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WORD版训练 第五部分 专题二 区域生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099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WORD版训练 第五部分 专题二 区域生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WORD版训练 第五部分 专题二 区域生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WORD版训练 第五部分 专题二 区域生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WORD版训练 第五部分 专题二 区域生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WORD版训练 第五部分 专题二 区域生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WORD版训练 第五部分 专题二 区域生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WORD版训练 第五部分 专题二 区域生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WORD版训练 第五部分 专题二 区域生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区域生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2年3月19日至21日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累计影响从新疆到台湾21个省(区、市)。图甲是我国沙尘暴移动路径示意图,图乙是西北某省区部分地方沙尘浓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沙尘暴的说法正确的是()。A沙尘主要来自北路和北偏东路的内蒙古高原,西路受高原阻挡没有造成影响B春季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多大风或强风天气C黑河流域调水,恢复湿地,会造成土地沙化、盐碱化等现象D沙尘暴发生时沙尘浓度主要与风力大小有关2乙图显示,离地面30米内()。A自西向东沙尘浓度增大B自地面向高空沙尘

2、浓度增大C兰州随高度增加,沙尘浓度减小D民勤同样沙尘浓度的高度多大于其他两地解析第1题,读甲图可知,影响范围最大的是西路和西北路;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少雨,易形成大风或强风天气;黑河流域调水,恢复湿地能抑制土地沙化;沙尘浓度与风力大小和沙尘来源有关。第2题,离地面30米内自西向东沙尘浓度减小,沙尘浓度并非随高度增大而增大或减小;民勤同样沙尘浓度的高度多大于其他两地。答案1.B2.D(2013太原模考)山西省是我国能源资源大省,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下图为山西省煤炭综合开发图。读图完成35题。3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A

3、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有色冶金工业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C不法分子私开矿井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5山西省资源丰富,煤炭产量大,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B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C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过大D煤炭质量不高解析第3题,本区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炼铝工业属有色冶金工业),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图中的三条产业链中没有涉及降低煤炭运输成本,故C选项符合题意。第4题,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依托煤炭发展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产

4、生的根源所在,故D选项正确。第5题,制约该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是单一的生产结构,即单一的原煤生产和输出,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答案3.C4.D5.B积极开发低碳清洁的新能源,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6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能丰歉与海拔呈正相关B风能丰歉与纬度呈正相关C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D风能欠缺区的分布主要与地形因素有关7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不包括()。A受盛行西风影响 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C受台风影响 D受地形影响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

5、,风能欠缺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因为这些地区受周围山地阻挡,气流难以进入,风力较小,故D选项正确。第7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不包括受盛行西风的影响。答案6.D7.A下图中黑点表示某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89题。8该资源主要分布在()。A各大洲沿海地区 B大气降水较多的地区C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 D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9有关该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生产生活影响大B属于非可再生资源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近年来该资源数量有减小趋势解析第8题,根据该资源主要分布区的经纬度可知,该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的地区。第9题,该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为水资源

6、,在这些地区它多以固态形式存在;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该资源的数量有减小趋势。答案8.C9.D(2013豫西五校联考)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影响B甲河下游受地形影响,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C均受地形影响D均受气候影响11关于甲、乙两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甲河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发展航运、发展种植业等B乙河上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进行梯级开发、发展旅游等C甲河下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保护植被、发展畜牧业D乙河下游重点开发水能资源、保护水质、发展灌溉

7、农业解析第10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判断,甲河为尼罗河,乙河为湄公河。甲河下游流经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区,河流流域面积狭小。乙河上游流经地区山高谷深,南北纵列分布,河流流域面积狭小,故A选项正确。第11题,甲河上游因落差较大不适宜发展航运,下游落差小不利于水能发电,排除A、C选项;乙河下游由于落差小,不能以开发水能资源作为重点,排除D选项;乙河上游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应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进行梯级开发、发展旅游等。答案10.A11.B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2013苏州调研)下图为“资源跨区城调配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关于图中序号 代表的资源及调配线路的叙述

8、,正确的是()。A可自流引水,能源消耗少B可利用现有河道,工程量较小C主要牵涉工程问题,不会出现生态问题D沿途水质的保护也是调配能否成功的关键13关于图中资源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的调配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B资源调配减轻了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C工程调配的资源其形成与地形、气候关系密切D工程调配的资源主要是蔬菜、花卉和木材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序号 代表的是南水北调东线线路,是水资源的调配,结合工程特点可以得出答案。第13题,是西气东输工程,资源的调配能够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是西电东送工程,水能大小取决于落差与河流水量的大小,又直接与地形、气候关系密

9、切。答案12.BD13.AC三、综合题(共46分)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3分)材料一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材料二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材料三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题。(3分)(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6

10、分)(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7分)(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7分)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解析(1)由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可发现,下游河道弯曲且地势低洼,说明排水不畅;由气候资料图可知甲地降水集中在夏季。综上可知,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发展农业生产需注意防洪。 (2)由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可知,耕地面积减少,而林地、草地、湖泊面积增大,由此可知甲地在土地利用上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调整。林地、草地、湖泊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11、会对河流的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建水电站需要考虑水能的大小、移民的数量及地质构造等。(3)下游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引起连锁反应。水土保持的措施可从生物、技术和工程措施方面考虑。(4)从生态农业的角度看,应推行秸秆还田或秸秆作饲料,而该地秸秆利用中自然腐烂、作燃料等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人口增加、过度开垦,导致牧场缩小,并引起过度放牧和牧场继续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带转移,造成新一轮的生态破坏。答案(1)河道弯曲、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洼,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发展农业生产要注意防洪。(2)调整: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影响: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

12、含沙量变小。资料:上游的水量、落差、移民的数量、耕地面积、当地的地质构造等。(3)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影响航道并易引发洪涝灾害。生态措施:植树造林。技术措施:发展立体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梯田等。(4)不合理。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秸秆作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农作侵入牧区、过度开垦,使草地变成旱地;草场面积缩小,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并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使生态环境继续恶化。15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于2012年10月16日开工,首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亿立

13、方米天然气。下图为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3分)(1)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青海进入湖广地区的原因是什么?对青海的发展有何意义?(8分)(2)分析与第一条输气管线相比,第二条输气管线的优点。(7分)(3)除了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外,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措施还有哪些?(8分)解析(1)西气东输二线经过我国四大气区中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可以补充气源,增强天然气供给的稳定性;并且将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该地经济发展,同时对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起到推动作用。(2)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的优点可从气源地、经过的地形区、接受天然气的地区、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方

14、面考虑。(3)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考虑。答案(1)原因:青海柴达木盆地为我国主要天然气分布区之一,可以补充气源、增强天然气的稳定性。意义:可促进该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该地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减少对薪柴的需求,减轻环境压力。(2)与第一条西气东输线路相比,第二条输气管线气源充足,覆盖华南能源短缺区;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因燃烧煤炭造成的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有利于从供给多元化方面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将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拉动相对较为落后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3)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增加石油产量;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快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发展乙醇汽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