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专项训练》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第2部分 第2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680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专项训练》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第2部分 第2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专项训练》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第2部分 第2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专项训练》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第2部分 第2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专项训练》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第2部分 第2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专项训练》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第2部分 第2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福建专项训练》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第2部分 第2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文化经典阅读1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读,回答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答:_(2)怎么理解“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 答:_答案(1)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2)“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

2、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 由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对中庸之道看得很清楚,虽然他主张中庸之道,但是他也知道真正能做到中庸之道的人并不多,因此他也能看到“狂者”和“狷者”的可取之处。换句话说,在生活中“中庸之道”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选择,有的时候需要“狂”一些,有的时候又需要“狷”一些。2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

3、矣。”孟子(1)根据上面材料说说儒家认为怎样的行为是“无耻的?答:_(2)结合上面文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及孟子的耻辱观。答:_答案(1)不讲信用,不守礼制,不懂道德,不知羞耻等这些都是无耻。 (任意写两点即可)(2)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要自己认为是可耻的就不要去做。孟子认为人要有羞耻心。在现代生活,我们不要让物质的诱惑,埋没了我们的羞耻心。【参考译文】有子说:“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兑现。恭敬、谨慎的态度符合于礼,才能远离耻辱。”孔子说:“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用礼制去教育百姓,百姓就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会遵守规矩。”孟子说:“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

4、把没有羞耻之心当成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告子章句上)【注】 梧:梧桐。槚(ji):即楸树,也是一种木质很好的树。樲(r):酸枣。棘:荆棘。狼疾:同“狼藉”,昏乱,糊涂。适:通“啻”(c

5、h),仅仅,只。(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人们对于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都爱护,看一个人对身体的护养好不好,应该看他注重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B孟子认为作为一位园艺师,就不应舍弃梧桐楸树,却去培养酸枣荆棘,同样的道理,人们不能为护养一根指头而失去整个肩背。C孟子指出,身体的组成部分分为大的即重要的部分和小的即次要的部分,只晓得吃喝、护养小的部分而失去大的部分的人自然就受到了人们的鄙视。D孟子主张一个人的吃喝不要只为了护养那一尺一寸的肌肤,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否则,他将失去一些更为重要、更为可贵的东西。解析C项,选段没有说“大的”即“重要”、“小的”即“次要

6、”。答案C(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说的也是取舍的道理,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你对“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的理解。答:_答案(2)孟子的“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说的是不要因为小的部分而损害大的部分,不要因为次要的部分而损害重要的部分。“小”和“贱”指的是饮食、生命等的东西,“大”和“贵”指的是仁义道德,如果两者发生了冲突,一定要舍小取大。【参考译文】孟子说:“人对于身体,哪一部分都爱护。都爱护,便都保养。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爱护,便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保养。考察他护养得好不好,难道有别的方法吗?不过是看他注重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

7、罢了。身体有重要的部分,有次要的的部分;有小的部分,也有大的部分。不要因为小的部分而损害大的部分,不要因为次要的部分而损害重要的部分。护养小的部分的是小人,护养大的部分的是大人。如果有一位园艺师,舍弃梧桐楸树,却去培养酸枣荆棘,那就是一位很糟糕的园艺师。如果有人为护养一根指头而失去整个肩背,自己还不明白,那便是个糊涂透顶的人。那种只晓得吃吃喝喝的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鄙视,就因为他护养了小的部分而失去了大的部分。如果说他没有失去什么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吃喝难道就只是为了护养那一尺一寸的肌肤吗?”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万章)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孟子)曰:“以君命将之,

8、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孟子万章下)【注】 将:拿去、送。廪人:管粮仓的官吏。(1)选段中孟子引用尧尊重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答:_(2)下面选段孟子所说的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答:_答案(1)孟子取尧尊重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统治者应学习尧对待贤士的态度、真诚,而不是要照搬他的方法是一致的。(2)孟子认

9、为,君王尊重、任用贤能之士,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乐意为朝廷效力,这与上面文段强调的国君和诸侯尊贤应该采取的方法是一致的。因此两段文字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孟子所提倡的为政者要尊贤的主张。【参考译文】(万章)说:“请问,国君想要供养君子,怎样做可算是(真正的)供养呢?”(孟子)说:“(开始时,)以国君名义送去,他便拱手拜两拜,跪下磕头接受。以后就让粮仓的小吏不断送粮去,厨师不断送肉去,而不必再以国君名义去送(这样可以免掉烦琐的礼节)。子思认为,那点儿肉,使得自己一次接一次地跪拜行礼,这不是供养君子的恰当做法。尧对于舜,派自己的九个儿子去侍奉他,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百官、牛羊、粮食都齐备,在田野中供养他,然

10、后提拔他,让他居于很高的职位,所以说,这是天子诸侯尊敬贤人的正确方法。”5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子路)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1)结合文段概括孔子认为学习诗经的目的是什么。答:_(2)结合文段谈谈孔子对太宰的“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所持的态度。答:_答案(1)孔子认为要学以致用。(2)孔子不赞成太宰的看法,他认为太宰并不了解自己,自己会很多方面的技能是因为年少家贫才学

11、会的,不是因为天生就会的。太宰认为圣人会很多技能,而孔子认为君子并不需要掌握很多做具体事物的才干。【参考译文】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首,让他去处理政务,却不能胜任;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应对交涉;即使是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太宰向子贡询问:“孔先生是一位圣人吧?他竟有这么多才干呢?”子贡说:“这是天要让他成为圣人,并且具有多方面的才干。”孔子听到这段话时,就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年轻时贫困卑微,所以学会了一些琐碎的技艺。君子需要具备这么多才干吗?不需要的。”6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论语卫灵公)孟子曰:“天下有道

12、,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子尽心上)【注】 殉:同“徇”,顺从。(1)请简要概括孔子与孟子对于社会“无道”时的处世态度。答:_(2)结合文段,谈谈你对“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这句话的理解。答:_答案(1)孔子认为社会无道时可以远离政治,隐藏自己,明哲保身;孟子认为社会无道时应该牺牲自我来捍卫正道。(2)孟子认为不应该用牺牲道的原则来迎合人,应该坚守道义;不可拿原则做交易,换取个人的利益。【参考译文】孔子说:“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藏在心里。”孟子说:“天下政治清明的时候,用道义随身行事;天下政治黑暗的时候,用生命捍卫道义。没有听说过牺牲道义而屈从于他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