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中华民族的阵痛与转型(18401912年) 晚清70年时空坐标阶段特征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政治: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一系列斗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结束。(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产生,近代化起步。(
2、3)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一、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1840-1894年)(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西方列强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的进程。(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后又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
3、到严重侵害,中国从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封建国家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1)性质:中国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2)评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引起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的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二)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代化的起步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2)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4、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2.洋务运动:(1)概况: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 “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他们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2)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只学习西方科技,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影响: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革命力量。(三)思想的近代化1.“新思
5、潮”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些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该思想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二、民族危机的加剧和近代化的突破(1894-1912年)(一)民族危机的加剧与抗争探索1.列强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
6、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2)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抗争与探索:阶级事件意义资产阶级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但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地主阶级清末新政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民主革命
7、思想和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生(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2.表现:棉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三)思想解放运动与近代化1.维新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始。2.民主共和思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思想,主张推翻清朝统
8、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串联总结数字法认识晚清七十年的历史考向一晚清时期的政治一、对近代列强侵华的综合认识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从发动者看(1)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2)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欧洲两侧转移的变化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胜利从列强侵华的影响和世界范围看(1)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先进的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2)对中国而言,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
9、和落后的根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二、19世纪60年代中国政局的变动1.变局之困:外敌入侵(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较量)。2.具体表现:(1)政治上。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政局满洲贵族势力削弱,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洋人势力干涉内政斗争性质进入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是民主革命的先声社会阶层买办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兴起 (2)经济上:列强凭借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加紧侵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产生。(3)对外关系上:闭关锁
10、国政策破产,被迫转向对外开放;“理藩”外交受到冲击,朝贡贸易体制被打破。(4)思想上: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转变,“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1.(视角1:列强侵华影响)“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流域B.中国被迫开放了福州等通商口岸C.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解析】选A。材料“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势力侵入京津地区。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天津条约,开放南京等通
11、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流域,故选A; B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C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D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2.(视角2:晚清社会外交)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议和大臣耆英就如何处理通商口岸的华夷纠纷向璞鼎查发出照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此照会实质上反映出清廷 ()A.欲图解决华夷纷争B.主动放弃对英人的审判权C.避免英国再起衅端D.缺乏近代国际法则的意识【解析】选D。材料体现的是领事裁判权,这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侵犯,反映出清政府缺乏近代国际法则的意识,D正确;A、B、C与领事
12、裁判权这一主旨信息无关,排除。考向二 晚清时期的经济一、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变化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工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国内外市场的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政策的
13、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从抑制商业到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二、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思想上(1)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使中国人的价值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2)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
14、的近代化从思想主张转变为实践活动,由军事技术领域发展到经济领域,并为进一步发展到政治领域奠定了基础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3.(视角1:列强经济侵略)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喱粉以及酱料,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材料表明 ()A.西洋商品较多涌入上海市场B.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十分广泛C.近代广告业由此开始并发展D.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改变【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
15、西方商品面粉、火腿、奶酪、饼干等涌入上海市场,故A正确;据材料是“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登载广告,而不是民族资本企业,B错误;据材料没有看出近代广告业是由此开始的,C错误;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洋商品涌入上海市场,因此D片面。4.(视角2:洋务运动)189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筹办湖北纺纱厂时提出:“所有机器、厂屋费用,俱归垫借。至造厂及一切开办事宜,仍听候本部堂核示遵行,垫办商人不得专擅干预。俟全厂开办有余利,再行将本息按年摊还,还清之后,全厂归官。”材料反映张之洞的举措旨在 ()A.抵制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利用商人资本来发展洋务企业C.放宽对民间设厂的政策限制D.解决民族资
16、本主义企业的困难【解析】选B。 “垫办商人不得专擅干预。俟全厂开办有余利,再行将本息按年摊还,还清之后,全厂归官”反映出张之洞借商人资本办厂,盈利后再按本息分红给商人,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列强,排除A;放宽对民间设厂的政策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排除C;张之洞是要办洋务企业,而不是解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困难,排除D。考向三晚清时期的思想文化比较“师夷长技”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1.相同点:(1)都是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发生的;都主张向西方学习。(2)主要目的都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近代化。2.不同点:“师夷长技”思想其思想来源于地主阶级抵抗
17、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他们的目的很鲜明,即抵抗外来侵略,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思想(1)其思想提出者是洋务派,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旧的纲常礼教,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2)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当然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早期维新思想其成员大部分来源于洋务派。洋务运动发展到后期,弊端日渐暴露,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一方面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超越了“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以此强大中国,但其思想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备选要点】“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思想
18、解放1.“东渐”进程:第一次高潮明朝万历年间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随着洋务派的兴起,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来认识西方第三次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思想家,学习西方从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转变第四次高潮20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激进派开展“新文化运动” 2.主要特点:(1)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2)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3)西方的人文科
19、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3.历史作用: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前期主要局限于“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再向“思想文化”层面过渡的迹象。5.(视角1: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严复原强:“中国知西法之当师,不自甲午败衄之后始也。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拉杂数之,盖不止一二十事。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实收其效。”据此,严复的主旨是 ()A.肯定了师夷长技
20、的成就B.阐释了富国强兵的内容C.否定了学习器物的价值D.强调了政治变革的必然【解析】选D。严复强调的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只是涉及技术、船政之类的东西,可是照搬这些西方的东西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此作为维新派的他主张要进行政治变革,故D正确;A、B与材料所述的内容不符合,排除;C不是材料主旨,排除。6.(视角2:影响近代思想解放的因素)据学者统计,18611900年间,意识到并忧虑“中国变局”的士大夫不少于37位,而反对西学并诉诸文字的士大夫是这个数字的50100倍。这种现象反映了 ()A.天朝上国观念已被摒弃B.民族危机日益加深C.兴办洋务成为社会共识D.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解析】选D。186
21、11900年间反对西学并诉诸文字的士大夫人数是意识到并忧虑“中国变局”的士大夫人数的50100倍,可见当时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故选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朝上国观念被摒弃和兴办洋务成为社会共识,排除A、C;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下,西学反而能不断地得到传播发展,B不符合题意,排除。江苏高考新高考(2020年)2020年2019年2018年山东等级考海南等级考晚清时期的政治(3年3考)T7;T8T8T17T7晚清时期的经济(3年1考)T6晚清时期的思想文化(3年1考)T6T6考查特点(1)命题思路:视角多变,关注社会生活,以历史发展线索带动事件,创设情境考查对历史现象的解释及该阶段特征的认识。(2)
22、素养考查: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及其影响,突出五个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考点一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0江苏高考T7)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素养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情境载体创设媒体的舆论(报纸)情境解题关键关键信息“奉天”“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价值导向认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解析】选C。根据所学
23、内容可知“倭人”指的是日本人,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胜,提出了割占辽东半岛等地的要求,故选C;鸦片战争的交战对象是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交战对象是英法,都和日本无关,排除A、B;八国联军侵华中列强没有提出割地的要求,排除D。1.(2018全国卷T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选D。题干反映了地方督抚上奏,在各国公使
24、面前,利用国际法,与日本进行外交斗争,维护自身利益,是一种近代外交观念,因此D正确。A题干并没有反映;B朝贡体系当时是遭到破坏而不是解体;C地方督抚有“上奏权”“建议权”,外交决策权属于中央。2.(2018全国卷T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析】选D。严复是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严复主
25、张救亡图存、维新变法,严复的天演论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其目的是面对民族危机,主张救亡图存,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正确;严复是维新思想家,其目的不是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故A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B错误;严复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主张,故C错误。考点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020全国卷T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
26、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素养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情境载体以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为情境解题关键关键信息:从表格中的比例进行分析,关注应用科学和各种技术,联系阶段特征即可得出价值导向引导关注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解析】选C。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近代民族工业也产生并缓慢发展,表中“应用科学、各种技术”栏目的问题在各类问题中占比
27、将近一半,正是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表明这类“诸国富强之术” 适应了兴办实业的时代需求,故选C;占比42.5% 的“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属于“西学”范畴,排除A;维新思想深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主流思潮”必须要得到官方认可,被大众接受,排除D。3.(2020江苏高考T6)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 ()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民族资本主
28、义工业初步发展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在外来洋纱的冲击下,我国传统手工织布购入洋纱织布,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由我国的传统手工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可知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的内容,A与题意无关,排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C属于对题意的误解,排除。4.(2020全国卷T28)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
29、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解析】选D。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李鸿章言论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观意向性。结合“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可知李鸿章主张创办民用企业,D正确。李鸿章是洋务派的典型代表,其倡导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统治,而不是商战,A错误,排除;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扩大财源鼓励民间投资设厂,B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自强和求富都属于洋务运动的方针,因此主张创办民用企业并非改变方针,C错误,排除。5.(2019全国卷T28)19世纪
30、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解析】选B。材料中“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使中国人可以利用外国人的特权在通商口岸经营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民间设厂的高潮,故A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故D错误。(真题变式)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
31、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从侧面反映出 ( )A.外国控制中国经济命脉B.政府政策影响民族工业发展C.外国资本超越民族资本D.列强支持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解析】选B。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不允许民间办厂,中国人不得不租借外国人的名字创办新式企业,这反映出政府的政策影响民族工业发展,故B正确。当时西方列强尚未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故A错误。C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错误。当时列强不支持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排除D。考点三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的嬗变 (2019全国卷T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
32、,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素养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情境载体创设英文报纸报道这一历史情境解题关键关键信息“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这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价值导向培养创新性思维【解析】选D。从“遇害”“滑稽剧”等词语可以看出,该西方报纸应该是对光绪皇帝持支持的态度,说明其对变法表示赞同,故选D。A“广泛支持”错误。B“排外活动”题干材料没有体现。C与题干材料无关。6.(2020山东等级考T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
33、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解析】选C。依据材料信息“1873年”,结合时代背景,此时中国正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先进中国人探索的是如何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摆脱民族危机的问题。华蘅芳等人翻译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这说明进化的思想与中国进步思想家要求变革的思想产生了共鸣,C正确;对
34、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以及传播西方先进科学知识,不是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的主要原因,排除A、B;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的是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排除D。7.(2019海南高考T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解析】选B。材料“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说明该官员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故选B;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不是开放通商口岸,排除A;材料学习
35、的是技术不是政体,排除C;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与洋务派一脉相承,排除D。【情境】 对“买办”的认知与研究简表时间 人物、著作 主要观点 晚清林则徐买办等本系汉奸1920年陈独秀 买办帮着外国资本家掠夺中国人 1927年沙为楷中国买办制买办使中国的工商业凋零1964年黄逸峰关于旧中国买办阶级的研究买办“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极端落后和反动的”1980年汪熙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买办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梁和得力的帮凶”,但是“买办积累转化为民族资本是违背外国资本意志的,是一个历史的进步”2002年金普森、易继苍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买办带动了近代新式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使普通百姓用上了
36、廉价的商品2014年聂好春买办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买办是商界精英和早期经济现代化运动的主干力量,是近代商会的中坚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考查要求:落实了综合性与创新性的考查要求。(2)情境载体:以“买办阶层”为载体,以不同时期的人物对近代中国经济中买办阶层扮演的角色及其评价为切入点。(1)主要体现的核心素养类型:历史解释。(2)体现考查核心素养水平要求: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参考示例:论题:对买办的认知和评价受到了时代变迁的影响。 论述:清末民初,随着列强的不断
37、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消极评价与帝国主义联系密切的买办理所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阶级斗争史观在改革开放前一直占主流地位,对买办也基本持批判态度;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对外交流的深入,对买办的评价越来越深入和客观。专题能力提升练五中华民族的阵痛与转型(18401912年)晚清70年(35分钟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0淮安二模)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朝鲜),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该战之后()A.中
38、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选C。据材料“剪我最亲之藩属(朝鲜)”“威海”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后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C正确;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是鸦片战争后,A与题意无关;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与题意无关;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D与题意无关。【加固训练】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许外国公使进京
39、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这反映了清政府()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积极维护国家的主权C.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 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解析】选C。无意派遣驻外大使说明清政府没有以平等观念对待外国,说明其仍坚持夷夏观念,故选C;“开始”说法欠妥,排除A;对外派遣大使是国家维护主权的有力举措,清政府却对此无动于衷,排除B;“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说明清政府对近代国际外交规则并不熟悉,排除D。2.(2020无锡二模)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局限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A.领导太平军抗击西方列强侵略B.首次提出在中国发
40、展资本主义设想C.最早进行“师夷”设想并实践 D.大力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解析】选B。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振兴天国的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符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故B正确;太平军抗击西方列强侵略不符合材料中“社会发展”“近代化”评价标准,排除A;最早进行“师夷”设想并实践的是洋务运动,排除C;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D。3.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
41、表明了孙中山()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解析】选A。孙中山的就职誓词,表明了他倾覆满洲政府,忠于国家,为民众服务的决心,也表明了孙中山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孙中山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故B错误;根据材料“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可以得知孙中山说明了任职的临时性以及解职的条件,但没有反映出要让位于袁世凯,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孙中山的妥协性,故D错误。4.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转折性标志的事件是()A.北京条约的
42、签订B.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瓜分狂潮【解析】选C。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没有体现出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转折的特征,故A错误;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挽救内忧外患局面进行的自救运动,不能体现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转折,故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符合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转折,故C正确;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转折的表现是列强瓜分狂潮,但瓜分狂潮不是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转折的标志事件,故D错误。【拓展延伸】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由战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战后以资本输出为主。(2)列强侵华格局发生变化
43、:战前主要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战后日本在华势力迅速发展,取得了与欧美列强同等的地位,跻身侵华列强中强国的行列。(3)列强在华关系发生变化:战前西方列强大多采取相互勾结的方式侵略中国;战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争夺,在华关系由相互勾结侵华变为以争夺为主,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4)中国革命进程发生变化。战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运动。这些运动使民主革命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器物变革”发展为“制度变革”,主张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更要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5)中国国际地位
44、发生变化。战后中国的大国形象破碎,列强看到中国软弱可欺,便趁火打劫,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5.“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是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解析】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符合材料中“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故D正确。6.太平天国运动酝酿期间,有知情的外国人曾这样记述:“叛
45、乱发生以前,已经有若干征兆。先是民间道门传播预言,使广西叛乱带有先知们的预见并具有信徒们所期望的性质,从而赋予这种事变某种威信。纷纷传说本甲子第四十八年年初,即1851年年初,明朝即当复国民间对这件事是一点也不怀疑的。”此记述说明()A.预言是历史走向的预兆B.预言是政治斗争的手段C.记述者同情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解析】选B。材料中的信息说明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早已有传言说明该运动要爆发,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利用民间传言来作为运动发展的手段,故B正确;预言并不能左右历史走向,故A错误;C和D均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7.(2020扬州模拟)江南制造总局总办赵滨彦对企业的官僚习气大
46、加挞伐:“相沿成法,牢不可破,一议更章,群起争执,不曰向来如是,即曰新法不可行。”其意在批评经营者()A.结党营私,裙带风行B.纪律涣散,不堪重任C.抱残守缺,不思进取D.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解析】选C。根据材料“一议更章,群起争执,不曰向来如是,即曰新法不可行”可知,赵滨彦批评的是经营者保守固执,不思进取的思想,C正确;材料未体现出结党营私,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纪律问题,排除B;材料未提及贪污腐败,排除D。8.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
47、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C.意图用各种方式宣传革命思想D.佐证了“天运”纪年法是正统【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对于信奉迷信思想的民间组织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这一做法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能够起到壮大革命力量的作用,故选B。孙中山利用“天运”纪年只是一种宣传策略,并不是封建残余思想严重,故A错误;孙中山此举的目的是团结各反清力量而非宣传革命思想,故C错误;孙中山的做法只是一种宣传策略,无法起到佐证“天运”纪年法是正统的作用,故D错误。9.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
48、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解析】选C。分析关键信息可知,反对者认为议和签订不平等条约会带来列强瓜分中国的巨大危害,C正确;题干仅是涉及不平等条约中赔款、割地等条款,没有涉及政治制度,A排除;题干反映了反对者对时局的认知,没有涉及“天朝上国”的观念,B排除;这些反对者都是封建统治阶层,不可能深刻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本质,D排除。10.中国近代有学者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
49、,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观念产生的社会影响是()A.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起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解析】选B。据题干所述“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可知该学者强调以民族竞争的大势来挽救民族的危亡,对传统民族主义的封闭性是持反对态度的,这会对中国旧有的观念产生较大冲击,故选B。日本明治维新的出现是因为外敌入侵和幕府的统治,A错误;题干所述没有涉及君主立宪政体,C错误;题干所述的是外部入侵引起思想观念的变化,没有达到民主
50、革命的高度,D错误。11.1912年2月17日,南京临时政府在剪辫通告中规定:“如有逾期不剪者,即将其公民权剥夺,并严加惩治。”这说明,当时南京临时政府()A.致力提高国民民权觉悟B.重视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C.注重塑造主流文化意识D.强化了政府法令的权威性【解析】选C。材料不是从提高国民民权觉悟出发,故A错误;剪辫的目的是要和清王朝的思想意识决裂,不是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故B错误;辛亥革命时期把剪辫子作为革命的标志,南京临时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剪辫子,注重塑造主流文化意识,故C正确;材料不是强化政府法令的权威性,而是树立政府主流意识,故D错误。12.据统计,19121922年,上海、天津、汉口
51、三地所建的32家棉纺织厂中,21家为商人所办,6家为官僚所办,2家为士绅所办。据此可知,当时()A.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B.民间私人资本趋于活跃C.新式工业分布极不平衡D.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削弱【解析】选B。由材料“21家为商人所办,6家为官僚所办,2家为士绅所办”可知,私人所办工厂数量有所增加,这说明民间私人资本趋于活跃,故选B;材料没有提及除棉纺织业外其他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工厂分布情况,排除C;材料没有提及外资企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12分,14题12分,共24分)1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
52、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
53、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54、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可知,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根据“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可知,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根据“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可知,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第二
55、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巩固统治、加强集权的需要;政治统一、民族交融的发展;受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影响。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可知,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联;根据“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可知,通过政治革命打破王朝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第二问,历史意义从思想解放、民主革命、民族凝聚力、国家统一等角度概括。答案: (1)举措: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3分)背景:巩固统治、加强
56、集权的需要;政治统一、民族交融的发展;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影响。(3分)(2)特点: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反专制、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通过政治革命打破王朝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3分)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3分)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老舍先生创作的话剧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前半个世纪里,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剧情梗概如下:六君子菜市口血迹未干,裕泰茶馆少掌柜王利发从
57、父亲手中接过茶馆。他梦想把茶馆开大。老茶客常四爷和松二爷因为在茶馆里说了“大清国要完”的话,被抓进了监狱。八国联军进北京,城内火光四起,洋兵滥杀无辜。劫难过后,一心想办实业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和卫道的顽固派庞太监来到茶馆,双方唇枪舌剑。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他又想建立丹义火柴有限股份公司。但不久因进口料子充盈市场,秦仲义的产品开始滞销。这时门外有号外:宣统退位了。北洋时期,群雄四起,政局混乱,街面上散兵、马队、巡警、特务、打手、乞丐、妓女,让人眼花缭乱。直隶军队与奉军在高碑店、琉璃河一带打仗,城里人心惶惶。秦仲义的火柴厂被炸上了天,织布厂的工人和电车公司、造纸厂的工人一起罢了工。北平沦陷。当亡国奴
58、的艰难日子,几乎没有谁再来喝茶。秦仲义的工厂因为受到物资限制,开不了工了,他忍痛遣散工人,让他们暂时自寻出路。日本人投降,美国人进了城。秦仲义的工厂当了美国兵的兵营,没有生活来源。王利发的发财梦此时已经彻底破灭,茶馆已经凋零破败。反饥饿、反内战的游行队伍在大街上喊着口号。小宋恩子知道王利发养子去参加解放军,扬言要将王利发抓进宪兵队。王利发知道自己的路已经走到尽头结合晚清与民国历史的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剧情梗概中提取一个
59、情节。如提取信息“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他又想建立丹义火柴有限股份公司”。其次,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如根据提取信息,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最后,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可以结合所学,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等角度加以分析。如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答案: 示例一情节:门外有号外:宣统退位了。(2分)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2分)概述和评价: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1911年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受其影响,各省纷纷独立。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月,清帝退位。(4分)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4分)示例二情节:秦仲义的布销路很好,他又想建立丹义火柴有限股份公司。(2分)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分)概述和评价:甲午中日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4分)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也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4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