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596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13.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46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15实验与探究 .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新创意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第15讲 实验与探究课时作业01宏观概览回顾02命题热点调研01 宏观概览回顾 重忆宏观知识,巩固一轮成果02 命题热点调研 剖析命题热点,猜想命题特点考点一 扎牢教材基础实验一、显微观察类实验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范例调研方法【典例 1】(2016新课标全国卷)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C)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

2、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解题技法关键步骤突破法1点睛:明确选项中涉及的实验步骤及关键步骤。2答题分析:(1)分析题中涉及的实验步骤及意义:加酶。加底物。加入缓冲液控制反应液的 pH。保温控制反应温度。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因变量的测定。(2)根据实验目的找出关键步骤及其位置:实验目的:测定酶活力。关键步骤及其位置:pH、温度均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酶与底物混合前应控制好。而题干中酶已经经过保温,因此关键步骤就是加入缓冲液,该步骤应在酶与底物混合前进行。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答案:四个选项只有 C 项加入缓冲液是在酶与底物混合前进行的,故 C 项正确。【典

3、例 2】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解题技法实验试剂突破法1点睛:明确盐酸酒精混合液的配制方法及龙胆紫溶液的作用。2答题分析:(1)盐酸酒精混合液: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15%,酒精的体积分数为 95%,混合比例为 11;作用:解离实验材料,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2)龙胆紫溶液(或

4、醋酸洋红液):碱性染料,使染色体染成紫色(或红色)。题组冲关调研 练有所得,得有高度1知识性失误(判断正误)(1)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提示: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经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后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核和红色的细胞质。(2)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提示: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在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会看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的动态过程。(3)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提示: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

5、离后需要漂洗后才能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否则会造成解离过度,无法看到染色体。(4)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5)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6)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提示: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应先将大蒜根尖进行低温处理,再制成装片进行观察,因为先制片会杀死细胞,无法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7)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2(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C)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

6、到质壁分离C苏丹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解析: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及相关实验内容。转换物镜时应直接转动转换器,不应手握物镜,A 错误;把显微镜视野调至较暗时,可以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观察质壁分离,B 错误;苏丹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C 正确;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D 错误。3(2016江苏卷)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A)A实验 B实验 C实验D实验解析: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实验前或者刚开始发生质壁分离时,可观察到几乎整个

7、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尽相同,所以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并不一致,大多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正确;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到菠菜叶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及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核糖体,错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大多数细胞处于看不到染色体的分裂间期,错误;在显微镜下,不经健那绿染色无法看到酵母菌的线粒体,错误。故选 A。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B)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将洋葱

8、表皮放入 0.3 g/mL 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解析:若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故不会出现色素带,A 项错误;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C 项错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应先制成装片,然后再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D 项错误。5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解析: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9、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A 正确;剪取根尖 23 mm,需经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过程后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 错误;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C 错误;叶绿体内部结构是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 错误。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 NaOH 溶液,振荡后再加 CuSO4 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解析: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其使用方法

10、是先加 A 液(0.1 g/mL 的 NaOH 溶液)1 mL,摇匀后再加 B 液(0.01 g/mL 的CuSO4 溶液)4 滴,A 正确;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必须经漂洗才能进行染色,B 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应先低温处理后再制作装片进行观察,C 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若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先进行混合,则两者会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正确方法是先将酶和底物分别置于实验要求的温度一段时间后再混合,然后置于相应温度条件下保温,D 错误。二、验证鉴定类实验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列表比较五个鉴定类实验(填表)2.熟记常用化学药品及作用(填

11、表)范例调研方法【典例 3】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C)选项取样时间检测试剂检测结果A第 10 天斐林试剂不显色B第 20 天双缩脲试剂不显色C第 30 天苏丹试剂橘黄色D第 40 天碘液蓝色解题技法依点连线获取信息法1点睛:依据横坐标时间点,用铅笔向上做垂线,看与相应曲线是否有交点,借以获得有效解题信息。2答题分析:(1)第 10 天:与可溶性糖曲线有交点,说明存在可溶性糖。(2)第 30 天:与脂肪曲线有交点,说明存在脂肪。(3)第 40 天:与淀粉曲线无交点,说明不存在淀粉。【典例 4】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

12、,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色素、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解题技法实验结果辨析法1点睛:明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2答题分析:(1)图中、四条色素条带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2)色素条带的宽窄表示色素含量的多少。(3)与正常光照相比,强光照时增加的色素是类胡萝卜素,减少的色素是叶绿素。题组冲关调研 练有所得,得有高度1知识性失误(判断正误)(1)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染液,

13、显微镜下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2)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提示:还原糖的鉴定需要组织样液和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题中没有水浴加热,即使有还原糖存在,也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3)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 NaOH 溶液,振荡后再加 CuSO4 溶液()(4)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提示:组织样液和斐林试剂混合后,需要水浴加热,不能直接观察。(5)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应用的试剂是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提示:检测葡萄糖应用斐林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葡萄糖与斐

14、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6)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7)在 95%乙醇中加入无水 Na2CO3 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8)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如图)表明,为叶绿素 a,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提示:色素带自上而下应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故为叶绿素 b。2(2017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B)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 Cu2的碱性溶液,可被

15、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试剂的颜色反应及应用。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把完整的活细胞染成蓝色,但可使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着色,故可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A 正确;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或多肽)中的肽键发生紫色反应,而氨基酸分子中不含肽键,故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B 错误;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成深色,C 正确;斐林试剂使用时需将甲液(质量浓度为 0.1 g/mL 的 NaOH 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 g/mL的 CuSO4 溶液)等量混合,在水浴加热情况下能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 正确。3(2016四川卷)下

16、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解析: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A项正确;用葡萄制作果醋时,所用微生物为需氧型的醋酸杆菌,在发酵过程中装置不能密封,B 项错误;酒精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而石油醚为水不溶性有机溶剂,石油醚可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

17、水混溶,所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C 项正确;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D 项正确。4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A)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材实验中的相关知识。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在碱性环境下 Cu2与蛋白质中的肽键结合形成紫色络合物,A 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1.5,B 错误;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反应,呈现灰绿色,C 错误

18、;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别用 0.3 g/mL 的蔗糖溶液和清水,没有在碱性条件下,D 错误。5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C)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 CO2 可判断其呼吸方式D在 95%乙醇中加入无水 Na2CO3 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材实验的相关知识。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蛋白质,所以其提取液中可检测出蛋白质;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 CO2,不能根据是否产生 CO2 判断其呼吸方式;无水 Na2CO3 可吸收水使

19、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变为无水乙醇,从而提高色素的溶解度。故 C 项错误。三、模拟调查类实验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列表比较几种调查类实验(填表)2.模拟尿糖检测实验的原理(填空)(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是由葡萄糖氧化酶、_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_和_,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_,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_,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过氧化氢酶葡萄糖酸过氧化氢水和氧有色的化合物范例调研方法【典例 5】(2016

20、新课标全国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C)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解题技法实验方法突破法1点睛:(1)理解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2)明确种群密度的表示方法。2答题分析:(1)明确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

21、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 项计数了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不属于样方法。B 项计数了样方内的蒲公英数,但面积用了甲地总面积,计算错误。D 项计算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而不是种群密度。因此三项均错误,C 项正确。【典例 6】某农场面积约 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 100 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 280只,发现其中有 2 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鹰

22、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100 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题技法公式套用法1点睛:理解教材中公式。2答题分析:(1)套用公式:种群数量 NMn/m。(2)数据代入:M100,n280,m2。则 N100280214_000(只)(3)计算种群密度:14_000140100(只/hm2)。题组冲关调研 练有所得,得有高度1知识性失误(判断正误)(1)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是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2)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23、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提示:达乌尔黄鼠是一种生物,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其种群密度,而丰富度调查的是群落中生物的种类。(5)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提示: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6)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较丰富)和乙区(腐殖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预期结果是甲区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更高()2(2016海南高考)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D)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

24、进促胰液素的产生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促进胰液分泌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胰液的分泌和作用机理。盐酸进入小肠后,直接刺激小肠黏膜,使其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是一种激素,通过血液作用于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则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综合上述分析,只有 D 选项错误。3(2017烟台一模)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以下两个家系都有相关患者,系谱图如下(已知3 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甲病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B9 与10 生

25、育一个患甲病的男孩概率为 1/9C10 的基因型有 6 种可能D确定乙病遗传方式应采用的方法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解析:首先分析甲病,通过1、26,推出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9 甲病有关基因为 1/3AA、2/3Aa;10 甲病有关基因为 1/3AA、2/3Aa;二者生育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 2/32/31/41/21/18,B 错误。10 甲病有关基因为1/3AA、2/3Aa;通过3、413,且3 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推断乙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10乙病相关基因为 1/2XBXB、1/2XBXb,所以10 的基因型有 4 种可能性,C 错误。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常用的方法是在

26、患者家系中调查,D 正确。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D)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 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125 只/hm2解析:因土壤中小

27、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而对其丰富度的调查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 NMnm,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 值减小,N 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125 只/hm2。5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A甲装置的花盆壁 a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

28、为 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由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采集,其中的花盆壁 a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考点二 聚焦实验经典和实验探究与设计一、教材经典实验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植 物 更 新 空 气 实 验:光 合 作 用 需 要 _ 和_。(2)萨克斯实验:绿色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生_。光叶绿体淀粉(3)恩格尔曼实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4)鲁宾和卡门实验:光

29、合作用产生的_全部来自水。(5)卡尔文实验:探明 CO2 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_。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选材。具有易于区分的_。叶绿体氧气卡尔文循环相对性状生长周期短。子代_,便于统计分析。豌豆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结果。亲本之一为显性纯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性状分离比为 31。杂合子测交性状分离比为 11。数量多(3)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结果。杂合子自交性状分离比为 9331。杂合子测交性状分离比为 1111。(4)科学的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统计分析法。(5)成就: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

30、位于染色体上。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理论依据:遗传物质能控制生物的_。(2)格里菲思的实验:实验方法:_转化法。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含有_。(3)艾弗里的实验:实验方法:_转化法。主要技术:细菌培养技术;物质分离技术。实验结论:_。遗传性状体内转化因子体外DNA 是遗传物质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理论依据: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2)实验方法:_法。(3)实验过程及现象: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_放射性强。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_放射性强。(4)实验结论:_是遗传物质,_不是遗传物质。同位素标记上清液沉淀物DNA蛋白质6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

31、实验:胚芽鞘尖端受_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_。(2)鲍森詹森的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_传递给下部。(3)拜尔的实验: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其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_造成的。(4)温 特 的 实 验:胚 芽 鞘 尖 端 产 生 的 影 响 是 一 种_,并命名为_。单侧光生长快琼脂片分布不均匀化学物质生长素范例调研方法【典例 7】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解

32、题技法实验目的突破法1点睛:明确实验目的、找准实验过程的差异。2答题分析:(1)实验目的: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测交实验(杂合子隐性纯合子)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2)若全为纯合子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杂合子影响最小。(3)相对性状不易区分影响较大。(4)所选性状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影响较大。(5)不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影响较大。【典例 8】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若将 F2 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1/6。进一步研究发现 r 基因的碱基序列比 R 基因多了

33、 800 个碱基对,但 r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 R 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 61 个氨基酸,推测 r 基因转录的 mRNA 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 7 种性状的 F1 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 F1 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 1111,说明 F1 中雌果蝇产生了 4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4、,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 型菌有 S、S、S等多种类型,R 型菌是由 S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 S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 S 型菌。有人认为 S 型菌出现是由于 R 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 S 型菌全为S,否定了这种说法。(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 DNA 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 DNA 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解题技法假设推理法1点睛:理解实验方案的内容、目的、假设、结论。2答题分析:第(2)小题:

35、假设两对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 F1 能产生 4 种配子,比例为 1111,则测交后代预期的结果是 4 种表现型,比例为 1111。但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则假设不成立。第(3)小题:假设:S 型菌是转化而来,则预期结果为 S 型菌全为 S型。假设:S 型菌是基因突变而来,则预期结果为 S 型菌为各种类型。实际结果与假设一致,则肯定假设,同时否定假设。题组冲关调研 练有所得,得有高度1(2017湖南衡阳一中第二次月考)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结论错误的是(D)A光合作用的产物 O2 中的 O 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H2OB光合作用的产物

36、C6H12O6中的 O 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CO2C有氧呼吸的产物 H2O 中的 O 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O2D有氧呼吸的产物 CO2中的 O 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C6H12O6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来自光反应过程中水的光解,因此产物 O2 中的 O 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H2O,A 正确;光合作用过程中葡萄糖产生于暗反应阶段,其中的 O 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CO2,B 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 H2O 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由H与氧气结合形成的,因此有氧呼吸的产物 H2O 中的 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 O2,C 正确;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的,丙酮酸是葡萄糖分解产生的,因此有氧呼吸的产物

37、CO2 中的 O 来自原料中的 C6H12O6 和水,D 错误。2(2017黑龙江大庆一模)1928 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D)A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 4 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到 S 型活细菌B对第 4 组实验的分析必须是以 13 组的实验为参照C本实验说明 R 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D本实验结论为“DNA 是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转化因子”解析:本实验只能得出存在转化因子,但是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需要通过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来得出,D 错误。3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

38、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5 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2 mm。花长为 24 mm 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D)A1/16 B2/16C5/16 D6/16解析:由“花长为 24 mm 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花长为 24 mm 的个体为杂合子,再结合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5 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2 mm 且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可推知花长为 24 mm 的亲本中含 4 个显性基因和 2 个隐性基因,假设该种个体

39、基因型为 AaBbCC,则其互交后代含 4 个显性基因和两个隐性基因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这三种基因型 在 后 代 中 所 占 的 比 例 为:1/41/41 1/41/41 1/21/216/16,答案选 D。4图 1 是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图 2 是水平放置的一株燕麦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 1 可初步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 816 ppm 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 16 ppm。(2)图 2 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a、b、c、d 四处中

40、,生长素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 a 处。(3)为验证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位。请你结合图 2 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燕麦胚芽鞘、薄云母片等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将完整燕麦胚芽鞘均分为三组,编号 A、B、C;A 组在尖端中央纵向插入云母片,B 组在尖端以下部位的中央纵向插入云母片,C 组不做任何处理;将三组燕麦胚芽鞘水平放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预测结果:A 组水平生长,B 组背地生长,C 组背地生长。实验结论: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位。解析:(1)由题图可以看出,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为 12 ppm 时,

41、根的平均长度最长,可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 816 ppm 之间。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为 16 ppm 时,根平均长度比空白对照组(0)短,说明该浓度下,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2)图 2 中,在重力影响下,a、c 处生长素浓度分别高于 b、d 处,但 a 处根的生长受到抑制,b 处根的生长得到促进,因此图 2 中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两重性。(3)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处理部位的不同,因变量为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二、实验探究与设计强化学思知能 学有所思,思有深度知识核心热点1探究(验证)性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目的作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

42、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2实验目的:(1)由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决定。(2)书写规范:探究(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3实验假设:(1)验证性实验假设是唯一的,即验证的是实验目的。(2)探究性实验假设包括多种可能的情况。4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对照原则。(3)平行重复原则。5实验变量控制原则:(1)自变量的控制原则单一变量原则。(2)无关变量控制原则等量适宜原则。(3)因变量的控制原则可观测性原则。6实验步骤的一般程序:(1)材料的分组编号。(2)研究对象的处理。(3)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反应)。(4)实验结果的观察及分析。7实验结

43、果的预测方法:(1)明确实验是探究类还是验证类。(2)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实验有哪些假设。(3)承认假设正确的前提下预测实验结果。8实验结果分析:(1)验证类: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_,则假设_。(2)探 究 类:实 验 结 果 与 预 期 结 果 之 一 _,则_的假设成立。一致成立一致该预期结果对应9实验方案评价的一般思路:(1)实验原则是否合理:是否缺少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控制是否合理。(2)实验步骤是否合理:顺序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操作是否违背生物学基本原理。(3)实验材料选择是否合理: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有利于自变量的控制、是否有利于因变量的观察。范例调研方法【典例 9】(2016

44、新课标全国卷)BTB 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 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 CO2 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 NaHCO3 和 BTB 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O2 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 7 支试管中,其中 6 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 100 cm 的地方。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50 min 后 1 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

45、色,则说明2 至 7 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不同光照强度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引起的;若 1 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 2 至 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2)表中 X 代表的颜色应为黄色(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 CO2 浓度高于 3 号试管。(3)5 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 量相等。解题技法对照分析法1点睛:(1)对照实验要找准自变量,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自变量引起的。(2)明确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CO2 浓度变化

46、导致的。2答题分析:第(1)小题:1 号与 2 至 7 号试管的共同区别是 1 号试管内无水草,而 2 至 7 号试管内均有水草,则有水草的试管内有细胞呼吸(填代谢过程),均能影响 CO2 浓度,3 至 7号试管还有不同强度的光照,则水草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填代谢过程),也能影响 CO2 浓度,从而导致溶液颜色的变化。第(2)小题:2 号试管与 3 号试管对照,自变量为有无光照,其他均相同。2 号试管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 号试管有光照,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因此 2 号试管内的 CO2 浓度更高,溶液颜色应比 3 号试管更黄。【典例 10】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

47、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抗病矮秆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 F2 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 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 3 个条件,可用测交实

48、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将纯合抗病高秆植株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 F1,让 F1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解题技法实验目的和材料综合突破法1点睛: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方法。2答题分析:(1)育种目的:获得抗病抗倒伏的优良性状抗病矮秆。(2)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控制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实验目的:设计测交实验测交实验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交配。(4)实验材料: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5)缺少杂合子两个纯合品种杂交F1 即为杂合子。题组冲关调研 练有所得,得有高度1(20

49、16江苏卷)过氧化物酶能分解 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1 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B2 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C若 3 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D若 4 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解析:3 号管为实验组,1 号管、2 号管和 4 号管均为对照组,A 正确,B 错误;设置对照组的作用在于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C 错误;4 号管中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所含的酶已变性失活,无法判断白菜梗中是否有过氧化

50、物酶,D 错误。2MRSA 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 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 MRSA 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组别培养基中的添加物MRSA 菌1100g/mL 蛋白质 H生长正常220g/mL 青霉素生长正常32g/mL 青霉素100g/mL 蛋白质 H死亡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B第 2 组和第 3 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 MRSA 菌C实验还需设计用 2 g/mL 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D蛋白质 H 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

51、生素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A 错误;第 2 组与第 3 组对比,由于存在青霉素浓度和蛋白质 H 两个实验变量,所以无法确定低浓度的青霉素是否可杀死 MRSA 菌,B 错误;要想证明低浓度的青霉素对 MRSA 菌的影响,还需设计一组用2 g/mL 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C 正确;由组 1 可知蛋白质H 无杀菌作用,D 错误。3(2017新课标全国卷)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 RNA 病毒和 DNA 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

52、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答案:(1)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 RNA 病毒;反之为 DNA 病毒。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病毒的增殖以及对照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该实验设计的目的是确定新病毒是 DNA 病毒还是RNA 病毒,因为 R

53、NA 和 DNA 含有的特有碱基分别是尿嘧啶和胸腺嘧啶,所以两种病毒增殖所需的原料不同。结合题目所要求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所给的材料(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分析,可利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甲组)和胸腺嘧啶(乙组)分别培养宿主细胞,之后分别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检测其放射性,若为 RNA 病毒,甲组收集的病毒因增殖过程中利用了含放射性的尿嘧啶而具有放射性,乙组收集的病毒则无放射性;若为 DNA 病毒,乙组收集的病毒因增殖过程中利用了含放射性的胸腺嘧啶而具有放射性,甲组收集的病毒则无放射性。4(2016北京卷)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 EV

54、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1)EV 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 EV 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 EVGP 抗体的水平。据图 1,应选取甲的血液分离记忆 B 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图 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和。(4)EVGP 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 A、B)与 EVGP 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 3 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请将图 3 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处(填“A”或“B”或“无关

55、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抗体组别 未标记抗体荧光标记抗体实验组_对照组 1_对照组 2同同答案:方案一:B,A,无关抗体,A方案二:A,B,无关抗体,B若 A、B 与 EVGP 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 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与对照组 1 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2。(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 A、B 与 EVGP 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 EV 病提供两种思路: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 A、B 进行治疗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思路三:针对 EVGP 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答出两种思路即可)。解析:本题以全球的热点问题埃

56、博拉病毒为命题背景,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和实验设计能力。(1)EV 表面的糖蛋白是大分子物质,对机体而言是异物,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据图 1 可知,甲血液中抗体相对浓度高,最适合分离出记忆 B 细胞用以制备单抗。(3)据图 2 可知,号和号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较低。(4)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A、B 两种单抗与 EVGP 的结合位点是否相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 2,可确定自变量是未标记抗体的种类,荧光标记抗体是无关变量,因变量是荧光强度。实验组与对照组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对照组 1 中也应同,因为荧光标记抗体在本实验中是无关变量,所以完善实验方案如

57、下:方案一:B,A,无关抗体,A。方案二:A,B,无关抗体,B。若 A、B 与 EVGP 结合的位点不同,实验组的荧光值与对照组 1 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2。(5)既然已证实 A、B 与 EVGP 结合的位点不同,那么在治疗 EV 病时就可以单独或共同使用 A、B 进行治疗。另外还可以考虑用“生物导弹”,即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也可以针对 EVGP 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5(2016浙江卷)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甲组乙组丙组丁

58、组切除甲状腺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W饲养 14 天饲养 14 天1 次/天,共 14 天1 次/天,共 14 天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到胃中。请回答:(1)表中 W 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该处理是生理盐水灌胃。(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实验结果用示意曲线表示)。答案:(3)分析与讨论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该激素经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通过服用放射性 131I 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 I 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131I 的放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解析:本题以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为载体,考

59、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1)据表格可知:甲组和丙组为实验组,乙组与丁组为对照组;甲与乙形成对照,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丙和丁形成对照,丁组中对小鼠的处理是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2)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是时间,是对小鼠的处理方式。因变量是耗氧量,故坐标系的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耗氧量,依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增加耗氧量,绘制不同处理组的曲线见答案。(3)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通过垂体门脉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通过服用放射性 131I 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可检测;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2功能探究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温示提馨请 完 成:课时作业15(点击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