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103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1阶段测评:第1、2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综合测评(一)(第1、2章)一、选择题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B在图中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B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B正确;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2下列

2、各选项中,能看作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A小强将酸奶饮入胃中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D洗澡时耳中进水B胃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血浆是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内,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耳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3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是()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出来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C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

3、调病”是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人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B不符合题意;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结果,C符合题意;“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D不符合题意。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依赖细胞也能完成B尿素与CO2从内环境排到外界环境中的途径一般是不同的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依赖细胞才能

4、完成,A错误;尿素从内环境排到外界环境中的途径是泌尿系统和汗腺,CO2从内环境排到外界环境中的途径是呼吸系统,所以排出途径一般是不同的,B正确;内环境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内环境渗透压与溶质微粒数目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高,人体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D正确。5(2021安徽“江淮十校”高三上联考)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稳态是指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恒定状态B细胞依赖于

5、内环境,但并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能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现象 D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恒定状态,A错误;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错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于线粒体基质内,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稳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表现在生物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等各个层次上,D正确。6在蛙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并且将这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在a处给予刺激后,不会发生的是()Aa处膜外为负电位B图中bd段的坐骨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Ca处的神经冲动将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播

6、到d处D电表指针将发生两次偏转,偏转的方向和角度不同D电表指针将发生两次偏转,偏转的方向不同,角度相同,D错误。7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A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与有氧呼吸有关,由此判断A错误。8下列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恢复成静息电位是通过K的大量外流造成的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D反射

7、活动中,脊髓中的低级中枢都受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调控D只有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的阈值时才能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K大量外流,B正确;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正确;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神经中枢可以只有脊髓,D错误。9(2021河南新乡高三开学考)下列关于人的各级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A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小脑有关B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C某人因遭遇交通事故,其脊髓在腰部横断,针刺足部无感觉D某同学因受到惊吓而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该反应受脑干调控A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8、,故饮酒过量的人走路不稳,与小脑有关,而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A项错误;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B项正确;某人因遭遇交通事故,其脊髓在腰部横断,导致兴奋无法传到大脑皮层,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C项正确;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D项正确。10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处理心率(次/分)正常情况90阻断副交感神经180阻断交感神经70A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

9、慢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D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能够引起心脏搏动减慢,A项正确;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的变化并不明显,所以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B项正确;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C项错误;阻断副交感神经或交感神经,心率均有变化,说明正常情况下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均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均可以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项正确。11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某运动

10、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A图甲中除了神经细胞还有多个胶质细胞,是树突,是神经末梢B图乙中b、d为神经纤维,都是细胞体发出的长突起C在膝跳反射中,图甲中细胞可直接接受来自图乙中细胞的刺激,引起股四头肌收缩D同一生物体的甲、乙神经元的大小、形态会有很大的差异B图甲为运动神经元,其中为树突,为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属于神经末梢,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由此可知,图甲中运动神经元的髓鞘中有多个神经胶质细胞,A项正确。轴突呈纤

11、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图乙中b为神经纤维,是细胞体发出的长突起,d为神经末梢,B项错误。膝跳反射只经过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就可引起股四头肌收缩,图甲中细胞为运动神经元,可直接接受来自图乙中感觉神经元的刺激,引起股四头肌收缩,C项正确。不同的神经元,其大小、形态可能有很大的差异,D项正确。12(2021成都棠湖中学高二月考)下图为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可表示静息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C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消耗能量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

12、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刺激点向两侧传导C图甲中电表两极分别在膜内、外,测的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该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A、B项正确;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项错误;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刺激点向两侧传导,D项正确。13(2021北京房山区高三期末)毒品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健康,我们必须拒绝毒品。可卡因会干扰人脑部神经的信息传递,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阻碍多巴胺回收B结构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可卡因使人兴奋的原因是增加了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D多巴胺与结构特异性结

13、合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位变化B分析题图可知,可卡因能阻止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重新进入突触前膜,A项正确;结构是突触小泡,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可卡因能阻止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重新进入突触前膜,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使后膜持续兴奋,C项正确;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项正确。14(2021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月考)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H区受到损伤,则不能看懂文字B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两者相互独立,可以分割C第一级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第一级记忆经过重

14、复多次,才有可能转化为第二级记忆D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H区受到损伤,则不能听懂话,A项错误;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项错误;第一级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第二级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第一级记忆多次重复可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转化为第二级记忆,C项错误,D项正确。15下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表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代表神经元的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关于电表指针偏转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在b点刺激时,A1指针偏转两次,A2指针偏

15、转一次在b点刺激时,A1指针不偏转,A2指针偏转两次在b点刺激时,A1指针不偏转,A2指针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指针不偏转,A2指针偏转两次在f点刺激时,A1指针不偏转,A2指针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A2指针各偏转两次A BC DA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c处,因此A1指针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导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指针偏转两次,错误、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则刺激f点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d处,因此A1指针不偏转,A2指针偏转一次,错误、正确。16(不定项)分析有关人体内部分体液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B与

16、淋巴细胞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B人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图中的CC正常情况下,人体内D的含量大于ABCD淋巴管阻塞时,图中的C增加导致水肿AC图中B是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可以与淋巴细胞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人体中CO2浓度最高的是细胞内液,是图中的D,B错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细胞内液含量大于细胞外液,即D的含量大于ABC,C正确;淋巴管阻塞时,图中的A组织液增多,导致水肿,D错误。17有关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C 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D 通过神经体

17、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恒定不变D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B正确;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C正确;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D错误。18(不定项)图甲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图丙是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丙中刺激A点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 在图甲中,兴奋在处的传递与化学信号有关C 在图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电位特

18、点是外负内正D 在图甲中,给予处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0次偏转BCD图丙中刺激A点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在图甲中,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与化学信号有关,B正确;在图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C正确;在图甲中,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给予传出神经处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0次偏转,D正确。19(不定项)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反射过程表现为屈肌收缩Bb处释放的神经递质在起作用后会被分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C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 Dc处为淋巴液,其化学成分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CD由题图可知,兴奋

19、从传入神经传入,经中间神经元传递后对伸肌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对屈肌运动神经元有促进作用,即引起屈肌收缩,故图示反射过程表现为屈肌收缩,A项正确;神经递质起作用后通常会被分解或被移走,避免持续发挥作用,B项正确;由题图可知,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C项错误;c处为组织液,是神经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其化学成分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D项错误。20(不定项)(2021北京海淀区高二期末)人类的排尿现象是膀胱储存足够的尿液后由逼尿肌主动收缩造成的。正常成年人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能控制憋尿和排尿,婴儿或某些大脑受伤的成年人可能出现尿床的现象。据此分析合理的是()A婴儿的排尿行为与

20、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无关B人类的憋尿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C婴儿尿床和成人大脑受伤后尿床的原因类似D位于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属于高级神经中枢BCD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控制排尿,但能完成排尿反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因此婴儿的排尿行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有关,A项错误;控制人类憋尿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人类的憋尿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B项正确;婴儿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成人大脑受伤后尿床是由于控制排尿的高级神经中枢受损,两者的原因类似,C项正确;位于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属于高级神经中枢,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1. (10分)如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据图

21、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 都属于细胞外液,请在下列方框中用箭头表示出a、b、c三者之间的关系。(2)长时间行走后,脚底会磨起“水泡”,刺破水泡,流出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 (填标号)。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c与b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解析(

22、1)分析题图可知,c是血浆,b是组织液,a是淋巴液。血浆、组织液与淋巴液之间的动态关系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淋巴液通过淋巴器官进入血浆。(2)长时间行走后,脚底会磨起“水泡”,刺破水泡,流出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3)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血浆中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要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进入线粒体内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共穿过了6层膜。(4)血浆、

23、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血浆和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含蛋白质少。答案(1) )(2)bb、ca、b(3)自由扩散6三(4)组织液含蛋白质少22(10分)下面是尿排出的神经调节过程示意图解,请用图中序号回答下列各问题:(1)控制排尿反射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中枢依次位于 。(2)尿意的产生在 。(3)在脑和脊髓中, 损伤时,不能发生排尿反射; 损伤时,造成尿失禁。(4)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加强,促进膀胱排尿。解析(1)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即控制排尿反射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中枢依次位于脊髓、大脑皮层。(2

24、)所有感觉中枢都在大脑皮层,所以尿意的产生在大脑皮层。(3)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脊髓损伤,可能会导致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受损,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不完整,从而不能完成排尿反射。即损伤时,不能发生排尿反射。若脊髓与大脑皮层的联系中断或大脑皮层受损,可导致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不能控制位于脊髓的低级排尿中枢,使患者出现尿失禁现象。即损伤时,造成尿失禁。(4)副交感神经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增进胃肠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使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心跳减慢,血压降低,使支气管收缩。答案(1)(2)(3)(4)副交感23(11分)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

25、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甲乙(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 ,图乙的结构名称是 ,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2)当兴奋在神经纤维e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3)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它包括 、 、 三部分。(4)图乙中的A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或 的膜。图乙中神经递质由B细胞合成,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 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A上的 (填数字),引起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不能由A传到B的原因是 。(5)神经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 (填细胞器名称)提供能量。“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图甲中a、b、c、d、e、f共

26、同组成 。解析(1)图甲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d是突触结构。图乙为突触结构。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3)图乙是突触结构,是图甲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4)图乙中的A是突触后膜,通常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的膜。神经递质通过胞吐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上,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

27、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不能由A(突触后膜)传到B(突触前膜)。(5)神经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图甲中a、b、c、d、e、f共同组成反射弧。答案(1)感受器突触大脑皮层(2)外负内正(3)d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4)树突细胞体胞吐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5)线粒体蛋白质反射弧24(12分)(2021哈尔滨六中高三期末)下图是运动员受到某种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结构叫 。图甲中虚线圈处受到一定强度的

28、刺激后,A和B两个灵敏电流计中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 、 。(2)图乙中,在兴奋状态下,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为 。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肌无力,原因是 。(3)图丙为 的结构模式图,在图中结构4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图丙中兴奋传递时,只能由16单向传递,原因是 。(5)剧烈运动后,运动员会肌肉酸痛但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解析(1)图甲中每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结构叫突触小体;若在图甲中的处给予适宜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

29、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流表A不会发生偏转,电流表B能发生一次偏转。(2)在兴奋状态下,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根据题意分析,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血钙过高使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最终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收缩而表现出肌无力。(3)图丙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其中4是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4)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者抑制,因此图丙中兴奋传递时,只能由16单向传递。(5)根据题意分析,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痛,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碳

30、酸/碳酸氢钠)进行调节,能使pH保持相对稳定。答案(1)突触小体01(2)协助扩散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血钙过高使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最终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收缩而表现出肌无力(3)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4)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者抑制(5)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痛,但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碳酸/碳酸氢钠)进行调节,能使pH保持相对稳定25(12分)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症状是记忆功能障碍,与脑神经中A淀粉样物质积淀有关。乙酰胆碱(ACh)在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科学家

31、用特定低频磁刺激模拟乙酰胆碱的作用(AChTMS),研究其改善AD的效果。将大鼠均分为3组,第组注射A使大鼠患AD;第组注射A使大鼠患AD,再做AChTMS处理;第组不做处理。对3组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找到隐藏在水中的平台),通过完成时间判断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强弱。另测定大鼠脑组织内相关指标,部分数据如表。检测指标组别乙酰胆碱(g/mgprot)乙酰胆碱酯酶(U/mgprot)乙酰胆碱转移酶(U/g)51.11.324.857.21.133.067.71.539.1注:乙酰胆碱合成需要乙酰胆碱转移酶;乙酰胆碱可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请回答:(1)乙酰胆碱经 运输,由 释放至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

32、 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2)实验处理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前,还需测定3组大鼠的游泳速度,原因是 。(3)大鼠找到隐藏平台的时间:组组组,结合表格数据推测AChTMS改善AD症状的机理可能是 。(4)根据以上研究,试提出一种治疗AD的可行方法: 。解析(1)乙酰胆碱是在突触前膜产生的,经突触小泡运输,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将其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两侧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2)实验处理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前,还需测定3组大鼠的游泳速度,原因是需要排除游泳速度不同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3)大鼠找到隐藏平台的时间:组组组,说明组用时最少,结合表格信息推出随着乙酰胆碱转移酶量的增加,乙酰胆碱酯酶的量减少,使乙酰胆碱的量得到提升,完成测试的时间变短,由此推测AChTMS可能是通过增加乙酰胆碱转移酶的量,减少乙酰胆碱酯酶的量来提高乙酰胆碱的含量,从而达到改善AD症状的作用。(4)根据以上研究可知,通过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数量可达到治疗AD的目的。答案(1)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特异性受体外负内正(2)排除游泳速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通过增加乙酰胆碱转移酶的量,减少乙酰胆碱酯酶的量来提高乙酰胆碱的含量,从而达到改善AD症状的作用(4)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