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181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岳麓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考纲与课标考纲:(1)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课标:(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二、复习方法明确两条主线和三个重点第一条主线: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向中国

2、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所构成的中华民族屈辱史。屈辱史是决定近代中国历史主要内容的线索,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线索。第二条主线:在列强的炮火中,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们,面对强敌不甘屈辱,英勇杀敌,以无数血肉之躯和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构成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抗争史。抗争史则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走向发展的内容,决定近代中国最终是什么样的结局。(2)三个重点(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在内的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侵略战争。这一阶段西方列强刚刚完成工业革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阶段: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代表的发生在19世纪末的侵略战争。这一阶段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3、地半封建社会。第三阶段: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重点的又一轮更为疯狂的日本侵华战争。这一阶段世界法西斯主义嚣张猖狂到顶点,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直到最终胜利。三、知识要点一、鸦片战争1、背景 (1)清政府面临严重社会问题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1)政治: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经济: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 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 3)对外:闭关锁国 要求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需要夺的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中英贸易逆差鸦片走私(改变对

4、华贸易逆差)危害 直接原因:闭关锁国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抵制。2、过程:广东广州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再退回广东 扩大战争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重点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后到南京3、抗争: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三元里人民抗英4、结果:(1)1842年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危害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要与英方商定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2)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住等特权

5、)(3)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5、失败的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抵制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改)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6、影响 战前战后社会性质政治独立自主部分主权被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矛盾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革命任务反封建反封建反侵略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2、过程 第一阶段 (1856年1858年) 1858年俄

6、、美、英、法同中国签定天津条约 内容:公使进入北京;增辟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及商船可在长江口岸航行; 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英法军费各200万两、英商为200万两。 (记忆:赔款、四种人、两种船、十口岸)(改) 危害:列强侵略涉及整个沿海地区并深入中国内地第二阶段 (1858年1860年)1860年 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 (俄、英、法) 内容: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准许华工出国;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记忆:天天陪(赔)酒(九)(改)3、危害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二次鸦片战

7、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背景 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导火线) 清政府政治腐败、软弱可欺。2、开始的标志:丰岛海战3、过程: 平壤战役(回族 左宝贵) 黄海海战(“致远号”邓世昌)北洋海军主力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威海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灭。4、清政府态度:避战求和 5、结果: 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内 容危 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

8、狂潮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向列强“政治大借款”,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危害: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四、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1、背景 根本目的:列强瓜分中国。 直接目的: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2、义和团运动 时间:1898年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旗号:

9、“扶清灭洋” 性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清政府的态度:镇压招抚镇压 评价: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3、结果: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4、影响: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五、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西连年灾害,各种矛盾尤为突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准备。2过程:(1)兴起:鸦片战争之后,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洪秀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2)发展:永安建制,定都天京,西征

10、和东征后,太平天国全盛。(3)失败:由于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定都天京后出现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太平天国转入后期防御战。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天京失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太平天国的治国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评价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建立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具有落后性;并且违背社会

11、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无法实现的空想性。 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内容政治上主张依法治国等,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文化教育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等。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要求,也不可能解决太平天国后期的问题。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4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局限性:阶级、时代局限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

12、表,不可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指导运动走向胜利。从利用宗教发动群众,到其治国方案,到天京事变,无不体现了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六、辛亥革命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新政”,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酝酿准备组织: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确定;革命派同保皇派的思想论战。军事:19051911年,革命党人多次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影响

13、最大),打击了清朝统治。3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在武昌发动起义,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纷纷响应;12日武汉三镇光复,起义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起义胜利后一个月内,全国十几个省响应起义,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4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元旦,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

14、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5结局:1912年清帝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6历史意义: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七、五四运动1背景: 国际因素:“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并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示。 国内因素: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裁。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工

15、人阶级队伍壮大。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人民的思想解放。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学生运动遭到当局镇压,全国各地学生响应。6月5日起,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后,三罢斗争的浪潮波及全国,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3初步成果:撤销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

16、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八、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内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2)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十三人;主要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个人运动。(3)中共二大:时间:1922年7月;内容:制

17、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九、国民大革命1、国共合作(1)合作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2)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标志国共合作活动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兴起。2、北伐战争:1926年正式北伐,北洋军阀基本消灭。3、国民革命的失败: 1927年,由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而失败。4、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18、的侵略势力5、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2)主观原因: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十、“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4、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5、国民党五次“围剿”:1930-1933年6、红军的长征:长征的背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取消其军事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

19、政治局常委。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十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1、历史背景: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现实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有利条件:国共对峙期间蒋介石打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2、局部侵华战争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成立傀儡政权:1932年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3、全面侵华战争1937

20、年制造“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制造“八一三”事变,妄想三个月忘我中国。4、日本侵华罪行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41年潘家峪惨案;臭名昭著“七三一细菌部队”;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过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

21、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意义: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6、正面战场的抗战防御阶段:正面战场: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相持阶段:开辟国外战场;百团大战;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反攻阶段:7、胜利原因:日本:日本发动的是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必然失败告终。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根本原因。国际: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是重要因素。8、历史意义:国内: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

22、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解放战争1、争取民主和和平的斗争重庆谈判(1945年):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赢得民心。政协会议(1946年):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2、解放战争的过程防御阶段(1946.61947.6):粉碎全面进攻和粉碎重点进攻。反攻阶段(1947.61948秋)经济上进行土地改革:军事上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决战阶段(1948.91949.1)条件: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决战时机到来。概况:战役名称时间重要战役战果辽沈战役48.948.11锦州,长春歼敌47万淮海战役48.1149.1蹍庄,陈官庄

23、,双堆集歼敌55万平津战役48.1149.1张家口,天津等歼敌和改编52万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胜利阶段(1949.4)北平和谈: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22年统治;后继续追歼残敌。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四、知识深化1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比较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24、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扩大侵华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最主要的依据是这次战争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从扩大的角度看,主要是从影响而言,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放的程度加大了,通商口岸大幅增加;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清政府开始被外国控制;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沿长江向内地延伸,便利了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2甲午战争的影响 (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和战后形势发展,使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同时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三国“干涉还辽

25、”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面对民族生存危机,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从割地上看,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割地面积大大增加,同时这些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大片领土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赔款上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有关于赔款的条款,但马关条约赔款数额大大增加,达到空前的白银2亿两,加上 3000万两“赎辽费”。促使清政府大规模举借外债,帝国主义各国争做中国债主,进行资本输出,进而控制中国财政和经济。从开

26、放通商口岸看,南京条约开放五口,并集中东南沿海,马关条约新开4口,并开辟了内河新航线,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内地,最远到达西南的重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前所未有的,使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特权,加剧了帝国主义向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这是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也是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准。从革命任务来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一致的,即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就新

27、在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和主力军。4、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近代以来列强屡次侵华,不同时期侵华的特点也不相同。(1)19世纪至60年代:列强侵华开始的阶段,主要侵华国家是英、法,其次是美、俄;侵略范围局限于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以武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华逐步增强;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政治侵略从“中外和好”到瓜分再到“以华治华”。(3)一战至二战期间:每日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美国逐步确立在中国的优势地位。侵华的主要手段都是扶植代理人

28、。五、巩固提高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解析: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所以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庚子年。答案:B2、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

29、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解析:按照阶级分析法,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中国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故选D符合题意。答案:D3、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图4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根据图片明确党的政策是针对封建势力和反动势力、反动武装等,拥护工人利益,武装工农群众,由播撒革命火种可知是长征,长征是在1934年到1936年,应该在时间上属于土

30、地革命时期(1927-1937),所以选B土地革命时期。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答案:B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解析:中共一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党的最高革命纲领。答案:D5、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

31、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 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答案:C6、蒋介石的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此讲话发表于A.华北事变之前 B.西安事变之前 C.七七事变之后 D.八一三事变之后解析:西安事变前,蒋介石的

32、抗战方针是“攘外必先安内”,故A、B项错误;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故C项符合史实;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表示要对抗暴力”,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不符合题意。答案:C7、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 辛亥革命提倡民主共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旗是五色旗。答案:B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33、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明显指的是洋务运动,“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体现的是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惨败,因此选C。答案:C9、观察右图,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属于同一条约的是A B C D(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观象台(4)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51)一张竹制的女士用床解析:先要判断图中所示六个地点的具体城市名称:为苏州,为上海,为杭州,为镇江,为江宁(南京),为宁波。然后按照同一不平等条约中所开放的通商口岸进行归类:上海、宁波是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苏州和杭州是马关条约规

34、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但题目中没有这两项搭配。镇江和南京是天津条约中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所以正确答案为D。答案:D10、右侧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解析:注意该贵族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从收藏品可以看出当时中华文明依然强大和有吸引力,B排除;中外民间贸易有往来,但政府并不提倡,A排除;中法当时还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不可能是掠夺品,D排除。答案:C11、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

35、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中三国之间的关系。结合中国近代史中英美等国的对华政策和中国的命运,可排除。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取得的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由此判断符合题意要求。答案:B12、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

36、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时代背景。1942年正处于抗战时期,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全民族抗战是时代潮流。题干评论反映出民众从夸军人开小差为“精明干练”到鄙视士兵开小差、不抗日的现象,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意识的增强。答案:C1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解析: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就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能够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主要是责任内阁制,因为责任内阁制规定总统的命令需要总理的副署才能

37、生效。所以正确答案D。答案:D14、“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根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可以推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爱国学生掀起的运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大批学生被逮捕,故有“还我学生,还我自治”的口号出现。答案:A1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

38、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解析: 材料中“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指的是1947年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为了减轻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的压力,中共在1947年派遣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对准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插上一刀。正确答案为A。答案: A16、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

39、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时期中国人民对国家发展方向的盼望,当时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的斗争,符合全国人民愿望的是国共两党平等协商,建立一个新中国,双十协定的内容也反映了这一点。答案: A17、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问题:(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解析:第一问联系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指的是鸦片战争前,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不肯打开门户同外国自由通商。第二问指中国此后遭受列强的多次侵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权沦丧,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三问如何评价,要抓住这位学者观点的不足部分。他的观点否定了列强对中国战争的侵略性。参考答案:(1)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组织:列举;部分列举,部分有简单组织;语句连贯通顺;回答形成结构和层次。史实:包括近代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性的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