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767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作品版权由张运安老师所有,授权予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本公司热忱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盗用必究!共7页第7页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长度为180kb。目前发现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A不定向性 B可逆性 C随机性 D重复性2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种群 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 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

2、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4某岛屿上存在着两种尺蛾的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为工业区。下列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变种的数量比:森 林 时 期建工业区50年后灰 尺 蛾黑 尺 蛾灰 尺 蛾黑 尺 蛾99%1%1%99% 关于两种尺蛾出现上面变化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工业煤因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 B灰尺蛾迁离, 黑尺蛾迁入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5肺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种生存斗争的表现 B这是

3、对不良环境的适应C这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D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6下图表示4种不同森林环境的树于样品,在一个大城市附近的森林环境中释放了1000只白色的和1000只黑色的飞蛾。三周后重新捕捉到778只白飞蛾和135只黑飞蛾。该城市附近的树干很可能类似于7亮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A、CUG,当某基因对应于某个氨基酸的片段中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A一定有利 B害多利少C既无利也无害 D形成新的物种8下列哪个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基础ADNADNA BDNARNA CmRNA蛋白质 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9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

4、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突变的范畴A黄色黄色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C猫叫综合征 D无籽西瓜10下列关于加拉伯戈斯群岛上分布着多种地雀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地理隔离是形成多种地雀的重要原因B各岛上的不同地雀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地雀形态结构的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不同地雀种群基因库组成有差异11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左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12下表是某物种一对等位基因B、b在群体中自1900年至1970年之间遗传学测量数据。下列有关由该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190

5、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B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b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10A该物种中具有B控制性状的个体不易生存B1900年该种群中杂合体比例为0.99% C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通过改变基因频率实现的DB基因控制的性状属于不利变异13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

6、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C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14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少?A12 B9 % C6 % D4.5 %15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的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数量的体色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蟹16达尔文在

7、北大西洋东部的马德拉群岛上发现有550种昆虫,其中200种翅退化,不会飞。他的下列解释中符合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航海者的人工选择作用所致B在针对暴风的生存斗争中,产生定向变异并积累变异C在针对暴风的生存斗争中,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D大自然的赐予是不定向的17下图为DNA分子杂交示意图,对下图的解释中,哪一项不很确切 A杂合双链区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B游离的两条单链上的碱基不能互补配对CA和B分别来自相同的物种DA和B分别来自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两个种18下表以L、M、P、N为代号,给出人、黑猩猩、马和袋鼠四种动物的-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同缘性序列的百分率。LMNP

8、L100%90%82%97%M90%100%82%90%N82%82%100%82%P97%90%82%100%请据表中数据,指出L、M、N、P与其代表的四种动物的对应关系是选项人黑猩猩马袋鼠ALMNPBPNMLCLPMNDMNLP19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现用两种杀虫剂分别处理田块,号杀虫剂对甲、乙昆虫的毒性相同,号杀虫剂对乙昆虫的毒性比对甲昆虫的毒性更强。下列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号杀虫剂单独作用对害虫数量的影响 A B C D20据新华社台北2004年9月30日报道: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不断变异,一种无药可治的超强细菌“全抗性鲍氏不动杆菌”(英文名P

9、DRAB菌)在台湾出现并蔓延,死亡率高达60%,据了解PDRAB菌是接触传染,以下对该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PDRAB菌不断变异的主要原因BPDRAB菌的超强抗性是该细菌逐代对各种抗生素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CPDRAB菌传播途径和SARS一样是通过飞沫传染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和抗药性弱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60分。)21(12分)已知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是由突变引起的,正常基因是HbA(显),突变基因是Hbs(隐),杂合子HbAHbs的人,在缺氧时一部分红细胞成为镰刀形,血红蛋白有40%是异常的,杂合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10、有较强的抵抗疟疾的能力。纯合子HbAHbA表型正常,红细胞不会成镰刀形,血红蛋白都是正常的。由此可分析得出:(1)在一般情况下,最易被淘汰的基因型是 ,其次是 ,因而 基因的频率是很低的。(2)在非洲的某些恶性疟疾流行地区,最易被淘汰的基因型是 ,但 这一基因的频率在这些人群中仍较高,这是因为基因型为 的个体在自然选择中有较大机会保留下来。22(8分)右图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回答:(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和_;(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_; (3)迁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

11、原因是_。23(10分)下图为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从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_。(2)曲线回升是通过_之间的_来实现的。(3)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作用,这种作用是_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_。(4)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_,_。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的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两种方法):_;_。24(8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材料2 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材料3 试

12、验表明,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桦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华尺 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下代都是浅色的。材料4 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 了常见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材料5 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控制的。19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1)材料1说明 。(2)材料2说明 。(3)材料3说明 。(4)材料4中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说明 。(5)材料5中基因S频率变化的原因是 。(6)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

13、定向的 ;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 。25(12分)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地区白色蛾黑化蛾释放数回收数回收率释放数回收数回收率污染区641625.01548253.2非污染区3935413.7406194.7请回答下列问题:自然选择是_的过程。表中两组数据_大于_、_大于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26(

14、10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有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绳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当子6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7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请

15、分析回答:(1)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请说出你的理由。 。(2)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所改进后的步骤: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单元卷七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345678910ADDCCBCAAC11121314151617181920BBCCACCCD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60分。)21(12分)(1)HbsHbs HbAHbs Hbs (2)HbsHbs Hbs HbAHbs (每空2分)22(8分)(1)自然选择(1分) 地理隔离(1分)(

16、2)B与C间已形成生殖隔离(2分)(3)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作用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使它们基因频率的差别得到积累而形成了生殖隔离(4分)23(10分)(1)由于甲虫存在变异,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1分)(2)甲虫与杀虫剂(1分) 生存斗争(1分) (3)选择(1分) 定向(1分) 增强(1分) (4)使害虫形成抗药性(1分) 对环境造成污染(1分) 采用激素防治(1分) 用生物防治(以虫治虫)(1分) 24(8分)(1)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 (1分)(2)说明生物存在着变异现象(1分)(3)说明这些桦尺蠖是属于同一个物种,黑色是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1分)(4)这是自

17、然选择的结果,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会产生影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1分)(5)自然选择使物种基因频率定向改变(1分)(6)不定向(1分) 是定向(1分) 是定向(1分)25(12分)(1)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2分) 53.2(1分);25.0(1分);13.7(1分);4.7(1分)(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2)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2分) 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2分) 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2分)26(10分)(1)不科学,没有对照实验。 (2分) (2)将子一代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3分)当子6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7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3分)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