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揭阳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级第一次学段考试 文科历史试题(总分共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2孔子思想中直接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A B C D3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根据你的判断,下列孟子一书最可能招致明太祖不满的一句是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
2、如寇雠。” 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D“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4“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5“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6魏晋南北朝时期,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的玄学与佛、道风
3、行一时,影响着统治者的政策和社会风气,此时的儒学A仍然保持正统地位 B遭到统治者的打击C被社会遗弃 D社会地位空前提高7最能体现“文化治国百代之业”的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唐太宗虚心纳谏 D明太祖大兴文字狱8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首,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具有A人性主义 B博爱精神Ks5u C理性主义 D个人主义9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目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情说明A外国人一直把儒
4、教当成中国的国教 B当时不少外国人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 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 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10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11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2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儒家的这一主
5、张源于A宗法制 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 D私有制 13明末清初,某思想家主张对后代考证学风影响很大。其主张是A工商皆本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抨击“孤秦、陋宋” D“经世致用” 14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5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
6、洲以多种语言流传Ks5u16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的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他所提到的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最有力佐证是A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B宋朝造船发明了橹、舵和布帆C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D航海中普遍使用“司南”17“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有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生肖而特别喜欢喜羊羊。那他(她)出生之年应该是A丁未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18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
7、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泼墨画 B写意画 C宗教画 D山水画19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20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21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2
8、2.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文学兴盛 印刷工艺提高 专制政治强化 A B C D 23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24“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25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不同于智者学派,二者的分歧在于A知识是否决定人
9、的价值 B辩论是否能够获得知识C知识与道德是否与感觉有关 D学习是否是获得知识的途径二、非选择题:满分50分。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6分,27题14分,28题2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一组材料是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清唐甄潜书明鉴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荀子哀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楚语上“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
10、子梁惠王下(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2分)根据材料一简述该理念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8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3)材料一、材料二对你有何启示?(4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本,为其
11、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动力。”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2分)司南和指南针
12、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分)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4分)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分)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2分) 28(20分)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20112012年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高二级文科历史试题参考答案评与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ABABD 6-10:ABABD 11-15:CADDA 16-20:DABDA 21-25:BADCC二、非选
13、择题:26(16分)参考答案:(1)“以民为本”(或答“民本”思想)。(2分)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有:重民(认识民众是立国的根本);爱民(关心民众的劳苦);养民(不要过度掠夺民众);从民(根据民意任用贤人);信民(取信于民)。(每答一点给2分,只要求意思类同,即给分,共8分)(2)为君主者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至国危君亡。(2分)(3)要以民为本,要诚信为本,要从实际出发办事。(每答一点给2分,只要合理,即可得分,共4分)27(14分)参考答案:(1)战国。(2分)(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2分)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14、社会(中世纪向近代)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4分)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与迷信,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4分)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2分) 评分说明:(1)第1问的“生产、导航、迷信活动”中,写出2项即给2分。 (2)第4问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方面,提到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视为正确,但整个答案的意思不能改变。28(20分)参考答案:(1)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的具体表现与特征: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红楼梦等
15、名著,戏剧丰富多彩,日益成熟,京剧形成;山水画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如扬州“八怪”,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特征:反专制、追求个性。(8分)(2)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的表现与特征:明朝出现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以后科技就没有重大进展和创新。特征:总结传统科技,开始学习西方技术。(8分)(3)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一方面,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商品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正统思想的理学日益僵化。(4分)(解释:此题属于要求概括说明的论述,并已指明了论点“文学艺术繁荣昌盛”与“科学技术发展停滞”,要求用史实论证这两个论点;)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