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阅读宝鸡凤翔区月考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14-15页第1-5题。1.结合第段内容,分析作者为何瞅见碾子后会“错把他乡当故乡”?(4分)答案:碾子的古朴让作者回忆起少时乡村岁月里的成长时光,联想到自己置身于美好闲适的田园生活中。在回忆与联想中,碾子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因而“错把他乡当故乡”。123452.忻州人民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请简要概括。(答出三点即可)(3分)答案:示例:憨厚;勤劳;自信;热情。123453.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1)远远地,那么一眼,就勾走了人们的魂。掠过眼前的一片树影,穿过密的枝杈,穿过斜的
2、土坡,把目光定在了高处的那盘移动的石碾上。(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答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碾的魅力,表现出人们想看石碾的急切心情。12345(2)往返路上,人们依然久久回味原生态古村落的所见所闻,愿成为它里面的一棵古树,一叶之灵,窥尽忻州那方厚土的角落。(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答案: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人们对忻州原生态古村落的依依不舍,表达了人们对石碾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23454.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析标题忻州石碾里的沧桑岁月的妙处。(答出两点即可)(4分)答案: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石碾;是文章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沧桑岁月”为全文奠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基调。123455.本文第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写到了“鸡啼”,请简要分析其写作目的有何不同。(6分)链接材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安塞腰鼓)12345答案:本文里的“鸡啼”表现了忻州原生态古村落“鸡犬相闻”的美好农耕生活,既照应上文对桃花源记的引用,又引出下文“把人从梦中惊醒”的叙述。安塞腰鼓中的“鸡啼”预示天明,是希望的象征。这里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热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使文章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