在区域政策和资源影响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西南、西北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下图示意我国新能源产业区及产品流动方向。(1)简析甲地区风电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集聚的原因。(10分)(2)说明乙地区能源供给紧张的原因。(10分)(3)简析丙地区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12分)解析:第(1)题,能源项目集聚在能源资源丰富地区。风能资源受地理位置、地形、风力、风频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能资源受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的影响。第(2)题,能源供给状况应从供需状况分析,既考虑生产,也考虑需求,更要考虑地区协调发展。第(3)题,水能开发条件应考虑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质、生态等;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远近、淹没耕地、超高压输电技术等。答案:(1)甲地区为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能资源丰富;地势较高,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强,太阳能丰富等。(2)乙地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储量及生产不足,故能源供给紧张。(3)丙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地质灾害较多;生态环境脆弱;距离市场较远;水能开发容易淹没农田,导致移民,同时也会产生环境问题;技术水平较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