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611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09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6.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7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考点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主干回顾】一、古代商业 1.先秦:_善于经商;春秋战国_控制商业的 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2.秦汉:经商受到时间、_的限制。商朝人 官府 地点 3.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_、飞钱相 继问世。4.两宋: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_”出现,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5.元朝: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6.明清: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成为商品;区域间 _贸易;“_”出现。柜坊 交子 大都 长途贩运 商帮【特别提醒】1.柜坊与飞钱对商业的发展作用(1)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

2、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2)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二、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_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2.宋朝以来:坊、市的界限被打破,“_”更加普遍,经营_不再受限制,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 监管。市令 草市 时间【特别提醒】2.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

3、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三、城市的发展 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_的开凿、经济重心 的南移等。2.表现:(1)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又是 _。(2)_、成都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大运河 商业中心 扬州 四、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况:(1)西汉开通陆、海_。(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此设_。(3)两宋_税收成为南宋重要财源。(4)元朝_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丝绸之路 市舶使 海外贸易 泉州(5)清朝实行_和“闭关锁国”政策,外贸渐趋萎 缩。2.特点:_贸易占重要地位,目的在于

4、_,加 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海禁 朝贡 宣扬国威【特别提醒】3.朝贡贸易的特点 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史论要旨】1.中国古代商业处于“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同时受政府商业决策的制约,发展曲折缓慢。2.两宋商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明清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但始终未突破农耕文明的限制,延迟了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步伐。3.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由军事中心到政治中心再到政治经济中心的演变过程。4.秦汉时期,对外贸易的路线主要是

5、陆上丝绸之路,唐代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以海路贸易为主;明清时期,朝贡贸易占主导地位,对外贸易逐步走向衰落。【史料探究】1.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材料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 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 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 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 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 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范文澜中国通史 探究1:据材料,指出大商人采用的

6、生产方式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提示:(1)特点:以使用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野蛮的生产方式并存。(2)反映了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2.宋代商业的突破 材料(2014天津文综T12改造)(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年商税额指数1058年700万贯1751064-1068年846万贯2121077年879万贯220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探究2:分析材料,说明宋

7、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提示: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3.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 茂名梅策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 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 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

8、11年版)探究3: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示:(1)原因: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2)特点:专业性强;分布密集。(3)影响:发挥了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或答“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早期的资本主义成长。【名家评史】【观点】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读】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超越了陆上

9、丝绸之路,并且中国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取得海上优势。这归功于造船业和航海业的进步、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考点二 古代的经济政策【主干回顾】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_所有。2.商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_,是奴隶社会 的土地_。氏族公社 国家 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1)原因:_的推广;私田的出现。(2)方式:秦国商鞅变法,废除_,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铁犁、牛耕 井田制 4.土地兼并:(1)原因:在_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 地。(2)措施:北魏至

10、唐朝推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 多少征税。封建土地私有制【特别提醒】1.封建土地占有形态的分类(1)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即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2)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3)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其中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二、“重农抑商”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_、影响农 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_,确保赋役征派和地 租征收,巩固_统治。劳动力 小农经济 封建 3.表现:(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

11、_”。(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_,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3)明清时期:封建政府实行_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重农抑商 盐铁酒专卖 专卖 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_ _的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特别提醒】2.“重农抑商”政策能长久得到实行的原因(1)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根本原因)(2)中国一向重视农业的传统思想(士农工商的排列顺序)。(3)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的海禁:(1)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危及统 治。(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_,对外贸易只 能在_主持下进行。倭寇 互市 官方 2.清

12、代闭关锁国:(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_。(2)表现:厉行_,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抗清斗争 海禁(3)危害。妨碍_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 _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海外市场 资本主义萌芽【特别提醒】3.正确区分明清两朝的“海禁”政策(1)明初实行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而是积极鼓励外国来华与明政府进行官方贸易。(2)清初的海禁,基本上是闭关锁国,清政府甚至认为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4.“闭关锁国”并非禁绝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对内禁止出海通商,对外限制外商入内,并不是完全禁绝对外贸易,“十三行

13、”即是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5.17-18世纪中西方对比 中国西方政治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中国西方对外关系“海禁”“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盲目自大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思想文化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史论要旨】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一种名义上为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从春秋战国起土地私有制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2.“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14、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3.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和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直接导致了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衰败,潜伏下近代前夜的危机。【史料探究】1.封建土地制度和土地关系的演变 材料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 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 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 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 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 的雇佣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

15、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探究1:据材料,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提示:因素: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频繁;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雇佣制度的实行,促进了手工业发展,也减轻了对工匠的人身束缚。2.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 桑弘羊等人于公元前118年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 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 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钅大左趾,没入其器 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管理铁器的专卖 事宜。关于铁的专卖,政府

16、当时役使了不少数量的官奴婢和罪人此外还征用自由身份的民佚。冶铁的技术也有空前提高,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之贯,以亿万计,皆赡大司农,此皆盐铁之福也”。林剑鸣秦汉史 探究2:根据材料,概括西汉盐铁官营的措施及其作用。提示:(1)措施:政府管理煮盐、冶铁;招募百姓自备经费,使用官府器具煮盐;严禁私自铸铁、煮盐;设置铁官管理铁器的专卖;役使奴婢、罪犯、自由民卖铁。(2)作用:提高了冶铁技术;解决了国家战争所需的部分经费。3.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17、“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明太祖实录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清世祖实录 探究3:材料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分析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并说明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提示:(1)内容: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2)形势:新航路开辟,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工业革命开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了新形势。(3)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导致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中期发动

18、两次鸦片战争,力图打开中国市场,造成中国社会逐渐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名家评史】【观点】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 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 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 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 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白寿彝中国通史 【解读

19、】作者分析了清代重农抑商的表现与影响。清代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官吏勒索舞弊;对手工业产品限价收购;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这些措施阻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强化自然经济,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1.发展过程艰难曲折,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受到自然经济的制约,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后,随着封建统治的衰落而逐渐衰落。2.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秦汉时期,政府对商业交易活动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并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到唐宋时期,政府控制减弱,时空限制逐渐被打破,促进了商业的繁荣。3

20、.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最初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如丝市、中市、猪市等),以至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4.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为主,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行业分工细致,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的地位提升。5.交易媒介的变化。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下来即出现了货币。由于金属货币不便于携带等缺陷,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考题印证】(2015全国卷T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

21、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题思路】主题归纳知识迁移明成祖迁都北京带来的客观作用中国古代政治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选B。明成祖出于政治和军事目的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客观上会推动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跨区域贸易的繁荣,故B正确。明朝在太祖时期即已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完成了统一进程,A不正确。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地域性商人群体开始形成,C不正确。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此后南北经济格局没有发生过改变,D不正确。【考向揭秘】1.已考角度:不同

22、时期(唐、宋、明清)商业发展的成就及原因;城市变迁对商业发展的影响。2.预测角度:(1)结合“一带一路”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成就。(2)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综合考查某一时期历史商业与贸易发展的阶段特征。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1)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2)小农经济落后性和闭塞性及封建主义劣根性,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社会根源。(3)清朝统治的需要。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评价:闭关锁国政

23、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考题印证】(2014江苏单科T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

24、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解题思路】主题归纳知识迁移明清允许少量船只出海贸易客观评价和认识明清的“海禁”政策【解析】选B。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就制定了“寸板不许下海”的基本国策。在“海禁”时期,对外贸易体系主要通过朝贡和官办的方式进行。在沿海倭乱基本平定后,直到隆庆初年,明政府迫于压力开始部分开放沿海贸易。从材料中可知,提出开放的大臣是福建巡抚涂泽民,因此所谓的开放也是在福建一地部分开放,A错误。对外贸易决策权肯定是在皇帝手中,C错误。D在材料中未能得到体现。【考向揭秘】1.已考角度: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表现与影响;“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内涵与影响。2.预测角度:(1)从土地

25、流转的角度考查古代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2)从全球史观与文明史观的角度审视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对中国文明进程的影响。【时空坐标】【阶段特征】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发达,领先世界。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形式中,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占很大比重;民营手工业受到限制,但明清时期在一些行业逐渐占主导地位。明代中后期城市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是古代手工业发展中的新现象

26、。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呈现阶段性、不平衡性。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隋唐时期商业得到发展,两宋时期商业空前繁荣,明清时期地域性商人群体兴起。其特点经历由官府垄断经营到“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地域范围不断发展扩大,城镇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长期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发展艰难。4.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都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几度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模式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结果中西方国力兴衰易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纵横整合】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农业上:(1)以

27、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2)以个体农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小农经济。(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土地制度,逐渐形成了租佃制为主的生产关系。2.手工业:(1)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长期领先世界。(2)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中的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特点:长期主导、素称发达;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官府统一管理,代表最高水平,由官府集中优秀工匠,提供原料、指定产品,世代相传。民营手工业特点:主要供民间消费,和商品经济联系最密切;艰难发展、后来居上;明中叶以后不仅占主导,江南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得到继续发展。家庭手工业特点: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小农经济的组成部

28、分,属农民副业,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才出售;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长期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享誉世界:西汉开通“丝绸之路”,被称为“丝国”;唐朝起“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又被称为“瓷器大国”。3.商业:(1)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但始终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发展艰难。(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4)官府控制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二、明朝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的深刻变化 1.农

29、业方面:(1)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2)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副产品也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2.手工业方面:(1)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2)雇佣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和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3.政治方面: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文化思想:(1)明清时期出现“三言”“二拍”,商人第一次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2)思想领域出现李贽、黄宗羲等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

30、5.对外关系:明朝中后期开始采取“海禁”政策,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六)史学研究的方法与原则【理论阐释】1.概念解读:史学研究方法就是利用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论证历史现象的真伪、获取历史结论的方法,简单地说是考查史学思想、历史观、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的理解运用。2.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运用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法。(2)历史比较法,即将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获取结论。(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阶级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即运用历史发展的结构或阶级立场角度研究历史。(5)“

31、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6)其他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分析方法、基因分析方法、考古学方法、人类学方法、民族学方法、民俗学方法以及自然科学的方法等。【典例展示】(2015安徽文综T22)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A.史学即史料学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治史所以明变 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点拨】史法运用史学研究的方法与原则解题关键掌握史学研究的准确方法【解析】选C。“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结果便将史的

32、精魂剥夺净尽了”是强调研究历史要求“变”,否则就失去了历史的真谛,即发展,这与“治史所以明变”的观点相近,故C正确。A强调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史料,B、D强调史学研究要为现实服务,都与题干主题不符,故错误。【策略指导】1.明确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过去性、具体性、阶段特征性、因果性、借鉴性、综合性的特点。2.明确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如站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立场上;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等。(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等。3.注意史学研究运用辩证

33、唯物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多种史观分析思考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4.注意史学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公正性。(1)坚持以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为首要标准。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历史现象最根本的标准。(2)坚持历史观点与辩证观点相统一的标准。即要用历史的观点,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查、评论,不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同时还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去考查、分析评价对象,讲清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落后性。(3)坚持以正确的方法为标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

34、和方法。【对应训练】1.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 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 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 一基本原则的是()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导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解析】选C。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是强调历史研究要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去考察。商鞅变法没有失败,因为商鞅变法的重要成果得以维持,变法目的达到了,所以A表述错误。同样,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是要实现经济大一统,本身目的不是促进手

35、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没有辩证看待传统文化,B、D错误。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要减轻引进“西用”的阻力,同时也反映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层次浅。2.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10种,其中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材料说明()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 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 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 D.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解析】选A。材料阐述了由于秦王朝的史料有限,人们的认识也有限,但是在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就出土

36、了很多对进一步了解秦王朝经济生活有帮助的珍贵资料,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发掘不断地变化与充实,A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A。3.史学家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指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王国维强调历史研究应()A.善于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审定 B.重视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来源的收集 C.注意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结合印证 D.注重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真伪的考证【解析】选C。从题干可知王国维强调地下新材料的发现对文献记载的补充作用,这属于他“二重证据法”的史学研究方法,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故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