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023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戏剧和小说一样,在当代人的探索和实验中,出现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倾向,但在外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似乎很难找到没有故事和情节的伟大小说或经典戏剧。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曾强调“小说是说故事”。王国维曾断言:“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高尔基说:“对戏剧的基本要求是:戏剧应该是现实的、有情节的,充满着行动的。”小说、戏剧同为叙述艺术,都是讲故事的艺术。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在舞台上面对观众表演故事。小说和戏剧的不同在于,小说是讲故事,戏剧是演故事。而戏剧对于剧作

2、家而言,还是讲故事,只是和小说家讲述的方式不同而已。因此,当代剧作家沈虹光坚持:“戏剧需要讲故事。”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戏剧所讲述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赵氏孤儿梁山伯与祝英台暗恋桃花源无不情节精彩,故事感人。雷雨的经典首先就体现在它戏剧故事的经典性上,虽然拥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并不足以使一出戏剧成为一部经典,但精彩的故事情节却是一部伟大的戏剧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其成功的基础和具有顽强舞台生命力的前提。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第一次对悲剧进行理论阐释和总结时,就曾把情节列为悲剧艺术的“六个成分”的首位,指出“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亚里士多德是在

3、考察了古希腊戏剧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他举例说:“情节的安排,务求人们只听故事的发展,不必看表演,也能因那些事情的结果而惊心动魄,发生怜悯之情;任何人听见俄狄浦斯王的情节,都会这样受感动。”亚里士多德谈的是悲剧,但适合于不同体裁的戏剧,如喜剧和正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以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讨论的“情节”指的是经过布局安排的故事情节,实际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戏剧故事和戏剧结构。故事情节之于戏剧之所以重要,原因之一,故事情节乃剧作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深入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进而呈现于戏剧中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人物状态。戏剧是生活的反映,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就是生活的缩影、人生的写照。

4、精妙的戏剧故事往往具有原创性,改编自历史或民间传说的戏剧经典往往能脱胎换骨、推陈出新,其故事情节能体现出创作者新的思考和发现,显示出创作者的智慧。原因之二,故事情节是作为叙事艺术的戏剧得以立于舞台之上的基本骨架,没有精彩故事情节的戏剧犹如身体羸弱的病人,既不能以健康的形象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不能有饱满旺盛的生命活力。原因之三,故事情节既是剧作家反映生活、思考人生、拷问人性、探寻心灵的载体,更是戏剧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进而拨动观众的心弦,使之感动、沉思、悲伤、喜悦、激动、奋进的媒介。一出没有精彩故事情节的戏剧既难以集中再现人生的多变与精彩、人性的微妙与复杂,也难以将观众吸引进剧场并让观众在剧场屏

5、息静气观赏至剧终。1.下列关于“情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当代人在戏剧和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进行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探索和实验,但这不符合文学史和戏剧史的基本规律。B.小说和戏剧都是讲故事的艺术,离不开情节,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每一部都达到了情节精彩、故事感人的程度。C.亚里士多德说“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把情节安排在悲剧艺术“六个成分”的首位,这表明了情节的重要性。D.诗学用了不短的篇幅讨论“情节”并得出一些结论,虽然其讨论的对象是悲剧,但其结论的适用性并不局限于悲剧。解析:B项,“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每一部都达到了情节精彩、故事感人的程度”说法绝对。

6、答案: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1段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来论证“戏剧也需要讲故事”的观点。B.文章列举雷雨的例子来说明一部戏剧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具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是前提。C.文章第4段侧重说理,深入分析了故事情节之于戏剧非常重要的原因。D.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严密。解析:D项,文中没有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情节在经过布局安排之后,能够包含我们今天所说的戏剧故事和戏剧结构,这是今人研究诗学所得出的结论。B.故事情节是剧作家在戏剧中所呈现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人生状态,蕴含

7、着剧作家的思考和发现,折射着他们的创作智慧。C.故事情节对戏剧这一舞台艺术来说,具有基本骨架的重要意义,否则将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会缺乏生命活力。D.故事情节是一种媒介,剧作家借助它反映生活、思考人生、拷问人性、探寻心灵,观众则被它引发多种情感体验。解析:C项,“故事情节否则将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会缺乏生命活力”错,根据原文“没有精彩故事情节生命活力”可知,选项偷换概念,扩大范围。答案: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文心清如许,译笔生豪情1912年,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他幼年失怙,家境中落。然而,他痴迷读书,从不懈怠,从秀州中学到之江大学,不同的教

8、育环境又培育了他中英文俱佳的文学功底,诗文清秀,才华颖脱。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执教之江大学,对这位学生的才华“一唱三叹”,赞为“不易才”。20世纪30年代,朱生豪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此时国民党当局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进行文化“围剿”。他在当时上海的世界书局任职,耳闻目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思想上愤懑彷徨。书局英文部负责人詹文浒先生了解到朱生豪的中英文功底,向他提出了重要建议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这个建议让这位温和腼腆的青年文人的胸中翻涌起了豪迈的激情。朱生豪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某国人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我这两天大起劲”朱生豪说的“某国”就是当时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

9、莎士比亚戏剧大部分为诗体剧。一位学者曾评说:只有诗人方得译出诗人之剧。朱生豪在新旧体中文诗词方面极富才华,他的英文诗歌创作也十分有灵气,具有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风格。然而,莎剧如按中文诗体来译,难度极大,且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受限颇多,最终,朱生豪决定用散文体来翻译莎剧。尽管如此,朱生豪在处理剧本中的歌词及念白时,仍尽量采取诗体形式,在韵律、节奏和意境的把握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图存留莎翁原本的风貌。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戏剧场景,分别采用了自由体诗或诗经体、骚体、古体诗等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文中角色所处的环境与情绪,竭力避免翻译文学中通常会出现的“洋味”和陌生感。翻译莎剧需要的不仅是

10、激情,也不仅是才华。梁实秋先生译莎剧,最后宣告要与莎士比亚“断绝来往”。虽为危言,并非耸听,梁公花费30余载始得译完莎翁全集。林语堂先生也曾面对翻译莎剧的邀约,但最终婉拒之,言到老年再作打算。然而,译莎并非年长者的专利。莎士比亚发表第一部剧作时是26岁,青年的热血激情只有同为青年的译者才会感受深切。朱生豪翻译莎剧,消耗的是他22岁到32岁这样充满才情、诗意、热情、血气方刚而义无反顾的精华年龄段!朱生豪深爱莎剧,在着手翻译之前早已熟读并反复揣摩了原作。在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译者自序”中,他写道:“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在译著进程之中,他更是每每大声反复吟

11、诵,以此定夺文意优美且适合剧院演出的表达方式。1935年,23岁的朱生豪开始筹备译莎大事,但此时他手头的工具书只有旧版牛津词典和英文四部词典。从1936年开始的九年间,大部分译作陆续完成。但由于日军侵华,译莎手稿两次毁于战乱。直至1944年病逝前,朱生豪仍坚持重译被毁的部分,继续握笔不辍,一共完成31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1954年以来,朱生豪散文体译本在国内以单行本、戏剧集、校订补译本全集、英汉对照(注释)版等多种方式出版,出版延续时间之长、出版频率之高、印刷数量之大可谓空前,超过莎剧其他中译本。朱译本的社会影响也是最广泛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莎翁名句,如“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12、“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莱特)、“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威尼斯商人)等均出自朱生豪的翻译。(选自2017年1月16日光明日报,有改动)相关链接:朱生豪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初读便有起身想动起来的冲动。诚然,翻译是文字的功夫,更是文字之外的打磨。译文对戏剧舞台的亲和力实在是身体力行得来的,并无半分的臆断想象。(戏剧导演陈薪伊语)4.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朱生豪幼年时对读书的痴迷以及求学阶段所受的教育使他形成了深厚的中英文文学功底,为朱生豪翻译莎剧奠定了基础。B.朱生豪

13、对于觊觎中华、到处挑衅的日本,在给妻子的信中以“某国”称之,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C.作者将梁实秋、林语堂翻译莎剧的情形和朱生豪进行比较,意在说明朱生豪翻译莎剧的成就是他人难以比肩的。D.朱生豪的翻译语言生动、华丽,和舞台表演的要求相契合,很多人们津津乐道的莎翁名句就出自朱生豪的翻译。解析:C项,“意在说明朱生豪翻译莎剧的成就是他人难以比肩的”理解错误,文中作者将梁实秋、林语堂翻译莎剧的情形和朱生豪进行比较,主要是为了说明翻译莎剧难度大,以及朱生豪在青年时代就翻译出高质量译作之难得。答案:C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国民党当局进行文化“围剿”,朱生豪

14、苦闷彷徨,为了突破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他在同事的建议下,走上了翻译莎剧的道路。B.朱生豪翻译莎剧采用的是散文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的质量,但这只是白璧微瑕,对译作的艺术魅力影响不大。C.文章记述了朱生豪翻译莎剧的坎坷历程,介绍了朱生豪在莎剧翻译方面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对他献身文学的敬仰之情。D.朱生豪一生一共完成31部半莎剧的翻译工作,无论是译作的水平还是出版的热度、数量都超过了莎剧其他的中译本。解析:A项,“令人窒息的文化封锁”只是背景,作为目的的依据不足。B项,“影响了翻译的质量”“白璧微瑕”评价不当。D项,“译作的水平超过了莎剧其他的中译本”于文无据。答案:C6.朱生豪翻译莎剧的过程

15、漫长而又艰辛。在这个过程中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说明。(6分)答案:满怀激情。翻译莎剧之初就激情豪迈,尤其针对日本的藐视,他“大起劲”。有创新精神。用散文体翻译莎剧,在处理具体细节时仍采用诗体。坚定执着。翻译莎剧消耗了他珍贵的青春年华;译作两次毁于战乱,他仍坚持重译。精益求精。翻译前反复揣摩原作,翻译时反复吟诵,来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不惧困难。在只有两本工具书的条件下,他坚持完成译作。(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智斗(选段)(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坡上走过。)胡传魁嘿,阿庆嫂!(胡传魁脱斗篷。刘副官接住,下。)阿庆嫂(回身迎上)

16、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胡传魁你好哇?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胡传魁哈哈哈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刁德一好说好说。(刁德一脱斗篷。刁小三接住,下。)阿庆嫂参谋长,您坐!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

17、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阿庆嫂(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18、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 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胡传魁你这个人哪!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传魁点烟。)刁德一(望着阿庆

19、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阿庆嫂(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胡传魁人家不会,你干什么!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阿庆嫂(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

20、张!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胡传魁哈哈哈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

21、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相逢后,阿庆嫂只寒暄了一句就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胡传魁此次回到沙家浜的真实目的。B.“我借贵方一块宝地”点明阿庆嫂是个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是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在本地是很有势力的。C.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同时也是在观察阿庆嫂。D.胡传魁是

22、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把自己的恩惠轻轻带过,而且还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解析:C项,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仅仅是寒暄应付,他对阿庆嫂自始至终是持怀疑态度的。答案:C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6分)(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解析:这两处舞台说明都是交代人物动作的,可以结合上下文,从这些动作展示出的人物心理、性格来分析。答案:(1)“上下打量”这个细节表现出刁德一对阿庆嫂的怀疑,表现了他的谨慎、多疑、阴险。(2)泼茶的动作是阿庆嫂对对手的有力回击,体现了她对刁德一的不满,表现了

23、她的机智果敢。9.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解析:“智斗”作为节选部分的题目,体现在刁德一和阿庆嫂两个人物身上,刁德一是“旁敲侧击将她访”,阿庆嫂是“察言观色把他防”。围绕两人之间的斗争策略分析即可。答案:这是一场表面平和实则波涛汹涌的敌我矛盾冲突:刁德一设置圈套,步步紧逼,企图找寻对手言谈中的漏洞;阿庆嫂则巧妙利用与胡传魁的关系,察言观色,反击对手,保护自己。刁德一与阿庆嫂之间的试探与反击,是敌我双方的一次交锋,体现了双方的斗争策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梁肃,字孟容,奉圣州人。天眷二

24、年,擢进士第,调平遥县主簿,迁望都令。以廉,入为尚书省令史。摄大名少尹。正隆末,境内盗起,驱百姓平人陷贼中不能自辨者数千人,皆系大名狱。肃到官,考验得其情谳,出者十八九。改大兴少尹。肃上疏言:“方今用度不足,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许上书自言。就择其可用,授以职事。每五年委吏部视其增耗而黜陟之。”不报。除河北东路转运副使。是时,窝斡乱后,兵食不足,诏肃措置沿边兵食。移牒肇州、北京、广宁盐场,许民以米易盐,兵民皆得其利。转吏部尚书。上疏论台谏,其大旨谓“台官自大夫至监察,谏官自大夫至拾遗,陛下宜亲择,不可委之宰相,恐树私

25、恩,塞言路也”。上嘉纳之。肃举同安主簿高旭,除平阳酒使,肃奏曰:“明君用人,必器使之。旭儒士,优于治民,若使榷酒酤,非所能也。”上曰:“善。”久之,为济南尹,上疏曰:“今太平日久,当用中典,有司犹用重法,臣实痛之。”不报。拜参知政事。上谓侍臣曰:“梁肃以治入异等,遂至大任,廉吏亦可以劝矣。”肃奏:“汉之羽林,皆通孝经。今之亲军,即汉之羽林也。臣乞每百户赐孝经一部,使知臣子之道。”上曰:“善。”诏与护卫俱赐焉。二十三年,肃请老,上谓宰臣曰:“梁肃知无不言,正人也。卿等知而不言,朕实鄙之。虽然,肃老矣,宜从其请。”遂致仕。二十八年,薨。谥正宪。(选自金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26、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B.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C.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D.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解析:“漕司”指政府部门,“除”意思是“任命”,两者搭配不当;“僚佐”才是“除”的宾语,所以第二处

27、应在“僚佐”与“皆”之间断开,由此排除A、C两项。“利害”无法做“能使”的主语,它与“钱谷”是并列结构,所以应在“利害”后面断开,而不应在它前面断开。由此排除D项。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隋、唐以后渐少。B.路,宋金时的行政区划,最初是为征赋税、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有了行政区划的性质。C.孝经,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著作,它以孝为中心,集中阐述了儒家“孝”的伦理思想。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解析:D项,错在“褒扬”,谥号可褒可贬

28、。答案: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肃心存仁爱。担任大名少尹时,他认真审理关押在狱中的几千人,释放了其中大部分人;担任济南尹时,对当时有关部门使用重法感到痛心。B.梁肃才干卓越。大乱后军粮不足,皇帝命他担任转运副使措置兵食,他下令数个盐场允许百姓用米换盐,既解决了粮食问题,又让百姓得了好处。C.梁肃尽忠尽言。他忠于朝廷,尽管皇帝有时并不听他的话,但他总是只要有建议就提出来。皇帝对此十分赞赏,还以他为榜样批评了其他大臣。D.梁肃重视孝道。他认为皇帝的亲军相当于汉代羽林军,皇帝应当让这些军人读孝经以明孝道,进而明白做臣子的道理,皇帝赞同并照做了。解析:B

29、项,错在“大乱后军粮不足,皇帝命他担任转运副使措置兵食”。皇帝任命他担任转运副使在前,大乱后粮食不足在后。答案: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宜亲择,不可委之宰相,恐树私恩,塞言路也。答案:陛下应当亲自挑选,不能把相关事情委托给宰相,恐怕宰相会建立私恩,堵塞了进言之路。(2)梁肃以治入异等,遂至大任,廉吏亦可以劝矣。答案:梁肃因善于治理而进入优秀官员行列,身居高位,受到重用,廉洁的官员也可以借此勉励自己了。参考译文:梁肃,字孟容,是奉圣州人。天眷二年考中了进士,调任平遥县主簿,升任望都县令。因为清廉,他被召入朝廷担任尚书省令史。又担任大名府少尹。正隆末年,大名境

30、内出现盗贼,官府把那些身陷盗贼之中而无法辩白自己身份的数千平民百姓都抓起来关进大名监狱。梁肃到任后,经过考察得到实情并进行审理,放出了十分之八九。改任大兴府少尹。梁肃上疏说:“当今国家财力匮乏,不仅是边境军队耗费的。吏部按常规任命各漕司的官员,都是让年老有资格的人去担任,大都不称职。我认为,凡是懂得钱粮事务和知道怎样做能使国家用度充足而且不伤害百姓的人,允许他们上书推荐自己。朝廷从中选择那些可以任用的,授予他们职务。每五年,吏部派官员视察他们辖区内财用的增减情况并据此升降他们的职位。”皇帝未予批复。被任命为河北东路转运副使。这时正值窝斡变乱之后,军粮不足,皇帝下诏让梁肃筹措边兵的军粮。梁肃发布

31、命令要求肇州、北京、广宁的盐场,允许百姓以米换盐,军队和百姓都得到了好处。转任吏部尚书。上疏谈论御史台的进谏事务,其基本意思是“御史台官员从大夫至监察,谏官从大夫至拾遗,陛下应当亲自挑选,不能把相关事情委托给宰相,恐怕宰相会建立私恩,堵塞了进言之路”。皇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梁肃推荐了同安县的主簿高旭,高旭被任命为平阳酒使,梁肃上奏说:“明君任用人才,必定量才任用。高旭是个儒生,其长处在于治理百姓,如果让他管理酒类买卖,不是他能胜任的。”皇上说:“好。”过了很久,他担任了济南尹,上疏说:“如今太平时间长了,应该使用中刑,但有关部门仍然使用重刑,我实在为此痛心。”没有答复。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

32、皇帝对侍臣说:“梁肃因善于治理而进入优秀官员行列,身居高位,受到重用,廉洁的官员也可以借此勉励自己了。”梁肃上奏:“汉代的羽林军都通晓孝经。今天陛下的亲军,相当于汉代的羽林军。我请求每百户赏赐一部孝经,让他们懂得做臣子的道理。”皇上说:“好。”下诏赐给羽林军和护卫人员孝经。二十三年,梁肃请求退休养老,皇帝对宰臣说:“梁肃知无不言,是个正人君子。你们知而不言,我实在瞧不起。尽管如此,梁肃老了,应当批准他的请求。”于是梁肃退休。二十八年去世,谥号正宪。(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5题。咏怀二首(其一)李贺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梁王与武帝,弃之如

33、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注:此诗是李贺因不得举进士,赋闲在昌谷家中所作。长卿:指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在官场上一直不得意,最终弃官而去,与其妻卓文君一起闲居茂陵家中。金泥:水银和金屑和成的泥,用以涂封玉牒(祭告天地的文章)。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相如死后,他的封禅书被汉武帝奉为至宝。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绿草垂石井”写修长的绿草从石井栏上披挂下来,静静地低垂着。这里远离尘嚣,虽安谧静寂,但也萧条荒凉。B.颔联写司马相如用琴声向妻子卓文君倾诉心曲,望着她那在春风吹拂下微微晃动的美丽鬓影,陶然欲醉。C.诗歌前四句描绘了司马相如居住的茂陵的周边环境,以

34、及司马相如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D.颈联写梁王和武帝都没有重用才气纵横的司马相如,而是把他当成断残的草梗一样弃置不用。解析:A项,“但也萧条荒凉”说法错误,“绿草”一句勾勒出一幅形态逼真、情趣盎然的画面,烘托出清幽雅洁的氛围。答案:A15.本诗在抒发诗人的情感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解析:诗歌前四句欲抑先扬,表面上写环境清幽,生活悠闲自得,实际是为后面吐露怀才不遇的深深寂寞和感慨做铺垫。后四句明写梁王与武帝在司马相如生前将他像断草败梗一般地抛弃,其实诗人已经巧妙地将自己融进去,借史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答案:借史抒怀。诗人借司马相如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

35、苦闷。欲抑先扬。本诗旨在抒发自己的怨愤之情,却从描写司马相如的闲适生活入手,前后表达的感情不同,先扬后抑,读来自有一种韵味。(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赤壁赋中,苏轼企望同仙人一起自由飞行,情愿长伴明月的句子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3)论语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9分)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

36、个方面提供了。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经过戏剧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中,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繁荣。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光阴,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机缘衰微无可挽回消耗B.机缘萧条无可奈何打发C.契机衰

37、微无可奈何打发D.契机萧条无可挽回消耗解析:“契机”,事物转化(多指向积极的方向)的关键。“机缘”,机会和缘分。第一处选“契机”。“衰微”,(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第二处选“衰微”。“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无可挽回”,无法使已成的局面好转或恢复原状。第三处选“无可奈何”。“打发”,消磨(时间、日子)。“消耗”,(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第四处选“打发”。答案:C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B.

38、在戏剧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中,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繁荣。C.戏剧在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中,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走向了繁荣。D.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中,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解析:B项,缺主语,“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与“繁荣”搭配不当。C项,“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与“繁荣”搭配不当。D项,“经过中”句式杂糅。答案:A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知识分子不仅可能不再跻身仕途,而且社会地位变得很低下B.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

39、位C.不仅把知识分子贬到低下的地位,而且断绝了他们跻身仕途的可能D.不仅有效防止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解析:A项,从上下文看,句子的主语是“元统治者”,A项以“知识分子”为主语,填入原文中,则是偷换主语。C项,根据冒号后面的内容可知,“把知识分子贬到低下的地位”这一分句应放在紧挨着冒号的位置,排除C项。D项,根据文意,不是“有效防止”,而是“断绝”,排除D项。答案: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我国戏剧中的“丑角”,有忠厚老实的,也有奸刁促狭的,是戏曲中表现面最广泛的行当。诚然,多数的丑角

40、,似乎丑人都是坏人,但是,丑陋的人物类型中也有值得表彰的好人,也有厚道本分的丑角,如盗甲中的时迁。我国的戏曲是一种唯美的艺术形态,美始终是其一贯追求的目标。但是,没有丑,也就没有美,美必须以丑来衬托,所以丑角在戏曲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功能。解析:第处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说“有忠厚老实的,也有奸刁促狭的”“表现面最广泛”,可推断出应填“表现的人物类型非常广泛”一类的内容。第处由下文“似乎丑人都是坏人”可推断出应填“比较适合表现心术不正的类型人物”或“表现的是容貌与品行欠佳的人物”一类内容。第处由上文“没有丑,也就没有美”和下文“美必须以丑来衬托”可推断出应填“美与丑是对立统一的”这类内容。答案:表

41、现的人物类型非常广泛比较适合表现心术不正的类型人物(或:表现的是容貌和品行欠佳的人物)美与丑是对立统一的21.下面是某校学生会写给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李先生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得体或不合规范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改。(5分)邀请函尊敬的李先生:您好!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值此最美人间四月天,贵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戏剧节。您是我国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也是我校杰出校友,全校师生对您十分青睐!现诚挚邀请您莅临戏剧节晚会,担任表演嘉宾,让广大师生有机会一睹您的风采。届时您也会荣幸地观赏到同学们带来的中外经典剧目演出。戏剧节晚会时间是4月14日18:0021:00,地点在学校青春剧场。盼望您务必参加,

42、和我们一起“致敬经典,戏读人生”。2019年4月10日某校学生会解析:“贵校”用于称别人的学校,“青睐”用于得到别人赏识,“荣幸地”用于自己,“务必”语气生硬;格式上,时间放到落款的下面。答案:“贵校”改为“我校”;“青睐”改为“敬重”;去掉“荣幸地”;“务必”改为“拨冗”;落款处“2019年4月10日”和“某校学生会”交换位置。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近日,某网站推出以“追梦奋斗”为主题的大型征文活动,以加强网民互动,传递新时代强音。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参与征文活动。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