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历史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504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历史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历史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历史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历史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历史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优化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历史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九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C.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D.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解析:清政府同列强的贷款主要用于甲午战争赔偿;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仅是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自由劳动力和市场,而列强的经济侵略,特别是廉价商品的倾销,使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从而造成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

2、大,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答案:A2.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A.B.C.D.解析: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条件,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维新运动兴起的阶级基础,因此都符合题意。答案:D3.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解析:所谓向西方学习的器物层面指的是洋务运动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所谓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面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较早提出该理论的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3、。答案:C4.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领袖人物的涌现A.B.C.D.解析: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表现在政治运动、政治团体建立、领袖人物、组织宣传等多个方面。答案:D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准确再认和理解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各政治派别(或各历史阶段)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能力。维新思想的核心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共和与三权分立思想;而人文主义思想对中

4、国近代影响不大,因此选择C项。答案:C6.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解析:改造儒家思想,说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不敢彻底地和儒家思想决裂,从根本上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方面的软弱性。答案:A7.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见,梁启超认为救亡图存的根本在于()。A.培养维新人士B.开办新式学校C.改革科举制度D.变革政治制度解析:由“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根本在于变革

5、政治制度。答案:D8.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A.兴中会B.保国会C.强学会D.同盟会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故开斯会以冀保全”。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救亡团体保国会,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答案:B9.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所起的作用包括()。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使维新运动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A.B.C.D.解析:维新派的主体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上层,虽有一

6、定的群众基础,但并不广泛,故排除。答案:A10.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份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阅读理解材料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含义,认真分析材料中的信息如“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其患不可胜言”等,明确民主民权之说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答案:C11.“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普遍设立中小

7、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A.B.C.D.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中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故与题干要求不符。答案:B12.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废除八股裁汰旧军设立京师大学堂A.B.C.D.解析:使顽固派丢官、失去权力,直接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主要是针对学生而没有直接危及官僚的当前利益。答案:A13.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

8、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该段文言文材料,“茫无可倚”尤其反映了谭嗣同对于变法没有强大的依靠力量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种心态,故应选B项。答案:B14.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的重大举措是()。A.颁布变法法令B.游说外国人支持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章京解析:本题考查史实再认再现能力。应重视题干中的“人事上”的限定,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C、D两项。题干中明确点明是为了贯彻新政,符合此条件的只有D项。答案:D15.顽固派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对

9、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把京津地区的兵权都抓在手中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A.B.C.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新政开始后,慈禧太后任命亲信荣禄控制了京津地区,并千方百计地控制了人事任免权;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大多对新政或明或暗的抵制,拒绝推行新法;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答案:C16.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解析:B项没有揭示

10、出问题的实质,而且也没能反映光绪帝对变法的真正态度。答案:B17.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A项说的是清军入关;B项说的是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禁烟;C项说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D项指的是戊戌政变时“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慷慨就义。答案:D18.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

11、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的能力。依题干史料分析可知: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B、C、D三项没有准确反映题干的要求。答案:A19.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丢掉改

12、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解析:A、B两项在中国行不通;C、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历史经验”之意的是C项。答案:C20.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因素。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戊戌变法前后历时仅103天,从材料中“诏令184条”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

13、者改革之心切。赫德的“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进一步佐证改革进度超出了正常进度,故选A项;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故排除C项;B项和D项与题干意思不符。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

14、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二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材料三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

15、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四戊戊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文第一章也。梁启超康有为传(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4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4分)(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分)(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8分)参考答案:(1)中国:主要购买和使用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军需品。日本: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16、和教育。(2)创新: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3)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4)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思想观念;变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二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

17、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请回答:(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3分)(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12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5分)参考答案:(1)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2)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保守:借助儒家思想;单纯依靠皇帝;不敢发动群众。近代化一环: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激进: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改良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进行充分的思想动员。(只能选其中一个方面赋分)(3)政治因素,时代发展,史学方法论(史学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