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十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1651 上传时间:2025-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十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十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十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十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名校推荐》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案:考点十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十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复习任务】1.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内涵。2.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备考策略】一、知识储备1.鉴赏思想感情的内涵: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2.理解思想感情要注意以下几点:情感类别,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情感载体,如杨柳离别、菊花高洁、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把握作品的趣味情调。文学作

2、品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思想感情是与作者的生活时代、阶级立场、道德操守、个人经历分不开的,因此作品的格调就有高雅与庸俗、振奋与颓唐、健康与不健康之分。二、技能储备1.解题方法: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代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

3、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作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要熟记常见意象的内涵。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2.设问方式:(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试比较诗歌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3)XX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三、经典例题1阅读下面

4、诗歌,完成后面问题。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受。问: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最后两句运用了一个典故,明确典故本身的内涵“隐居不仕”。 立足于注释,找到杜甫与典故的共通处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面对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这种情感很复杂,说是要归隐,未必真归隐,发发牢骚或自我安慰均有可能,暗示了内心的失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

5、景的不舍。【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2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问: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考查人物的“心情”,应该明确诗歌创设的基调与意境。把握意象或叙事的整体特点:第一联的叙事:诗人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

6、,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奈。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意象,整体特点是低沉悲苦的色调,暗示了诗人惆怅失意、孤独落寞的心境。诗人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 【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自主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

7、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问: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问题。武夷山中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佑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课堂练习】素材补充: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宋 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 黄公度缓步春

8、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2)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答:(3)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答:【问题意见】考点十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1.【答案】肝胆-指诗人的爱国之志,对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2.【答案】(步骤一)本诗借描写“青峰”“野水”“山雨”等意象,(步骤二)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步骤一)并借梅花的意象,(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课堂练习】素材补充:1.【答案一】(1)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2)花瓣飘落 柳絮飘飞 春风将尽 子规啼叫(3)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图片版)【答案二】(1)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2)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3)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动静结合。(解析版,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