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节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例(2015 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题。与王昆绳书清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
2、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
3、,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注】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蔑蔑:藐小,不足称道。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B会合不可以期期:约定。C向人索衣食索:搜寻。D士友间鲜不相庆鲜:少。【答案讲评】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4、A.“义笃而辞质”中的“笃”和“质”的位置相同,都是形容词,把“深厚”代入后很通顺,推断“笃”为“深厚”意,正确。B.“期”可用联想推断法来判断,在成语“不期而遇”中就是“约定”之意。C.“索”,根据语境把单音节词语译成双音节词语“索取”即可。D.“鲜”,可联系陈情表中的“终鲜兄弟”,意思为“少”。)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 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 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ABCD【答案讲评】D(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去离风沙尘埃之苦”是方苞自述南下的经历
5、,“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是方苞的生活状态,“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方苞害怕出现的情况。排除,所以选择 D 项。)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答案讲评】B(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 项无法告诉书童的心事不是“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而是“无所得于身,无所
6、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译文:_(2)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译文:_【答案讲评】(1)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2)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涉及重点实、虚词和词类活用。(1)“岩”“川”是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山岩上”“在河岸边”;“系”是实词,“束缚”。(2)“虽”是“即使”;“入”是“入住”(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逆旅”是“旅馆”;“废”是“荒废”。附:参考译文 方苞顿首:自从那次在书斋中握手(告别)后
7、,没能再见面。接到你写的信,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即使是古代的交好的朋友之间,难道有超过(这种感情的)吗?我和朋友们交往,已经接近十年,(这期间和我)思想兴趣相同,相知很深的朋友,有像您这样的吗?(我)离开国都,乘船向南行进,离开风沙尘埃的苦地,耳目舒放明彻。又离家不能温顺恭敬地供奉父母已久,能够回家问候探望,稍微忘记了身份的贫贱。唯独思念几个朋友,(我们)分离异地,见面的时间又不可以约定。梦中时时看见兄长和褐甫等人击掌谈论古今之事,尽情嬉笑欢呼,醒来后徒增悲伤和离散的遗憾。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停留八天,就被生计所迫来到宣城和歙县一带,这期间经过泾水。路上看到左右两边高高的山峰直冲云霄,河水清凉见
8、底,崖岩参差重叠,风云往来,古树、奇藤、高大的竹子茂盛盘曲生机勃勃。村落里的居民,样子看起来很清闲。于是联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这一类人,逍遥自在、放逸超脱,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天地、日月、山川的精气,浸灌到他们的胸怀,来增加他们的奇特,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都能把大自然的精神如实反映出来。假使让我在这里有一亩宅院、几顷田地,一边耕作,一边修养道德身心,深入钻研经籍并且撰写文章,胸中开阔通达,不受外物的侵扰,自己能够取得的成就,不一定就比古人小。(而我)竟然一年到头困苦不堪,向人索取衣食,有时在山水之间奔波,颠踣困顿,为贫困所迫,有时形体劳累,心怀忧惧,为世俗事情
9、所束缚,不能有一天宽闲自己的身心。有德行的人坚守穷困,不惧怕自己辛苦憔悴,(却)很害怕自己的神智纷乱,学问的积累、增进荒废停止,抱着远大的志向而最终一事无成。我二十六岁了。假使虚度时光,昏昏然一如既往,那么由此而到四十、五十岁,哪里会困难呀!在生前没有什么收获,在死后没留下什么名声,这将与普通人一样不足称道啊。每当想到这件事,如久治不愈的重病附在我身上,半夜起身,绕屋走来走去,我那书童奴仆感到惊奇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事,可以告诉谁呢!您又有什么办法为我筹划呢!兄长您考中了举人,朋友之间很少有不庆贺的,而我却私下为您担忧。韩愈说:“众人认为是进益的事情,我未必不认为是退步。”希望您自己时刻保持自
10、省。我近来想深入钻研各种经籍,打破旧说的束缚,来求证它本来的意思。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时光飞逝,只有各自勉励,以在孤独的生活中寻求安慰。方苞顿首。考纲在线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简要解读一、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这些重要信息包括: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认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释;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还有一些语句能有力地表现作
11、者的观点,集中反映人物的形象,它们也是重要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其考查范围一般是文中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议论、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的重点是对人物言行主张、品德形象的概括能力。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综合能力,其难度比正确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深入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对内容要
12、点的归纳,考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做出正确的判断。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分析综合,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写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叙述的角度、句子语气上及直接抒情议论中,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往往会相应增大。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陷阱设置揭秘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往往有一道题是分析综合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
13、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年年必考。这道题常常以指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技巧,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1无中生有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命题人在选项中故意编造一些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或者是捏造的情节,以此来干扰考生思维。如 2015 年安徽卷第 6 题 B 项: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原文第 3 段开头部分说,官吏为了名声,都在努力突显自己,独梁熙淡泊宁静。但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熙“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这一信息,属
14、于无中生有。2张冠李戴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如 2015 年江苏卷第 7 题 D 项: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而宪来求铭”,让张耒写墓志铭的是欧阳宪,不是苏轼,属于张冠李戴。3弄错时间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叙述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不同事件之间的时间混乱表述。我们来看 2010 年全国卷第 10 题 D 项: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
15、退去。根据文意,张凝、李重贵只是来“策应”保裔,当时,在与契丹血战时,保裔已经“为敌所覆”,张凝、李重贵才赶去救援,并非是张、李二人“与他共同抗敌”。此项在时间表述上混乱。4颠倒顺序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中没有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当作已发生的事情,将原文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当作已出现或必然出现的情况来表述。如2010 年山东卷第 12 题 C 项: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C 项中说申甫“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明显将“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与
16、皇帝授予申甫官职这两件事的先后顺序弄错了。根据原文“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可知,应该是申甫先被皇帝召见,他非常感动,表示愿意誓死为国效力,然后皇帝才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5故意误译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对原文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或词类活用现象等作不恰当的解释,故意歪曲理解原文语句意思。如 2015 年广东卷第 8 题 D 项: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比照原文“象昇上疏救,不得”,逐一分析关键词发现,“上疏”为上奏折,并非亲自赶去,选
17、项错译。又如 2014 年湖南卷第 8 题 B 项: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对照原文:“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生意”与“弭灾”应该是并列的动宾结构,一起修饰限定“之功”,是“生发生命”的意思。全句理解为:“这雪,不唯独因为它的色彩的洁白而值得推崇,还因为有生发生命消除灾祸的功效在其中。”可见并非“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6事件杂糅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或杂糅文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杂糅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杂糅不同人物的观点态度,或杂糅同一人物对不同事件的观点态度,使考生头绪难以理清,正误难以分辨。如 20
18、07 年湖南卷第 12 题 B 项: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当然是治国有“术”的表现,但“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却不是。相应的信息是:“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由“故”可知,“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的后果是“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即群臣士民说的话显得高深莫测,做起事来就远离实际。这是不好的方面,怎么是有“术”的表现呢?7言过其实命题者故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精神从而对其观点态度故意作出错误解说,这是我们常常在解读时容易犯的毛病
19、,即对待古人不能依据其具体时代,不能立足于文本作出合理评价,常常以今律古。如 2008 年重庆卷第 10 题 D 项: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原文中三个典型例子都表明晏子是一个贤能有德、机智幽默的臣子,但并没有表现出其具有“刚正不屈”的品格。文中没有表现晏子据理力争、忤逆君王的情节,他只是在委婉地规劝。8强加联系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把原文本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或联系不直接的事件强行联系在一起,由此推论出一个不符合原文事实的结论。如 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第 6 题 C 项: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
20、嫉妒吕 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此项“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并不是因为“嫉妒吕 地位超过自己”。原文中“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原因是“惧其重入”。所以 C 选项给出不符合原文事实的结论,属于强加联系、因果失当。9以偏概全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如 2015 年新课标全国卷第 6 题 C 项: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此项“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有误,原文中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
21、杀之,并斩十数死囚”,实际上是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和十几个犯了死罪的人,而不是只杀了两个宦官。以偏概全。设题角度:筛选文中的信息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
22、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除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
23、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节选自明史况钟传)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奇:对感到惊异B锄豪强,植良善植:培植C钟尝丁母忧忧:为担忧D或为匿名书毁亮毁:诋毁【答案讲评】C(忧:丧事。)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况钟“刚直”的一组是()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立捶杀数人,尽
24、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ABCD【答案讲评】C(句表现况钟的智慧,句非况钟所为。)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B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C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D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
25、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答案讲评】B(根据语意判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译文:_(2)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译文:_【答案讲评】(1)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大多被他救济供养。(2)平思忠家向来贫寒,不曾因为旧交情而有所请托,人们都认为他们两人是贤德之人。附:参考译文 况钟,字伯律,是江西靖安人。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宣德五年
26、,明宣宗因为感到各地郡守大多不能称职,又正逢苏州等九府缺少知府,这九府都是重要难治之地,于是命令六部及都察院大臣推荐属下廉正有能力的官吏补各府之缺。况钟因为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宣宗特赐诰敕而派遣他前往。苏州地区赋役繁重,豪强猾吏舞文弄墨以奸求利,是号称最难治之地。况钟乘驿站车马来到苏州府。他开始处理事务时,群吏围立在四周请他写下判牒。况钟装作不懂,向左右请教询问,一切按照属吏们的意图去办。群吏大喜,说知府昏暗好欺骗。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以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当即下令打死几人,将属僚
27、中贪赃暴虐庸暗懦弱的全都罢斥,全府上下大为震动,全都奉法行事。况钟于是免除烦苛之征,定立教民条文,事情有不便于民的,即上书朝廷讲明。当时,(朝廷)多次下诏减轻苏州、松江的重赋。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所积累的济农仓存粟每年有几十万石,用来赈济灾荒之外,还用来代交民间杂办赋役和拖欠的租赋。况钟为政,纤悉而且周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他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铲锄豪强,扶植良善,民间将他奉若神明。以前,奉使织造采办和购求花木禽鸟的太监接踵而至,府中僚佐以下官吏,动不动便遭他们绑打。况钟到任后,都收敛行迹不敢再放
28、肆。即使是上级官员和其他省的官吏经过苏州的,也都从心里对况钟有所畏惧。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大多被他救济供养。有个名叫邹亮的人,献诗给况钟,况钟想要推荐他,有人写了匿名书信诋毁邹亮,况钟说道:“这是想让我更快地帮邹亮成名。”当即奏明朝廷,朝廷召授邹亮吏、刑二部司务,后升任御史。当初况钟为吏员时,吴江人平思忠也由吏员起家,任吏部司务,对况钟有恩。到这时候况钟多次请见,对待他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他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说:“并非我没有仆役,这是想借此报答您。”平思忠家素来贫寒,不曾因为旧交情而有所请托,人们都认为他们两人是贤德之人。况钟曾遭母丧,府
29、中百姓前往朝廷请求他留任,朝廷为此下诏命他戴孝起复留任。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应当升迁,府中百姓二万余人前往巡按御史张文昌投诉,请求让况钟继续任职。英宗下诏进况钟食正三品俸禄,仍然留任知府。次年十二月,况钟死于任上。苏州府吏民相聚哭悼,为他立祠致祭。设题角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初,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
30、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仚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侯莫陈悦反,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仚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邙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忽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
31、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责力。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责力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责力袭爵。(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注】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 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
32、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答案讲评】C(根据语意判断。)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
33、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答案讲评】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
34、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答案讲评】A(“有威重”非德高望重之意,是有威严之意。“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错,原文为“以宁勋,追赠”,是说因凭借其子豆卢宁之功被追
35、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译文:_(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责力嗣。时以此多之。译文:_【答案讲评】(1)豆卢宁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朝廷授任他为武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2)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就好像(如同)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对于我有什么区别呢?(我还挑选什么呢?)”最终把豆卢责力作为继承人,世人因此都称赞他。附:参考译文 豆卢宁,字永安,是昌黎徒何人。他的祖先本姓慕容,是前燕北地王慕容精之后。豆卢宁的高祖父慕容胜在燕地,于皇始初年归顺北魏,授任长乐郡守,赐姓豆卢。一说鲜卑人称归
36、义为“豆卢”,故以此为姓,又一说是因为避难而改。豆卢宁的父亲豆卢苌是北魏柔玄军镇的镇将,有威严,被当时的人所称颂。武成初年,因为豆卢宁显著的功勋,朝廷追赠豆卢苌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豆卢宁年轻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长骑马射箭。永安年间,凭借别将的身份跟随尔硃天光入关。又因打败万俟丑奴的功劳,赐爵位灵寿县男。豆卢宁曾经跟梁仚定在平凉川相遇,两人一起练习射箭。豆卢宁就在百步之外悬挂莎草向它射去,一共射出七箭,中了五箭。梁仚定佩服他的才能,赠送给他丰厚的财物。尔硃天光战败后,侯莫陈悦谋反,等到宇文泰征讨侯莫陈悦,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北魏孝武帝西迁,豆卢宁以奉迎
37、之功,被封为河阳县伯,后来被晋封为公。豆卢宁跟随宇文泰生擒窦泰,收复弘农,攻破沙苑,朝廷授任他为武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大统七年,豆卢宁跟从于谨在上郡打败稽胡统帅刘平伏。到梁仚定谋反时,朝廷任命豆卢宁为军司,监察陇右诸军事。贼军叛乱平定后,豆卢宁的官位提升为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统九年,豆卢宁跟从宇文泰迎接高仲密,与东魏军队在邙山作战,又升任左卫将军,进爵为范阳郡公。大统十六年,豆卢宁被任命为大将军。羌人主帅傍乞铁忽和郑五丑等人反叛,豆卢宁率领众将前往讨伐,平定叛乱。西魏恭帝二年,朝廷改封豆卢宁为武阳郡公,升任尚书右仆射。北周孝闵帝即位,授任豆卢宁为柱国大将军。武成元年,豆
38、卢宁出任同州刺史。升任大司寇,进爵楚国公,食邑一万户,另加盐亭县食邑一千户,收取那里的租税。保定四年,豆卢宁担任岐州刺史。恰巧大军东征,豆卢宁抱病登车跟从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号昭。当初豆卢宁还没有儿子时,就收养弟弟豆卢永恩之子豆卢责力。等到生下儿子豆卢赞,亲属都来请求让豆卢赞作为继承人。豆卢宁说:“兄弟的儿子,就好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我还挑选什么呢?”于是把豆卢责力当作自己的继承人,世人因此都称赞他。等到豆卢宁去世,豆卢责力承袭了他的爵位。设题角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贵 生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
39、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鲁君
40、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粗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缪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
41、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注】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绪余:残余。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 役:被役使B使人以币先焉币:礼物C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完:使完好D其亏弥甚者也弥:遍布【答案讲评】D(弥:更加,越发。)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贵生”的一组是()耳目鼻口不得擅行 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使者还反
42、审之,复来求之 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全生为上 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ABCD【答案讲评】C(叙述使者复来找颜阖之事,言“没有感知各种生理欲望的功能,重新回到生命未形成之前的状态”,指的是死,不属于“贵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值一提。C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持身”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
43、样重要。D作者既反对享乐主义,也不提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而是提出了“全生”的理念,认为全面顺应生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答案讲评】C(从“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可知,“同时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表述错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译文:_(2)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译文:_【答案讲评】(1)我现在恰巧有着严重的忧虑之症,正要治病,没有空闲去治理天下。(2)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因为国君之位而伤害自己生命的了。这必定就是越人一心想要让他做国君的原因。附:参考译文
44、圣人深入地思考天下之事,(发现)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是为生命所役使的。即使耳朵想听声音,眼睛想看色彩,鼻子想闻香气,嘴巴想吃美味,但如果对生命有害,就要加以克制。由此看来,耳朵、眼睛、鼻子、嘴巴,不能随意行事,一定要加以克制。好比担任各种职务的官员,不能随意行事,一定要加以克制一样。这就是重视生命的方法。尧打算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回答说:“让我做天子还是可以的。然而,我现在恰巧有着严重的忧虑之症,正要治病,没有空闲去治理天下。”天下,是多么大的事物,但他不因此而损害自己的生命,又何况其他的事物呢?只有不因为天下而损害自己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越人杀
45、死了三代国君,王子搜感到很害怕,逃到采掘丹砂的山洞里。越国没有了君主,到处找寻王子搜都没能找到,(便)追踪他来到洞穴。王子搜不肯出洞,越人用艾草薰洞,还为他准备了国君的乘舆。王子搜拉着绳索登上车,仰天大呼说:“国君之位啊,就是不能够放过我啊!”王子搜并不是讨厌做国君,而是憎恶做了国君难免会招来杀身的祸患。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因为国君之位而伤害自己生命的了。这必定就是越人一心想要让他做国君的原因。鲁国国君听说颜阖是得道之人,派人带着礼物事先向他致意。颜阖守着自家的门,穿着粗布衣,而且亲自喂牛。鲁国国君的使者到达,颜阖独自面对他。使者说:“这是颜阖的家吗?”颜阖回答说:“这是颜阖的家。”使
46、者献上礼物,颜阖回答说:“恐怕你听错了,鲁君会降罪于你,不如(回去)将情况审查核实清楚。”使者回去反复核查后,又来找颜阖,可是找不到了。所以像颜阖这样的人,并不是厌恶富贵,只是由于看重生命而讨厌富贵。所以说:修炼道行的真谛,在于保持自身,其余的较大的部分,在于为国家着想;剩下的微末的部分,才是为天下着想。由此看来,帝王的功业,在圣人看来是次要的事情,不是用来保全身体修养生性的途径。子华子说:“全面地顺应生性是最好的,部分地顺应生性要差一些,死亡又要差一些,压抑生性最差了。”所以,所谓看重生性,就是说全面顺应生性。所谓全面地顺应生性,是指各种生理欲望都得到适当的满足。所谓部分地顺应生性,是指各种
47、生理欲望部分能得到适度的满足。部分地顺应生性,就是对所看重的生性的压抑。不能适度满足的欲望越多,对于所看重的生性压抑就越急迫。所谓死,是指没有感知各种生理欲望的功能,重新回到生命未形成之前的状态。所谓压抑生性,是指各种生理欲望没有得到适当满足,得到的都是厌恶的。屈服于人是令人憎恶的,受辱于人也是令人憎恶的。没有什么比不行道义更为耻辱的了,因此不行道义,就是压制生性,但压制生性不只表现在不行道义上,所以说,生性受到压制还不如死去。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耳朵听到所厌恶的声音,还不如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眼睛看到讨厌的东西,不如什么东西也没有看到。大凡各种生理欲望,都有它们最厌恶的东西,如果一定不能幸免
48、的话,还不如没有感知各种生理欲望的作用。没有感知各种生理欲望的作用,这就是所谓死亡了,所以压制生性还不如死去。一、筛选信息题的一般步骤通读存疑。阅读全文,遇有小的阅读障碍可暂作疑问搁置。疑问常常有两种情形:一是冷僻字词或典故,未给注解,通常不会成为出题点,可忽略;二是冷僻的甚至不曾见过的内容出现在相关题中,往往会是提示性的,因而也常常是正确的,要敢于确认。筛选取要。在通读的基础上做出信息筛选。信息筛选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该题的题干实际就成了我们读取信息的路径,沿径寻津,难题就不难解决了。读题复归。高考文言文阅读题题目中,均包含了
49、反过来可帮助我们通读原文的内容,要善于利用这些信息。二、解答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清主次。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为人物传记,阅读时需弄清与传主有关的事情,涉及的人物和人物关系,有时还要弄清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等。有时阅读材料提及的不止一个人物,涉及的不止一个事件,表述的不止一层意思,这时就有轻重主次之分。而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就要分清轻重主次。2辨明因果。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无论记叙文、议论文,都会有种种因果联系,如所叙事件、人物、传主处事的态度、作者的主张等。要把握文章内容,就要把文中的因果联系辨析清楚。3把握全面。正确解答这类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
50、文意。然后看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如是前者,需要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以避免错误;如是后者,则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力求全面准确。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要遗漏细节。4仔细查对。要放回原文中查对,特别是事件中的人物角色、行为的程度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三、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其选项出错的方式,简单归纳如下:望文生义。主要指罔顾文章整体内容,仅从字面上附会文意,做出错误的认知。移花接木。将彼时彼地的事件,混淆在此时此地里,造成穿凿附会的解读。不求甚解。不细心提取文中信息,关键词语不作推敲,致一知半解,其解读也就似是而
51、非。费解难懂。这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语言表达晦涩,意思不明;二是文意理解偏差,归纳有误。近年来,高考试卷均把对文意总体把握的考查作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头戏,新课标全国卷对本考点的考查一般为选择题。考查的内容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人物言行主张或品德形象等)的一组。二是考查对总体文意的叙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的判断能力。综合前边的分析,高考对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将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每年仍有小的变化,考生只要读懂了原文,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课时训练(16 题,选文言文 4篇)第二十六
52、课时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
53、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游。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
54、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注】王氏:王安石。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B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比:及,等到C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扣:扣问D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蕲:通“祈”,求【答案讲评】B(比:近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B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
55、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C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D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答案讲评】C(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56、。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讨价还价,买其他东西也是这样。大家慢慢信服他,不欺骗他。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答案讲评】A(“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有误,原文意思是不随便与外人交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译文:_(2)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译文:_【答案讲评】(1)但是蒋季庄所擅长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恐怕就是这样的吧?(关键点:长、谓、其,“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句式)(2)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这是不能分辨礼
57、法道义啊!(关键点:等、无名、礼义,判断句式)附:参考译文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两人相处得很好。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常与人来往,却只和你
58、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的,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询问他,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所擅长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很深。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
59、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刚亮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他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其四说,周日章,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人只求能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
60、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衣服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法道义啊!”最终还是推辞掉。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少孤,育于叔父。其贵也,不知其母姓。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以故战辄有功。时陕西贼入河南,图怀庆。廷议令良玉将昌平兵往剿,大指专办河南。会贼寇修武、清化者窜入平阳,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颇有斩获。时曹文诏将陕西兵,帝令良玉受尚璟节制,与文诏同心讨贼。良玉之起由
61、侯恂。恂,故东林也。马士英、阮大铖用事,虑东林倚良玉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筑板矶城为西防。良玉叹曰:“今西何所防,殆防我耳。”会朝事日非,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面触马、阮。既返,遣缇骑逮澍,良玉留澍不遣。澍与诸将日以清君侧为请,良玉踌躇弗应。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巡抚毕自肃自经死,良玉坐削职回乡。大凌河围急,诏昌平军赴援,总兵尤世威护陵不得行,荐良玉可代率兵往。已,恂荐为副将,战松山、杏山下,录功第一。十一年正月,良玉与总兵陈洪范大破贼于郧西。张献忠假官旗号袭南阳,屯于南关。良玉适至,疑而急召之,献忠逸去。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未几,请降,良玉知其伪,力请击
62、之,文灿不许。十五年四月,自成复围开封。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起为督师,犒良玉营将士,激劝之。良玉及虎大威、杨德政会师朱仙镇,贼营西,官军营北。十七年三月,诏封良玉为宁南伯,畀其子梦庚平贼将军印,功成世守武昌。命给事中左懋第便道督战,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疏入,未奉旨,闻京师被陷,诸将汹汹,以江南自立君,请引兵东下。良玉恸哭,誓不许。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吾击之!”以巨舰置炮断江,众乃定。(选自明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 檄:檄文B良玉适至适:恰好C贼营西营:扎营D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 闻:使闻【答案讲评】A(檄:此处
63、是动词,诏令,下诏命令。)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B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C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D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答案讲评】D(据文意判断。)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良玉少时多舛,成年后显贵。他小时候父亲就死了,连母亲的姓氏都不知道,被叔父养育大。后被封为宁南伯,父子世代得以把守武昌。B左良玉受人提携,能善待部下。他因侯恂的推荐
64、而做官,尤其是削职回乡后,侯恂推举他做了副将。他善于安抚士兵,能得到他们的欢心。C左良玉骁勇善战,每战都建功。他作战勇猛,屡建奇功,曾以副将身份率军战于松山、杏山,功劳评定排第一。在郧西与陈洪范也大败敌军。D左良玉尽忠报国,且很有智谋。他为朝廷尽心尽职,常年在外征战,京师沦陷后仍忠心不改。张献忠假装投降时是良玉识破了他的诡计。【答案讲评】A(原文是“功成世守武昌”,大功告成以后让他们父子世代把守武昌,“得以把守武昌”不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朝事日非,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面触马、阮。译文:_(2)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起为督师,犒良玉营将士,激劝之。译文:_
65、【答案讲评】(1)适逢朝廷中的事情一天不如一天,监军御史黄澍仗着良玉的势力,当面顶撞马士英、阮大铖。(关键词:会、非、触)(2)(朝廷)于是从狱中释放当初推荐过良玉的原尚书侯恂,起用他担任督师,犒劳良玉军营的将士,激励他(奋勇作战)。(关键词:介词结构后置句、起、激劝)附:参考译文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被叔父带大。等到他显贵的时候,连母亲的姓氏都不知道。他身材修长,面带红色,矫健勇猛,善于左右张弓射箭。他不大识字,但很有智谋,善于安抚士兵,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因此每每打仗都能立功。当时陕西造反的农民进入河南,妄图攻占怀庆。朝廷命令良玉率领昌平军前往剿除,大体要他专门办理
66、河南的军事。恰逢进攻修武、清化的乱军窜入平阳,朝廷于是诏令他到山西去抵御,杀伤、俘获了许多敌人。这时曹文诏率领着陕西的军队,朝廷命令良玉接受尚璟的节制,与文诏齐心讨伐乱贼。良玉的做官曾得力于侯恂的推荐。侯恂,原本是东林党人。马士英、阮大铖掌权后,担心东林党人依靠良玉跟自己为难,就说谎话跟良玉结交,暗中忌恨他,并修筑板矶城作为向西防御的屏障。良玉叹着气说:“现在西面有什么好防的,大概是防我吧!”适逢朝廷中的各种事情一天不如一天,监军御史黄澍仗着良玉的势力,当面顶撞了马士英、阮大铖。黄澍返回后,朝廷派遣锦衣官员来逮捕黄澍,良玉把黄澍留下不肯交出。于是黄澍与其他一些将官天天请良玉出兵清除皇上身边的坏
67、人,良玉犹豫不决,没有答应。崇祯元年,宁远城发生兵变,巡抚毕自肃自杀而死,良玉因为此事丢官回了家乡。大凌河被围告急,庄烈帝诏令昌平军赶去支援,总兵尤世威因护守皇陵不能去,就推荐良玉代他率兵前往。过后,侯恂推举他做了副将,带队在松山、杏山下与敌作战,经评定功劳排在第一名。十一年(1638)正月,良玉与总兵陈洪范在郧西大败敌军。张献忠借官府的名义袭击南阳,驻扎在南关。良玉正好赶到,心中怀疑,就召他们前来,献忠逃跑而去。良玉追上去,射了两箭,射中他的肩膀,又挥刀猛砍,献忠血流满面。他的部下及时援救才得免一死,于是逃到谷城。不多时,张献忠请求投降。良玉知道他是假装投降,竭力请求向他进攻,文灿不允许。十
68、五年四月,李自成又围攻开封。朝廷于是从狱中释放当初推荐过良玉的原尚书侯恂,起用他担任督师,犒劳良玉的将士,来激励他奋勇作战。良玉与虎大威、杨德政在朱仙镇会师,贼寇的军营扎在镇西,官军在镇北扎下营寨。十七年三月,朝廷下诏封良玉为宁南伯,给他的儿子梦庚平贼将军的大印,大功告成以后就让他们父子世代把守武昌。又命令给事中左懋第顺路经过时督促他出兵作战,良玉于是按年月拟定了一份出兵计划交了上去。他的奏疏交上后还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就听说京师被攻陷。良玉部下的将领人心惶惶,因为江南拥立了新皇帝,请求率兵东下。良玉痛哭失声,发誓不许他们东下。副将马士秀说:“哪个不听左公命令要东下,我杀了他!”并在大船上架起
69、大炮截断长江航线,大家这才平静下来。第二十七课时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之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
70、争渡焉。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
71、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中山王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迁左将军、南兖州刺史。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年逾八十,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节选自北史傅永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让:责备B渡南岸,当深处置之置:放置C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徙:迁徙D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将:率领【答案讲评】C(徙:流放。)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中山王英
72、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B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中山王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C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中山王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D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中山王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答案讲评】C(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中山王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
7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永年少时虽然武艺超群,但缺少学问。有朋友给他一本书,他竟然不理解,答不出朋友从书中提出的问题。B傅永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他摸准了南齐入侵之敌的心理和行动规律,巧置迷惑敌人的标记,并设伏兵,一战而大获全胜。C傅永临阵作战勇敢,七十多岁时还亲自率兵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敌人用箭把他的大腿射伤,他拔出箭继续战斗,把敌人打得大败。D傅永具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中山王英东征钟离,上表请求让傅永为将,未得到朝廷允许,对此傅永颇有怨言;八十多岁了,他还能骑马射箭。【答案讲评】A(应为“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74、翻译成现代汉语。(1)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焉。译文:_(2)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译文:_【答案讲评】(1)(两处)火都燃了起来,(敌军)便无法标记他们原来渡河的地方,于是他们就朝着傅永放置点火标记的地方争相渡河。(关键词:竞,本,济,所置火。)(2)以前汉高祖摸着脚趾头,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了伤。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统帅,怎么能给贼寇(敌人)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关键词:扪,微,奈何,名。)附:参考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年时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归顺北魏,不久又向南逃亡。他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
75、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才干。王肃做豫州使的时候,任命傅永做平南长史。齐国将领鲁康祖、赵公政侵犯豫州的太仓口,王肃命令傅永抗击他们。傅永考虑到吴、楚的军队喜欢以偷袭敌营为能事,而且贼人如果夜袭,必然要在渡过淮河的地方用火来标记它的浅水处。傅永设下埋伏之后,仍然秘密地派人用壶盛着火油,渡到淮河南岸,放置在水深的地方,嘱咐他们说:“如果有火起,就把这些火油点着。”这天夜里,鲁康祖、赵公政等果然亲自率领部队来劫营。东西两边的伏兵一起夹击,鲁康祖等人逃奔向淮水。(两处)
76、火都燃了起来,(敌军)便无法标记他们原来渡河的地方,于是他们就朝着傅永放置点火标记的地方争相渡河。河水很深,淹死很多人,被斩首的有几千人,活捉了赵公政。鲁康祖连人带马掉进淮河里,早晨找到了他的尸体,斩下脑袋后连同赵公政一起送到了京师。裴叔业围困涡阳,当时皇帝正在豫州,派遣傅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一起救援他。傅永说:“挖很深的沟壑,筑坚固的壁垒,然后图谋解救涡阳之围。”高聪等人不听从他的意见,结果一交锋就失败了。高聪等人丢盔弃甲逃到悬瓠城,傅永独自收拾了散兵慢慢地返回。贼兵追来,他又设下埋伏还击,打击了敌军的锐气。(后来)刘藻受到流放边境的处分,傅永仅仅是被免官而已。还没过十天
77、,傅永被诏为汝阴镇将,兼任汝阴太守。中山王英征讨义阳,傅永任宁朔将军、统军,他担当包围任务来阻遏义阳的南门。齐将马仙琕扎营相连,逐渐挺进,谋划着解救围困。傅永于是分出一部分军队给长史贾思祖,命令他坚守兵营堡垒,自己率领骑兵和步兵一千多人,向南迎击马仙琕。贼人从上面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再次冲进敌阵,于是大败敌军。马仙琕烧毁营寨卷起盔甲逃跑。中山王英说:“您受伤了!还是回营寨吧。”傅永说:“以前汉高祖摸着脚趾头,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统领,怎能给贼寇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于是和众将士一起追赶敌人深夜才回。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军将士没有
78、不认为他豪壮勇猛的。后来他担任恒农太守,但这不是他心里所喜欢的职务。当时,中山王英向东征伐钟离,上奏请求让傅永担任将军,朝廷没有接受。傅永常常说:“东汉的马援、西汉的充国,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唯独我这老将被拘束在这里!”但他在管理人方面不太擅长,所以在任时没有特别好的名声。后来担任左将军、南兖州刺史,还能驰骋射箭,骑马挺矛,年纪已经过了八十,经常避讳说老,总说自己是六十九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李遵勖,字公武,崇矩孙,继昌子也。生数岁,相者曰:“是当以姻戚贵。”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及长,好为文词,举进士。大中祥符间,召对便殿,尚万寿长
79、公主。初名勖,帝益“遵”字,升其行为崇矩子。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第永宁里。主下嫁,而所居堂甃或瓦甓多为鸾凤状,遵勖令隐去;主服有龙饰,悉屏藏之,帝叹喜。领澄州刺史,坐私主乳母,谪均州团练使,徙蔡州。逾年,起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复左龙武军将军,领宏州团练使,真拜康州团练使,给观察使禄。时继昌官刺史,遵勖请班其下,许之。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既还,上表自劾,帝使辅臣慰谕之。迁泽州防御使,又迁宣州观察使。求补郡自试,出知澶州,赐宴长春殿。在郡,会河水溢,将坏浮梁,遵勖督工徒,七日而堤成。迁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宁国军节度使,徙镇国军、知许州。水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
80、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后以疾请援唐韦嗣立故事,求山林号,诏不许。初,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人有何言?”遵勖不答。太后固问之,遵勖曰:“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太后曰:“我非恋此,但帝少,内侍多,恐未能制之也。”尝上三说五事以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以太后乳母多干预国事,太后崩,遵勖密请置之别院,出入伺察之,以厌服众论。其补助居多类此。所居第园池冠京城。嗜奇石,募人载送,有自千里至者。构堂引水,环以佳木,延一时名士大夫与宴乐。师杨亿为文,亿卒,为制服。及知许州,奠亿之墓,恸哭而返。又与刘筠相友善,筠卒,存恤其家。通释氏学,将死,与浮图楚圆为偈颂。卒,赠中书令,谥曰和
81、文。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选自宋史李遵勖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名勖,帝益“遵”字 益:增加B升其行为崇矩子行:品行C遵勖请班其下班:排序D构堂引水,环以佳木构:修建【答案讲评】B(行:辈分。)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B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C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D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答案讲评】B(后继昌守泾州,暴感风眩。遵勖驰省不俟命,帝遣使令乘驿赴之。)3下列
8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遵勖小时候就曾被看相的人认为日后当因是皇亲国戚而显贵,他后来果然考中进士,并成为驸马,被赐予驸马都尉之职。B李遵勖为人谨慎,府第中带有凤、龙等图饰的器物,或命拆除,或隐藏起来;可也曾因犯错而被贬,但不久又被起用。C李遵勖自己请求到地方任职来试试自己的能力。在任澶州刺史之时,为防止黄河泛滥,他监督工匠施工,七天就修成了大堤。D李遵勖对朝政多有辅助,他曾劝章献太后还政天子,也曾暗中请求皇帝把晋国夫人安置在别的宫中以压服众人的议论。【答案讲评】C(不是“防止黄河泛滥”,文中“会河水溢”,表明黄河已经泛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
83、军多不练习而隶籍,遵勖命部校按劾,拔去十七八。译文:_(2)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译文:_【答案讲评】(1)水军大多不练习但却隶属军籍,李遵勖下令进行考察核验,有十分之七八的水军被裁撤。(关键词:隶籍,隶属军籍;按劾,考察核验;拔去,裁撤、去除。)(2)我没有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年,太后应该按时还政天子。(关键词:但,只是;既冠,已经成年;以时,按时、及时。)附:参考译文 李遵勖,字公武,是李崇矩的孙子、李继昌的儿子。出生几年的时候,看相的人说:“这孩子当因是皇亲国戚而显贵。”少年时学习骑射,在冰雪上驰骋,马脱缰逃跑,他掉到崖下,众人以为他死了,李遵勖慢慢起来,没有
84、受伤害。等他长大后,喜欢做文章,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大中祥符年间,他被皇上召到便殿奏对,娶万寿长公主。开始他叫李勖,真宗给他加上“遵”字,提升他的辈分为李崇矩的儿子。授予他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赐府第永宁里。公主下嫁,但所住的房屋或井壁的砖瓦多是鸾凤的形状,李遵勖下令拆去;公主的衣服有龙的装饰,他就都藏起来。皇上很高兴。李遵勖担任澄州刺史,因为私通公主的乳母被贬为均州团练使,转到蔡州。第二年,皇上起用他为太子左卫率府副率,恢复他的左龙武军将军之职,为宏州团练使,实际为康州团练使,给他观察使的俸禄。当时李继昌是刺史,李遵勖请求自己的位序在他下面,皇上允许。后来李继昌为泾州守臣,突然染上风眩,李遵
85、勖不等皇上批准就赶紧去看望,皇上派使臣传令让他乘驿车前去。李遵勖回来后,上表自己弹劾自己,皇上让辅臣慰抚他。李遵勖升任泽州防御使,又升为宣州观察使。他请求到地方任职,试试自己的能力。出任澶州知州,皇上在长春殿给他赐宴。他在地方,正赶上黄河泛滥,将要毁坏浮桥,李遵勖监督工匠们,七天就修成了河堤。他被升为昭德军节度观察留后,任命为宁国军节度使,转到镇国军,任许州知州。水军大多不练习但却隶属军籍,李遵勖下令进行考察核实,有十分之七八的水军被裁撤。后来他因病请求用唐代韦嗣立的例子辞职,只求一个山林的封号,皇上不许。当初在天圣年间,章献太后屏退左右问他:“人们有什么议论?”李遵勖不回答。太后坚持问他,李
86、遵勖说:“我没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太后应该及时还政天子。”太后说:“我并非留恋这个,只是皇上年少,内侍又多,恐怕皇上不能控制他们。”李遵勖曾献上三说五事来议论时政。晋国夫人林氏,因是太后的乳母多次干预国事,太后去世后,李遵勖暗中请求皇上把她安置到别的宫中,对她的行动进行探察,来压服众人的议论。他对朝政的辅助大多像这样。李遵勖府中的花园、池塘是京城最好的。他嗜好奇石,招募人运送,有从千里之外运来的。在园中建堂引水,用好的树木环绕在水边,延请当时的名人与他游乐。他跟杨亿学做文章,杨亿去世,他穿丧服守丧制。等他任许州知州时,祭奠杨亿之墓,痛哭而回。李遵勖还同刘筠要好,刘筠去世后,他抚恤刘筠的家属。李遵勖精通佛学,临死时,他与楚圆和尚做偈颂。他去世后,被赠官为中书令,谥号“和文”。他写有间宴集二十卷、外馆芳题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