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040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解析》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_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2020.11(本试卷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完成1-10题,共20分1. 下列加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遐迩(xi r) 功亏一篑(ku) 恻隐(c) 文质彬彬(bn)B. 孺子(r) 克己复理(l) 庶人(zh) 见贤思齐(xin)C. 怵惕(ch) 羞恶(w) 辞让(c) 格物致知(zh)D. 壹是(y) 至善(zh) 要誉(yo) 任重道远(zhn)【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B项,克己复理克己复礼;庶(zh),应为“sh”。故选

2、B。2. 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归仁(统一) 请问其目(条目,细则)B. 请事斯语矣(实践,从事) 小子何莫学夫诗(夫子,指孔子)C. 可以怨(讽刺) 明明德(彰显)D. 齐其家(使整齐有序) 足以保四海(保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A项,“天下归仁”中的“归”,动词,译为“称作,称许”。B项,“小子何莫学夫诗”中的“夫”:语气助词,可不译。D项,“足以保四海”中的“保”,动词,译为“安抚”。故选C。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敏于事而慎于言 死而后已B. 君子喻于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3、. 迩之事父 可以终身行之者乎D.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剖之以为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第二个是连词,表承接;B项,第一个是介词,对于;第二个是介词,在;C项,第一个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第二个是代词,代“一言”;D项,两个都是动词,做。故选D。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B. 虽父之不慈子 虽至大夫之相乱其家C.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足以保四海D. 不亦重乎 其“恕”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4、法的能力A项,第一个“者”是语气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第二个“者”是代词,的人。B项,两个“虽”都是连词,表假设,即使。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用来。D项,第一个“乎”是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第二个“乎”也是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性疑问。故选B。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南宋朱熹将论语与礼记大学中庸合为“四书”。B. 老子,李耳,字聃,春

5、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C. “亚圣”即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在政治上主张行仁政,保民而王。我们熟悉的“君子远庖厨”“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均出自孟子。D.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A项,“提

6、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错,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的是孟子。“论语与礼记大学中庸合为四书”错,“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故选A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老人与海叙写了老渔夫桑地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彰显了不可战胜的“硬汉”精神。他的老人与海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 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狄更斯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讲述了主人公坎坷而富于传奇性的经历。C.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

7、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法国小说家狄更斯”错误,应该是英国。故选B。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

8、“云横秦岭家何在,”这样杰出的诗句。应该说,捍卫儒家“道统”的甲(热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臆断式排他倾(qng)向。例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总体判断,以及他误以为佛教是在炫耀信奉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惩(chng)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义气用事的草率之言。他不明白,他所排列的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民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在实际展开时,往往伴有特殊的非理性仪式。儒家学者再高明,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逻辑来框范天下。尤其是对于他们很少有发言权的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彼岸世界等课题,乙(更/但)不应该阻止别人去思考。其实更多文

9、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一种是温柔敦厚,载(zi)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是拈(nin)花一笑,妙悟真如。中国文化人最丙(熟习/熟悉)的是第一种,但如果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后面两种。7.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倾(qng)向 捍卫B. 惩(chng)罚 义气用事C. 载(zi)道言志 泱泱大国D. 拈(nin)花一笑 逻辑8.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雨打芭蕉叶带愁B. 影入平羌江水流C. 遥望洞庭山水翠D. 雪拥蓝关马不前9. 在文中甲

10、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热情 更 熟习B. 激情 更 熟悉C. 热情 但 熟悉D. 激情 但 熟习10. 对末段文字中三个“一种”依次指代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 道家 佛家B. 儒家 佛家 道家C. 道家 佛家 儒家D. 佛家 道家 儒家【答案】7. B 8. D 9. B 10. A【解析】【7题详解】B项应为“惩(chng)罚”“意气用事”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

11、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气氛”中的“氛”。(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

12、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复习建议1、博闻强识。博闻,即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强识,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翻印了一部分资料常见的别字汇编和易混字的分辨,供同学们平时强化识记。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8题详解】根据被贬谪的特定情境及联句的相关要求作判断。学生大多数都能背诵,回答起来应该很容易。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背诵和记忆,解题时要注意:一、对于名

13、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9题详解】热情:热烈的感情。激情:强烈激动的情感。更:更加。但:但是。熟悉:知道得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

14、刻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10题详解】根据儒、道、佛不同的主张判断点睛:文学常识面广量大,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多积累。积累可以采用分门别类记忆法,即在分类的基础上把某些有相同点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以考点为分类标准,如:(1)时代国别,可以借鉴古代史书体例中的编年体和国别体的方法,按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来记忆。(2)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

15、”“豪放派”等。(3)地位评价,如“四大名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等。(4)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5)题材人物,如范进中举孔乙己等都塑造了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愚弄的旧知识分子形象。(6)作家作品,如苏轼的诗、词及文等。(7)字号称呼,如柳河东、杜拾遗、太史公等。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1】,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2】;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

16、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3】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4】;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取材于礼记)注释:【1】齐难(zhi nn):庄重恭敬的意思。【2】和:舒适。【3】沮:恐吓。【4】干橹:盾牌。(二)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

17、【1】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取材于孔子家语)注释:【1】埃墨:灰尘、尘土。1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18、正确的一项是( )A. 爱其死以有待也 爱:吝惜B. 儒有委之以货财 委:推托C. 子贡以所赍货 赍:携带D. 穷改节乎 节:操守1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怀忠信以待举 夫夷以近B. 其自立有如此者 其孰能讥之乎C.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向之所欣D. 吾之信回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1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夙夜强学以待问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B. 淹之以乐好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C. 告籴于野人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D. 岂或启佑我哉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14. 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19、 )A.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B.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C.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论语公冶长D.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论语阳货15.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16. 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17.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注释:师:颛孙师,字

20、子张,孔子的学生。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答案】11. B 12. C 13. C 14. C 15. 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16. 答案示例: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不辍,弦歌不衰。孔子的行为正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在众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下,他也不会改变操守。这就是儒者应有的人格。 17. 不过分,也没有不足,文质兼美的中庸和平衡。【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

21、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B项,儒有委之以货财,意思是“把货物钱财拿出交付给儒者”。“委”应当解释为“交出、拿出”。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以”分别解释为“目的连词,来;连词,表并列”;B项,“其”分别解释为“代词,指儒者;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C项,“所”都是“所字结构”;D项,“之”分别解释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A项,重点词语有“夙夜”,早晚;“强学”,努力学习。正确。B项,“淹之以乐好”,介词结构后置句;重点词语有“淹”,使动用法,使沉溺。正确。D项,重

22、点句式“岂哉”,“难道吗”。正确。C项,“告籴于野人”介词结构后置句,应解释“向村民询问哪里可以买到米”。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题干中“言必先信”的意思是“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强调“诚信”;A项,“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意思是“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强调“诚信”;B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意思是“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强调“讲信用”,即“诚信”;D项,“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的意思是“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强调“诚信”。C项,“老者安之,朋友信之”的意思是“对于年老的,使他得到安乐;对于朋友,就信

23、任他”,强调“信任”,二者不是同一个意思。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重点词有:刺讥,讥讽、批评;中,切中;病,弊病。【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首先翻译概括孔子的行为:在“断粮七日”“从者皆病”的情况下,孔子依然“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其次从材料一中寻找能体现孔子行为的语句,他的行为正体现了材料一中“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第三,进行评述,注意扣住“儒者的品格”,比如为什么孔子能够在“断粮七天,没有和外面联系的方法,连野菜汤都不够,跟随的人都生病了”的情况下,仍能够如此从容地

24、“慷慨讲诵,弦歌不衰”?正是因为真正的儒者不会因为众人胁迫、武器恐吓、死亡威胁等而改变自己的操守。【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观点的能力。依据第一段材料,子贡问的“师与商也孰贤?”和孔子所答“师也过商也不及”和“过犹不及”可知,孔子的观点是:“过犹不及”, 即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而是应该中庸和平和。依据第二段材料,孔子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认为质胜文、文胜质都是不正确的,真正的君子应该是文质兼美的:“质”的质朴品质和“文”的文化修养结合。据此,考生可以推知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思想:既不过分也不会不足的中庸平衡才是最佳的。【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

25、,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一)鲁哀公命令(人)铺设席位,向孔子询问,说:“冒昧地问(您),儒者的德行有(哪些)。”孔子回答道:“儒者有(如)筵席上的珍宝来等待(诸侯)聘用,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努力去做来等待被采用。

26、儒者立身处世(就)像这样。儒者有庄重敬畏的行为,他们坐下站起(都很)恭敬;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行为一定公正不偏;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冬天夏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舒适;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保养自己的身体来有所作为。儒者(在修养方面的)准备(就)像这样。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他)见到利益不会放弃自己的道义;用众人胁迫他,用武器恐吓他,面对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儒者独特的志向和操守(就)像这样。儒者有把忠信作为盔甲,把礼义作为盾牌(的情况);尊奉仁义做事,怀有道义交往;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儒者(也)不会改变自己(坚守)的。”(二)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

27、国去),孔子去向楚昭王行拜谢之礼,途中路过陈国、蔡国。陈国、蔡国的大夫一起谋划说:“孔子是位圣贤,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果被楚国聘用,那(我们)陈国、蔡国就危险了。”于是就派兵阻拦孔子。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没有和外面联系的方法,(连)野菜汤都不够,跟随的人都生病(了)。孔子更加情绪激昂地讲解诗篇,依琴瑟而歌咏不停。子贡偷偷地冲出包围逃出去,用携带的财物向农夫请求买些粮食,得到一石米。颜回在破败的屋子里生火煮饭,有灰尘落(在)饭中,颜回拿起弄脏的饭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地看见了,(心里)不高兴,认为颜回偷吃。(子贡)进屋询问孔子:“仁人廉士,处在困境(的时候)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

28、:“如果改变节操怎么称得上仁人廉士呢?”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恐怕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偷吃的事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也)不因(此)怀疑(他),他那样做或许一定有原因吧?你留下,我要问问他。”(孔子把)颜回叫过来说:“前几天我梦见祖先,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拿进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落(在)饭中,(我)想要放在那儿(不管),就不干净;想要扔掉,就可惜了。我就吃了它,(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对呀,我也(会)吃掉它。”颜回出去(后),孔子回头对弟子们

29、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因此就叹服他。第7题参考译文: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 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论语.先进)如果质朴超过了文饰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饰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相杂适中,才能算是一个君子。(论语.雍也)三、共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1

30、8.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 “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 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 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19. 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答案】18. B 19.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意轻千金赠,顾向

31、平原笑。”【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理解。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B项,“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理解错误,“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

32、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本题,根据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58

33、句,“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点睛】诗歌鉴赏的客观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四、完成20题

34、,15分。20. 古诗文默写。(1)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_。(2)_,江月年年望相似。(3)_,美人帐下犹歌舞。(4)昆山玉碎凤凰叫,_。(5)此情可待成追忆,_。(6)塞上长城空自许,_。(7)论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利害:“_,_”。(8)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句子是:_,_,_。(9)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_,_”。(10)将进酒中诗人用_,_传达出舍我其谁的自信。【答案】 (1). 与子偕作 (2). 人生代代无穷已 (3). 战士军前半死生 (4)

35、. 芙蓉泣露香兰笑 (5). 只是当时已惘然 (6). 镜中衰鬓已先斑 (7). 君子喻于义 (8). 小人喻于利 (9). 身修而后家齐 (10). 家齐而后国治 (11). 国治而后天下平 (12). 知人者智 (13). 自知者明 (14). 天生我材必有用 (15). 千金散尽还复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偕、已、惘、衰鬓、斑”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五、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下一轮春秋月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

36、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以“和”为媒,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旗,儒家主

37、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舟,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灯,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孔子是人类的慧根。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

38、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伏尔泰、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西方一些机构评选“十大思想家”“100位影响历史的人物”等,孔子或名列前茅或位居第一;一些国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学研究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东门上方,孔子与犹太人先知摩西、古希腊政治家梭伦的雕像并列镶嵌以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几十

3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国孔子的智慧帮助全人类应对21世纪的挑战”面对差异与分歧、冲突与动荡,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的当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先秦时期,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亲睐,孔子也只是因为个人才干卓越而受到器重,其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他只是一勾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历代仕儒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微风细雨滋心润物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

40、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两千多的时间打造出仁、义、礼、孝、德等诸多儒家元素,写进我们的课本,嵌入我们的名字,镌刻在广袤神州楼阁宅院的门联匾额上,约定在古老国度的家训族规乡风民俗中,流进我们的血液,成为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等,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绿叶葱茏。光必有影,丰碑的背后有影随形。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意识的强调禁锢了人的

41、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观念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存在矛盾,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出现两难,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经,被焚毁、被打倒、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许多要素被发扬光大,一些精华被毁灭殆尽,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种唯心成分如杂草丛生。经过两千年长途旅行的古老儒学,仍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掸陈年的积垢。儒学是人学不是神学,儒教是教化不是宗教。儒家是思想舞台的要角,但不是政治舞台的主角,更不是历史舞台的长角,许多文化责任不能由儒家独担,更不能让孔子全部买单。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

42、但不是全体。只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才能还原真实的孔子。中国是孔子的故园、儒家的摇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当代中国所遵循的创新理论之所以生机勃勃,是因为其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就是中国特色。如何在波澜壮阔的科技浪潮中绽放思想的光芒,在此起彼伏的战争狼烟中发出文明的信号,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确立道德的标杆,在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精神的里程碑与灵魂的红绿灯,这是儒家的新担当。文过饰非与吹毛求疵,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如果把孔子思想从我们的血管、骨骼中抽空,中华民族就会思想贫血、精神缺钙,中华文明就没有了生命的底色。青史不泯,经典不老。我们应该高声吟诵民族的经典,就像基

43、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一个心中没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揣一本论语在胸口,人在长河中行进,心在长天里漂洗。回头看月,淡云轻拂,那玉盘上分明写着四个字:光而不耀【1】。(取材于刘汉俊同名散文)注释:【1】语出老子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21.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写孔子比“古希腊三贤”年长,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学是人类文明的源头。B. 第段列举诸多事例意在说明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等理念已经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C. 第段写儒家学说命运多舛,是为了证明儒家思想本身存在着不足,必须要消污去垢

44、。D. 第段以圣经古兰经类比,表明儒家经典在当今应当得到国人的尊重与珍视。22. 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是指古代由中国经波斯到欧洲的商路,为沟通中西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B. “和而不同”指表面能与人和睦相处,但心里却不苟同,是儒家处理问题的重要原则之一。C. “程朱理学”,指宋代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有“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D. “老子”即师说中提到的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也称老子。23. 本文语言富于表现力,请对文中画线的语句加以赏析。24. 有人认为从行文的角度看,应先写“孔子是中国的”,后写“孔子是世界的”。对此

45、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21. D 22. B 23. 引用数学术语,更加简明清晰的表明追求“协和万邦”是世界共同的愿望,“和而不同”是各国都有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不和谐因素,想要这两者能够共存,达成共同的目标,需要向孔子请教。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容易让读者理解的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将孔子比喻成新月和烛光,既表现出了孔子的思想价值有如新月烛火之光,又形象的点出,在先秦时期,孔子的影响就如同烛光只能照亮周围一样,影响甚微。 24. 我认为这样写是合理的。先写“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先点出孔子思想中重要的“和”以及“和”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46、发人深思,孔子思想能不能够解决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现状。然后写“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引出下文,是为了指出孔子思想也不是完美的,也是有不足和缺陷的。面对这样的不足,我们不能直接抛弃或全盘接受孔子思想,应该让孔子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前进。只有这样,孔子思想才能更好的帮助解决国内的问题,才能够解决国际的问题。同时也给出了第段深思的答案。行文严谨,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学是人类文明的源头”错误。原文第2段说“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

47、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可见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过度拔高,文中意思是领先了西方思想源头,接过并举起了文类文明的圣火。B项,“已经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错误。根据第段 “面对差异与分歧、冲突与动荡,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的当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中“能否”可见并没有说是普世的;再结合结尾两段应该是在呼吁号召国人重视儒家思想;再看第段“先秦时期,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亲睐,孔子也只是因为个

48、人才干卓越而受到器重,其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他只是一勾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和第段“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历代仕儒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微风细雨滋心润物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中“孤独”“清辉”“一炳烛光”“微弱”等词语来看没有成为普世价值。C项,“写儒家学说命运多舛,是为了证明儒家思想本身存在着不足”错误。该段说 “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意识的强调禁锢了人

49、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观念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存在矛盾,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出现两难,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经,被焚毁、被打倒、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可见,除了本身更有客观外界因素。另外选项说儒学的命运多舛并不是为了证明儒学的不足,而是揭示儒学在传播中,在政治经济和当时社会条件影响下产生了改变。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中有关知识解说的理解分析能力。B项,“和而不同指表面能与人和睦相处,但心里却不苟同”错误。原文第4和11段看并没有说“表面上”和“心里”的不一致,表里不一,内外矛盾,联系中国现实看应该是“

50、和而不同”是指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附和。故选B。【23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句使用了比喻修辞,喻体为两个数学术语,想象新奇令人眼前一亮。“和”一语双关,耐人寻味。内容上讲述世界和平和各国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和”这一思想理念的重要性,更彰显了孔子在今天的价值,“叩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孔子及儒家思想在今天的实用性和学习继承的重要,结构上总结上文并引出下文“孔子是人类的慧根”。句用了两个比喻句,喻体分别是新月和烛光,用新月和烛光的特点来表现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影响,说明孔子的观念虽然有价值,但普及性不够,照应“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亲睐”“ 其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意

51、即“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与下文“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形成转折过渡的衔接关系。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当今对于孔子和儒家思想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它的价值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24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思考及创新性解读的能力。本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立场,比如我认同(或不赞成)“应先写孔子是中国的,后写孔子是世界的”这种观点。然后从多角度多侧面阐述理由。比如:参考答案中“我认为这样写是合理的”便是先明确态度。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论证时尽量打开思路,写两点以上的理由,比如内容主旨、表达效果、结构思路等。第一个理由可以这样写,比如符合认知习惯,一般的行文思路都按照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来。所以先写“孔子

52、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样从结构思路上也照应了第段“面对差异与分歧、冲突与动荡,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的当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中的两个问题,以此作答衔接自然紧凑,思路清晰。第二个理由可以使用抓关键词法,即从表达效果上考虑:“但首先是中国的”中“但”和“首先”是解读的关键,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并明白了为什么先写“中国的”再说“世界的”。“但”表转折,因为“世界”和“中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这样看来“但”又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自然也是在提醒一些国人,不要因此陷入歧途,因

53、为追逐世界化而淡忘了自身、本源,即数典忘祖本末倒置。“首先”的意思是强调“是中国”的重要性,是前提基础保障,正所谓无中国不世界,“中国”是故土,是思想文化之根,必须固守,否则便可能失去它的原味和真正的价值,导致中途迷失。第三个理由可以联系现状问题,所以这样写也符合现实,具有针对性,唤起今天国人对于孔子及其思想文化的重视,否则就可能西学东渐,甚至成为别国的孔子,从而上演端午节早一步被韩国注册的可悲。六、(共8分)25.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命仙女们为贾宝玉演唱的红楼梦十二支曲,预示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其中有一句曲词:“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54、。”这句曲词中涉及了小说中哪几个人物?暗示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金玉良姻是指宝玉和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宝玉和黛玉。宝钗有个金锁,而且性情温柔,家世显赫,所以大家都说她和宝玉般配,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两前世就有渊源,宝玉转世后配五彩石,故有木石前盟的说法。(2)这句曲词暗示了贾宝玉对爱情的忠贞以及与林黛玉终究有缘无分,而与宝钗虽结为婚姻,但也终是葬送了彼此的青春与幸福的命运。【解析】【详解】这是十二支曲子的第一首,以终身误为曲名,点明主题是“误了终身”。曲子以宝玉的自诉口吻,演唱自己与宝钗感情始终不能融洽的不幸婚姻,抒发对黛玉怀念和眷恋

55、之情,表现出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强烈不满。原文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曲子开首两句就以强烈的对比总起,显示了宝玉思念前情的心情。前句中的“金”指宝钗,“玉”指宝玉,后句中的“木”指林黛玉,石”自指宝玉。语意是尽管他人都异口同声称赞宝钗与宝玉如金玉般匹配,强迫他们结合,但当事人宝玉却不以为然,怀念和眷恋的却是他与黛玉的,被他人认为比不上“金玉”的木石前盟。三、四句仍以对比的手法,分写宝玉对宝钗、黛玉的不同感情与态度。前句中的“高士”本意指品德高尚的人。贾府中许多人认为薛宝钗品德高尚,为人温

56、柔敦厚,可以称为“高士”,而宝玉却不以为然,曲中运用“高士”一词指宝钗,语带讽刺意味。”雪“与“薛”同音,既点出宝钗的姓氏,又写出了宝玉与宝钗相处时冰冷的感受。后句中的“世外仙姝”与“林”均指林黛玉,林黛玉因不能与宝玉结合,最后抑郁而死,“寂寞”一词表现其境遇。前一句中的一个“空”字既描述了宝玉与宝钗结婚后因意志情趣不合的难堪境遇,表现宝玉对宝钗的冷漠,又反衬出宝玉对黛玉终生难忘的眷恋之情。五、六句是宝玉经历了不幸婚姻后的人生认识。即在未与宝钗成婚前,尽管宝玉也看到他人生活的一些不幸,听到他人对生活的某些抱怨,但他自己对生活和爱情毕竟还存有信心和美好幻想;与宝钗的结婚及婚后生活,打破了他的美梦

57、,因此发出“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的慨叹。最后两句,表达了宝玉对封建社会造成他不幸婚姻的愤懑不平心情。既然封建包办婚姻使宝玉不能与自己所爱的黛玉结合,那么新妇宝钗纵使变成了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妇,也不可能抚慰平息他痛苦不满的心情。【点睛】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要“精读”与“略读”并举,“积累”和“表达”并举。阅读中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对名著的理解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当然名著的内容、思想文化比较复杂,大家要 “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七、写作,共60分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

58、6. 学校要进行主题为“寻求生命的光芒”的话剧演出,你作为编剧会将哪一部作品搬上舞台呢?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复活中选择一部作品,简要陈述理由。要求:符合原著内容,理由充分,条理清晰。150-200字。【答案】示例:正如他的名字平凡的世界那般平凡,这本书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写起。主人公孙少安背负最沉重包袱,负担整个家庭的重任,从来无怨无悔,孙少安就是在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弟弟孙少平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即使是深处逆境,在嘈杂的工地,或者肮脏的地下煤矿,生活对他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两位主人公契合了“寻求生命的光芒”这一主题,应该搬上舞台,启迪更多

59、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首先审题,明确要求。如本题设置的活动是话剧演出,话剧演出的主题是“寻求生命的光芒”,那么考生所推荐的作品应与这一主题契合;题干提供的作品有三篇,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复活,考生要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品进行推荐。陈述推荐理由的时候,要结合原著内容,并紧紧抓住“寻求生命的光芒”这一主题,展现这部作品的主题或人物形象特点。组织答案的时候要一般先把名著名称放在前面。然后以“讲述了故事”的结构来概述名著内容,接着指出作品中蕴含的生命的光芒是什么,比如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兄弟对梦想的坚守,如老人与海中老人在困境中的抗争,如复活中人物在返归和自我完善中精神上的新生,这

60、些都是生命的光芒;考生可以采用“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 的格式来组织答案。语言一定要简洁、凝练,有一定文学的色彩。27. 按要求写作文。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开赛当天,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说:“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最终,她带领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以11战全胜的傲人战绩登上冠军领奖台,实现了赛前定下的目标。学校想邀请郎平教练来为全校师生做演讲,请你写一段文字表达对郎平教练的敬佩之情和邀请之意。 要求:态度诚恳,语言得体。字数300字左右。【答案】尊敬的郎教练:您好!我是XX中学的学生,在此诚挚邀请您来为全校师生做演讲。您是中国女排的总教练,带领着中国女排屡屡登上冠军宝座,为

61、国立功。我记得,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开赛当天,您说:“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这句话深深地打动和鼓舞着像我一样的中学生。您和您带领的女排姑娘们敢打敢拼,克服重重困难,以11战全胜的傲人战绩登上冠军领奖台,实现了赛前定下的目标。您的爱国情怀,您的拼搏精神,都值得我们中学生认真而深刻地学习。“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这个目标多么远大!这让我想起14岁的周恩来面对老师提问时的豪言壮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也是远大目标。我们中学生正处于树立自己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正需要您这样的前辈的引领指教,您的拼搏精神也能够激励我们中学生更加奋勉。再次诚挚地邀请您到我们学校演

62、讲!XXXX年X月X日【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本题,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主要讲郎平的话和她的所作所为。郎平说:“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针对这句话,可以从树立远大目标、深植爱国情怀等方面进行阐发,她的话可以激烈同学们树立远大目标和加深爱国情怀。她带领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以11战全胜的傲人战绩登上冠军领奖台,实现了赛前定下的目标。这是郎平的表现,可以从敢打敢拼,不畏强敌,努力实现目标等角进行阐发。要求是“态度诚恳,语言得体。字数300字左右”。本文要求写成邀

63、请函,在文中一定要体现出诚恳之意,写出诚意,写出迫切。语言要得体,注意使用敬辞,如敬称“您”。另外要注意字数限制。28. “中国味儿”可能是一段记忆,可能是一种感觉,可能是一种特色,也可能是一种文化。选择一个有“中国味儿”的场景,进行描写。要求:描写生动具体,不出现“中国味儿”的字样。要求:150-200字。【答案】小笼汤包小巧玲珑,卖相很好。远看,十几个洁白无瑕的小笼汤包紧紧地簇拥在一起,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像春天那活泼可爱的小桃花。在袅袅的“薄雾”中,小笼汤包似乎在邀请我赶紧品尝。近看,白白嫩嫩的小笼汤包饱满、润泽,看起来就很好吃。瞧,那皮儿是多么的娇嫩呀,娇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脸

64、蛋儿,轻轻一捏就破碎了。透过外皮儿,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那醇美的汤汁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能力。要求描写一个关于“中国味儿”的场景,不能出现“中国味儿”的字样。这就要求考生要选择能体现“中国味儿”的内容来描写。比如中国的味道是太极拳带出的沉稳中庸、刚柔并济;是京剧昆曲的唱念做打、音容笑貌;是青花瓷素胚上勾勒的线条;是古建的青瓦檐“如翚斯飞”;是碑林里楷之正,隶之庄,草之扬题干中提示的:“中国味儿”可能是一段记忆,可能是一种感觉,可能是一种特色,也可能是一种文化,提示考生可选择的内容非常多。还要注意“描写具体生动”的要求,比如描写研制中药的过程,“将一株犹沾晨露的鲜活草木采下,以古

65、法细细炮制、研磨,或文火轻煨,或小炉慢熬,每一个举止都恰如其分,如同眉眼间的气定神闲,不骄不躁,只静静地顺应天时,心中明了怎样的时机才算是正好”,要有非常细致的描写过程。最后注意不出现“中国味儿”,150-200字。作文(50分)29. 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日前,某地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短短12分钟内连续四次让座。他的暖心行为被拍成视频,获得几百万人点赞。近日,某地一位在大学门口做生意的老爷爷,为7元一份的小吃,做了个二维码。没想到有些人欺负他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付款转账都是1元,还有0.1元甚至0.01元的!老人对记者说:“我本来以为这里的人有文化、素质高,都靠得

66、住。”某著名演员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及他的母亲:“她常对我们说好事给人家传,坏事不要给人家传遇到人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她没有文化,却有美德。”某地那所大学的一位教授知道了老爷爷的事后,感到过意不去,他专门去向老人道歉并送上100元,说:“不管是不是我的学生,我都有责任,我们应该教育好这些孩子。”老人没有收钱,但被感动得落了泪。 我们谈论一个人品德时,常常会联想到他(她)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学力程度。一个人的品德水准与文化水平有何关联?请以“品德与文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品德与文化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

67、君子。品德与文化正犹如车之两轮,唯有相互益进,彼此相辅才能“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真理与道德的双重意义上成就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文化应以道德为基础,才能“大效于世”。二十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科技成果、文化成就迅速飞升的时代,电磁学、光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成就使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深刻。但那个世界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生物达尔文主义转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转为有计划的种族灭绝与屠杀。当满脑子都是科学优生主义的高级知识分子对贫弱的犹太人挥起屠刀的时候,他是不会痛心的,因为他只有科学文化而没有道德素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的巨大落差使一个本能对人类社

68、会做出贡献的人、国家变成了不知疲倦的杀戮机器,使他们失掉了仁爱,失掉了恻隐之心、羞恶之情,而在这样的情况,即使他们文化水平再高,对所谓真理的洞彻再明了,又有什么用呢?道德虽好,但也应以文化为保障。追求真理意义上是非是人的本能,试想我们如果用罗马教廷的道德律令去污蔑伽利略,把天体运行论列入禁书目录,那只会造成人民愚昧不堪和世界陷入漫漫长夜的死寂之中的悲剧。老子中说,“虚其心,弱其志,实其腹”,让人民的心灵像婴儿一样纯洁,社会“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天下无为而治。看似是一个道德完美,没有丝毫罪恶、杀戮的理想世界,但这种理想的本质是反智的、是知识与文化的荒漠,其背后是无尽的愚昧和黑暗。试想,

69、这样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吗?这样的世界是我们想要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有让品德与文化和衷共济,相辅相成,人才能真正健全,社会才会真正美好。这其实也是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智者、仁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使品德与文化“和平共处”呢?怎样使一个事物,甚至整个世界既真且善呢?说到底,这是一个把握两者间的平衡和度的关系的问题,前人已给我们做了范例。闻一多先生被称为“西南联大的完人”,因为他一方面是一个古典学者,研究离骚、古代神话等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他是一个诗人,是一个民主斗士,他用他的生命去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为后世人竭尽全力,去创造一个更有温度、更光明的世界。在闻一多身上,深厚

70、的文化素养与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之心结合在了一起,同时驾驭文化、道德两轮而最终成为联大的完人。由此及彼,想到古今中外无数的智者、仁者,那个至死还在渴望“更多光明”的歌德,那个以洞穴之喻警醒世人的苏格拉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保持对世界的惊讶、好奇,不断追求真理,人和社会的文化水平才会提高;保持对生命的珍重、敬畏、热爱,保有赤子之心,道德才不会落后于文化之后而造成惨剧。世界若要更美好,人若要更像人,就必要有有志之士来承担此两种重任,吾辈重任在肩,岂可不勉乎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由多则材料构成的审题立意作文题。首先分析每一则材料,然后求同存异确定立意角度。(1)分析材料一:日前,

71、某地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短短12分钟内连续四次让座。他的暖心行为被拍成视频,获得几百万人点赞。现象:文化水平不高,但品德高尚。意义:自己被赞,社会和谐。追因:人心本善。举措:人心本善,须小心呵护,精心培养。传扬,点赞,便是呵护。(2)分析材料二:近日,某地一位在大学门口做生意的老爷爷,为7元一份的小吃,做了个二维码。没想到有些人欺负他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付款转账都是1元,还有0.1元甚至0.01元的!老人对记者说:“我本来以为这里的人有文化、素质高,都靠得住。”现象:有些人欺老昧财。有些人毕竟不是所有的人,不能一棒打死一群。追因:贪图小利。后果:于心有愧,良心受谴。任其发展可能大

72、恶。举措:劝诫。不欺暗室,举头三尺有神明。(3)分析材料三:某著名演员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及他的母亲:“她常对我们说好事给人家传,坏事不要给人家传遇到人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她没文化,却有美德。”现象:演员老母,劝儿为善。没文化,却有美德。追因:美德传承。意义:家风良,母慈子孝;与人为善,社会和谐。举措: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分析材料四:某地那所大学的一位教授知道了老爷爷的事后,感到过意不去,他专门去向老人道歉并送上100元,说:“不管是不是我的学生,我都有责任,我们应该教育好这些孩子。”老人没有收钱,但被感动得落了泪。现象:教授致歉。意义:“被感动得落了泪”,暖

73、人心,使社会和谐。追因:敢于承担责任。举措:认真培养品德,勿使师长蒙羞。(5)分析材料五:我们谈论一个人品德时,常常会联想到他(她)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学力程度。现象:认为文化水平和品德有关。追因:素质是一个整体。意义:告诫青少年,莫让品德掉队。(6)最后看要求: 我们谈论一个人品德时,常常会联想到他(她)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学力程度。一个人的品德水准与文化水平有何关联?请以“品德与文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议论文:不可写成记叙文或者其他文体,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决定题目必须使用“品德与文化”为题目。议题:“品德与文化

74、水平”关系类。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得孤立,不得只论一点不及另一点。字数:不可少于700字,800字左右最好。参考立意:(1)有文化更应有品德;(2)品德与文化共济,社会才能和谐进步;(3)有文化无品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人类社会发展。以上三个论点,在论述时都应先强调,两美兼具对个人的正面影响,再强调对社会的作用,还应该强调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会反过来对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想利已,人人利已,最终只有一个人对你好,那就是你自己。利他主义,处处利他,最终对你好的人会有很多,乃至全社会都会为你好。(4)品德与文化水平无关(不好,直接和最后一则材料矛盾),不要用文化水平衡量一个人的品德;(5)没有

75、文化亦可以有品德。这个不好,容易产生负面作用。可用素材:(1)两千六百多年前,群星闪烁的爱琴海边曾有一位伟大的先哲说过:“美德即知识”。面对运用诡辩技巧四处巧言以满足一己私欲的智者学派,面对世风日下的昔日文明城邦雅典,他不惜以死唤起人民心中的美德。与他几乎同时代人,遥远的东方,孔夫子用“为政以德”四处游说相互征伐的春秋各国。在品德与文化的关系上,争论早已开始并从未停止。我认为,品德与文化本不对立,应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品德是文化的一部分。孔子所言的君子六艺中便有“德”的影子,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也曾多次阐述教育工作中“德育”的重要性,习主席参观法学院时也提出“德法双修”的目标与期冀,这无不表

76、达着品德与文化应相互交融。我们从小学时起便上着“品德与社会”课。无疑,品德曾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汉朝时更是有“不以学识话高下”的察举制度。品德与文化,早已是一体。可是,生活中我们仍会看到不和谐的画面。一位几近风烛的老人,为谋生而追赶时代,却不曾想过掌握现代科技的“高素质人才”却欺负他不会用手机。利润本就不高的小吃,被学生们无情的钻了空子。本就对于现代技术捉襟见肘的老人,一时间更加穷困难堪,这是为什么呢?(2)文化教育不该重于品德教育,二者当相互促进。多少儿童从呀呀学语时起便被父母送入学前班学习英语。又有多少儿童在本该学习为人处世的品德之时被套上奥数的枷锁。相声大师侯宝林曾说过:“未

77、曾学艺先学礼”,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也未曾学习先学德呢?复旦投毒,宿舍杀友并非个例,这些高分低德的例子无不在为这个品德与文化渐渐分离的社会敲响警钟。在一个北大清华毕业的贪官被法办时,在无数青少年在胡同中、角落里抽烟打架时,在补习班老师与家长为了成绩相互指责破口大骂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曾经的礼仪之邦,如今的科技大国,究竟失去了什么。品德教育应与文化相互促进,而非只关注成绩,忽视道德。如今的中国,科技发展蒸蒸日上,文化品德也如日中升。公交坠江已经使素质成为教育的首要问题。明代哲人王阳明曾主张“致良知”,在这个追名逐利的时代,在这个所有人做着“一鸣惊人”的梦的时代,我们应记起从小所爱的道德教育,应时

78、刻心念自己小时候曾立下的誓言,不忘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品德,让品德作为文化的目标,文化作为品德基础,相互促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文化作为美德的动力,使美德再一次成为中国的身份证,重振“礼仪之邦”,实现中华民族品德文化上的又一个复兴。(3)人人都希望拥有美好的品德,它可以是穆罕默德用面包换取的那条人间的水仙花,可以是冯友兰先生终其一生追求的“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亦可以是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的老一辈耳提面命的优良老规矩。我们纵然不能断言品德与个人的文化程度毫无关联,可只要心中有那把标尺,时时用它度量自己的人生轨迹,便是“自我主宰”的自律,无关文化。心中标尺的缺失,纵使接受过再好的教

79、育,也不过是一纸空谈。当拿破仑大帝在战场上攻城略地,叱咤风云,无往不胜地建造自己的帝国时,黑格尔在他那光线黑暗的小屋中平静地提笔写下:“我看这位皇帝,这个骑在高头大马上呼风唤雨,目光集中于一点的人,心中有种奇异的感觉。”于是他征战的千军万马在黑格尔笔下溃不成军,他的目空一切体无完肤、零落成泥。同样接受过优质教育的两个人,只因心中道德律的标尺是否清晰,前者遭受精神与人格的溃败,后者凭借深邃的思想,成为一个大写的哲学符号,闪耀于世。(4)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与社会的产物,文化的洗礼渐染只在我们身上留下最初的几笔,进而是时代的呢喃,环境的推操。在与周遭的摩擦中,我们若能做到康德笔下的,将头顶的星空和心

80、中的道德律看得同样神圣不可侵犯,也大可像舜那般发于畎亩之中,如胶鬲举于鱼盐之间,在污泥中找寻天命,于呕哑嘲哳间听得自己的仙乐。须知品德并非通过文化习得,文化只不过可以提供一个支点,或许能让找寻品德的路上省一点点力罢了。它决不等同于品德。有大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着漂亮的话,干着粗鄙的事。能在规则之内大肆套利,也敢在规则之外极度狂欢,各种硕士博士兼任披挂出征的键盘侠在舆论场上恣意放箭,喷出的口水在作秀同时亦在作案。高居于象牙塔的他们恐怕比谁都清楚中华美德的故事,只是心中无标尺,行为粗鄙与人性毫无泾渭,空留一副茫然,盲目忙碌的“海归”面具于溃坏皮囊。品德当然可以外化为心中文化的载体,高文凭与高素质也并非格格不入,甚至能美美与共,相得益彰。惟愿把握心中的“道德经”,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在自我主宰的品德里划心湖的涟漪,不枉此生。行文思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作,层层深入条理清晰,较之结构,思维更饱满丰厚,认识问题更加完整严谨。大多数学生只能分析到“道德是文化的基础”这个层面,而此学生还提出了“道德应该以文化为保障”的思考;素材丰富恰当,达尔文主义、罗马教廷、老子的例子在他这篇文章的语境中是比较合理的。最后提出了对解决之道的思考:保持对世界的惊讶、好奇,不断追求真理,提升文化水平;保持对生命的珍重,抱有赤子之心,道德才不会落后。这种思考明显高于其它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