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1.“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他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他”是()A.孔子B.汉谟拉比C.伊凡四世D.穆罕默德解析: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所以穆罕默德在团结阿拉伯人民走向统一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2.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是在()A.7世纪初B.7世纪中期C.8世纪中期D.9世纪中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故选C项
2、。答案:C3.最终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延续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的是()A.亚历山大帝国B.奥斯曼帝国C.阿拉伯帝国D.笈多帝国解析: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故B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C两项错误;笈多帝国统治区域主要为恒河流域,且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4.大化改新后,日本的庄园逐步建立并盛行起来,庄园主保护庄园的主要途径是()A.组建武士集团B.大肆兼并土地C.宣誓效忠天皇D.建立自治政府解析: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故A项正确。答案:A5.14世纪末,迁都
3、汉城,改国号为朝鲜的是()A.王建B.李成桂C.邓子龙D.李舜臣解析: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故B项正确。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6世纪下半叶,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材料二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美斯塔夫里阿
4、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态度,并分析这场改革对日本历史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拜占庭帝国对待外国先进文化的态度。(3)谈谈你从这两个国家不同的历史命运中得到的启示。解析:(1)从材料一中“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和“改革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的模仿”的信息可知,日本善于学习和模仿先进的外国文化,并把外国先进的事物运用到本国来,进行大化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根据材料二中“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生活在过去的势力
5、和荣誉的阴影之中”的信息可知,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安于现状,不愿意且不善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3)根据材料中两个国家不同的历史选择,结合历史上两个国家的不同命运可知,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强大,就要实行开放的政策,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借鉴地吸收。答案:(1)学习模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封闭保守,安于现状,不愿意且不善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3)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借鉴地吸收。课堂建构基础巩固1.在中国唐朝时期,西亚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大
6、洲的大帝国是()A.阿拉伯帝国B.波斯帝国C.奥斯曼帝国D.拜占庭帝国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阿里巴巴”最初是阿拉伯一部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这部文学著作是()A.一千零一夜B.伊索寓言C.吉尔伽美什D.罗摩衍那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生活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C项是
7、古代西亚的史诗;D项是古代印度的史诗,B、C、D三项都不属于阿拉伯的著作,不符合题意。答案:A3.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更名为,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A.巴格达B.德里苏丹国C.伊斯坦布尔D.笈多帝国解析:1453年,奥斯曼帝国军队灭掉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故C项正确,A项错误;B、D两项是在印度建立的国家。答案:C4.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为国教。()A.佛教B.基督教C.印度教D.伊斯兰教解析: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故选D项。答案:D5.646年
8、,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在政治上的措施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大化改新最重要的“新”就是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故B项正确。答案:B6.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C.幕府政治开始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解析:10世纪,日本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大庄园势力不断壮大
9、,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B项正确。A项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不是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而且此时日本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C、D两项是在武士集团形成之后出现的,不符合题意。答案:B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阿巴斯王朝时期,哈里发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宫”。材料二阿拉伯学者翻译了许多古希腊著作,把
10、古代文化的光辉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阿拉伯人还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谭)是由阿拉伯人根据各民族的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的。阿拉伯的建筑也十分著名,他们制造了比较精密的测天仪,在很多大城市中设立天文台,专门观测天象。材料三阿拉伯商人奔波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的文化成就。(3)根据材料三,说明阿拉伯人
11、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一“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哈里发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宫”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2)根据材料二“阿拉伯学者翻译了许多古希腊著作阿拉伯人还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谭)是由阿拉伯人根据各民族的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的。阿拉伯的建筑也十分著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中古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的重要的文化成就有:翻译了大量古代希腊、波斯、印度的文献,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12、;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为世界留下了许多壮观的建筑;制造了比较精密的测天仪等。(3)根据材料三“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等信息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答案:(1)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2)翻译了大量古代希腊、波斯、印度的文献,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为世界留下了许多壮观的建筑;制造了比较精密的测天仪。(3)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
13、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拓展提高8.花拉子密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他是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计数法的人。这套数码也随着他的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这说明,阿拉伯人()A.发明了这套数码B.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C.有丰富的天文学知识D.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题干所述数码,故A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计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
14、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故B项理解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天文学知识,故C项不符合题意;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包括“0”在内的数码传到欧洲,是把东方文化传到西方,故D项理解错误。答案:B9.阿拉伯人在对待其他民族的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从而大大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广大科学家与学者的创造性劳动,古代印度、希腊、波斯与罗马的科学巨著得以矫正并保存。材料说明()A.阿拉伯帝国是地跨三大洲的帝国B.阿拉伯文明促进了科技发展与进步C.西方文化有宽容与兼收并蓄的特点D.科学巨著均通过阿拉伯人矫正并保存解析:据题干“大大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学巨著得以矫正并保存”等信息可知,
15、阿拉伯文明促进了科技发展与进步,故B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阿拉伯文明属于东方文化,C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题意。答案:B10.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二者()A.欧洲部分都在伊比利亚半岛B.欧洲部分都在巴尔干半岛C.亚洲部分都在小亚细亚D.非洲部分都在地中海沿岸解析:非洲部分两国大致相当,都在北非地中海沿岸,D项正确。欧洲部分阿拉伯帝国主要在伊比利亚半岛,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A、B两项错误;亚洲部分阿拉伯帝国主要在阿拉伯半岛,奥斯曼帝国主要在小亚细亚,C项错误。答案:D11.日本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建立的相同之处
16、在于()A.都实现了社会性质的转变B.都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了本民族的发展C.都实现了本民族、本地区的统一D.都通过“政教合一”实现了社会的稳定解析: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建立,分别使日本和阿拉伯国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A项正确。阿拉伯国家通过统一的方式实现了本民族的发展,B项错误;C、D两项只符合阿拉伯国家,故排除。答案:A12.源赖朝是日本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开创了日本的幕府政治时代。在这种体制下()A.以天皇为首的朝廷不复存在B.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C.将军与武士结盟,共同执政D.将军宣誓效忠天皇,承担义务解析:在幕府体制下,以天皇为首的朝廷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并非不复
17、存在,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故A项错误,B项正确。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C项错误;武士宣誓效忠将军,承担义务,D项错误。答案:B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出现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材料三大化改新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稳定。国内资源不断开发,金属的冶炼技术迅速提高。农业生产上,出现了犁耕、牛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能。手工业生产也有了很大
18、发展,日本造出的纸和织出的棉布质量很好。摘编自张玉祥、禹硕基论日本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1)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改革前的社会情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日本面临着的国际局势。(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改革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政局十分混乱”概括即可。(2)根据材料二中“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3)根据材料三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稳定”等信息,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2)中国隋唐制度先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周边国家也相继进入封建社会。(3)促进了日本生产力发展,社会稳定;为以后日本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