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训练1关于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迁移的结果B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自然增减的结果C就世界而言,人口迁移不能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D就某一地区而言,人口迁移和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是相当的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据表完成第24题。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5位人口来源地排序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第1位人口来源地第2位人口来源地第3位人口来源地第4位人口来源地第5位人口来源地广东湖南四川广西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四川浙江河南贵州浙江江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北M省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四川重庆广东云南浙江新疆2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广东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均在东部地区3M省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4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灾害 B经济因素C人口政策 D宗教信仰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第56题。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6图中甲至丁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乙、丁(2011河北冀州中学期中)下图
3、中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完成第79题。7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9近几年,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加大了迁出地、迁入地之间的经济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 978万,其中外出农民工14 533万,与2008年相比,农民工总量增加43
4、6万人,增长1.9%。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缺乏充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未来20年将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有序流动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亟待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引发老人照料和子女教育等社会问题,2 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材料二: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1)关于我国未来20年的人口迁移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国家组织的人口迁移数量大量增加B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性的C迁移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D人口迁移方向错综复杂,没有明显的主流方向(2)由于大量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出现了“留守家庭”“_”等现象,我国针对农村人口
5、素质不高提出的基本国策是“_”。(3)结合材料二,分析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的特点。(4)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带来哪些问题?答案1 C解析:人口数量受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就地区而言,人口数量的变化可能是人口迁移的结果,也可能是人口自然增减的结果;就世界范围而言,人口迁移不能改变人口的数量。2.B3.C4.B解析:第2题,依据表格可知,四川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湖北并不与广东相邻。人口流出较多的省也有东部沿海地区省份。四川位于西部地区。第3题,M省流入人口主要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地,结合选项,应为山东。历史上山东人“闯关东”的移民较多,而随着山东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快
6、速发展,历史上“闯关东”的移民后代开始向山东回流。第4题,经济因素是影响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5.D6.A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为青壮年人口,应为经济因素影响下的务工、经商人口。第6题,结合选项及图示,该地2029岁年龄段人口迁移较多,其子女也随其迁移,故甲年龄段人口迁移也较多。7.D8.A9.B解析:甲地在我国西部地区,乙、丙属于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的差距。通过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经济差距。10(1)B(2)留守儿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外出务工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重提高;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农民工减少;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增加较多,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比重下降。(4)将会给城市带来住房紧张、人口拥挤、交通不便、污染加重、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