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7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230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7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7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7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7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7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7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7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落实训练:7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素养落实(七)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上海报业小史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琢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D改试策论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C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均排除;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由材料“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可知,改试策论是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21901年,张之洞和刘坤一在联名奏折中提出:“非育才不能图治,非兴学不能育才,非变通文武两

2、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助兴学之不足。”这表明他们主张()A兴办学堂,实行义务教育B改革科举,派送学生出国C设外务部,编练新式军队D裁撤官吏,引进西式人才B根据材料“非变通文武两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助兴学之不足”可知,“他们”主张改革科举制,送学生出国学习,故选B项;义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举措,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改革教育,而非军事,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治学,而非官吏改革,排除D项。3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如下表所示时间(年)新式学堂总数(所)学生总数(人)190235 7871 006 740190659 117逾160万191282 2722 93

3、3 387对上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A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B科举制废除切断士人的传统仕途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B由材料可知,20世纪初新式学堂和学生增加,这说明旧式教育和人才不再适应社会需要,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4学堂选官制度是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关于对它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A与科举制相比是一个历史性进步B使官吏教育与学堂教育合二为一C对中国封建官员的素质现代化有重要意义D说明清政府找到了选拔人才的最佳途径D学堂选官制度是清政府对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虽然它有一定的进步性

4、,但不能说是“最佳途径”,因为当时选官制度和改革也在进行中,故选D项,符合题意。5孙中山认为“单凭选举来任命国家公仆,从表面看来似乎公平,其实不然。因为单纯通过选举来录用人才而完全不用考试的办法,就往往会使那些有口才的人在选民中间运动,以占有其地位。而那些无口才但有学问思想的人却被闲置”。这表明()A要继续沿用八股取士的政策B民主选举官员制度应该废除C临时政府通过考试选拔官员D官员选拔应该与选举考试结合D根据材料“通过选举来录用人才而完全不用考试的办法”可知,这不利于选拔人才,表明官员选拔应与选举考试结合,D项正确;八股取士在清朝末年已经废除,A项排除;孙中山认为现行的选举制有弊端,但他并未主

5、张废除选举制,B项排除;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6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建立。对此结论理解正确的是()A公务员制度开始B北洋政府近代化C文官考试法制化 D文官考试制开始C根据材料“北洋政府颁布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文官考试法草案”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官考试法制化,故选C项;公务员制度开始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排除A项;B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是结论,不是理解,故排除。7下面为国民党党员在中央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表(资料来源: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该表说明()统计年度综合比例192936.3%193322.0%193945.0%19

6、4164.4%A.国民党以党治国就是党员治国B抗战以前国民党党员垄断了全部政治资源C抗战期间进入该体系的中共人士增多D国民党政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民主性D根据材料可知,抗战以前和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党员在中央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全部,因此A、B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抗日战争期间国共第二次合作采取党外合作方式,共产党没有加入国民党,因此C项与史实不符;抗战期间进入该政权体系的其他人士可能包括其他党派、无党派人士,说明此时的国民党政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民主性,D项正确。8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

7、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体现了()A社会主义原则 B学校教育的发展C党管干部制度 D干部管理科学化C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包括对干部进行培训等内容,根据材料“中共中央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可知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A我国现行公务员招考制度开始推行B国家直接从工作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人才C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展开D我国干部录用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C我国现行

8、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是在1993年,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两项均应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排除;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C项正确。10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B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C有效避免了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A由

9、于选拔人才的流程严格,所以有利于被选拔人员素质的提高,故A项正确;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结构优化,B项错误;腐败现象并没有因为考试录用制度的实施而得以避免,C项错误;女性地位与此制度的推行并无必然联系,D项错误。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选官,视科举为“正途”。洋务运动开展后,朝廷对选官制度作了一些变通。第一是准许新式学堂毕业生经考试录用为官员,如北京同文馆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由总理衙门主持大考,分授九品至七品官职。第二是选拔归国留学生入仕为官,洋务运动中派遣到美国留学的幼童和到欧洲留学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学成归国后不少人都被授予官职。第三是开设“经济特科”,18

10、98年初,朝廷颁行贵州学政严修奏请设经济特科折,正式设立内政、外交、理财、经武、格物、考工等六门科目,于科举制之外通过专业考试录用经世致用人才。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材料二当中国社会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性障碍。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日趋乖蹇,科举制也步入日暮途穷之境了。到戊戌维新至清末新政的几年里,在舆论频频抨击、权臣屡屡奏请之下,经朝廷进退反复、踌躇再三,这项制度终于被一纸诏书彻底注销。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从隋朝以来绵延了1 300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此被画上了

11、句号。整理自科举制废除利弊之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选官制度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清代选官,视科举为正途”到“洋务运动开展后,朝廷对选官制度作了一些变通”再到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即可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从科举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思想解放等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一“洋务运动中派遣到美国留学的幼童和到欧洲留学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学成归国后不少人都被授予官职”“科举制之外通过专业考试录用经世致用人才”、材料二“舆论频

12、频抨击”等信息,再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分析即可。答案(1)变化:从以科举为主要选拔途径发展为科举考试和新的选拔方式相结合,再到废除科举制。原因:科举制不能满足洋务运动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向现代社会转型,科举制成为障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社会舆论的抨击及权臣的奏请对清政府有很大触动。(2)影响:培养出一批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式人才;客观上推动了西学的进一步传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121902年8月12日,申报载:“考泰西各国,人才之所以胜于中国者,取士之法不同也,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方可用世。”该报认为科举应被停废的立足点是()A科举本身的历史积弊 B西方国家无科举有

13、学校C推行新政,兴办学堂 D科举制度的时代局限性C材料没有涉及科举的历史积弊,故A项错误;西方国家仿效中国科举取士,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方可用世”可知,推行新政、兴办学堂是科举应被停废的立足点,故C项正确;科举制度的时代局限性是应被停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3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B材料中清政府的“上谕”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14、”,反映了清政府决议废除科举考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自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被废除,故选B项。14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业、化学、土木工、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采矿、图案、金丁、制丝、邮电等30个专业。这一划分()A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B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C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D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C文官普通考试分类并细分专业,能够适应相应的技术工作需求,有利于提升施政的专业化、科学化程度,故选C项;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15、,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官僚机构膨胀,只能说明官僚机构的专业化,排除B项;划分专业不等于实践经验,排除D项。15下图为“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证书上写着“卓士闳,年五十岁,男性。浙江省奉化县公民,应甲等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此证。”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并加盖各类印章。由此可知()A当时公务员的选拔有法可依B国民政府任用私人现象禁绝C北洋政府禁止女子参加考试D北洋政府通过考试选拔人才A根据材料“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可知,当时公务员选拔有法可依,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时期任用私人现象无法禁绝

16、,B项错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是1947年,不是北洋政府时期,C、D两项错误。16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这说明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了()A民主化 B科学化C制度化 D现代化C材料“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说明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了制度化,故选C项。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末新政前后,

17、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材料二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答案(1)历史背景:清政府统治的危机;科举制无法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新式学堂的出现;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2)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干部制度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