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在线考试试题(含解析)共100分,用时60分钟。第卷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实质上一种私有制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 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知是井田制,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故正确。井田制名义上是国家所有,实质是贵族私有,故正确。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多采用简单协作,大规模集体耕作的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充分说明当时私有制并不发达,故正确。井田制消失
2、之后依然出现了分封制,如汉朝、西晋、明朝,综上所述,正确,错误,选项A正确;选项B、C、D排除。2.汉代汜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A. 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B.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 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D. 生产资料投入很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在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因此A选项
3、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生产工具的落后;C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适时耕作和因时因土耕作,并未体现耕作技术的进步;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不只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还有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非农业税
4、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非农业税的增长也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削弱,排除;据材料可知,非农业税在北宋整个税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并超过了农业税,表明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工商业有很大发展。故、正确,D正确。4.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商鞅之法推行“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这表明战国时期A. 官僚政治已出现B. 实用人才得到重用C. 社会流动性加快D. 兼并战争作用明显【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岁终奉其成功
5、,以效于君”“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选官标准发生变化,不是按照血缘关系,而是按照才能和军功,这表明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已经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选官标准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实用人才得到重视,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选官制度变化,没有涉及到社会的流动,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兼并战争,故D项排除。【点睛】“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官。”是解题关键。5.“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
6、临时秘书机构”A. 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B. 妨碍皇权高度集中C. 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D.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军机处职能,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正确;军机处并不是在六部之上,A错误;军机处是皇权加强表现,B错误;丞相此时已经不存在,C错误。点睛:一个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体现在决策方式上,中央集权体现在管理方式上。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三大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 力不断削弱;选官趋势逐渐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6.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
7、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公民法发展成为万民法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与公民的权利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排除。公民法发
8、展为万民法是在帝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排除D。7.有学者认为,希腊各城邦中的政治集体或公民集体,同土地所有者集体是一回事,古代雅典就曾专门以地产收入的多少划分公民的不同等级。这反映出当时雅典A. 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B. 财产资格会影响公民参政C. 直接民主等级色彩浓厚D. 城邦政治的弊端已经显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古代雅典就曾专门以地产收入的多少划分公民的不同等级”可知财产资格会影响公民参政,B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直接民主体现的是平等而非等级,排除C;材料未提及城邦政治弊端,排除D。8.有学者评
9、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A. 体现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B. 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C. 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D. 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可知,这是智者学派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主张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都是相对的,要以人为尺度这体现了古代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故A项正确;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
10、学问,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没有否定神的存在,故D项错误。9.如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据此可知A. 古代中国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B. 中国古代科技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C. 中国明淸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近代科技超越D. 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变化体现了由领先到落后西方的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数轴反映出中西科技的比较折线图,明清之后西方科技超越中国,故C项正确;数轴难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产生的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中国科技分布的领域,故B项错误;数轴显示4世纪以前中西
11、科技不相上下,故D项错误。10.“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A. 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B. 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C. “地理大发现”引起西欧商业革命D. 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引起人们追逐以及“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可知时间为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显赫地位的象征,改变了人们
12、的社会生活,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中国的瓷器传到了西欧,改变了西欧人民的生活,没有体现殖民扩张活动的影响,排除A。瓷器传到西欧,引起上流社会人们的追逐,没有体现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排除B。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无关,排除C。11.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出A. 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B. 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
13、展C. 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D.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变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推进,以美德为代表的欧美各国工业化水平提高,使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在欧洲与美国的商品出口大幅下降,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格局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20世纪初,英国仍为世界经济大国,“失去”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欧美已开始工业化进程,故B项表述错误,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英国在欧洲和美洲市场下降,但未失去市场,故排除。12.据统计,1840-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88个,资本总额近2800万元;而在1895-1913年
14、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136家,资本总额10315.3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年资本已达1159.4万元,1913年更增至2063万元。这表明A. 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B.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 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D. 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答案】A【解析】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投资企业逐年上升,可见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A正确;B项主要是针对国内民族企业;C中英国资本没有比较数值;D中矿产领域不符合事实。13.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
15、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A. 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B. 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 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 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由议会来決定,这就体现出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的观念。答案为A;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应该是在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B错误;设立两个国王并不是让他们相互牵制,C错误;英国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并没有因为这一次设置而改变,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发展的过程特征来分析。14.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当政治斗争发展到引起
16、政府危机时,英王能够起到稳定政局的作用;但到1756年,英王乔治二世却哀叹“我并不视自己为国王,因为我处在这些恶棍的手心中”。这表明英国A. 国王政治地位完全丧失B.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C. 立宪政体不断走向完善D. 分权共和的观念逐渐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材料通过英王权力不断削弱的趋势考查英国立宪政体不断完善的进程。根据材料“1756年,英王乔治二世哀叹我并不视自己为国王,因为我处在这些恶棍的手心中”可知,显然体现国王权力被极大削弱了,说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逐步完善,故选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虽然“统而不治”,但仍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故A项错误;
17、英国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权共和符合美国政治文明的特点,故D选项不符合材料。15.保罗布烈尼斯(P.Bremes)曾说:“在共产党宣言中,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及其所产生的物化关系的整个世界被把握为同时貝备解放性和压迫性的图景。启蒙运动及其实用主义产物强调的是这一图景的前一面;浪漫主义思潮则强调后一面。而马克思独自将这两者融合为统一的批判视野,这说明马克思A. 以理性思维看待工业革命影响B. 看清了启蒙运动与浪漫上义的本质C. 理解资产阶级进步的矛盾性D. 调和了理性上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带来
18、的影响既有“解放性”(进步性),又具有“压迫性”(局限性或反动性),这两方面是矛盾的,说明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进步性的认识是辩证客观的,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中的“而马克思独自将这两者融合为统一的批判视野”来看,马克思的态度实际上是兼具理性与浪漫,排除A项;B项没有抓住材料的主体内容,排除;虽然马克思的态度兼具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特征,但这是克服了各自认识上的片面性,而非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第卷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世纪的中西方贸易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
19、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1763年新兴的西方世界(为欧洲商队的路线)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材料二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
20、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答案】(1)特点:中国的朝贡贸易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厚往薄来;西方的殖民贸易以输出商品为主,殖民掠夺为重。影响:中国: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中国沉重的财政负担。西方: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的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2)特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原因:工业革命
21、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成为工业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解析】【详解】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可知,中国的朝贡贸易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厚往薄来;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西方的殖民贸易以输出商品为主,殖民掠夺为重。影响: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朝贡贸易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造成中国沉重的财政负担。西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欧洲的殖民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
22、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的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2)特征:根据材料“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可知,19世纪中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可知,这一时期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根据材料“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可知,这一时期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原因:根据材料涉及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通过后英
23、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成为工业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出现新式交通工具,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捷;从市场角度看,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
24、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材料二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改革论坛网:宣晓伟美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安排的优点和缺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
25、关系”?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3)材料三“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的理解。【答案】(1)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制度:联邦制。(3)分别指: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部门。理
26、解: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相互制约;政府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既能维护国家统一,又能防止过度集权专制,保障民主。【解析】【详解】(1)表现:依据材料一“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实行代议制、总统拥有一系列权力、分权制衡等方面思考作答。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政体确立、社会稳定、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2)制度:根据材料“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可知,美国通过实行联邦制制度解决中央和地方
27、之间的矛盾。(3)分别指:根据材料“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可知两种不同政府是指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根据材料“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可知,分立的部门是指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部门。理解:关于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的理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相互制约;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维护国家统一,又能防止过度集权专制,保障民主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概念,有许多复杂的解释,这里将其理解为在中国传统社会,即辛亥革命之前的所有社会形态中形成的文化,它们具有五个特征:一是萌芽和生长在中国的文化,即主
28、体性;二是被中国人长期坚守的文化,这是传承性;三是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的文化,这是普遍性;四是符合人类文明方向的文化,这是世界性;五是可以作为建构未来的文化,这是永恒性。摘编自方铭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等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或多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性。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核心,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谋求人类的幸福,孔子所言忠恕之道即是仁道,而仁道以平等为基础,一切反人道主义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一切反对公平的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论语中记载孔子言论说:“君
29、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固穷”就是君子在穷途末路也要坚守底线,小人在困苦之中,可能就胡作非为了,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线意识,知止有定。这些文化符合人道主义原则,因此,具有普遍性。示例2: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闹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连续性,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简单的传承,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董仲舒的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传承的文化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突破自我,不断创新。【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炼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可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性的特征,然后结合所学从谋求人类幸福,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的儒家文化、底线意识等方面进行说明。也可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特征,然后结合所学从孔子、孟子、董仲舒和宋明理学家等对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等方面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