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考点一 反射和反射弧基础夯实型 核心知识回顾 1.神经元的结构:(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_。轴突(2)树突和轴突:数量长度分支数功能树突多_多接受兴奋轴突少_少传导兴奋短 长 2.反射:(1)意义:_的基本方式。(2)特点:需要_的参与。对_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神经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 内外环境 3.反射的结构基础:_。(1)模式图:(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_,_,_,_,_,_。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节(3)图中有_个神经元。(4)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 _。(5)直接刺激,能够引起肌肉
2、收缩,这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 _。3 不属于 反射弧结构不 完整【教材易漏边角知识】必修3 P17“思考与讨论”2 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所包含的神经元个数相 同吗?如何证明脊髓是上述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_ _ _ _。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包含2个神经元,缩手反射的反射 弧包含3个神经元;通过实验破坏脊髓,若膝跳反射 和缩手反射不存在,说明脊髓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 枢,反之,则说明脊髓不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思维诊断】(1)任何反射弧都需要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 神经元三个神经元的参与。()分析:膝跳反射仅需两个神经元的参与。(2)神经纤维就是神经。()分析:一条
3、神经包含多条神经纤维。(3)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 器。()分析:感受器是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 生兴奋;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 肉或腺体活动。(4)没有感觉产生,不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 动产生,不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分析:没有感觉产生,可以是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 经中枢受损伤;反射弧中的每一部分受损伤,都会导 致没有运动产生。(5)没有反射弧,就没有反射。()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完成的结构 基础是反射弧。(6)刺激某一完整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 应器产生相同
4、的反应。()分析:当反射弧完整时,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产生 的兴奋都能传至效应器,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 应。高考角度全练 1.(2014安徽高考)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165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A项中是“铃声”,B项中是“味觉”,C项中是“新
5、”,D项中是“铃声”和“食物”。(2)关键知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反射弧的结构以及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的产生、传导等知识。根据题意可知,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的分泌均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的分泌这两个反射弧中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均不同,属于不同的反射弧;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能够使狗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因此能够促进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选项正确。2.(2017石家庄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166 A.该
6、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 B.若处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的反射活动 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解析】选C。根据题图可以判定,是神经中枢,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是感受器,A错误;若处被破坏,刺激时,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但是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之为反射,B错误;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正确;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错误。【方法技巧】如何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无 神经节的是传出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
7、判断:与“”相连的为传 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 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3.(2017武汉模拟)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8、【解析】选B。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参与也能完成;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加固训练】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C.新生婴儿的兴奋,就会引起兴奋;正常成年人的兴奋,不一定兴
9、奋 D.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解析】选D。由图示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 可推出,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为突触。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若发生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正常;兴奋在传递 过程中发生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此过程需要消耗 能量,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兴奋的 传递;新生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对低级中枢的控制 能力极差;正常成年人可以自主控制排尿,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兴奋能传到,但不能传到大脑皮层。考点二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重点探究型 核心知识回顾 1.兴奋的产生:(1)静息电位 +K内负外正(2)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2.兴奋在神
10、经纤维上的传导:K+Na+(1)传导过程:兴奋部位局部电流 _ 部位 _变化。(2)传导形式:_(或神经冲动)。(3)传导特点:_。未兴奋 电位 电信号 双向传导 刺激 产生(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 系: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 位,与兴奋传导方向_。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 位,与兴奋传导方向_。相反 相同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图甲中序号代表的结构:_,_,_,_,_,_。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2)用文字描述乙图中的突触类型并用图像画出。A:_。B:_。(3)传递特点及原因:特点:
11、_。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_释放,作用于_ _。轴突细胞体型:轴突树突型:单向传递 突触前膜 突 触后膜(4)传递途径:兴奋突触小体_突触前膜_ 突触后膜。(5)信号转换:_。(6)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_。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膜电位的变化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特别提醒】(1)离体和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不同: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沿着反射弧单向传导的。(2)突触小体和突触不同: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
12、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上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高考探究归纳【高考典题示例】(2016全国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167()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1)神经细胞由兴奋到静息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消耗能量。【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
13、节的基本原理。A 项,神经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 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故正确。B项,神经递质通过胞 吐由突触前膜释放,该过程需要消耗ATP,但神经递质 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故错误。C项,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 上,该过程需要模板、原料和ATP,故正确。D项,神 经细胞由兴奋恢复为静息状态时,排出钠离子属于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故正确。【高考母题变式】变式1 构建突触模型 (1)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从左到右(2)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_ _,在此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来自_ _(填场所),这种运输方式体现了生物膜
14、具有_ _的特点。(3)兴奋在图示结构中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_(填“快”或“慢”),其原因是_ _。胞 吐 线粒体和细胞质基 质 一定 的流动性 慢 神经递质在突触 间隙中的运输速率要慢于神经纤维上电信号的变化 变式2 静息电位发生时物质运输方式的分析 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难 以发生,其原因最可能是_ _ _。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 致细胞内大量的K+外流,使细胞的静息膜电位绝对 值增大【备考方法规律】巧记神经递质的“一、二、二”细胞膜的流动性 兴奋性 抑制性 高考角度全练 角度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2013全国卷)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
15、是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传导”和“传递”的区别:前者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送,后者指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送。(2)确定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的关系时,画出具体图示即可看出。【解析】选C。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传递及方向的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A、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
16、递的,C错误;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D正确。2.(2017湖南六校联考)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168 A.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B.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C.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D.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解析】选D。由图可知,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外正 内负,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即动 作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 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兴奋
17、在神 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 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 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 持的静息电位;丁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造成的,而无Na+内流。角度2 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3.(2017郑州模拟)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C.释放的多巴胺与结合会导致细胞B
18、的膜电位改变 D.多巴胺只能由细胞A释放,作用于细胞B使兴奋单向传递【解析】选B。神经细胞A与神经细胞B之间相互联系的 结构称为突触,图中表示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 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细胞 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 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使多巴 胺的作用时间延长;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 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神 经冲动;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是单向的。【知识总结】突触结构及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相关知 识归纳(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 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但消
19、耗能量。(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的释放 与线粒体有关。(3)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突触后膜上受体的 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4)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5)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神经递质、激素等属于信号分子。4.(2016全国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
20、”)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神经递质形成有线粒体参与,被受体作用后有两个去向。(2)解题关键:分析图中字母代表的物质及箭头所指的去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递质的产生与作用、兴奋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1)从题图中可看出,A-C被D酶水解后产生A和C,其中 C又重新被吸收回细胞内,再参与A-C的形成。多巴胺 和一氧化氮也能传导神经冲动,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A-C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 间隙,再
21、经自由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相应受体结 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3)若图中的D酶失活,发挥作用之后的A-C不能被及时水解,则持续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上发挥作用,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答案:(1)C 能(2)胞吐 突触间隙(3)兴奋【加固训练】1.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解析】选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通过K+外流维持“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纤维的兴
22、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2.如图为人体神经元模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的物质属于神经递质,释放到的方式是胞吐 B.A点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 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D.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解析】选C。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到达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神经元长的部分是轴突;兴奋在传导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考点三 膜电位变化曲线与电位测量难点突破型 核心知识回顾 1.膜电位变化:(1)图示:离体神经
23、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 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右图表示该 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2)解读:a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_的通透性 大,主要表现为_,使膜电位表现为_。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_ 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_。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K+K+外流 外正内负 Na+外负内正 2.膜电位的测量:(1)静息电位的测量方法: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 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生_次偏转(如上图 甲)。一 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 针_(如上图乙)。不偏转(2)动作
24、电位的测量方法: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_的偏转(如上图)。两次方向相反 0(3)测量结果分析:若电流计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如 下图甲),则测量结果有_个“波峰”(如下图乙):一 若电流计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如下图 甲),则测量结果有_个“波峰”(如下图乙)两 3.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1)在神经纤维上(如下图):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 _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 _。两次方向相反 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ab=bd)(如下图):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
25、触间的传递速度_于在神 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 表指针发生_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 奋,电流表指针发生_次偏转。小 两次方向相反 一 4.兴奋传导方向的实验探究:(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a.方法设计:电刺激上图中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b.结果分析:若_,说明兴 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_ _,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 向的。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 A有反应,而 处无电位变化(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方法设计:先电刺激上图处,测量处电位变 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b.
26、结果分析:若_ _,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_ _,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单向的。两次实验的测量部位均发生电位变 化 只 有一处电位改变【特别提醒】(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2)Na+的排出是通过载体蛋白实现的,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高考角度全练 角度1 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1.(2017临沂模拟)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27、()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注意以下两点:(1)两曲线的起点相同,说明开始时的静息电位相同。(2)动作电位的高低主要与膜外的Na+浓度呈正相关。【解析】选C。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考查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的原理。依图示,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故B项正确;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故C项错误;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
28、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曲线a,故A、D正确。【延伸探究】如果把离体的神经纤维放在高Na+浓度的海水中,则膜电位变化和a曲线相比有何区别?提示:电位变化比a曲线更大。因为高Na+浓度海水中 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大,所以电位变化较大。2.(2017洛阳模拟)-氨基丁酸(GABA,结构简式H2NCH2CH2CH2COOH)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对脑部具有安定作用。图甲为-氨基丁酸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机理(X、Y为影响膜电位变化的两种重要物质),图乙为一次膜电位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169 A.图甲中的物质X指的是-氨基丁酸,它不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原
29、料 B.图甲中的物质Y指的是阴离子,它的流入会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 C.某病人体内缺乏GABA酶,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 D.AB段主要发生K+外流,BD段主要发生Na+内流【解析】选C。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 判定GABA不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由图示可以 看出,X是从突触小泡中释放出来的,其应该是神经递 质GABA,它具有抑制兴奋的作用,因为GABA与受 体结合后会引起阴离子内流,阻止电位逆转,使动作 电位不能形成。某病人体内缺乏GABA酶,当GABA与突 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被灭 活,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持续受到抑制。静息电位的维持(AB)与
30、恢复(DF)主要靠K+外流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BD)主要靠Na+内流来实现。角度2 电位测量指针偏转分析 3.(2017郑州模拟)下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解析】选C。静息电位是电流表一极连在膜内,一极 连在膜外测得的,两极同连在内侧或外侧测得的是动 作电位,A错误。a点兴奋,膜内电流方向为ab,
31、b点 兴奋,膜内电流方向为ba,B错误。当兴奋传至a、b 之间时,a、b之间的电位差为0,即t2t3,当兴奋传 至b时,b处形成动作电位,电位差曲线出现反向变 化,C正确。图乙中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a 处和b处产生动作电位,并且曲线中偏离横轴的一段均由Na+内流造成,偏回横轴的一段均由K+外流造成,D错误。4.(2017太原模拟)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适宜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在图示部位给予一适宜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 B.将图1电流计电极一个置于膜内,一个置于膜外,不给予刺激时
32、指针也能偏转 C.图1中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电位为图2中的A点所示的电位,即-60毫伏 D.图2的C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这是Na+内流所致【解析】选C。图1中在图示部位给予一适宜刺激后,由于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处不同时兴奋,所以两个电极 之间会出现2次电位变化,导致指针偏转2次;如果将 电流计的两个电极置于膜的内、外两侧,由于在静息 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电位差,所以也会导致指针偏转;图1电流计的两电极均位于膜外,在神经纤维未受到刺 激时,电流计的两电极处都为正电位,指针不偏转,不能测到电位变化;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由于Na+内流,导致膜外负电位,膜内
33、正电位。5.(2017日照模拟)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下图1所示,其中甲位于膜内,乙位于膜外,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电流计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 mV C.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D.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解析】选C。静息时钾离子的分布是内高外低,所以甲(膜内)处钾离子浓度比乙(膜外)处高;图2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在静息时,膜外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都是0;图2中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
34、次偏转;若在处给予适宜刺激,右电极处电位呈负值时,左电极处电位仍呈正值,此时装置可以测到电位变化。【加固训练】1.下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 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 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解析】选B。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作电位增大,d点上移;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使膜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
35、增大,c点将下移。2.下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4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解析】选A。曲线图所示为指针偏转1次所测得的结果;选项B、C、D图中指针都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故A选项正确。考点四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夯实型 核心知识回顾 1.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2.各级神经中枢的关系:(1)_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_的调控。(3)各级中枢的名称与功能(连线):大脑皮层 高级中枢 3.人脑的高级功能:(1)感知外部世界。(2)控制机体的_活动。(3)具有语言、_、记忆和_等方面的高级
36、功 能。反射 学习 思维 4.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受损功能区障碍症特征功能障碍症S区_(听 得懂、看得懂)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 受损功能区障碍症特征功能障碍症W区_(听 得懂、看得懂)失写症V区_失读症H区_(会写、会讲、会看)听觉性失语症不能写字 看不懂 听不懂【思维诊断】(1)学习与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分析:学习与记忆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 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 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视觉言语区(V区)。()分析:大脑的视觉言语区受损后,病人能讲话、书 写、听懂别人的谈话,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出现失
37、读症。(3)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调节起跑动 作的中枢是听觉中枢。()分析:调节起跑动作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中 枢在大脑皮层,与听觉中枢没有关系。(4)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不是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功能。()分析: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而不是下丘脑分 泌的。(5)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中枢有 视觉中枢和语言中枢。()分析: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 高级中枢有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 枢,而没有视觉中枢。高考角度全练 1.(2017商丘模拟)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38、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解析】选D。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B正确;大脑皮层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C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错误。2.(2017济南模拟)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脑的高级功能专指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 B.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
39、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无关 C.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在脑干 D.小脑和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解析】选C。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等,也包含感知等功能;下丘脑是体温、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属于低级反射,中枢为低级中枢。【知识总结】人体部分生理(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 生理或病理现象参与(损伤)神经中枢考试专心答题大脑皮层V区和W区聋哑人学习跳舞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和躯体运动中枢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高位截瘫脊髓受损,大脑皮层、小脑等功能正常【加固训练】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40、()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C.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解析】选D。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找错纠错】正确画“”,错误画“”,并纠正 _ 正答:_ _ 正答:_ 细胞外液(组织液)_ 正答:_ _ 正答:_ _ 正答:_ 传出神经、效应器 _ 正答:_ _ 正答:_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肉毒杆菌毒素、箭毒【剖析错因揭秘满分答
41、题规则】规则1.类比推理要正确,不要推理错误 回答本题时,要根据题目信息“在标本上滴加任氏 液以保持标本活性”,并且联系所学知识“标本生活 的环境是细胞外液(组织液)”,类比推理可知,细胞 外液与任氏液具有相似性,“任氏液的Na+/K+比与体 液中细胞外液(组织液)的Na+/K+比接近”,如果不能 联系到标本的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组织液),就不能得出正确结论。规则2.全面分析题设信息,不受固有知识的影响 回答本题时,要根据“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推测蛙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如果忽视了这个信息,而误认为神经中枢还能发挥作用是错误的。规则3.理解相关知识的原理,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回答本题时,首先理解
42、肌肉松弛的原因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进而推测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包括神经递质不能释放或神经递质释放后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如果因理解错误而漏答或错答均不得分。【全国卷题型特训简答式】(1)任氏液的Na+/K+比与体液中_的 Na+/K+比接近,判断的依据是_ _。细胞外液(组织液)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 可以保持标本活性(2)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因此扁豆碱 可使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中的腓肠肌_,原 因是_ _ _。持续收缩 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乙酰胆 碱不能水解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 持续性兴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及神经调节。(1
43、)根据血浆中H2CO3/NaHCO3、Na2HPO4/NaH2PO4构成的缓冲对能调节血浆的酸碱平衡,可知任氏液中NaHCO3、NaH2PO4能维持酸碱平衡。Na+主要存在于蛙的细胞外液中,而K+主要存在于蛙的细胞内液中,任氏液中Na+/K+比与细胞外液中的Na+/K+比接近。(2)任氏液的浓度接近蛙的坐骨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的细胞内液的浓度,如果提高任氏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任氏液的浓度就会高于坐骨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的细胞内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失去水分,影响坐骨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细胞的代谢活动。(3)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中的坐骨神经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而坐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腓肠肌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会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使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5)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能被水 解,使腓肠肌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即腓肠肌一直处于 收缩状态;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坐骨 神经上的兴奋就不能传给腓肠肌,使腓肠肌一直处于 舒张状态;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影响乙 酰胆碱(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坐骨 神经上的兴奋不能传给腓肠肌,使腓肠肌一直处于舒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