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白城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单项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把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苏轼一方面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无论是他在熙宁变
2、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但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都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纷扰的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说春江花月夜
3、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苏轼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有多谈,却更感沉重。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
4、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直到苏轼这里,陶潜才被抬高到了独一无二的地步,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在散文方山子传中,苏轼表达了不要富贵、不合流俗的愿望。在当时的“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吗?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最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了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
5、,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到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的文艺成就并不高,但他在文艺史上却影响巨大,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最喜爱的对象。B. 苏轼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表明了他忠君爱国、谨守儒家思想等特点,这与后代很多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并没有什么不同。C. 苏轼表达的退隐思想,并不是对政治的退避或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
6、对社会的退避和对人生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D. 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自觉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传达出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一分结构,阐述了苏轼既忠君爱国又要求彻底解脱这两个方面的思想特征,作者认为苏轼的独特性在于后者而并非前者。B. 作者围绕苏轼的美学意义这一核心话题,深入挖掘了苏轼诗文中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的内涵,并指出其对后世的影响。C. 作者列举方山子传,是为了说明苏轼在散文中表达的这种不合流俗的愿望与他在诗词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具有一致性。D. 作者提到朱熹、王船
7、山不喜欢苏轼,是为了说明苏轼破坏了封建社会的秩序,否定了封建社会制度,从而体现其思想的先驱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是因为苏轼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更深刻、更沉重,所以他才会表达出对社会的退避和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怀疑。B. 苏轼将儒、道、佛各家思想相结合,在美学上追求朴实平淡,在生活态度上退避社会,具有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意味。C. 如果没有苏轼对陶渊明的肯定与褒扬,把陶渊明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位,陶渊明的诗也许会以另外一番面貌流传。D. 作者认为苏轼在中国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在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及红楼梦中都有所体现。【答案】1.
8、B 2. D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并不高”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C项,“并不是对政治的退避”错误,第二段说的是“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D项,“自觉表达”错误,第三段说的是“尽管不是那么自觉”。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
9、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苏轼破坏了封建社会的秩序,否定了封建社会制度”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且“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
10、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题中,A项,“正是因为苏轼表达的人生空漠之感比前人更深刻、更沉重,所以”错误,选项因果倒置,原文说“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透世都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故选A。【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
11、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救赎薛培政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护林员老长泰便肩扛板斧,带着猎犬“黑豹”,走在了杂草没膝的山道上. 一条盘
12、旋在路边的花蛇,似乎听见了脚步声,昂头吐着信子望了望,“簌簌”地爬向杂草深处;卧在草丛中的野兔,支楞耳朵听了听动静后,也“嗖”的一下跃进灌木丛中;还有那群被惊动的山鸡,“咕咕、咕咕”的叫着飞向远处. “咦瞧恁小样儿,俺老汉又不是妖怪”他边说边苦笑着坐在那块卧牛石上. 老长泰年轻时一身蛮力气,两三人抬不动的物件,他双手搬起走得呼呼生风;当兵练投手榴弹,出手就是百十米,枪打得也不赖,因斗字不识一升,复员回了家.饭量也大得出奇,一顿饭能吃五六个大饼子,为这家里每年开春就断粮,快三十了还打着光棍. 那年腊月,鹅毛大雪下得铺天盖地,当人们都窝在家里猫冬时,野狼血洗了生产队的羊圈,一夜之间,七只山羊命丧狼
13、口,看着未被叼走的几只死羊,全队的人都流泪了. 望着哀哀戚戚的人群,女队长萧桂英铁青着脸发话了:“还有爷们吗? 若有就给我站出来! 这狼得逞后,肯定还会来叼羊,谁若能把狼打死,我一分钱彩礼不要,就嫁给他!” 犹如石破天惊,大家惊愕的目光投向了女“掌门”. 醒过神来的小伙子们,立马变得跃跃欲试,可再看那血肉模糊的死羊,又个个怂得耷拉下了脑袋.就见站在人群后边的长泰,往前挤了挤瓮声瓮气地问道:“此话当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过你要提死狼来见俺!”桂英怒眉一扬干蹦脆地把话撂给了他. 长泰一言不发回到家后,找了一根碗口粗的枣木,又到村代销点赊了五斤地瓜烧酒.入夜,他便反穿羊皮袄蹲到了羊圈边. 在
14、冰天雪地里连守两夜后,第三天清晨,他穿着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带着满身的血印,拖着死狼敲开了桂英家的门。这下,傻大黑粗的长泰露脸了.县长为他披红戴花,奖他一辆金鹿牌自行车,公社奖他一支猎枪,大队安排他做了护林员,女队长萧桂英也没食言。此后,长泰就像威风凛凛的大英雄,每天身背猎枪,带着猎狗,长年巡逻在黑虎山涧.久了,他对各类鸟兽的习性,熟悉得就像自己的手掌,平时斩获的猎物,就连村里乡亲也没少分享. 可那年过了秋,乡邻们就见他像着魔了似的,两眼呆呆地望着远处,嘴里还不停地叨叨:“鸟兽也是有性命的主儿,也拖儿带女的啊!” 妻子桂英也觉出异常,再三追问下,长泰哭诉着道出实情。为防野猪糟蹋庄稼,那
15、个阴雨密布的傍晚,他在一片玉米地旁布下了猎套.翌日晨起查看时,不由得惊呆了:两头狍子幼崽在雨中围着那头被套死的野生母狍子,发出撕裂般的哀 鸣.他想起了幼时爹下葬时的情景,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悸痛,懊悔地朝自己身上挥了一拳后,泪水就和着雨水流了下来.打那后,他再也没有动过狩猎的念头。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常年风餐露宿在深山密林里的长泰,在日复一日的巡山护林中变老了.村里的护林员已换过几任,老伴儿也跟着子女进了城,他却死活不肯下山,说惦记着那笔心债哩. 记不清从何时起,“野味热”像山里人打摆子一样弥漫开来,山下的镇上,远处的城里,星罗棋布的野味馆散发出诱人的浓香,安详静谧的黑虎山却失去了往日的平静。
16、乡亲们就发现老长泰变得越来越暴躁了,像跟谁结下仇似的,还在巡山的路上骂起了人:“挨千刀的王八蛋,作孽吧,总有一天会遭报应的!” 听说老长泰曾赤手打死过野狼,不断有人找上门来.那天,俩外乡人驾车找上门来,送上两箱好酒和厚厚的一沓现钞后,求他帮助猎杀一头野狼,并说事成后再加倍付款.哪知老长泰像受了侮辱似的,晃了晃手中的板斧,怒目圆睁地吼道:“带上这些破玩意,给我滚蛋!” 那些年,巡山的老长泰不停地与盗猎者周旋,一次次拆除对方布下的猎套、陷阱和细网,仍不时发现被网粘或绳套的鸟兽尸体. 心力交瘁的他,三番五次跑乡里、到县上找领导:“再不禁猎,黑虎山上的带毛的东西就被猎光了!”“断人财路遭人恨呐”老长泰
17、说那次巡山,见一只黄羊被套住了,正要上前解绑,两支火药枪从身后对准了他:“再他妈挡道,就送你老东西上天!”幸亏猎犬“黑豹”猛扑上去,盗猎者才吓逃了。后来,成为自然保护区的黑虎山,组建了专业护林队,年近八旬的老长泰也被省政府评为护林模范。老长泰似乎没拿这荣誉当回事,每天依然在莽莽林区中巡逻.当县里派专车进山接他到省城接受表彰的时候,却见他住的窝棚上落锁了,只有眼前满目的青翠和阵阵的鸟鸣声。(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8期)4.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与结尾“满目的青翠”和“阵阵的鸟鸣声”形成呼应,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18、大自然.B. 老长泰当兵出身,本性淳朴善良,看到那些血肉模糊的死羊及人们哀戚的表情,他甘愿冒着危险去打狼,为民除害.C. 小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老长泰打狼,他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和满身的血印是实写,打狼的情节虚写.D. 老长泰这个人物形象鲜明,文中使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他的朴质憨厚与嫉恶如仇.5. 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有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这篇小说以“救赎”为题目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4. B 5. 运用倒叙手法。小说先是展现老长泰清早巡山的护林员形象,然后叙述老长泰年轻时勇敢杀狼为民除害的故事。故事情节突转。成为护林员后老
19、长泰热衷打猎,但后来出人意料地坚决不打了,然后交代原因,情节波澜起伏。结尾出人意料。老长泰两次与偷猎者交锋,保护了山林并获省政府奖,但却以他不去省城领奖结尾,耐人寻味。 6. 统领故事情节。老长泰年轻时打了不少野兽,后来做护林员,为了保护野兽同各种盗猎分子坚决斗争,故事的主体是心灵的救赎。丰富人物形象。老长泰外表粗矿,但内心细腻,性情淳朴,救赎的过程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满。暗示小说主旨。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但人类为了个人享受和私利猎杀动物,大肆掠夺自然,引发读者思考人类需要怎样的救赎。【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从人物形象、手法分析、环
20、境描写、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项,“看到那些血肉模糊的死羊及人们哀戚的表情,他甘愿冒着危险去打狼,为民除害”理解错误,长泰去打狼是因为桂英说“谁若能把狼打死,我一分钱彩礼不要,就嫁给他”。故答案为。【5题详解】本题考查作品的情节结构及构思的妙处。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情节设置的一般手法和首尾特色等角度解答。情节设置基本技巧:倒叙,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常用技巧: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本题开头13段写老长泰带着“黑豹”巡山,4段开始回忆他年轻时的事,是倒叙手法;412段写他热衷打猎,1316段写他不再打猎,交代原因,
21、情节上形成突转,波澜起伏;1721段写他护林,2122段写他获省政府奖,但却不去省城领奖,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6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情节、主旨、本身特殊效果几个方面来答,有修辞的要答出修辞并分析效果。答题时要具体分析,不能只说套话。本题可从情节方面答,统领故事情节,但是分析时要按照情节发展概括内容;从人物方面答,丰富人物形象,也需要具体解释出如何丰富,增加了哪些内容;从主旨方面答,暗示小说主旨,注意要把主旨概括出来。【点睛】小说情节结构解读(一)常见结构单线型结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后记)复线型结构:明线,暗线。辐射型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特
22、点是整篇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一个集中的“焦点”呈放射状展开,它具有打破时空界限的跳跃性。其结构形式线索是心理流程。4、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欧.亨利”式笔法。结尾处出其不意揭示真相,出人意料,回扣前文,一切又在情理之中。5、摇摆式,俗称“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曲折。(二)结构安排技巧。基本技巧:倒叙,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常用技巧: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
23、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女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
24、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节选自旧唐书)7. 下列对文中画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商隐能为古文 /
25、不喜偶对 / 从事令狐楚幕 / 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商隐 / 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 / 尤善为诔奠之辞B. 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从事 / 令狐楚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 / 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尤 / 善为诔奠之辞C. 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 / 从事令狐楚 / 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商隐 / 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 / 尤善为诔奠之辞D. 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从事 / 令狐楚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 / 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尤 / 善为诔奠之辞8.
2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B. 古代男子行冠礼,表示已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C. 古代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D. “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迁叙”“迁授”指降级,“右迁”“迁升”“迁削”指升级。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27、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B.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 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D.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10. 把文中画横线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2)然秦
28、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答案】7. A 8. D 9. A 10. (1)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2) 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凉的大国之势,给八州排序(或翻译成“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
29、,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从事”,在任职,意思紧承后一句,放在后一句,故排除BD;“幕”,幕中,指令狐楚幕中,应放在前一句,故选A。这段文字的大意是“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8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
30、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D项,“左迁迁叙 迁授指降级,右迁迁升迁削指升级”表述错误。 应改成:“迁叙”“迁授”“右迁”“迁升”为升级;“左迁”“迁削”为降级。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是“楚以其少俊
31、,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据文意可知李商隐在令狐楚麾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明年:第二年。陈:陈说,陈述。省:理睬。不之省:宾语前置句。(2)以:凭借。区区之地,小小地盘,致:招致,发展。万乘之势,大国的形势,序:为排序。朝:使朝拜。有:通“
32、又”。【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
33、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二十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
34、),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
35、,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
36、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三、诗歌鉴赏(1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渭上秋夕闲望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注】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11.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
37、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B. 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C. 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D. 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12. 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画面?请简要分析。【答案】11. C 12. 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
38、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口,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39、分析有误,尾联“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要结合诗中的意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回答时一般采用“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的形式。有时后面再加上作者的思想情感。本诗颔联为“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这是一幅写景图。“残阳初过雨”是视觉效果,“何地不鸣蝉”是听觉效果。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然后再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陶醉。答
40、此题,要先说手法,然后结合诗中“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描绘画面,接着指出意境的特点,最后答出情感。【点睛】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表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此题中“残阳、轻雨、鸣蝉”等三种意象。把握诗歌意境的方法:一、从创作背景入境。知人论诗,知时论事。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思的自然流露。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离不开对作者作诗时的处境和其为人的把握。二、从借景抒情入境。诗歌中所有的景语皆情语,景语叠出,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因此,必须找出所有景语中的情语。三、从直抒胸臆入
41、境。诗歌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传情之外,往往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四、从虚实结合入境。分析诗歌意境的主要是从物境和心境入手。即:物境+心境=意境。另外分析诗歌意境注意“虚境”。针对实境,虚境不是实在之景,是想象和联想。常见的有:梦境(梦中所见的景物)、回忆(回忆过去的事)、幻觉(幻想将来的事)、比喻(对景物的比喻)。这些想象和联想也传达作者的心理历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拖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危弦:哀弦。捩拖(li du):扭转船舵。牙樯:
42、饰以象牙的帆樯。13. 下列对本词上片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为全词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B. “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抒情委婉含蓄。C. “楼上风吹粉泪香”,作者直抒胸臆,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D. 整个上阕按照将别、正别、已别的顺序展开,词意层层递进,惜别离恨之情渐行渐浓。14. 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3. C 14. “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
43、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楼上风吹粉泪香”,作者直抒胸臆表述错误,这是一首送别诗,“楼上风吹粉泪香”一句,诗人不写自己,而是从对方着笔,为间接抒情而非“直抒胸臆”。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
44、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为“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题目中已经提示了答题的方向,要求考生分析景和情的关系。考生应按照“手法+诗句分析+效果”的模式作答。开头两句“瑶草碧,柳芽黄”,是美好的春景,是乐景,诗歌是惜别诗,情应该是离愁,是哀情,诗人以乐景衬哀情,以美好的春景,反衬离别的忧伤。“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化无形为有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让“离恨”可触可感。“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伤别之情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四、默写题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永
45、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2)李清照醉花阴中,点明主人公愁绪难耐,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美女衬托英雄人物的句子是“_,_”。(4)柳永雨霖铃中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分别时的痛苦的句子是“_,_”。(5)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描写楚地秋色无际、秋水辽远的两句是“_,_”。【答案】 (1). 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莫道不销魂 (4). 帘卷西风 (5). 人比黄花瘦 (6). 小乔初嫁了 (7). 雄姿英发 (8). 执手相看泪眼 (9). 竟无语凝噎 (10). 楚天千里清秋 (11).
46、水随天去秋无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戈(2)销魂(3)初嫁、姿(4)竟、凝噎(5)清秋。【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47、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史上大人物的名字_,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_。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_,但验明真身后很快即_,甚至被弃汰如粪,沦为恶名。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
48、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 )。和其他词人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二十一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经纶事
49、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就在文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以恢宏的创作才力,数量众多的优秀词作,雄视两宋词坛,将宋词这一时代之文学推上了最高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词,宋词将大为失色,不可能达到和唐诗并称的高度。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俯拾即是 屈指可数 盛极一时 杳无音信B. 比比皆是 寥寥无几 煊赫一时 暗淡无光C. 俯拾即是 寥寥无几 煊赫一时 杳无音信D. 比比皆是 屈指可数 盛极一时 暗淡无光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B
50、. 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C. 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D. 集北宋南宋三百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B.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文人之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C.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之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D. 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
51、中,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答案】16. B 17. D 18. C【解析】【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先看第一空,“俯拾即是”的意思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这样,形容非常多。第一空强调“大人物的名字”之多,应使用“比比皆是”,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三空,“盛极一时”形容在一个时期内特别兴盛或流行;“煊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第三空强调有的大人物凭借权势或时运在一个时期内
52、名声很盛,应选“煊赫一时”,排除D项。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杳无音信:没有一点音信。暗淡无光:形容失去光彩。 故选B项。【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
53、联系上下文语境具体分析。从结构上来说,括号中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重在说在什么情况下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而非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成为代名家的,故排除A、B两项。前文指出诗人的成名是以时代的洗礼为基础的,所以括号中的内容应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故D项最恰当。【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从“绝无仅有”与“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的语意关系来看,正确的语序应是“在文人之中绝无仅有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据
54、此排除A、D两项。“不但”应放在“在文人之中”的前面,据此排除B项。故选C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9.对下列词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都门帐饮无
55、绪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B. 竟无语凝噎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而说不出话C. 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D. 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联系所学课文内容,分析和理解各选项句子的含义,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该词的意思。本题C项,“此去经年”中“经年:经过一年”,解释错误,“此去经年”是一个成语,“去”,离去;“经”,再经过。 结合雨霖铃这首送别词,所以这里不是怀念过去,而是感伤未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故人从此一别就要好多年了”;“经年”应解释为“一年又一年”。故选C。20. 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
56、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B. 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开展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武打和舞蹈。C.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D. 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错,应是每套曲子用一个宫调。考点:本
57、题考查文学常识点评:对元杂剧的认识,不但要了解其人物情况,还要注意其曲调,如一套曲子的宫调,一折戏的曲调等。21.连日来,某市气象局多次发布暴雪预警,但事实上雪是下了,却未见暴雪。为此,该气象局通过官方微博向市民发布道歉信(见下文)。有人认为其用语充满调侃的味道,有失严肃,请用规范、严肃的语言改写这则微博的正文(落款不必重写)。要求:不改变原文的意思,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60个字。11月2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预计20日20时至21日20时,北京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其中,北京西北部和东部、天津北部、河北西北部和东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暴雪(1012毫米)。原约定于今天来的
58、暴雪,因半路气温过于热情,把“白茫茫”变成了“湿漉漉”。这场雪如果下大了肯定不小,如果下小了也肯定不会大,请市民原谅!老天爷不容易,气象台就更难了!具体情况气象台会在雪下完后向市民汇报。气象台温馨提醒:如果今天不下雪、明天不下雪的话,这两天就没有雪了。气象台郑重劝告美女们最近几天不要穿裙子,容易被撩,雪是好雪,但风有五六级且不正经!市气象局年11月20日【答案】预计今日有暴雪,但因气温偏高,雪并不大,还请市民见谅。但据预测,这两天风力有五六级,请广大市民注意出行保暖与安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概括道歉信原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用规范、严肃的语言进
59、行改写,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即可。根据道歉信原文的关键信息,可以推断出主要内容。“因半路气温过于热情”气温偏高;“这场雪如果下大了肯定不小,如果下小了也肯定不会大”雪并不大;“雪是好雪,但风有五六级且不正经”这两天风力有五六级;“气象台郑重劝告美女们最近几天不要穿裙子,容易被撩”请广大市民注意出行保暖与安全。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拟写。22.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在新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6月7日开展以“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
60、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审评。【答案】 (1). 将“弹冠相庆”改为“共同祝贺” (2). 将“贵网站”改为“本网站” (3). 将“要求”改为“诚邀” (4). 将“恳请”改为“恳切” (5). 将“拙作”改为“大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61、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是贬义词,不合语境。(2)“贵”是敬辞,只能用于别人,不能用于自己。(3)“要求”语气太强硬。(4)“恳请”和“希望”语意重复。(5)“拙作”是谦称,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别人。【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
62、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六、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无数的诗文经典,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乘马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读了上面七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
63、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天下事,成于务,败于傲盘古破浑沌,开天辟地,始有世间万物;华夏儿女前赴后继,不懈谱写华章,始有我中华之灿烂文明。世间所有,皆非生而有之。有者,皆离不了我们终其一生为之苦心孤诣、开拓进取的精神。世上本无路,践踏多了,天堑也能变通途,这个道理凭谁都懂。只是创业伊始,面对荆棘满目,百废待兴,你除了要有满腔的激情外,还要做好忍受不知期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准备。今日之人皆仰慕马云,岂不知马爸爸在创业之初为之想破了几次脑壳,说破了几次喉咙,踏破了几双鞋成功从来不是
64、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成功是务实,是实干,是在万千挫折中披荆斩棘、脚踏实地而后乘风破浪;成功是进取,是开拓,是在荣誉加身时不被浮云遮眼、坚毅果敢而后勇攀高峰。马云实干,故有了阿里巴巴;马云进取,才有了阿里巴巴雄踞全球商界而屹立不倒的今天。天下事,成非偶然,败亦非偶然。世人皆知创业容易守成难。然当功成名就时,终日置身于鲜花与掌声中,任谁也难免凌乱。君不见,威震四海如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创下万世基业,奢望子孙万代累世王之,不承想王不递三世;文韬武略曹孟德,文可比东坡太白,武不逊韩信岳飞,然魏国大厦也撑不过百年便湮没于历史洪流中。究其原因,莫不是傲使然。傲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唯
65、我独尊,为博美人一笑,不惜以天下苍生,万顷江山为代价,最终落个身死无人怜的下场;傲是项王鸿门纵刘邦的妄自尊大、刚愎自用,终得个四面楚歌,垓下自刎;傲是翟天临网晒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得意忘形,弄虚作假,辱没名校,落个貽笑天下,身败名裂。可见,大凡人之事业,皆能在深思熟虑中奋起,在开拓进取中发展壮大,亦可在傲慢懈怠中倾覆。故欲成大业者,必先戒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之骄傲。今日之中华,神舟系列飞船已然遨游太空,让西方大国为之侧目;今日之中华,科技一日千里,百姓生活富足丰盈,让曾肆虐神州的豺狼为之胆颤!今日之中华,人才辈出,不乏务实、开拓进取之士。愿吾辈,在追梦路上,以史为鉴,戒骄躁,正衣冠,明得失,圆心中梦
66、。【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暗含任务驱动,“读了上面七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就材料陈述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看法。材料由七句名言组成,第一句强调民心的重要性。第二句话用简洁朴素的语言系统阐述了谋事创业的诀窍:做成一件事,往往产生于周密考虑,成功于实践探索,失败于骄傲自满。强调提前谋划,实干,不能骄傲,要谦虚。第三句强调敢于改革。第四句强调善于学习,善于实践,实干。第五句强调勤俭治国,艰苦奋斗。第六句强调爱国,为国奉献。第七句强调敢于探索创新。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两三则进行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
67、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参考立意:治国治家要实干;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成功在于实践等等。可用素材:1.“每一食,便念庄稼之艰难;每一衣,便思纺织之辛苦。”勤俭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是对自己的子孙后代的负责。让勤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避免生活中许多资源浪费的行为,其实只是举手之劳,生活告诉了我们:节约不是省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
68、智慧。中国是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倡导勤俭节约,孔夫子把“勤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入基本的道德准则。周恩来和革命家们勤俭节约的故事众所周知,成为美谈,影响至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许多人忘了优良美德。晴朗的日子,教室总开着灯;凉爽的天气,电扇竟还运转着;洗手间的水龙头滴滴答答的躺着水,来来往往的人视若无睹;饭盒还剩一大半饭菜2.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
69、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3.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行文结构: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使议论文结构完整。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生活需要实践,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袁隆平、马云、中国女排。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