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末测试试题(二)一、选择题1.(2019年全国卷 T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 加剧了经济恶化 B. 实现了物价下降C. 推动了通货紧缩 D. 放弃了经济自由2.(2019年北京卷T12)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A.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B. 世界经济
2、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 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D. 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3.(2019年天津卷T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A. 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B. 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C. 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D. 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4.(2019年江苏卷T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A. 传统文化的
3、价值 B. 文化理念的趋同C. 商业的文化功能 D. 外来文化的影响5.(2018年全国卷T35)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 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 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6.(2018年全国卷II T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7.(2018年天津卷T10)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
4、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 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C. 恢复世界银行席位D. 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2018年江苏卷T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 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 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 缓和了西欧
5、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 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9.(2018年江苏卷T2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A.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 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10.(2017年全国卷T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
6、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11.(2017年江苏卷T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12.(2017年江苏卷T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
7、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13.(2016年全国卷T34)表1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14.(2016年江苏卷T20)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
8、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15.(2015年全国卷T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16.(2014年全国卷T35)有学者指出,欧元
9、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17.(2014年广东卷T23)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8.(2014年安徽卷T22)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
10、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19.(2014年福建卷T24) 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国家类型时间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1980年38%43%42%30%1996年40%52%52%42%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20.
11、(2014年江苏卷T2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21.(2013年全国卷T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 B
12、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22.(2013年天津卷T10)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23.(2010年全国卷T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A 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 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现变化C 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 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1.(2014年北京卷T37) (32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
13、世界材料一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1) 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16分)材料二图(a)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图(b)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图(c)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
14、贸易路线和铁路示意图图(d)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中国商品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2) 阅读图(a)至图(d),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2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2. (1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 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4分)3.(附加题)(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
15、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材料三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 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8分)(2) 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
16、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7分)(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高三历史周末考试试题答案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BC选项排除。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2.【答案】C【解析】日本成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美国为了减少日本对自己的威胁,对日本经济进行了粗暴干涉,因此可以说明日本难
17、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已形成”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题意主要反映了美国对日本经济的干涉,没有体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故排除B项;“开始建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3.【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为了适应美国政府关于军备的特殊订单,美国大小企业都在合同方式上作了与之相应的调整,这体现了国家政策与公司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故选A。军备竞赛只是冷战政策实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可能是美国的根本国策,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就业的相关数据,只是提到了大小公司合同方式上的改变,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军备竞赛会引发的消极影响,只是在陈述一段事实,排除D。4.【答案】A【
18、解析】根据材料“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可知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A选项符合题意。文化理念的趋同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材料与商业的文化功能无关,C选项排除。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5.【答案】A【解析】图中数据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量剧增,认真观察图中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壮大,故A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和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法国、联邦德国和意
19、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这里涉及到的三个国家都是欧共体成员国,再结合时间信息“20世纪6070年代”推断,应是欧共体国家间的合作促成了成员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机械化,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故选B;马歇尔计划发挥作用应该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故A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涉及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问题,与农业生产力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而且布雷顿森林体系涉及到的是货币体系问题,这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7.【答案】C8.【答案】D【解析】材料数据说明,欧共体成立后大
20、大冲击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地位,由此可知,欧共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故A项错误;此时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主导的,故B项错误;欧共体的发展会激化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故C项错误。9.【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着客观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故D项错误。10.【答案】A11.【答案】D 【解析】表格
21、显示1990-2003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的国家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变化,就本区域范围内比较,三者增幅比例基本趋同,故D项正确。12.【答案】B 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区域性经济组织的相关内容。由表格中的“茶叶”、“石油”、“可可”、“天然橡胶”等可知,这些国家都是资源和原材料的出口国,属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这些国际组织的出现主要是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表现。故选B。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4.【答案】B1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B项“各国
22、关税税率明显降低”和C项“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和世界银行无关,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因此D项“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错误。1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欧洲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欧元的出现并在欧盟内部大部分国家统一流通有利于推动欧盟内部市场的扩大和统一,故本题应选A项;B项中“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欧元的问世和流通与欧盟的对外贸易额的增减无直接联系,故排除C项;欧洲并非当今世界经济的领导,故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本题以某个组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新型的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
23、权集中到华盛顿”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主体地位,确立了美国在战后相当长时期内的经济霸主地位,故答案为C项。A项是区域集团组织,不是国际组织,故排除;B项是贸易组织不是金融组织,故排除;D项是军事组织,故排除。18.【答案】C【解析】本题以法德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及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材料中“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强调了历史共识需要批评思维,C项符合题意。A、B两项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9.【答案】B【解析】本题以1980年、1996
24、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进出口依存度的高低表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也是评价经济全球化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80年到1996年,无论哪种类型的国家,对进出口的依存度都是增长的,这说明国际贸易总体是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加强的,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D项无法从表格信息中得出,也不符合实际。故选B项。20.【答案】B【解析】本题以学者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经济全球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
25、,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说明经济全球化不利于经济平衡,故本题选B项。A、C两项只是材料反映的一个方面的信息;D项材料中没有提及。21.【答案】A【解析】本题引导语是“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从实际情况看在当时的背景下六国联合或欧洲煤钢联营的直接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战争导致欧洲衰落,衰落的欧洲又面临美苏对峙的威胁,欧洲国家感到联合的必要性;二从起因上看是法德为消除两国之间的战争恐惧由法国提议建立的;当时只所以提议成立煤钢联营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三个角度对六国联合的直接原因进行解释:一是联合自强,一是避免再次卷入战争,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经济发展。这样B、C、D三
26、个选项就可以排除了,只有A项比较符合要求,实际上A项表述也有问题,它给人的感觉是历史的教训导致联合,这应该是历史原因而非直接原因。22.【答案】D【解析】本题以当今世界经济组织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图片信息和对几个主要的经济组织的比较能力。从图片提供的“国旗图案和参加国的个数”判断,该经济组织应是北美自由贸易区。A项指的是欧盟的特点;B项是各个经济组织的共性特征;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的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因此该组织内,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但却可以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C项错误,D项正确23.【答案】B【解析】世界经济发展并未趋于合理平衡;跨国大企
27、业的民族属性存在;D与题干无关。1.【答案】 (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2)示例1: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
28、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示例2: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
29、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中贸易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 (1)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
30、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附加题【答案】 (1)知识进步的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影响: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西欧崛起,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略见雏形。(2)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