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聊城市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模拟(二模)试题(二)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材料一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通信技术出人意料地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使人类社会
2、快速迈入信息时代。如果说“20世纪素养”对应的是工业时代,那么“21世纪素养”对应的则是信息时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社会经济运作模式和人类职业世界发生深刻变化。运用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术实现产品创新和全球贸易,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与此同时,伴随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许多工作正在被机器所代替。著名经济学家列维这样写道:“由常规认知和常规手工劳动所构成的工作的劳动力份额正日益下降,因为此类任务容易通过编程让计算机去做,国家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比例则是那些强调专家思维或复杂交往的工作。”当重复性的常规工作被计算机所取代的时候,人类就必须从事计算机不能代劳和胜任的复杂工
3、作,也因此必须发展计算机所不具备的复杂能力,即以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能力为核心的“21世纪素养”。因此,未来教育不仅要为创新驱动的职业做好准备,还要为尚来诞生的职业做好准备,具有广泛迁移性的核心素养因而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同时,信息通信技术和全球化使人的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在信息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数字公民”,怎样合法地、道德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如今,世界各地的人工作、生活、交往在一起,社会和文化变得空前复杂和多元,怎样处理文化差异和多元化社会?怎样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并与他人合作?诸如此类的问题均对世界教育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应运而生。据此,我们可以把核心素养概括为:
4、核心素养即“21世纪素养”,指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所谓“高级能力”是人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时做出明智而富有创造性的判断、决策和行动能力。所谓“人性能力”即建立在人性、情感、道德与责任基础上的能力。有素养的人,不仅是有创造性的人,而且是对其行为负责任的人。(摘编自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材料二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推动教育和课程领域的关键变革,伴随着这一浪潮,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热门的研究议题和社会话题。关于核心素养并没有精准的定义,然而,我们对核心素养界定为,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
5、,是符合社会潮流和教育诉求的。也就是说,核心素养的内涵要兼顾“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取向,既指向个体的终身发展,又关照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核心素养也不是个体所具备的可分化的能力框架或要素的罗列,而是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情绪的集合体,是个体在不同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行为一体的整体资质的综合表征。核心素养是不同于一般素养的“关键素养”。研究者往往从解释核心素养与一般素养的关系为出发点来阐述核心素养的特殊性。最普遍的认识是_的关系,即核心素养是一般素养的精髓和灵魂,是其他素养的前提,一般素养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其次是_ _的关系,核心素养是必备的、关键的素养内核,
6、一般素养是衍生的周边性的素养;再次是 的关系,核心素养是个人牌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支架式的条件,而一般素养则是可供选择的质素。(摘编自屠莉娅(基于变革社会的角度:核心素养阐发与建构再思考材料三“核心素养”不单是一个概念,还是一套教育思想体系。从积极的角度看,“核心素养”从对教育结果的预期、从现实需要出发重新定义了教育目标,给教育实践以清晰的操作方向。但它所蕴含的教育局限性也不可无视。首先,“核心素养”的界定、选择、落实依然是相当老套的“自上而下”的方式,无论是国外还是我们国家,“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选择虽然是基于研究的,但依然都是“专家话语”、“精英话语”,体现的是专家与精英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实际
7、上,对于什么是最重要的素养或胜任力,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定义和选择。比如,对农民来说,种地的能力是最重要的素养,但没有任何一个“核心素养”的框架将种地的相关能力纳入其中。专家们也许会说,种地的能力只对特定的人群重要,不是跨领域的胜任力。问题是,我们每个人不都要吃饭吗?失去了种地能力,人的生存都是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种地能力是符合“对所有人都重要”这一“核心素养”选择标准的。对一个将来以种地为岗位的人来说,为什么要具备在都市里生活所需要具备的那些复杂胜任力?其次,“核心素养”从概念上讲是“核心的”、“关键的”,但从教育角度上讲变成了“共同的”,因为“核心素养”之所以是“核心的”、“关键的”就在于其
8、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共同的素养。“共同素养”从字面上看,是人人应该也必须拥有的素养,不是特定人群、特定行业的素养,然而,“共同的”往往是基础的。如果核心素养变成了基础素养,从教育的角度反而是易理解、易操作的。但如果是这样,那“核心素养”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为了与基础素养区分开来,只能强调作为共同素养的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或者高阶素养。问题来了,如果人人都能拥有,那还是“高级素养”吗?反过来,作为“高级素养”还能人人拥有吗?(摘编自高德胜核心素养的隐喻分析:意义与局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项是(3 分)A.尽管世界各国对核心素养没有统精准的定义,但都指向于21世纪信息
9、时代的教育新需求。B.社会经济运作模式和人类职业世界的深刻变化,促使产品创新和全球贸易成为了21世纪经济发展的核心。C.专家认为核心素养必须是跨领域的胜任力,而材料三则认为核心素养应侧重于不同人群的不同选择。D.核心素养体现的多是专家和精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虽然是经过了认真研究,仍带有不容忽视的局限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信息通信技术带给人类职业变化和生活变化的两个方面,阐发了核心素养作为未来教育目标的必要性。B.材料二除了直接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外,又从与一般素养的对比中揭示了核心素养的特殊性。C.材料三认为核心素养和基础素养都属于共同素养,但核心素养
10、属于高级的共同素养,而基础素养属于低级的共同素养。D.三则材料从各自的角度阐发了不同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表明了核养素养内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将下列选项中的内容依次填入材料二划线处,最准确的的一项是(3分)A.基础与拓展 中心与外围 支撑和辅助B.中心与外围 基础与拓展 支撑和辅助C.支撑和辅助 基础与拓展 中心与外围D.基础与拓展 支撑和辅助 中心与外围4.试分析材料三在论证方面有哪些艺术特色。(6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对“ 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有何异同?请比较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伟大的人们鲁先圣荷马一生困窘,他就是在乞讨流浪的
11、生活中,从那些与他相同命运的人们中间,收集整理创作出了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辉煌无比的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荷马死在了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路上。无独有偶,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位贫寒的盲人,他是为中国的音乐史留下了丰富遗产的二胡和琵琶演奏艺术家瞎子阿炳。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名曲、听松和琵琶曲大浪沟沙、昭君出塞、龙船成为不可多得的传世名曲。189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阿炳正逢乱世,他的名字叫华彦均,阿炳只是他的小名。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地位的街头艺人,他的名字却没有人记起,人们习惯于一种轻蔑的称呼瞎子阿炳。他手拿一把二胡,肩背一把琵琶,穿着那件破旧的蓝布长衫,有时在闹市,有时在小巷,有时在
12、乡村,沿街卖唱,挣路人一个铜板。有很多时候,他的演奏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也有坐在街头演奏了一天,却没有人施舍一口饭、赏给一个铜板的时候,那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在漫漫长夜中煎熬了。苦难的身世和坎坷的命运,通使阿炳利用他精通的音乐思考社会、生活和人生,一首首充满着悲愤和哀怨的曲调如流水般从他睿智的大脑中流淌出来。与荷马相比,阿炳稍稍幸运的是,他在自己临死的前几天,赶上了共和国的诞生,他被请到艺术的殿堂进行演奏,使他在有生之年得以享受到一个音乐艺术家的尊敬。当年那个为生计而流浪街头的瞎子,成为这座城市宝贵的财富和尊贵的象征。“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说这句话的人是谁?他其貌不扬,那笨拙的身躯
13、裹在常年不换洗,皱皱巴巴、分不清季节的及膝短袍里。在围拢在他身边的这些人当中,有像柏拉图和亚西比德这样的贵族公子,他们喜欢听他对当权者民主制度真面目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像亚里斯扑提一类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向往过一种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还有许多对时局关心的有识之士,他们喜欢听他对于政治的独到见解。这个人,就是创造欧洲哲学的开山鼻祖,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认识自己,追求智慧,走进自己的灵魂,学会怀疑原则、信念甚至教义,而正是这些问题。把他推向了死路。因为雅典的统治者决不会允许民众都具有思想的头脑,都来对他们的统治提出自己的疑问,更不允许人们怀疑自己的信念和教义。更可悲的是,要
14、求处死他的人,并不仅仅是当权者,更多的是他一生都在尽力引导、教化的普通民众。当权者逮捕了他,给他戴上锁链,押着他在雅典的大街上游行示众。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个他们一直认为的异类.所以,不论把苏格拉底押解到哪里,两边都是愤怒的人们。他们向他投掷石头,把脏水泼到他的头上。人们纷纷要求立即处死这个离经叛道的害群之马。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2300多年,我们今天依然可以想象得出,戴着锁链被押着在雅典的街道上游行,看着街两旁那一双双迷惘愚昧的眼睛,这位人类的先知,内心深处是何样的痛苦。所以,当法官告诉他,如果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就会得到赦免的时候,他拒绝了;他的朋友来到牢房告诉他,他们已经买通了所有妨碍他获
15、得自由的人时,他也拒绝了。他说:“告诉人们,你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是的,他的肉体在当世被轻蔑地毁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却给人类打开了光明之门,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千古声名。在我们远古的春秋时期,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战乱时代,有一支布衣队伍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匆忙疲惫地行走。这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他带领他的弟子们,历经14年,先后到过齐、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家,拜见了七十余君,向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寻求入任从政的机会。但是,他无一例外地处处碰壁,不仅不被重用,而且饱受冷嘲热讽。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他“道大不能容”,应该是对他这14年辛苦的最好的注脚。东西方的这两
16、位思想巨人,几乎是出生在同一个时期,又几乎有着同样的遭遇,只是东方的孔子稍稍幸运一点,没有被上了枷锁游行示众,也没有被处死。在人类那些所有称得上伟大级别的人物当中。他们在有生之年的命运似乎都惊人的相似。仰望着这些饱受生活屈辱却又登上了人类思想和艺术顶峰的人们,我相信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上苍在给了你智慧的同时,也給了你磨难,而只有在磨难中,智慧才能够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逢乱世的阿炳流浪街头,很多时候演奏只是为了吃口饭,苦难和坎坷通过他的大脑变成宝贵的经典音乐流传下来。B.第段短短一句话,言简义丰,既揭示了荷马漂泊流
17、浪的落魄,又表现了他寂然死去的凄凉。C.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处处碰壁。其主要原因与其他伟人一样,是因为“道大不能容”。D.文章列举荷马,阿炳,苏格拉底、孔子等东西方伟人的遭遇,意在说明伟人总饱经磨难,磨难又促进伟人的成长。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A.第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苏格拉底门徒众多以及他的思想的影响之广。B.第段划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阿炳在苦难人生中用敏锐的目光和智慧创作出一首首不朽的作品。C.第段对苏格拉底外貌衣着等细节描写增强了面感,形象再现了苏格拉底物质生活的磨难和屈辱。D.文章通过东西方伟人遭遇的对比,
18、突出了东方伟人的“稍稍幸运”一阿炳在临死前被请到艺术殿堂演奏,孔子未游行示众,也没有被处死。8.苏格拉底为什么放弃生的机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9.本文选材别具匠心,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公讳仲淹,字希文。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
19、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力,日:“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估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赵元昊反河西,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廊延
20、捍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遣书以求和,公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递顺成败之说,甚辩。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首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诸蕃质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公园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又求知颍州。肩舁至徐,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21、(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B.公待将吏/必使提法/而爱已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C.公待将吏/必使提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D.公待将吏/必使提法而爱已/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讳,旧时为表尊敬,不直呼
22、其名。“讳仲淹”,即“仲淹”二字应避去。B.通判,两宋时知州的副官,辅佐知州一起治理政务, 对知州也有监察责任。C.赵元昊,祖上本姓拓跋, 宋朝赐姓赵,女真族, 西夏王朝的开国皇帝。D.质子, 指旧时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一般由王子或世子充当, 故称质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范仲淹出身贫苦,自强不息。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大后,独自外出求学,承受别人无法承受的痛苦, 终于金榜题名,出仕做官,得以孝养母亲。B.范仲淹胸怀大志,自信敢为。他始终以天下人为念,应该做的事就尽力去做,从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像圣贤一样,做不成绝不罢休。C.范仲淹做事坚持
23、原则,不肯趋炎附势。章献太后当权时,他敢于直言进谏,忤逆太后旨意:当太后去世后,面对大臣的重翻旧账,他又极力维护太后的声誉。D.范仲淹戍边目光长远,不急功近利。他在延州不急于打仗,而是筑城垦田,让边境百姓安居乐业,调整军制,训练士兵,让敌人不敢侵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4分)(2)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治,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4分)14.范仲淹“知耀州”的原因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516题山居杂咏注黄宗羲锋镝牢囚取次过,
24、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注本诗作于明亡后,诗人抗清兵败,隐居于浙江四明山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句诗人回忆了自己半生刀剑牢狱生活,用“取次”一词表达了内心的不屑之情。B.第二句用孔子“困于匡而弦歌不辍”的典故,借以表现自己此时像圣贤样的心境。C.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死”和“贫”的态度,运用反问,读来荡气回肠。D.颈联对仗工整,真实地描写出了诗人冬日里被褥单薄、食物匮乏的艰难生活现状。16.本诗整体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25、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种感受, 这两句是“,”。(2)建设美好乡村,需要传承乡土文化。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的“,”两句描草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对古老乡土文化的赞美之情。(3)琵琶行中,诗人听琵琶女自诉身世后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
26、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 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唐人讲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 a )。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就在我面前浓妆淡抹。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 ,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 桐叶虽不及它大,( b ),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
27、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_ 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适当 密密层层 寥寥可数未免 B.适当 密密麻麻 寥寥可数不免C.合适 密密层层 寥寥无几未免 D.合适 密密麻麻 寥寥无几不免19.下列选项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B.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C.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D.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20.请依次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28、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老旧小区改造,不仅关系城市形象,而且关系民生福祉。今年以来,我市住建部门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高质量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努力增加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21 年我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64个,预计投资1.1亿元。目前64个项目均已进场施工,预计最晚11月1日前可全部完工。在花园北路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四五名工人正在搬运暖气管道,一名施工人员驾驶着洒水车对现场进行酒水除尘。该小区供暖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当中。现场施工公告显示,该工程2月27日开工,3
29、月27日竣工,工程起点为小区西门原供热二级管网主管道,终点为供热区城内各栋楼前分支管道、各户分支管道及单元分支管道。该小区1994年建成,共有6栋居民楼,224户居民。此次小区改造计划投资约345万元,改造内容包括屋面防水、外墙保温、供暖、公共照明、绿地和景观等。为了表达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认可和支持,业主梁先生写了一首小诗,贴在小区入口处:“民心工程进小区,群众纷纷竖拇指。不忘初心红心献,群众为党点个赞。”21.文中六处划线句子中,有三处存有语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6分)22.请为上面的消息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
30、,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这是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1949年由毛泽东亲自起草、周恩来亲自题写。如今诵读这段碑文,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选准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21年聊城市高考模拟试题语文(二)参考答案1. B(前后非因果关系)2. C(材料三不认同此观点)3. A(分句一中有关键词
31、“基础”,故空填“基础与拓展”;分句二有关键词“内核”“周边”,故空填“中心”“外围”:分句三有关键词“支架式的条件”,故空填“支撑”辅助”。)4.列举通俗事例如农民种地,使论证更加浅近易懂。利用概念之间的矛盾对比,如“核心素养”与“基础素养,使论证更加有力。多用反问句,增强语气,且引导读者深人思考。预设反方观点,先立后破,具有思辨性。(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赋分)5.同:都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都涉及能力和品质两个方面。异:材料二兼顾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材料只涉及社会发展。6.C(只有孔子和苏格拉底是“道大不能容”,荷马和阿炳并不是。)7. D(东西方伟大人物不存在对比)8.苏格拉
32、底立志引导人们追求真理,民众却将它视作异端,苏格拉底表示痛心;苏格拉底认为肉体可以被消灭,但是精神是永恒的。苏格拉底想以死的方式唤醒民众的精神。9.选取的人物具有广泛性和典型性。古今中外皆有。既有社会底层,也有社会上层。既有艺术领域,也有思想领域。既有生活困难者,也有思想孤独苦闷者。10. C11. C(西夏是党项族,女真族建立金国)12. B(“做不成绝不罢休”与原文不符合)13.(1)范仲淹呈上奏章,称天子没有面向北方称臣的道理,何况这样做还要形成后世看弱皇上而仰重太后的风气,这事情才止息没有进行下去。(2)范公在延州三年,将士勇敢,边防充实,朝廷的恩德信义十分浸润(深人)人心,这时元昊也
33、多次派遣使者称臣求和,皇上也在此时召范公回到朝廷。14.范仲淹因赵元昊的书信不真诚,且有僭越意图,所以未报经朝廷,私自回信,被贬为耀州知州。15. D(“真实”错,应是夸张手法)16.面对强敌坚贞不屈,不肯服输。即便遭遇到死的威胁,诗人也不会屈膝求全。面对生活艰难从容乐观。在贫困面前,弦歌不辍,毫不怯懦。面对国家危亡,奋身挽救。为救国诗人在枪刀剑戟、牢笼囚禁中奔走不息。17. (1)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2)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3)呕哑嘲哳难为听 如听仙乐耳暂明18. A19. B(题干句为拟人,A为比喻,B为拟人,为借代,D为夸张)20. a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b可是数
34、目繁多21. “人民”前加“以”;删掉 “最晚”或“前”;“各户分支管道和“单元分支管道”调换顺序。22.示例:政府为旧房美容,群众用诗歌点赞参考译文:范公名仲淹,字希文。仲淹两岁时成了孤儿(古代丧父曰孤),他的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又嫁到长山(地名)的朱家。仲淹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哭着离开长山到了南都。来到学堂,打扫了一间房子,日夜读书,他的起居饮食,别人都受不了,但是他自己更加刻苦。祥符八年,考中进士,被礼部选拔为第一,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才回到长山接来并奉养老母亲。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就有高尚的节操,在富贵贫贱毁誉欢成方面没有哪一项会让他动心的,却慷慨激昂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志向,经常诵
35、着这样的警句来勉励自己:“读书人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侍奉皇上和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他做事情,一定会竭尽全力,并且说:“自我努力,就应该这样,那事情成功与否,有时决定权并不在我这,即使是古代圣贤也不能说必定成功,我哪里敢苛求啊!”宋仁宗天圣年间,丞相晏殊以其精通文献典籍举荐他,皇帝就让他以大理寺丞的身份担任秘阁校理的职务。因为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过了很久,皇帝想起他的忠诚,就征召他,授予他右同谏一职。当时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冬至这天在前殿大会众臣。皇帝将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有关官员已经做好了准备,仲淹呈上奏
36、章,称天子没有面向北方的道理,何况这样做还要形成后世看弱皇上而仰重太后的风气,这事情才止息没有进行下去。后来等到太后去世,奏事的人迎合皇上的心意,想把太后当朝时的很多政事都拿来追究,想要深责处罚她,唯独仲淹认为太后受先皇的委托,保护帮助天子,没有发现什么过失,应该忽略她为政的小过失,来保全她的大德。赵元昊在黄河以西造反,于是朝廷任命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这时,朝廷刚刚失去大将,延州情况危急。范公请求亲自守卫廊延抵挡反贼,于是就担任延州知州。元昊派人送信来求和,范公认为他没有什么原因而求和,很难让人相信,并且书信里有超越本分的封号,不能上报朝廷,于是私自写信给元昊,把叛逆与归顺朝廷将会有的利害
37、得失的道理告诉他,内容非常有说服力。仲淹因为擅自给叛军回信而获罪,被剥夺官职,改任耀州知州。不久朝廷在四路分置统帅,让仲淹担任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范公在延州筑起青涧城,开垦营田,恢复承平、永平废弃的军寨,归来从事农业的熟羌有几万户。自从边防制度长久毁坏,到了士兵和将领时常不熟识的地步。范公开始将延州军队划分给六位将军,训练齐整,宋朝其他各路都把这作为样板。范公所在地方,敌人不敢进犯。范公对待将士吏卒,一定让(他们)畏惧军法,爱惜自己。所得的赏赐,都按照皇帝的意思分别赏赐给各位将士,让他们自已感谢皇上。诸藩首领来面见,仲淹都把他们召至内室,撤去守卫,和他们交谈坦诚相待毫不疑心。对诸藩王派来做人质的王子,任凭他们随意出入,竟没有一个人逃跑。范公在延州三年,将士勇敢,边防充实,朝廷的恩德信义十分浸润(深入)人心,这时元昊也多次派遣使者称臣求和,皇上也在此时召范公回到朝廷。范公于是因生病请求前往邓州任职。驻守邓州三年,范公的病更重了,又请求担任颍州知州。乘轿刚到徐州,便一病不起,享年六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