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因为,他又是那个时代最有天才、最为杰出的文学艺术家。“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请问这个人是谁?猜猜他是谁?导入新课虞 美 虞美人 李煜 长武县中学 曹婉丽学习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2、通过鉴赏诗歌掌握本词的艺术手法3、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2、,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虞美人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南唐中主第六子。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知人 论世 李煜 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哀婉凄楚。知人 论世
3、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绝代词人薄命君王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问,词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李煜有哪些愁呢开卷分析“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内心痛苦。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
4、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乐景衬哀情。“春花”花在春时为极盛“秋月”月在秋时为最明“往事知 多少”中 的“往事”具 体指什么?往事知多少 什么样的往事?【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物质层面上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帝王尊荣等.精神层面上的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东风”“又”分别有什么深刻含义?“东风”是从作者的故国方向吹过来的风。“又”是说作者被关押已经不止一年了,年复一年的春天对作者而言更是一种煎熬。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5、中?再回首一片荒芜,再回首恍然如梦朱颜 地位 心情“朱颜”的含义是什么?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朱颜”的含义是什么?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改变的只是朱颜吗?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永恒的“春花秋月”今非昔比的“往事”年年到来的“东风”不堪回首的“故国”应犹在的“雕栏玉砌”已改的“朱颜”不变的“外物”巨变的“人事”物是人非之痛 最后一句话被称为千古名句,好在什么地方?设问、比喻、夸张。用春水来比喻愁,化抽象为具体
6、,表现了连绵不断的愁绪。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整首词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鉴赏 手法 鉴赏 手法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朱颜改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 虚写:往事,故国,朱颜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设问、比喻、夸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春水来比喻愁,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从这首词中,我们学习到鉴赏诗歌的情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意象技巧情感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拓展与探讨前面我们评价李煜说“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你是如何看待他在个人意愿与帝王责任之间的这种矛盾的?当我们面临个人兴趣与责任担当的纠结时,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