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129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50页
决胜2106年语文高考之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 第3期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16届安徽屯溪一中高三上第四次考试)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多令【宋】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作者曾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1)“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1)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1分)衰败的芦叶落满

2、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要有对诗句的具体解析2分)。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 或 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1分),为下文词人重游南楼过程中的伤感、悲凉的心理做铺垫(1分)。(2)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可给2分)(下面要具体说明虚实各是什么,或者什么和什么对比)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2分),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2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3、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考生在回答概括描绘的情景和分析句子作用的题目要注意答题步骤。第一要从诗句中找出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征,概括分析景物的特征时要要重点区分是“喜”还是“哀”,再找出相应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的特点。第二要明确该诗句在诗歌中的位置,是在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开头往往是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统领全诗,中间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往往是以景结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答题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题,要求考生分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一句的景象,句中的景有芦叶、汀洲、寒沙、浅流,叶落象征衰败、荒凉;汀洲,水中小洲,视野较为开阔,反衬诗人孤单寂寞;寒沙浅流给人凄清寒

4、冷之感。描写了一幅萧瑟、寥落、凄寒的江边秋景图。该句位于句首,为全诗奠定了凄怆、悲凉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词人重游就地抒发伤感、悲凉之情做了铺垫。【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考生在分析艺术手法时,首先要对艺术手法(表达技巧)了然于胸,准确判断。它包括的范围较广,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问、设问),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描写: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都囊括其中。其次,要洞

5、悉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诗歌鉴赏题不单要判断出手法,更重要的是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它在塑造形象、抒发感情、营造意境、表达主旨上的作用。第九题问的是“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并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这便要求考生抓住“主要”二字,通观全词,那么文中的反问这一修辞就可以排除,因为它只是这个句子使用的手法。结合诗词分析,该词将眼前之景与二十年前的故事交替,虚实结合,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同时也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与二十年前的景色和心情进行了对比,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

6、郁愁绪。【赏析】翻译:芦叶纷扬落满沙洲,浅水带着寒沙汩汩东流。二十年后再次登上南楼,小舟在柳树下还没有系稳,过不了几天,又到了中秋。断崖矶头上的黄鹤楼,故友现今是否安在?看江山破旧心中频添新愁。想买桂花美酒一起畅饮,但终究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这首词是感时伤今之作。序言说明了写这首词的缘由:词人与柳阜之、刘去非等友人在安远楼小聚,一位姓黄的歌姬在筵席旁演唱助兴,请求词人为其作词,于是词人创作了这首唐多令。上阕写故地重游。开篇二句描绘江边凄清的秋色,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目的在于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基调;继

7、而点明“二十年重过南楼”的题旨,为下阕的“旧江山浑是新愁”做铺垫。末三句用夸张手法写词人行色匆匆,来不及在柳树下把船系稳就要离开,因为过几天就是中秋了,正是亲友团聚的好时节,自己不能在此久留。下阕写忧患国事。头两句忆旧,当年与自己同游黄鹤楼、断矶头的故人,如今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暗含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慨叹,把个人的身世与国家的命运连接起来,顺理成章地进入主旨“旧江山浑是新愁”。这是全词的精华,深化了题旨。江山依旧,但二十年过去,战争的阴影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更加浓重,词人“旧愁”未减,如今又添“新愁”;目睹“旧江山”,想到国运更加衰败,收复中原希望渺茫,词人愁到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1)上片前

8、两句中的“湿”“迷”二字使用准确生动,试作简要赏析。(5分)(2)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1)“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1分),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1分),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1分)。“迷”字描写水面迷雾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1分),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1分),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1分)。(2)化用祖逖的典故,(1分)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1分)寓情于景(融情与景或情景交融)(1分),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的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1分),寄寓了浓

9、郁的爱国情感(1分)。【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使用准确生动”,这是考查炼字的技巧。首先应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描述所写之景。“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一起句,作者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布景”的。【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多为动词

10、、形容词。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比如,“湿”,是写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写出环境的潮湿阴冷;而“迷”字,写水面迷雾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写出了内心的迷茫。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2)【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抒情手法,

11、还是兼而有之。比如本题,题干问的是“结尾两句”,这就提示一般从抒情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

12、主旨情感)。5(2016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 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性情放纵,屡试不第。(1)本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5分)(1)作者选取的“明珠”这一意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鉴赏。(6分)【答案】(1)这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2)诗中的“明珠”用比喻

13、手法,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的才识;这样的“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解析】(1)试题分析:从诗歌中的“落魄”“独立”“晚风”“书斋”“啸”等关键的词语入手进行总结,得出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人形象的题目,分析时注意结合诗人的言行举动的直接描写和所处的环境的见解描写的角度进行总结。此题诗人的言行有“落魄”“独立”“啸”,间接的环境有“晚风”“书斋”。【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14、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意象内涵的题目,分析时首先明确表层的含义,然后结合诗歌分析其比喻义或象征义,在分析象征义的时候注意结合诗歌的情感进行分析。如此题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表层)实际上喻指诗人的才识;(深层)这样的“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寄寓的情感)6(2016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谢池春陆游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1)全词主要采用

15、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2)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答案】(1)全词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词人上阙回忆了当年意气风发,拥戈戍边,吞杀敌虏的豪迈气魄(1分)。下阙描写了此时 “功名梦断”,闲居江南,空望秦关的生活处境。(1分)。今昔对比,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虚度流年的痛苦感伤。(1分)(答“虚实结合”也可,但总分不超过5分)(2)本词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曾经意气风发、慷慨豪迈(或拥有豪情壮志)(1分),而今失落苦闷沉痛(1分)的爱国词人形象(1分)。“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写出词人军旅生涯中表现出的振奋人心的英勇与豪气(1分);“功名梦断,却泛

16、扁舟吴楚。”愿望落空,作者被迫隐居家乡,泛舟镜湖等地,以自我解闷消遣(1分)。“望秦关何处”写出了词人对祖国河山长久无法收复的沉痛的爱国之情(1分)。(形象分析3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

17、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 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2)【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

18、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7(2016届贵州贵阳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踏莎行(宋)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

19、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1)有人认为上阕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着力之笔,也是将咏物、拟人、托寓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工巧之笔,请就这一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2)“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两句感情内涵丰富,你认为这两句中蕴含有哪些情感?(5分)【答案】(1)(6分)“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表明该词所吟咏的对象是荷花。(2分)“红衣”、“芳心”将荷花拟人化,形象地突出荷花盛衰特点。(2分)“幽香”形容荷花的高洁,“红衣脱尽芳心苦”显示了荷花芳华零落景象,暗合了人的处境命运。(2分)(2)(5分)桃杏一类的花,竞相在春天开放,而荷

20、花却独在夏日盛开,“不肯嫁春风”显示出它那不愿趋时附俗的幽洁贞静个性。(2分)然而秋风一起,红衣尽落,芳华消逝,故说“被秋风误”。(2分)这两句集恨、悲、怨、嗟等情感于一体。既有对秋风的怨恨,也有自怨自怜的感情,言外又隐含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为命运所播弄的嗟叹。(1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对于炼句题,考查的内容一般如下: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较深层次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的语句的赏析。此类题目的答题组织如下:描述句子大意,根据原句展开联想,描述景象或意境;手法及特点,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哪些事物(景物)

21、的什么特点;情感或理趣;语言特点,有时还要指出语言特点,点明妙处或作用;结构作用,有的诗句还要指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两句感情内涵丰富,你认为这两句中蕴含有哪些情感”,这是考查诗歌中的情感。“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两句,以文言,是想象中荷花对骚人所倾吐的言语;以意言,则是作者的“夫子自道”。行文至此,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合而为一了。“当年不肯嫁春风”,是反用张先的一丛花令“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看即知,而荷花之开,本不在春天,是在夏季,所以也很确切。春天本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时候,诗人既以花之开于春季,比作嫁

22、给春风,则指出荷花之“不肯嫁春风”,就含有她具有一种不愿意和其它的花一样地争妍取怜那样一种高洁的、孤芳自赏的性格的意思在内。这是写荷花的身分,同时也就是在写作者自己的身分。但是,当年不嫁,虽然是由于自己不肯,而红衣尽脱,芳心独苦,岂不是反而没由来地被秋风耽误了吗?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自己性格与社会风习的矛盾冲突,以致始终仕路崎岖,沉沦下僚的感叹。【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如何体悟景中情?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

23、,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一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

24、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8(2016届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5分)(2)(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

25、分析。(6分) 【答案】(1)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2)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该题考核赏析诗句,实则考核具体分析诗句,即对诗歌语言的艺术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本题“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理解时应抓住该句中描写角度。描写技巧:观察角度变化:移步换

26、景法、空间转换法感官变化:视觉、听觉等感受相结合。采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诗句中“静”,听觉角度,“深”,视觉角度。(2)试题分析:题干问“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首先应到诗歌中找情感词,然后再找诗人笔下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全诗紧扣“游”字,描写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表达了热爱自然之情,抒发了追求闲适、高洁之志。首联直接点题,侧面明旨“物外”。颔联承接上文,聚焦题中“山家”,突出“兰径薰”“槐庭落”的夏日景况,也暗示了诗人的志趣与追求。颈联转写山风、山月,一“彻”一“深”,照应其“静”“空”,空旷、静谧的意境自然形成。尾联应题,以议结情,“一遣”与“唯馀”的

27、反差,揭示了一片“诗心”,主旨凸显。由此,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幽静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尘世束缚)、亲近“松桂”(美好自然)的心愿,其厌恶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了了可见。【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

28、注意注意抓住诗中的“游”、“一遣”、“唯馀”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9(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度浮桥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由船只连成的浮桥。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1)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5分)(2)颈联和尾联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6分)【答案】(1)特点:雄伟壮观。(1分)作者运用衬托(1分)、夸张手法(1分)写出了浮

29、桥的特点:以“怒涛”衬托其稳固(1分);用“九轨”“千艘”极力夸张,写出桥面的宽阔及其雄伟的气势(1分)。(5分)(2)颈联的感情基调是感伤(1分),而尾联的感情基调是豪迈(1分)。颈联中除意象叠加组合成美丽画面外,动词运用得也很好:“催”字带有光阴在钟鼓声中流逝、年华虚度、壮志无成的感慨(1分),“自”字写出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深深感慨(1分)。尾联转感慨为豪迈。豪气犹在,醉吹横笛,写出了作者乐观豪迈、壮心未已的感情(2分)。(6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考生在答题时不会审题,往往会犯以下错误:1只写浮桥特点,忽略题目第二问的手法。2手法分析

30、错误,特别是“九轨徐行怒涛上”的衬托手法“以“怒涛”衬托其稳固,气势强。”3不知道结合原文中词句来反洗说明答案,只列答案点。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申清题干,完善答题,正确在简单题目上不失分。(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针颈联和尾联。这首诗表现了浮桥的壮丽,寄寓着作者对中兴景象的憧憬。诗作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的语言中显示了豪壮瑰玮的风格。首联说客中多病,闻南台之名而试作一次探访,是出游缘起。颔联写浮桥,表现其壮观,笔锋转为雄壮。颈联写至南台的所见所感,对钟鼓和云烟的描写中,“催”“自”两字透露出深深的感慨。尾联转为豪迈,“白

31、发未除”,但“豪气在”,显示乐观、豪迈的心境;接下来的一句,于榕树下醉吹横笛,是对乐观、豪迈心境的形象化描述。【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抓情感的关键词,比如本题中尾联的“豪气在”,可以体会作者的“豪迈心境”。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

32、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本题中的 “寺楼钟鼓”“墟落云烟”无不表达着世事变幻的深深感慨。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

33、,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本题的作者用了精心锤炼的连个字“催” “自”。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10(2016届河北邯郸一中

34、高三一轮收官考试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各题(11分)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释】危弦:哀弦。捩柂(lidu):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1)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案】(1)描写了幕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

35、共5分,分析场景2分,赏析“重”字3分)(2)“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对于本题的第一问,可以按照如下思路解题。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比如本题中的“蒲帆重”“粉泪香”等。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

36、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整个诗句给人一种离别时的沉重之感,不舍之情自在其中。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

37、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这是考查抒情的方式。因为题干涉及“词的下片”,故答题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哪一句,应关注下阕的所有句子。“瑶草碧,柳芽黄”,句中有景,且是乐景,故应是乐景衬哀情,以景之清新明丽反衬离情之哀伤;“载将离恨过潇湘”,一个“载”字把抽象的“离恨”形象化,写出离恨之沉重;“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以江水作比,写离恨之绵绵不尽。【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种,有载体的时候,是间接抒情,一

38、般有借景(物、事、典故)抒情,如无载体,直陈心意,则为直抒胸臆。考生可以先看诗句中有无载体,比如前两句中,“瑶草”“柳芽”都是景,从“碧”“黄”这些词语来看,应属于乐景,而这首诗的情属于哀情,自然是乐景衬哀情。11(2016届河北衡水冀州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元丰中张舜民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他当时掌机密文字,作诗讥议边事,于元丰五年冬十月,因遭转运判官李察劾奏,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南行途经湖南岳阳,赋卖花声

39、二首。本词是其中之一。(1)词的一二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何作用?有结合内容分析。(5分)(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哪些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答案】(1)词的一、二句写洞庭湖,秋水与长天一色,茫茫无际;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1分),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萧疏景象(1 分),渲染了凄凉的气氛(1分),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悲凉心境(1分),奠定了全词悲痛的感情基调(1分)。(2)(1)流落江湖凄凉、愁苦的心境(1分);起首二句景中含情(1分)。(2)遭贬的怨愤(1分):四、五两句,将自我解嘲的辛酸和久抑的悲慨融为一炉,凄怆之情,溢于言;“何人此路得生还”句

40、,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负载着遭贬的无尽悲哀与痛楚(分析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3)结尾两句回首长安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眷恋(1分),对君王的期待(1分)。【解析】(1)【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2)试题分析:“十分斟酒敛芳颜”,这时作者已从楼前转到了室内。一位歌女正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收敛起笑容,打算为客人唱一曲送别的名曲阳关三叠。但是作者没有同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

41、关”。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出阳关的元二,而是即将南下的迁客,不唱也罢。这看是一句表面话,但其中却饱含着作者的无奈、辛酸和悲痛。词的下阕,“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这是酒后作者带着几分醉意再次来到楼前,他扶着高楼上的栏杆,放眼远眺,只见淡远的天空,白云在悠闲地飘动。作者的思绪随着这飘动的白云不由猛然惊起:“何人此路得生还?”古时岭南一带素称蛮荒绝域,成了历代贬官的流放之地。这时的作者一定是想到了前辈文人的命运,也想到了自己的命运,这才发出了如此令人震撼的悲叹。词的末两句,“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这是从白居易的题岳阳楼诗:“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的化用。长安是借指宋朝的汴京。

42、作者因回首夕阳而念及家国,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眷恋。【考点定位】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分析诗句的内容,看看描绘了什么景,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这是酒后作者带着几分醉意再次来到楼前,他扶着高楼上的栏杆,放眼远眺,只见淡远的天空,白云在悠闲地飘动。作者的思绪随着这飘动的白云不由猛然惊起:“何人此路得生还?”古时岭南一带素称蛮荒绝域,成了历代贬官的流放之地。作者一定是想到了前辈文人的命运,也想到了自己的命运,这才发出了如此令人震撼的悲叹。12(2016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周考

43、(110)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文后各题。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 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白诗抒发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苦(抑郁、惆怅、失落)之情,或抒发了思

44、乡之情,怀旧之情。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途末卜的感叹。(2)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地点对比。昔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今中秋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情景对比。昔年是欢乐之景,今年是冷清之景。情感对比。昔年是喜悦之情,今年是愁苦之情。【解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

45、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歌中的“望乡”“无人会”“不长好”“何处看”等关键词语和注释中的“被贬”作答。(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注意诗中“昔年”“今年”“今夜”“昨风”等词语发现对比的手法运用。【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手法的题目,诗歌的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此题主要可考核的是表现手法中的对比,对比主要是不同事物中间的对比和同一事物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对比,后者较难,注意结合诗歌分析,此题考核的就是

46、同一事物之间的对比,注意诗中的关键的词语“昔年”“今年”“今夜”“昨风”,答题时先答出手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13(2016届黑龙江大庆一中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诉衷情令 长安怀古康与之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是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注】康与之,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词人,此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阿房:宫名。秦始皇营建。(1)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阐述。(6分)(2)“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答案】(1)词人触景生情、怀古伤今(手法上有一个词

47、即可,2分),以狐兔群游秦汉古城、昔日的豪华已成旧梦来抒发自己对朝代兴废的无限感慨(2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北宋王朝命运的深切担忧(2分)。(2)夕阳西下,北雁南飞,浩荡的渭水滔滔东流(1分),描绘了一片肃杀而壮阔的景象(1分)。与上片的衰败景象互相映衬(照应)(1分),词人以景结情,寓情于景(1分),衬托出浓郁的哀愁(1分【解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

48、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抓住诗歌中的“愁”字和注释中的“词人南渡”,抒情方式注意“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2)试题分析:注意景物的描述,意境的概括,手法是典型的以景结情的方式。【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诗句的内容和作用的手法,诗句的内容内容是景物描写注意描述景物,概括意境,最后点明情感,作用注意是诗歌的结尾,景物描写,是以景结情,注意点明情感。14(2016届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49、89题。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释】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1)清代汪士缜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请简析。(6分)(2)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5分)【答案】(1)空:白白的,徒然。(1分)。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到袁宏乘月泛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

50、的赏识,名声大著。(1分)而自身空负袁宏之才,却谢尚不复可遇。(2分)“空”字抒发了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2)最后两旬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虚实结合)(1分),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挂帆远去(2分),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2分)【解析】(1)【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注意从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等几个方面思考,一般的都要有炼意,景物描写的诗句都有炼境,此题主要是炼意。答题时先解释字在诗中的含义,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效果,即所表达的情感。(2)试题分析:这是

51、一道分析抒情方式的题目,注意首先答出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歌进行分析,如此题首先答出借景抒情,然后分析什么景,什么情感。【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主要的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和即事感怀,此题主要是借景抒情,答题时首先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最后点明情感。15(2016届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上第三次检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89题。夜泊巴陵朱超月夜三江静,云雾四边收。淤泥不通挽,寒浦劣容舟。回风折长草,轻冰断细流。古村空列树,荒戍久无楼。【注】公元548年侯景之乱后,巴陵先后两次遭受叛军洗劫,本诗写于梁元帝败

52、亡之后。 三江:指长江、澧江、湘江。(1)五、六两句中哪两个字比较精妙传神?请指出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2)古人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1)“折”与“断”。(1分)冬季江风萦回,无情地摧折着枯长的野草。由于寒冷,江面上结成了薄薄的冰块,阻断了细细的流水。(2分)这两个字使画面具有动感,又营造了凄清荒寒的氛围。(2分)(2)全诗通篇写景,开头两句描写了月夜泊船的大环境:三江静寂,云雾散尽。充满了开阔苍凉之感。中间四句描写水道被淤泥阻塞,江上细流也被薄冰阻断,所以舟楫不通。岸上江风强劲,衰草连天。凸显了凄清荒寒的氛围。最后两句描写远处岸上古老的村落

53、空列着几棵枯树,戍楼空荡荡的,早已无人居住。进一步渲染了残破荒凉的景象。(4分)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表达了诗人旅途之中的孤单凄苦之情,又蕴含了深长的亡国之思。(2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炼字的题目,炼字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景区描写一般都有炼境,此题主要从炼境、炼意和炼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结合诗歌分析表达效果。(2)试题分析:答题方式为意象描述+意境概括+诗歌情感。【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

54、睛】这是一道分析情景关系的题目,注意首先对全诗中的景物进行概括性的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点明情感。最后加上“情景结合”“寓情于景”等术语。16(2016届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冥冥寒食雨刘一止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刺促,老气尚轮囷。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注】刘一止(10781161),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此诗作于宋室 南渡之后。刺促:奔走忙碌。轮囷:形容虽年老但志气盘曲在胸的样子。(1)诗的颔联意蕴浓深,请简要赏析。(5分)(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6分)【

55、答案】(1)“泉乱如争壑”,一个“争”写出山泉猛涨之势;“花寒欲傍人”“傍”字拟人,写出寒雨中花瑟瑟发抖,要向人的怀抱汲取温暖。(2分)本应是春暖花开时节,但因春雨绵绵不绝,寒气袭人,所以山泉暴涨,花瑟瑟不安,这两句渲染出凄凉的环境氛围。(2分)表达了诗人孤寂思乡之情。(1分)(2)“寒食”冷雨,“客意” “向谁亲”表现了诗人身在异乡的孤寂之感、思乡念土之情;“生涯长刺促”表现了诗人的常年在外奔走不休,暗寓其宦海浮沉的身世之叹;“老气尚轮囷”表现诗人南渡之后,不忘国事,依然老气郁勃在胸的昂扬气概;尾联则表现出年华虚度,无所作为的的感慨。(答出3点满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56、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赏析诗句的意蕴就是对诗歌进行全面的赏析,即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首先从手法上赏析“拟人”和“情节交融”,答题时结合诗句对手法进行解释,然后点明表达效果,情节交融注意先对诗句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概括意境,最后点明情感。(2)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客意”“生涯”“老气”和注释中的“南渡”作答。【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

57、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客意”“生涯”“老气”和注释中的“南渡”作答。17(2016届湖北华师一附中、黄石二中、孝感高中、荆州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58、?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刘长卿(约726 约786 ),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74 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时。栖迟:居留。 (1)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 分) (2)两首诗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案】(1)相同点:寓情于景。第一首诗颔联,写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遥想洞庭秋水浩渺,似

59、与渺远的天边连在一起。诗人身在汀洲心驰洞庭,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充盈其间;第二首诗颔联“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贾谊旧宅,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3分。答出“寓情于景”1分,简要分析2分。)不同点:第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一为实景,一为虚景。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生,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浓烈。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2分)(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第二首答拟人手法不给分)(2)第一首诗中“楚客”指诗人自己(亦可指诗

60、人和友人);第二首诗中“楚客”指贾谊。(2分)第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怜”三字,表明在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2分)第二首诗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君主对诗人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诗人对当朝君王的不满溢于言表;“怜君”,“君”既指贾谊,也是诗人自况,“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不应该被放逐到天涯,表达了诗人伤心哀惋的喟叹和对强加在他们身

61、上不合理现实的控诉。(2分)(考生能结合诗中某一句具体分析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要求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需要注意掌握以下步骤: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才是对相关表现手法的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种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作用。如本题,两首诗的相同点很好回答,根据诗句内容,应可以看出都是“寓情于景”,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即可;至于第二问,回答时,注意细致比较,第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很明显这是实景和虚景相交叙写,虚实相生;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据此

62、分析即可。(2)试题分析:此题要回答第一问,只要读懂诗句内容即可,第一首诗,根据诗句“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可知应是指诗人和友人;而第二首诗中“楚客”,根据“三年谪宦此栖迟”应是指指贾谊;而对于第二问的解答,则主要分析用典的作用,比如:第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第二首诗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据此回答即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是对于诗句的分析,应该注意结合诗句分析解答。对于第一问的解答,只需要认真分析诗句即可,从诗句中找出所写人物;第二

63、问,要注意分析用典的一般作用,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用典的好处之一是使表达含蓄而不浅露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本题据此回答即可。18(2016届湖南长郡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64、分)【答案】(1)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分)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1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1分)(2)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5、。【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写景的手法的题目,分析写景特征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上进行分析,顺序主要是高低、俯仰、远近,着眼点主要是绘形、绘声、绘色或视听结合,手法主要是烘托、渲染、动静、虚实。此题主要是动静结合和视听结合。注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客泪”“愁”“归心”“行朝”“盗贼”和注释中的“北宋灭亡”等词语进行分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

66、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诗中“客泪”“愁”“归心”“行朝”“盗贼”和注释中的“北宋灭亡”等词语进行分析。19(2016届湖南株洲二中、湘潭一中、浏阳一中、醴陵一中、攸县一中、株洲八中六校高三12月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减字木兰花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苏轼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子夜歌李煜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

67、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注】醪(lo):浊酒。缥(pio)色玉柔擎(qng):缥色,淡青色,青白色。这里指青白色的酒。玉柔,像玉一样洁白柔嫩,这里指女人洁白柔嫩的手。醅(pi):没有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1)苏词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春月?请简要分析。(5分)(2)两首词的内容都写春夜,都有喝酒,但二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却有些不同,请简要分析情感的不同之处。(6分)【答案】(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季月夜,与友人聚首,月光、月影在酒杯中浮动欲舞,写出了诗人与友人月下共饮的喜悦之情。对比。最后两句,词人将春月与秋月进行对比,春月不像秋月那样教人心生感慨凄凉,春月多情思,表达了词人对春天月

68、色之美的赞颂。(满分5分,答出一点给3分,两点给满分)(2)苏词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春夜月色,浪漫多情,表达了诗人对春月的喜爱与赞颂。李词体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酒美人美,美人劝酒,玩笑作乐,闲谈赋诗,无不抒发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情感。(满分6分,共三点,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词的比较赏析。据后山诗话载,苏公居颍,春夜对月。王夫人云春月可喜,秋月使人生愁。公谓此意前未及,遂作此词云。皓月当空,与友人小酌堂前,梅香阵阵,月色溶溶,如此春宵,确是少年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光那样,只照着断肠的离人。词的意境宛如一杯醇酒,饮之令人欲醉。春月使人多情思,也是爱情多发地。然情思有喜

69、有愁,正如爱情有乐也有痛,俗话说痛并快乐着,春季的痛也是快乐的。秋月自古就被文人们定格为惆怅,好像人的离别或思念都在秋季似的。虽好似勘破了人事,却透露出深深的惆怅。然春月也好,秋月也罢,其本身并无可喜可愁之态,盖因人的心境不同罢了。豪放如东坡者,也是厚此薄彼的。而李煜的子夜歌是描写李煜宫廷享乐生活的,是李煜前期的作品。写宫廷享乐生活,是李煜前期作品的主要内容,其中绝大部分都显露了一种耽于欢歌美酒、溺于春光美人的心态和追求。这首词也不例外。词的上片,开头两句以意起词,不是写景,而是先抒胸臆,其实是作者追求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的真实体现。唐杜秋娘有诗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煜词取其意

70、用,作为此词的主旨,全词基调确定如此,也使得这首词的整个思想格调不高。后续两句承前二句之意,直接描写饮酒作乐的具体场面,酒美人也美,和下片春光之美相对应。词的下片进一步细写作者与美人对饮赋诗、调笑作乐的情景,继续充实及时行乐的具体内容。开头两句写作者与美人都是无拘无束地玩笑作乐,因此觉得春归也晚。这里是一种“移情”的描写,春来春归本是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情感要求为转移的。但是在纵情欢饮、恣意享受的作者的感觉中,许多美好的景色似乎永远不会消亡,明媚的春光似乎永远都在伴随着他,这不是错觉,而是一种“移情”,十分真实地体现出了作者的心态。结尾两句,醉已成为“同醉”,评也已成“闲评”,作者那种“生于深

71、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性格特点毕现,而他的大部分追求似乎也只是“诗随羯鼓成”了。全词通篇都是描写饮酒赋诗的闲逸生活,抒发追求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格调是不高的。但是这首词以意起篇,以景会意,表现结构上顺畅完整,别具特色。词中表现的内容不很丰富,相对比较紧凑,从另一方面也昭显了作者驾驭生活和语言的较高功力。在语言使用上,全词都有一种明白直快的特点。开篇即如与人对话,相对而劝,自然朴实,后边的“何妨”以口语入词,亲切可人。而“同醉”“闲评”等,既明白,又质朴,准确而又生动。整首词都体现了一种不饰雕琢、自然清新的语言特色。【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

72、睛】(1)描写手法题:古诗常见的描写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反衬、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渲染等10类,先确认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运用,最后点出表达效果即“明手法析运用点效果”。(2)情感比较题: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读标题。标题往往交代了内容,定下感情基调。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写作背景。同样的景物,因诗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情,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注意诗歌的最后两句,它们往往卒章显志,点明主旨。在此基础上的比较,需要注意: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

73、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20(2016届湖南衡阳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鹊 桥 仙陆 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74、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本来就属于闲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1)句意与情感题: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2)典故与作用题:陆游借用唐玄宗赐贺知章镜湖一曲这一故实而

75、翻出一层新意皇帝既置我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皇帝赐予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我昂藏八尺之躯,谁又稀罕你皇帝的赐予?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指到最高统治者。21(2016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月考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春情秦湛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注:四和:香名,亦称四和香。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1)赏析词的上片“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中“透”“瘦”二字的表达效果。(5分)(2)本词下片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76、)【答案】(1)“透”,充足之意,点明春光明媚的季节特点,紧扣词题,表现对春天降临的欣喜之情。(2分)“瘦”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早春花枝凌寒挺立、含苞待放的倩姿。瘦弱花枝亦恋人幻影,词人触景生情,兴起对伊人的相思之情。(3分)(2)下片前两句回忆往事,描写了与恋人相聚的甜蜜生活,表现诗人的相思之情。(3分)后两句借比喻、顶真等修辞手法将词人的感情推向高潮,化景语为情语,设想奇警,表达了对恋人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3分)(共6分,每点按手法、内容、情感三方面记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炼字题。首先要分析字词“透”“瘦”

77、,一般是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副词,“透”“瘦”为形容词,然后解释并指出活用或修辞,如“瘦”为拟人手法,第三步代入句中描述,第四步写景效果和表达感情效果。(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注意抓住标题中的“情”和诗中的“思”“浓”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

78、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标题中的“情”和诗中的“思”“浓”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22(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鹧鸪天 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玉瀣:美酒。黄庭:道家经典。元:同“原”。(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5分)(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

79、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6分)【答案】(1)描写了诗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4分),表明诗人的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的生活态度(1分)。(2)深意(3分):这两句诗表面是说原来就已知道造物者心肠与常人不同(无情),他白白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作用(3分):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

80、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试题类型: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首先考生应明白答题的步骤:第一步:总结并概括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二步: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展开分析。第三步:概括作者在景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

81、、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如本题只要把诗词中有关诗人的活动的画面结合起来即可。重点阅读第三四句,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具体描述即可。例如作者读书喝酒等,从这些行为可看出作者很悠闲,再看家住何处,苍烟落照间,读的何书,道家经典著作。可知其过着隐逸生活。首先描绘上片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再结合“读书、饮酒、竹林散步、卧榻看山”回答出“超然外物的隐逸生活”。【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

82、这道题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不难,陆游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爱国诗人,其壮志未酬的诗歌很多,本诗也一样表达了这种情感。上文描述了自己悠然的生活,下文却说老却英雄似等闲,可见其身虽隐,心却依然关心着国家。具体答题时,可结合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卷罢黄庭老却英雄似等闲等诗句,再结合注释对黄庭的注释,可整理出作者的情感。“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是文章表现主旨的句子,写出了“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写法上属于正话反说。23(2016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

83、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筼筜(yndng),竹名,生长于水边。“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炎瘴,炎热的瘴气。(1)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5分)(2)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6分)【答案】(1)“竞”“闲”(2分)。“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

84、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2分)“竞”“闲”写出了春天野景的勃勃生机。(1分)(2)这两句诗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蕴含的感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对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比如本题“孤”就

85、属于形容词。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竞”竞相、竞争;“闲”清闲自得。(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其表现手法。“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竞”“闲”写出了春天野景的勃

86、勃生机。(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感。由题干“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确定范围;然后看情感的表达:这一联是叙事抒情,“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孕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里,还想到“未报恩波”,这体现着儒家“怨而

87、不怒”的精神。【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本诗的标题是“答张十一”,说明这是一首应答诗;结合注释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这是一首贬谪诗;再结合诗句“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

88、中虚度余生而已。可以理解为:这一联孕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里,还想到“未报恩波”,这体现着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24(2016届江苏盐城一中高三上第二次学情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残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1)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3分)(2)“

89、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3)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1分)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1分)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1分)(2)表达对南宋当权者苟求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满,(2分)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2分)(3)暮春时节,苜蓿长得茂盛,侵占了官道;芜菁的黄花开了,飞入麦田渐渐消失不见。(1分)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1分)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境,另一方面又暗含一种寂寥的情绪。(2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

90、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其实是赏析炼字艺术,常见的答题步骤为:明确该字在诗句中的意义,同时,展开联想,结合全诗分析该字在诗中描写的景象,点出该字渲染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按照题目要求拟写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注意分析“依依”的含义。(2)试题分析:颔联承上“春残”、“回首”,抒写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陆游从军南郑,本图从西北出兵,恢复宋室河山,但不到一年即调回成都,从跃马横戈的壮士变为驴背行吟的诗人。既然无功空老,则何必远客万里,思乡之情也就倍加殷切,故说“乡远征人有梦归”,“无功”与“有梦”相对,情味凄然。本题据此回答即可。【考点定位

91、】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类试题的答题要领一般是: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5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

92、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作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要熟记笔记和读本上常见意象的内涵;6抓住注释。一般注释有: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本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一句中的“无功老”与“有梦归”的真正内涵,不难得出答案。【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分析写景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1)从描写景物

93、的角度去赏析。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如本诗中,写“苜蓿长得茂盛,侵占了官道;芜菁的黄花开了,飞入麦田渐渐消失不见”可见内容。(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如本诗便是选择了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来进行写作。25(2016届江西吉安一中高三

94、上第三次周考)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各题。 三岔驿杨 慎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1)“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这两句写得极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5分) (2)诗的末尾两句“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有着丰富的意蕴,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答案】(1)对比。用“朝”与“暮”、“来”与“去”等对比,描写了诗人当年看到的某些官员极盛时的洋洋自得之态和衰落时的落寞清冷、颓丧之气。(3分)叠词。用“扬扬”“寂寂”表现某些官员宦海沉浮的状态,生动形象。(2分)(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古往今来,无数追名逐利

95、之徒,升降沉浮,荣辱变化,不变的是那流水绿树。这两句诗既是诗人宦海沉浮、遭遇坎坷的辛酸自白,更是诗人推己及人、对古今文人官场沉浮的概括。表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明了名利不过是一时之荣,繁华只是瞬间,只有时空才是永恒的哲理。表现了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共6分,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设题的范围和鉴赏的要求,比如本题,题干明确要求赏析“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这两句话;然后要回忆此类题目的答题角度,即鉴赏的角度,多

96、为技巧手法、描写方式、遣词造句等;接着就要看诗句所写的内容,看诗人是如何来写这些景物的,比如本题,前一句是写官员升调时的昂扬景象;后一句是写贬官之时的情景,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的末尾两句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有着丰富的意蕴,请说说你的理解”,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今古销沉名利中”,从眼前的变化推及今古,宕开诗境,再用“短亭流水长亭树”作结,韵味无穷。这最后一句,除了前文说的以不变的流水绿树反衬瞬息变化的人事升沉一层意蕴外,又关合“今古”,显示出逝者如斯、悲剧不断一层意蕴。【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97、D。【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解答: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比如本题,是针对诗歌最后两句设问,且问的是“丰富意蕴”,说明答案不止一点;同时回答意蕴的时候应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答题。26(2016届江西上高二中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入若耶溪 【南朝梁】王藉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

98、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入若耶溪 【唐】崔颢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1)(1)两首诗的第三联都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崔颢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5分)(2)(2)两首诗都写了泛舟若耶溪,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答案】(1)(1)以动衬静(或 “动静结合”、“反衬”);(2分)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在幽谷中传来清晰的回声;在清溪里说话的声音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环境越发显得寂静清幽。(3分)(2)(2)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若耶溪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2分)不同:王藉诗:诗人由景生情,面对林泉美景,不

99、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2分)崔颢诗:诗人留恋这清静幽美的环境,与大自然契合无间,表达了愉悦、平静、无拘无束的心情。(2分)【解析】(1)(1)【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2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判断分析时应紧

100、抓关键字,如“噪”、“静”、“响”。(2)(2)【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诗中的“归念”“悲”“幽”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27(2016届江西新余四中高三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

101、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1)前五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2)请简要分析“桃花乱落如红雨”一句的含义。(5分)【答案】(1)诗人抓住琉璃钟(杯)、琥珀浓(酒)、真珠红(酒)、“烹龙炮凤”(肴馔)、罗帏绣幕(宴庭陈设)等物象描绘了筵席的华贵丰盛。主要采用了夸张、借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宴席上的欢乐沉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深眷恋之情(6分)(2)形象说明“青春将暮”,生活没有多少欢乐的日子,须及时行乐。借助联想、想象创造出红雨乱落这样一

102、种奇异境界。(5分)【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前五句写筵宴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鍾”,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心醉,无以复加。它们分别属于形容(“琉璃鍾”形容杯之名贵)、夸张(“烹龙炮凤”是对厨肴珍异的夸张说法)、借喻(“琥珀浓”“真珠红”借喻酒色)等修辞手法,对渲染宴席上欢乐沉醉气氛效果极强。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深深眷恋之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

103、近几年,表现手法的考核也是频繁出现。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

104、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而本题则更为侧重表现手法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如“烹龙炮凤”,即为夸张,而“琥珀浓”“真珠红”,则是借喻酒色。【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该题虽然显性考核诗句的含义,实则考核具体分析诗句,即对诗歌语言的艺术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

105、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本题“桃花乱落如红雨”,理解时应抓住前句“况是青春日将暮”,字面意思为生活没有多少欢乐的日子,须及时行乐。且其中的为了创造出红雨乱落这样一种奇异境界的表达效果,故借助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28(2016届辽宁大连八中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酒楼秋望 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两点简要分析。(6分)(

106、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1)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2)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107、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分析诗句写景的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方面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结合,着眼点注意视听结合,绘声绘色,手法注意动静、虚实以及情景关系,此题主要的特征是高低俯仰和顺序和视觉的角度以及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答题时注意集合诗句分析。(2)试题分析:首先明确抒情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辨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对比阅读的题目注意是诗歌情感和抒情方式的分析,抒情方式从大的角度主要书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过零丁洋属于直抒胸臆,而此诗前句属于直抒胸臆,后句属于间接抒情,答题

108、时注意答出是如何间接抒情的。29(2016届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三12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恨 别杜 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指安史之乱的叛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1)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9. (2)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1)四层含意: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

109、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写满3点满分,少点扣1分。)(2)通过细节(动作)描写(2分),刻画出一个深切思念家人的诗人形象。诗中以“步月”“看云”描写诗人内心的不宁静(2分),以“清宵立”“白日眠”写诗人思念之久、之倦。(2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110、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中“一别”“胡骑”“长驱”“行剑外”“兵戈”“思家”等词语作答。(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的题目,塑造人物的形象主要有注解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和间接的烘托对比等。此题主要是之间的描写。【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分析塑造人物的形象的手法主要是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的主要是语言、动作、心理等,间接的主要是环境的烘托,他人的对比,典故的运用等,此题组要是直接的行为的描写,通过“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

111、眠”等行为表现人物的形象。30(2016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11分)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1)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答案】(1)(1)想象、虚写。前两句回忆二人当年的快乐时光,写出往昔生活的美好。(1分)(2)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

112、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2分)(3)设问、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2分)(2)(1)上阕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2)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情真而不流于感伤,清丽洒脱。(3)最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每点2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这是一道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诗歌的艺术手法从三个

113、方面考虑,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即事感怀,此题是借景抒情中的以景结情。表现手法上主要有对比、衬托、用典、动静、虚实、抑扬等,此题主要是虚写(想象),然后是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设问、夸张、借代等,此题主要是比喻和拟人。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分析效果。(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宠辱休惊”“闲处过平生”“小窗”“灯火多情”“晚山翠”“秋水明”。【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

114、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两首词中的“宠辱休惊”“闲处过平生”“小窗”“灯火多情”“晚山翠”“秋水明”带有的情感色彩的诗句进行分析。31(2016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梅沈钦圻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接新。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1)请赏析颔联“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4分)(2)请分析诗人将梅称为“世外

115、人”的原因。(4分)【答案】(1)梅独自屹立在暮色苍茫的天地中,开辟出一片春天。(2分)运用拟人与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梅的生气勃勃,铁骨铮铮,梅不是附属于春天,而是春的主人。(2分)(2)梅花傲霜开放、生机勃勃、空色相、不斗精神。(2分)诗人称梅为“世外人”,旨在借“梅”表明自己无意名利的节操,与梅意气相投(2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分析表达技巧,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

116、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本题“颔联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117、是就具体诗句的分析,可从修辞角度赏析。(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分析诗人将梅称为世外人的原因”,这是考查诗歌中的物像(意象),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意象的作用,以及诗中用来表现物像特征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如用“磨炼”,写出了梅像人一样经历了严冬冰雪寒霜的考验;“谁与斗精神”,并不是写梅与谁“斗”精神,而是为了突出它的与世无争、超凡绝俗;“如逢世外人”诗人面对梅,仿佛遇见了世外高人,突出了梅的高尚脱俗,一种对梅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意象的作用: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意境、暗示背景或社会环境。

118、奠定情感基调。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或对比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贯穿全诗,成为线索。如本诗就是咏物诗,以“梅”来言志,用“磨炼”,写出了梅像人一样经历了严冬冰雪寒霜的考验;“谁与斗精神”突出它的与世无争、超凡绝俗。梅花的傲霜开放、生机勃勃、空色相、不斗精神,成为诗人称赞的“世外人”,旨在借“梅”表明自己无意名利的节操,与梅意气相投。32(2016届山西祁县中学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19、各题。浣溪沙朱敦儒(宋)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朱敦儒(1081-1159 ),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箨:竹笋的壳皮。(1) 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2)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6分)【答案】(1)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

120、内心的悲愤凄凉 ,由此可见。(1分)(2)(1)借景抒情: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为映衬(2)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每点3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画

121、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等。可单独设题,也可以渗透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考点之中。解答时要注意以下角度:抓住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分析;抓住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分析;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如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等。一般的答题步骤为:明确形象;(性格特征+身份);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本题可抓住环境烘托“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诗人的

122、动作行为“日长独自倚阑干”来分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借景抒情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这首诗(词)写了怎样的景,抒了什么样的情?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答出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情景交融或是以景结情等,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写了怎样的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本词中上阕写的是清明时节冷雨纷纷的悲景,抒发的是寂寞愁苦的悲情,可答借景抒情;而下阕所写是美好的江南春景,抒发的却是诗人国破家亡之悲,可答乐景衬哀情。3

123、3(2016届陕西镇安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6分)(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答案】(1)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写远山、近水、垂柳等,从听觉写莺语,从触觉写日暖、风来,从嗅觉写草香。由远及近的写法:先写远山,再写近水,最后写身边的细草,层次分明。比喻:莺语、草香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3

124、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2)感觉优美却无言表达,表现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写委婉含蓄,富有情趣,这样的结尾使诗有了未尽之意,给读者留下无限之悬想,使诗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同时从题干的提问中可以知道答题关键词为“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主要集中在诗歌的前三联。首联写早春二月,郊外早已榆槐吐嫩,春色满原野。“春光”“榆槐”,高度概括,点明题意,并领起下文。颔联为全篇警句,紧承“春光”二字展开形象化描写。上句写远山一抹,衬以皑皑的未融积雪,色彩鲜明;下句则写水

125、面波明似镜,映出了垂杨的倒影。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透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颈联又变换句式,调整描写角度,从听觉和嗅觉方面来写春郊之景象。诗人别开生面,以莺、草为主,以日、风为宾,以倒装之句式来突出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草香因清风而浓郁远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自然联想到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丽日融和,百花争艳的无限春光。【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

126、、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重点考查修辞手法“比喻”,以及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由远及近。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由远及近的写景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中国古典

127、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一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比如本题要求“最后两句”。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

128、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本题考察的是“尾联”,但情感是有前面三联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34(2016届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高三上10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小题。生查子 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

129、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释】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1)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5分)(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6分)【答案】(1)本词刻画了孤独失意、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忧愁苦闷)、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

130、,表现出屈原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高耸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分析3分;共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以上给3分)(2)作者使用拟人的手法,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在溪边住下,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3分,手法1分,分析2分)作者借景抒情,将情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3分,手法1分,分析2分)【解析】(1)【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131、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古人写诗

132、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2)【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1)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2)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

133、过渡衔接的。(3)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4)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35(2016届天津静海一中高三上12月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韦应物江汉曾为客, 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 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 淮上有秋山。(1)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作简要赏析。(3分)(2)诗的标题点明“喜会”,实际上全诗包含了哪几方面的感情?(4分)【答案】(1)浮云、流水两词都用了比喻的手法,(1分)描写出别后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十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1分)表达了诗人对别后多年漂泊,岁月

134、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感慨)。(1分)(2)昔日相逢醉饮的追忆,别后多年漂泊的感慨,今朝又得相会的欣喜,刚见面又别离的悲哀,岁月流逝人易老的喟叹。(1点1分,3点或以上给4分)【解析】(1)试题分析:注意挖掘两个词语的比喻义,然后结合诗歌明确两个词语表达的情感。即明确修辞的手法和修辞的表达效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的题目主要从炼意、炼境、炼手法和链结构的角度考虑,此题题主要是炼手法和炼意,答题时先明确手法是“比喻”,然后结合诗歌解释描写出别后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十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最后点明情感表

135、达了诗人对别后多年漂泊,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为客”“相逢”“欢笑”“鬓已斑”“不归去”分析情感。36(2016届浙江嘉兴一中、杭州高中、效实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6、后面题目。(7分)春远唐 杜甫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注释: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 肃肃,花落的声音。菲菲,花落的样子。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 (1分)三件典型事例寄托深切的 。(2分)(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说,“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指超出众人)”。请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4分)【答案】(1)故乡有军营(或故乡不得归)(1分),家国之思(或忧国思乡之情)(2分)。(2)杜甫善于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

137、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情意,使“无景”之处有独特意蕴。颔联诗人选取“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可谓“无景”。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解析】【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鉴赏文学作品的情感要从意象、意境、诗人角度入手。意象、意境就是之歌中具体描绘的景象特点,本题中,诗歌后两句描写的都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作者方面就要做到知人论世,例如本题中,作者为杜甫,而杜甫诗歌的主要情感就是“忧国忧民”诗歌风格“沉郁顿挫”。(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颔

138、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答题关键词“颔联”“ 无景之景”考生首先阐明“”的含义“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情意”,接着结合颔联来分析。“鸟雀”“柴荆”两个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题中考察景物描写的妙处,颔联中“惟”“独”两字将景物写活了,这就是所谓炼字,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139、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考生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这些“炼字”,体会诗歌语言艺术。37(2016届浙江绍兴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答张十一 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恩波:皇帝的恩泽。斗:通“陡”。(1)赏析第二联中“竞”

140、“闲”二字的妙处。(3分)(2)“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1)答案: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1分)“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1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1分)(2)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1分)而已既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2分)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1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141、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炼字”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方法:(1)直接释义;(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特殊用法;(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运用效果。本题“竞”“闲”两个字对仗工稳、传神生动。2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方法展开联想,描绘该字所在诗句呈现的景象。注意点出意象的特点。题中“竞”“闲”两个字在诗歌颔联“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为前面一联的冷

142、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评价该字的表达效果(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耐人寻味等)。考生抓住三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组织答案。(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针对全词,故考生应关注全篇。答题关键词为“盾着的隐微之情”“分析”。首先考生

143、要理解句子含义,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中,尚还想“未报恩波”,这表现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诗在题材上属于第9类咏怀诗,情感囊括“建功报国”“愤世嫉俗”“怀才不遇”三中情感。考生平时要注意分类整理总结。

144、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相知相思;别恨离愁。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145、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

146、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38(2016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

147、)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唐多令【宋】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作者曾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1)“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1)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1分)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要有对诗句的具体解

148、析2分)。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 或 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1分),为词人重游南楼(注意点题)奠定富有悲剧色彩(或伤感或悲凉或凄怆都可)的感情基调(1分)。(2)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可给2分)(下面要具体说明虚实各是什么,或者什么和什么对比)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2分),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2分)。【解析】(1)【试题分析】开篇二句描绘江边凄清的秋色,衰败

149、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目的在于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基调【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描绘诗歌画面的方法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150、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 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赏析】翻译:芦叶纷扬落满沙洲,浅水带着寒沙汩汩东流。二十年后再次登上南楼,小舟在柳树下还没有系稳,过不了几天,又到了中秋。断崖矶头上的黄鹤楼,故友现今是否安在?看江山破旧心中频添新愁。想买桂花美酒一起畅饮,但终究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这首词是感时伤今之作。序言说明了写这首词的缘由:词人与柳阜之、刘去非等友人在安远楼小聚,一位姓黄的歌姬在筵席旁演唱助兴,请求词人为其作词,于是词人创作了这首唐多令。于渲染萧瑟

151、、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基调;继而点明“二十年重过南楼”的题旨,为下阕的“旧江山浑是新愁”做铺垫。末三句用夸张手法写词人行色匆匆,来不及在柳树下把船系稳就要离开,因为过几天就是中秋了,正是亲友团聚的好时节,自己不能在此久留。下阕写忧患国事。头两句忆旧,当年与自己同游黄鹤楼、断矶头的故人,如今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暗含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慨叹,把个人的身世与国家的命运连接起来,顺理成章地进入主旨“旧江山浑是新愁”。这是全词的精华,深化了题旨。江山依旧,但二十年过去,战争的阴影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更加浓重,词人“旧愁”未减,如今又添“新愁”;目睹“旧江山”,想到国运更加衰败,收复中原希望渺茫,词人愁到了“全都是新愁”的程度;“旧江山”和“新愁”对照鲜明,感情强烈,表达了词人忧患国事的沉痛之情。结尾三句是“浑是新愁”的具体化,词人想买桂花和美酒过中秋,却无心操办,因为少年时代的激情豪兴已一去不返,国运如此衰败,“新愁”如此深重,桂花美酒易得,忧患国事的愁绪却无法消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