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341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案: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从容说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发展必然选择的正确道路,也已了解了其内涵和本质。但具体怎样落实到实践中去成为学生渴望了解的主要问题。为此本节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人类没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肆意开发、破坏有限的自然资源,维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导致部分地区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鉴于此,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大多是从控制人口规模这项根本措施着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学习本节内容,要仔细阅读图文,从图文中提取

2、地理信息,归纳出知识要点,通过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质疑讨论,最终解决难点、疑点。教学重点1.控制人口规模是根本措施。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学难点 协调人地关系中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控制人口规模是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3.辩证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有关资料,参与有关活动,深化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3.结合课文理论与实例,探讨我国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

3、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及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针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地理背景,今天我们具体探讨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板书: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推进新课师 协调人地关系主要途径是针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趋严重的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的,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控制人口规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来探讨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控制人口规模。板书:一、控制人口规模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2,自主学习,并思考:为什么控制人口增长是我们所面

4、临的紧迫任务?生 (回答)世界人口基数大,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人口控制,人口增长快,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100亿,届时,地球将人满为患,资源更加缺乏,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生态系统更不稳定,人类的生存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师 通过阅读课本“活动”及补充资料,进一步加深在我国控制人口规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措施。课件展示:“中国人口战略”资料中国人口战略2001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其中5 000万为贫困人口,5 000万为残疾人,1.8亿为文盲半文盲。在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渐突出。预计到21世纪中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16亿。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

5、不合理以及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重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讨论:1.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2.针对以上人口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生 (合作讨论,回答)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以及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

6、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师 (承转)控制人口规模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基础,实施可持续发展还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板书:二、转变发展模式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3,自主学习并思考:1.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危害?2.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有什么益处?(生讨论并回答。)师 指导学生完成课文相应“活动”,进一步明确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益处。课件展示: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

7、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总要经过一个逐步积累的较长期的过程。发达国家工业化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这种经济增长既没有考虑资源的长远价值,也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如上图)。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的结果往往与长期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讨论:生活质量的提高是财富和产品越多越好吗?(承转)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是如何搞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板书: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4P105,自主探究,思考:1.土地资源对人类的意义有哪

8、些?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做了哪些工作?2.森林资源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生 (归纳总结,回答)1.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和环境条件。在保护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等方面,世界各国作出了很大努力,并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我国制定了许多政策,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比如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2.森林是指覆盖大面积土地并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森林资源是森林和林业生产地域上的土地和生物的总称,包括林木、林下植物、野生生物、微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资源。森林是地球上最

9、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课件展示:读下图,分析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环保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2)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3)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治理的措施是_。参考答案:(1)过度垦殖,植被破坏营造“三北”防护林(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该地区有色

10、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3)黄土疏松,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土地遭受流水侵蚀作用严重植树种草,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走林牧相结合的道路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06,自主探究,思考:1.目前,世界上水资源状况如何?举例说明如何解决。2.在海洋资源利用中,出现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有哪些措施应对?生 总结回答。课件展示:课堂训练1.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华北地区多为半湿润半干旱区,降水集中在78月,而冬春季持续干旱,降水年际变化也较大。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污染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干旱

11、频率加大。A.B.C.D.2.目前缓解华北地区春旱用水紧张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措施是()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近年来,我国海洋渔获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据此完成35题。3.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应该是()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水温升高B.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4.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今后应走的道路是()A.近海捕捞B.远海捕捞C.捕养结合D.海水养殖5.我国休渔的最佳季节是()A.夏季B.冬季C.秋季D.春季答案:1.D2.D3.D4

12、.D5.A师 (承转)协调人地关系,上述三个措施是针对全社会、整个人类而言的,具体到每个人,我们该怎么办呢?板书:四、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107“四、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讨论回答:(1)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协调人地关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我们每个人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学生讨论。师 (总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因此,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我们只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

13、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例如,工厂实行清洁生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课件展示: 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师 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课件展示:公众参与图师 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它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与习惯。师 为什么要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课件展示:“环境标志” 生 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

14、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课堂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大多是从控制人口规模这项根本措施入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更进一步辩证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我国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及个人对此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课题题目:玛雅文明的衰落活动与探究的内容:中北美洲的玛雅文明,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就开始有文字记载,其高度发达的成就反映在玛雅人对宇宙的认识程度以及城市、建筑的设计艺术和独特深奥的玛雅文字上。据文字记载,玛雅文明的

15、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即在旱季(每年12月次年3月)用原始的石斧清除一片林地,并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烧荒,然后种植玉米等作物。开垦的土地在使用几年之后,因肥力下降和很难清除的侵入杂草而不得不废弃。这种焚林的生产模式需要大量的后备土地才能养活较少的人口,因为使用过的土地必须等到地力恢复后才能再次使用,这段时间一般需要20年或更长。当时玛雅社会的农业集约化程度已经很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土地的治理上:清理了坡地上的丛林后,土地被垒成了台地,以防止水土流失;在低湿地区修建了网格状的排水沟以排除洪水,并利用沟中的淤泥来升高地表。但是,当时的人们显然没有认识到,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侵蚀非常严重。今天看来,玛雅社会所在的那片土地,有3/4属于极易侵蚀的地区。这就是说,一旦森林被砍伐,土壤就会随之流失。而农业用地、建筑材料以及燃料的需求,都使森林的消失不可避免。另外,玛雅社会因缺乏家畜而对土壤中的有机肥补给不足,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下降。据推测,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这个高度文明在十五六世纪消失的原因之一。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小论文,班级展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