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掌握建国后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2理解党和政府在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梳理 点拨 巧记课前自学 基础梳理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背景(1)新中国成立初期,专门科研机构少,科技人员不足。(2)科研工作仅在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2措施(1)确立_的发展方针。(2)成立科研机构1949 年 11 月,中国_成立。1958 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自力更生科学
2、院(3)组织科研队伍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如李四光、_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大力培养科技人才。(4)制订发展规划: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国家重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_”的热潮。邓稼先向科学进军3成就(1)国防科技核能:1958 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64年,中国第一颗_爆炸成功;1967 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航 空 航 天:1970 年,中 国 第 一 颗 人 造 地 球 卫 星“_”发射成功。原子弹东方红一号(2)医 学:1965 年,中 国 在 世 界 上 首 次 人 工 合 成_。(3)
3、农业: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_,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结晶牛胰岛素杂交水稻【易错提醒】“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 20 世纪下半期中华民族创建辉煌伟业的标志性成就。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1)“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大部分科研工作陷入瘫痪。(2)邓小平复出主管科学和教育工作,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_”的号召。(3)1978 年召开_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迎来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4、。(4)1985 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一系列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尊重人才全国科学大会2提出:1988 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_”的论断。3意义(1)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2)成为中国实施“_”战略的理论基础。科学技术是第科教兴国一生产力4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2)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5、【易错提醒】“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不是邓小平最早提出的。邓小平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的丰富和发展。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主要原因(1)国家“_”战略的实施。(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3)“863 计划”“_”等科技规划的实施。科教兴国火炬计划2主要成果(1)核技术: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2)空间技术领域: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的国家之一,并从 1990 年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3)运载火箭研究:1999 年 11 月以来,中国运用长征 2 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多次“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6、4)信息技术领域:1983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_”巨型计算机系统;2002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 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5)生物工程领域:2001 年至 2002 年,相继完成_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3重大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国的_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银河国际人类基综合国力因组【轻巧识记】1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2中国科技发展历程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自力更生的方针,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许多海外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条件毅然回国,如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1956 年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确立了“重点
7、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21958 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7 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3“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主管科学和教育工作,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1988 年邓小平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 1995 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4随着“科教兴国”战略“863 计划”“火炬计划”
8、的实施,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1984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90 年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2003 年,“神舟 5 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飞行员。另外,中国“银河”计算机和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也取得巨大成就。探究 突破 升华互动探究 重难突破要点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史料探究史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 1956 年论十大关系史料二: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
9、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史料三: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开发的 1 000 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 2 000 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研究表明,航天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 110。可以说,航天产业是一个联动效应极强的高技术产业。2012 年 4 月 13 日西安晚报思考:(1)结合史料一,指出我国 20 世纪 5070 年代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中国迫切需要原子弹的理由。学生试答:提示: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发展。理由: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苏联与中国关系逐渐恶化,发展原子弹可以打破
10、美苏的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2)史料二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据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学生试答:提示:原因: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意义: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3)史料三阐述了中国关注太空发展的侧重点是什么?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原因。学生试答:提示:侧重点:带动发展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经济产业。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11、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从国际上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趋于缓和。史论升华 1“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有效的管理;严谨的科学态度;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精神。(2)意义: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党的坚强领导,中共中央
12、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3)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辟论断,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5)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6)20 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科技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20 世纪 80 年代后中国高科技发展的侧重点及原因(1)侧重点:各项科技事业全面发展我国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2)原因: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
13、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一、学习思考1(教材 P92)提示:成立中国科学院,开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及各级专业研究机构;吸引大量海外留学生和学者回国;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尖端科技。2(教材 P94)提示:它反映了当今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同时它也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3(教材 P95)提示:在核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成为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在
14、空间技术领域,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并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在运载火箭研究方面,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成就对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自我测评(教材 P96)1提示:1958 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 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 1 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在医学和农业科技领域,中国于 1965 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
15、晶牛胰岛素。1973 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后,在核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中国自 20 世纪 60年代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之后,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同时,中国注重核技术在农业、工业、医疗卫生和科研方面的和平利用。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在空间技术领域,1984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每天为千家万户传送着电视节目。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从 1990 年开始,中国
16、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在运载火箭研究方面,1980 年 5 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1999 年 11 月以来,中国成功地运用长征 2 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2003 年 10 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于 1983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一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7、2002 年,中国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 1.027 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在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生物工程领域,中国科学家于 2001 年至 2002 年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中国科学家在推动国际基因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建立起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2提示:建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或校外专家的指导或支持下进行采访活动。有条件的话,可以将采访文字配以照片,制作一期展板,或开展一次汇报会。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 P96)提示:在振兴科技的道路上,作为一个主权大国,首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
18、本国科技事业的方针,否则永远无法在科技上立于自强之地。中国的科技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关起门来进行科学研究也是行不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应当走自力更生和与世界科技界加强交流相结合的路子,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科技事业上少走弯路,而且有利于中国科技事业融入世界和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一点。对点 反馈 巩固对点检测 当堂反馈对点 1 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2019盐城月考)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
19、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A B C D解析:“科教兴国”战略制定于 1995 年,时间不符合。答案:B2(2018衡水安平中学月考)“文化大革命”对新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在科技方面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主要是指()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爆炸成功 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BCD解析:原子弹爆炸是 1964 年;氢弹爆炸是 1967 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是 1970 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 1965 年
20、,文革时期是 19661976 年,故 D 项正确。答案:D3(2018鹿泉一中月考)2016 年 10 月 17 日 7 点 30 分,神舟十一号顺利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下列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升空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解析: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本题应选 C 项。答案:C对点 2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医学成果4(2018江苏东台一中期中)2017 年 10 月 16 日,袁隆平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
21、最新、最高纪录1 149.02 公斤。这是一突破性飞跃。下列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说法不正确的是()A袁隆平首次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 号B2001 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左”倾错误得到纠正是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品种成功的前提D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他的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解析:袁隆平选育成功杂交水稻是在 1973 年,当时正处于“文革”的极“左”路线时期,而“左”倾错误的结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C 项不正确。A、B、D 三项均符合史实,故排除。答案:C5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分别作出了如下贡献()A
22、解放思想,杂交水稻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解析: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走向富裕之路。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的实验成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故 B 项符合题意。答案:B62009 年度诺贝尔生物学奖由美国三名科学家获得。其实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在生物学领域就曾取得领先地位,它是()A依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依靠基因技术合成牛胰岛素C依靠杂交技术合成牛胰岛素D依靠克隆技术合成牛胰岛素解析:1965 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成功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合成。答案:Aword部分:请做:课时跟踪检测精题优选 增强实力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