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二专题三第19讲一、选择题1(2014临沂市一模)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下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195319571958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A.国家经济政策B经济发展规律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答案A解析建国后我们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因此投入的重工业资金比重相对较高,而投入到轻工业和农业中的相对较少,故选A。2(2014德州平原一中调研)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
2、,才能提高生产力。因此,他提出“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这反映出毛泽东( )A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B在所有制结构上,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C在变革私有制上,主张采取强制措施D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指的是“三大改造”。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3(2014临沂一中质检)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
3、放的排头兵,它曾创造了我国改革史的多个“第一”。“炒鱿鱼”、打破“铁饭碗”就是其中的代表。“铁饭碗”形成于(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B“大跃进”运动发起时C建国初土地改革时D改革开放的初期答案A解析这一题是对我国建国以来经济体制变化的考查。所谓“铁饭碗”,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存在时的表现,而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的1956年底。所以“铁饭碗”形成的时间为A。4(2014江西师大附中调研)1953年3月16日,发布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领导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的社论,这些文件指出领导农业生产要从小农经济现状出发,生产关系的改变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
4、展的状况,否则生产会受到损失。这说明中共中央认识到(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要保护个体农民利益B农业生产要走合作化道路C只有以小农经济为主体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D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已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材料中1953年可知D不符合题意,排除。C由材料中可知,是保护而不是完全依靠,说法过于绝对。B材料中涉及,但不是主要谈及的内容。由材料中“从小农经济现状出发,否则生产会受到损失”可知要保护小农经济。由此,A符合题意。5(2014潍坊期末)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会议粮食产量指标棉花产量指标19
5、56年中共八大2 500亿公斤4 800万担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7 500亿公斤15 000万担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B出现“大跃进”运动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D实施“一五”计划答案B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它涉及的内容是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不是粮食的产量高低问题。所以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于1956年就已经完成,它涉及的是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不涉及粮食的产量问题。“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并于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所以1958年的数据变化与“一五”计划无关。材料中的粮食产量由2 500亿公斤提高到7 500亿公斤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是大跃进高指标的表
6、现。6(2014山东,20)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大跃进、“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从图片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对大跃进仍然持有高度肯定的评价,一点都没有提及它所带来的危害,从中可以看出C项正确,A错误;拨乱反正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故B、D错误。7(2014广东汕头高三检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动员人民
7、追逐某种具有空想乌托邦的计划。”材料中的“空想乌托邦的计划”对应的口号是( )A“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C解析“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不是国家政权,故A项排除;“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同盟会的纲领,同盟会不是国家政权,故B项排除;“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它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具有空想性,故C项正确;“以经济建设
8、为中心”是正确的口号,故D项排除。8(2014北京海淀高三期末)1958年,河北省徐水县大搞“共产主义”试点,并实行了所谓的“全民供给制”。这一现象( )A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B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D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1958年”“共产主义”“全民供给制”,这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因“左”倾错误导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是错误的探索,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故D项正确;A、B两项说法错误,C项是三大改造的意义,故排除。9(2014临沂一中质检)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
9、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实质上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项根本性变革是错误的;B项的经济体制改革则是发生在1978年后,时间上不符合;D项的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主要是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又主要是指对工农业发展比例的调整,所以D项也不符合题意。10(2014济南一模)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
10、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八字方针”的实施B文革的破坏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D自然灾害的发生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比重上升的原因有:一五计划的实施、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大跃进运动的进行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1960年推行八字方针,进行纠“左”,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故选A。二、非选择题11(2014乌鲁木齐一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
11、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
12、中国共产党,资本的严重不足一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而人口众多,积累非常有限(1949年美国中美关系白皮书甚至断言中共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二是人力资本也非常有限,大量的劳动力是文盲,科技人员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产业工人严重不足。而资源的不足,一是表现在人均耕地的严重不足,同时也严重缺乏可以用来出口换汇的木材、石油、矿石等。在这种情况下,同时面临着国际环境的压力和大国的统一和安全,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苏联率先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材料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
13、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历史背景,说出当时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3)根据材料二、三,与建国初期相比,当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何变化?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特点:主要发展重工业;设备、
14、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2)实践活动:“一五”计划的实施。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实践活动:发动“大跃进”运动。影响: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环境破坏等。(3)变化:由注重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效益和质量;由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全面平衡发展;由粗放型工业到集约型工业;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12(2014乌鲁木齐期中)2010年3月23日,习近平与俄总理普京共同出席了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举行的“汉语年”活动开幕式。两国领导人表示要以今年举办“汉语年”为契机,全面推进两国人文交流,夯实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
15、料一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摘自19
16、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材料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摘自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材料三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有计划地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1930年,斯大
17、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人民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分析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借鉴了材料三中苏联的哪些做法?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意义?(4)中俄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目前经济建设有何启示?答案(1)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尤为突出。(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借鉴: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五年建设计划;成立农业合作社。(答到任何两点均可)积极作用: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4)启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才能找到正确的建设道路。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就有可能犯“左”倾或右倾错误。其它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