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八)(A卷)一、选择题1.(2014福建)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蛋白酶 B.RNA聚合酶C.RNA D.逆转录酶解析 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当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余下的物质主要是RNA,且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在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大多数是蛋白质,其次是RNA。答案 C2.(2013新课标全国)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
2、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解析 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需,比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那么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存在,A项正确;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形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破坏结构,B项错误;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项正确;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D项正确。答案 B3.(2013安徽)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
3、胞代谢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总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解析 激素不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激素作用的机理各不相同,有的作用于细胞膜,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或者改变膜的蛋白质含量等;有的作用于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等。有的在细胞质中通过改变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例如:抗利尿激素,A项错误;代谢终产物可以通过反馈来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B项正确;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的酶的种类也不尽相同,C项错误;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例如:细胞衰老,D项错误
4、。答案 B4.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五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 )肽酶 解旋酶 纤维素酶 ATP水解酶 DNA连接酶A.碱基间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磷酸基团B.肽键、碱基间氢键、植物细胞壁、高能磷酸键、磷酸二酯键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NADPH、氢键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TP、磷酸基解析 肽酶破坏的是肽键,解旋酶破坏的是碱基间氢键,纤维素酶破坏植物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ATP水解酶破坏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化学能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形成重组DNA分子。答案 B5.酶
5、抑制剂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者作用特点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相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B.曲线a、b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受酶浓度的限制C.曲线c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D.非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结合后能改变其空间结构解析 由图可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相似,与底物“争夺”酶的结合位点,当底物足够多时,反应速率仍然可以加快;非竞争性抑制剂改变了酶的结构,使酶的催化能力降低,即使增加底物,其反应速率仍然较低。答案 C6.已知某种酶是由41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做出了5种不同长度的该酶的片段,并分
6、别测定其活性,如图所示。由此分析决定该酶具有活性的精确片段是( )A.第1号氨基酸到第43号氨基酸B.第44号氨基酸到第85号氨基酸C.第196号氨基酸到第419号氨基酸D.第197号氨基酸到第302号氨基酸解析 由题图可知,1-196片段具有活性,由此可确定酶活性片段在第1号到第196号氨基酸之间;而86-419片段没有活性,说明酶活性片段在第86号氨基酸之前;44-419片段具有活性,说明酶活性片段在第44号氨基酸之后,综上所述可知该酶活性片段是第44号氨基酸到第85号氨基酸。答案 B7.神经元在受到一定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时,下列几种细胞内的酶中最活跃的是( )A.RNA聚合酶B.解旋酶C
7、.蛋白酶D.与ATP和ADP相互转化有关的酶解析 神经元产生并传导兴奋,主要是与神经细胞内外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其过程会发生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答案 D8.1982年科学家在四膜虫体内发现一种基本组成单位为核苷酸的核酶,并因此获得1989年诺贝尔奖。下列有关核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酶为单链结构B.该酶被水解的终产物是脱氧核苷酸C.该酶与底物作用后仍具有催化作用D.真核细胞的核糖体RNA来自核仁解析 该核酶的本质是RNA,该酶被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磷酸、核糖、四种碱基。答案 B9.(2012北京)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
8、.内质网的膜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解析 本题考查ATP的合成场所,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均有ATP的合成。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有ATP合成,A项说法正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也有ATP的合成,B、D项说法正确;内质网主要进行合成代谢,该处只能消耗ATP,C项说法错误。答案 C10.(2014大纲全国)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9、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解析 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项正确;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ATP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故D项正确。答案 B11.(2014江苏)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解析 主动运输、胞吞、蛋白质的
10、合成都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不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答案 C12.图中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B.甲乙和丙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C.丙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解析 本题考查ATP的逐级水解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ATP结构与功能及酶的特性的理解。生物体内ATP与ADP的含量比较少,且处于动态平衡,A项错误;甲乙过程是水解酶起作用,而丙乙过程是合成酶起作用,酶的种类不同,空间结构不相同,B项错误;丙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C项错误;A
11、TP合成时要消耗磷酸(戊),D项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生理过程),其结构简式是_。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
12、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_。(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表所示:实验组编号X物质的浓度(mgmL-1)细胞内ATP的浓度(m molmL-1)细胞死亡的百分率A0801B2703C45010D85025E16570F32195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有何联系?_。解析 (1)细胞的能量通货是ATP,其结构简式是APPP。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是实现
13、机体能量持续供应的前提。(2)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因此,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腺苷。(3)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为:一是阻断典型神经递质的传递刺激甲测量乙的膜电位变化;二是寻找靶细胞膜上是否有ATP受体。(4)该实验的因变量就是实验结果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即: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的因变量之间的联系: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的百分率增加。答案 (1)细胞呼吸 APPP ATP与ADP相互迅速转化(2)腺苷(3)科
14、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受体细胞仍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受体(4)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的百分率增加14.(2013重庆)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实验步骤:a.分组实验组:培养基
15、+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培养基+_。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验分组生长状态L-天冬酰胺含量培养液细胞内实验组缺乏缺乏对照组正常缺乏正常结果分析:该实验利用了酶的_特性;表中应为_;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_。(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_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_。(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_。解析 (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L-天冬酰胺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实验组加入了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应在相同条件下加入正常细胞,即: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16、;该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肿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天冬酰胺,体内已有的天冬酰胺会被L-天冬酰胺酶分解,而正常细胞中的天冬酰胺尽管会被酶分解,但自身能够继续产生天冬酰胺,故含量正常。(2)外源性L-天冬酰胺酶会被免疫系统当作抗原进行处理,多次注射后发生免疫反应,L-天冬酰胺酶被免疫系统处理失活,疗效降低;L-天冬酰胺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若口服的话会被消化酶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从而丧失其功能。(3)作为人体肿瘤康复治疗的理想药物应既不损伤机体又达到疗效,宗旨就是只专一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负面影响。答案 (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专一性 抑制 能合成L-天冬酰胺(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17、2)免疫(拮抗) 酶被分解失活(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B卷 酶相关曲线与实验)一、选择题1.(2013上海)已知酶催化水解的反应时间和产物生成量的关系如下图。那么,在反应过程中酶底物复合物浓度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答案 C2.(多选)(2013江苏)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A.实验 B
18、.实验C.实验 D.实验解析 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溶液的pH会影响淀粉的水解,并且碘液可与碱反应,斐林试剂可与酸反应,不宜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一般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综上答案为A、C、D项。答案 ACD3.下表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试管淀粉溶液/mL222淀粉酶溶液/mL111反应温度/304050碘液/mL222蓝色深浅+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40 C.
19、该实验是通过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来确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D.该实验的pH应控制在该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条件下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三组实验只有温度不同,所以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A项正确。表格数据显示在40 下蓝色最浅,说明该温度下酶的活性较高,但不能确定40 就是该酶的最适温度,B项错误。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用碘液可以检测淀粉剩余量的多少,从而推知酶活性的高低,C项正确。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所以应将pH控制在该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条件下,D项正确。答案 B4. 在一定条件下,等量的过氧化氢经不同处理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加入2滴过氧化氢酶溶液,加入2滴FeC
20、l3溶液,加入2滴蒸馏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与的差异支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观点B.与的差异支持“酶具有高效性”的观点C.中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时,酶促反应的速率最大D.适当提高温度,三条曲线均会发生变化解析 与的差异说明酶具有高效性;与的差异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中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时不再增加,可能的原因是底物消耗完毕,酶促反应的速率为零;适当提高温度,过氧化氢自身分解速率会加快,反应速率会加快,三条曲线均会发生变化。答案 D5.欲测定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人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其他条件最适,改变温度,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B.其他条件最适,改变反应时间,观察反应生
21、成物的量C.其他条件最适,改变酶的浓度,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D.其他条件最适,改变反应物的浓度,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量解析 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消耗量来表示。测量酶的催化反应速率最可行的方法是在某一适宜条件下,用不同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消耗量来计算,也可以用相同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消耗量来计算,最后求平均值。答案 B6.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条件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温度升高,图乙中O2的最大生成量要降低B.图乙中经过一段时间后,O
22、2的生成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H2O2已经全部被分解C.如果pH过高,则图乙中O2生成量肯定为0D.图甲中pH从c降低到b过程中反应速率会逐渐加快解析 题干中已经说明温度最适宜,所以如果温度升高,则酶的活性会降低,但由于O2的最大生成量取决于H2O2的量,故最大生成量不改变,A项错误。图乙中经过一段时间后,O2的生成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H2O2已经全部被分解,B项正确。即便酶失活,H2O2在一定温度下也会分解,所以O2的生成量不会是0,C项错误。由于pH为c时酶已失活,再恢复到最适pH的过程中反应速率也不会逐渐加快,D项错误。答案 B7.如图所示,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
23、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图中能正确表示E的是( )解析 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化学反应进行时所需要的能量降低,故B项是正确。答案 B8.如图曲线表示的是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淀粉酶浓度对退浆(除去淀粉类浆料)效果(用失重率表示)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随着酶浓度的升高退浆效果变好B.BC段表示继续提高酶的浓度,对退浆的效果影响不大C.BC段退浆效果无显著变化,说明底物几乎耗尽D.BC段表示底物与酶充分结合,失重率最大解析 AB段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失重率呈线性增长,说明在该浓度范围内,退浆效果与酶浓度呈正相关,A项正确;BC段的退浆效果没有显著变化,说明底
24、物与酶充分结合,反应达到最大速率,失重率达到最大,但是底物并没有耗尽,如果耗尽的话,失重率为0,C项错误、D项正确;BC段酶浓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已不明显,不再是主要影响因素,B项正确。答案 C9.甲图表示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图表示温度对3种脱氢酶(a、b、c)活性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pH=6时植物的淀粉酶的活性最高B.由乙图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C.由甲图可知,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D.由乙图可知,影响酶活性的温度范围最广的是酶b解析 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彻底失活,且这种失活是不可逆转的。从甲图可以看出,植物的淀粉酶的最适
25、pH在5和6之间,人的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由乙图知,影响酶活性的温度范围最窄的是酶b。酶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不完整,因此从乙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答案 B10. 某同学在探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度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B.曲线代表的实验为对照实验C.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解析 本实验要探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则不加化合物P的为对照组;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的反应速率比曲线的大,说明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
26、性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但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答案 D11.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B.图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图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D.若图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解析 在图中作垂直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来帮助理解,在底物浓度充足时,酶量增加一倍,反应速率则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酶浓度,可明显缩短反应时间;当反应物的量一
27、定时,图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因此可用图中的虚线表示。答案 C二、非选择题12.请针对下列有关酶的曲线回答问题。(1)图一表示人体某种酶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作用于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曲线。(2)图二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若酶量增加一倍,曲线如何变化?请在图中画出。(3)图三可表示人体_在37 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pH的关系。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C.胰脂肪酶 D.呼吸氧化酶解析 (
28、1)在温度和pH适宜的条件下,140分钟后,生成物量不再增加,可能是底物消耗完毕的缘故,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酶的量增加一倍,则反应会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会提前,但生成物量与未增加酶量前的最大值一致(见图一)。(2)在其他条件保持适宜且相同时,酶量增加一倍,反应速率会加快,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的底物浓度高于增加酶量前的(见图二)。(3)由曲线可知,该种酶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的pH为2左右,结合题意可以确定,该酶为胃蛋白酶。答案 (1)底物已经被消耗尽 见图一(2)见图二 (3)B13.(2012全国)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在A、B、C、D、E 5支试
29、管中分别加入pH为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 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 mL。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 mL,摇匀。将5支试管放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1)_。(2)_。解析 本题以酶的探究性实验为载体考查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与改进。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在70 时,由
30、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干扰了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答案 (1)中70 应改为37 。因为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 (2)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显色14.(2012福建)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 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
31、 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 间。他们设置15 、16 、17 、18 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可用_试剂鉴定。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理由是:_。(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_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涉及酶的本质、检测和影响酶活性
32、的因素等。(1)从图1可知,三种蛋白酶在各自最适pH值下,幽门盲囊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大,所以催化效率最高。(2)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干酪素为蛋白质类化合物,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要验证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要遵循单一变量、对照、可重复等原则,并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相同,由题意可知,此实验温度为自变量,pH等为无关变量,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pH应控制在相对应的蛋白酶的最适值,由图1可知,胃蛋白酶最适pH为2,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pH为8;为了控制温度保持不变,底物和酶的试管应置于水浴中以保持恒温,酶的催化效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由图2可以看出,当温度从15-18 梯度变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因此,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 到18 。(3)大菱鲆消化道内淀粉酶和脂肪酶少,对淀粉和脂肪的消化存在障碍,所以在人工投放饲料时要减少淀粉和脂肪的比例。答案 (1)幽门盲囊蛋白酶(2)蛋白质 双缩脲 2和8 水浴 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 不能 据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3)淀粉、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