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1.细胞学说阐明了(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D. 生物界细胞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
2、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详解】根据分析,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即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及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明确细胞学说的内容,再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2.下列图像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A.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100)B. 菠菜叶上表皮细胞(400)C.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400)D. 大肠杆菌(12000)【答案】D【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详解】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10100=10
3、00,所以最大放大倍数是1000倍,而图中大肠杆菌的放大倍数是12000,所以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放大倍数。3.下列关于医用生理盐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B. 临床上可作为注射药物的溶剂C. 与机体细胞生存环境接近D. 可为无法进食的患者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无机盐绝大多数是以离子态形式存在,少量以化合态存在。1、化合态的无机盐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
4、甲状腺激素的成分。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A、医用生理盐水为0.9%的氯化钠溶液,A正确;B、医用生理盐水可以作为注射药物的溶剂,维持身体渗透压的平衡,B正确;C、医用生理盐水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与健康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相近,C正确;D、医用生理盐水中含有无机盐,不含有机物,所以不能为无法进食的患者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功能,0.9%的氯化钠溶液渗透压与身体内环境渗透压相
5、等,可以维持细胞形态。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糖类物质是( )A. 麦芽糖和淀粉B. 纤维素和蔗糖C. 几丁质和糖原D. 葡萄糖和核糖【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详解】A、麦芽糖和淀粉都是植物特有的糖,A错误;B、纤维素和蔗糖是植物特有的糖,B错误;C、几丁质是组成真菌细胞壁的成分,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类,C错误;D、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核糖是组成RNA的糖,是动物和植物都含有的糖,D正确。
6、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和分布,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5.用化学分析法测得某有机物化学元素及含量如下表所示,该物质最可能是元素CONHSFe含量(%)55.6419.816.647.340.390.34A. 核酸B. 脂肪C. 蛋白质D. 糖类【答案】C【解析】【分析】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C、H、O、N、P元素构成;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其中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糖类是由C、H、O构成。【详解】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不含S,A错误;脂肪只
7、含有C、H、O三种元素,B错误;该物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还含有少量的S,Fe,极有可能为血红蛋白,C正确;糖类含有C、H、O三种元素,D错误。故选C。6.葡萄糖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 )A. 碳和氮B. 碳和氢C. 氮和磷D. 氢和磷【答案】B【解析】【分析】葡萄糖的组成元素是C、H、O,而磷脂属于脂质,组成元素有C、H、O、N、P。【详解】根据分析,葡萄糖和磷脂分子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故选B。【点睛】本题只需考生识记相应物质的元素即可。7.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B.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C.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 核糖、含氮
8、碱基、磷酸【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详解】DNA初级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8.细胞内运输物质的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由此可以推测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A. 脂肪和蛋白质B. 蛋白质和核酸C. 脂质和蛋白质D. 多糖
9、和脂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详解】由于囊泡膜的基本成分和细胞膜相似,所以主要成分是脂质中的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不含脂肪和核酸,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即可。9.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这三种细胞器都有 ( )A. 少量DNAB. 能量转换的功能C. 运输蛋白质的功能D. 膜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
10、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详解】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少量DNA,而内质网中没有DNA,A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能进行能量转换,而内质网不能进行能量转换,B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不能运输蛋白质,内质网可以运输蛋白质, C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两层生物膜,内质网具有单层膜,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
11、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比较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10.2018年Cell期刊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两只长尾猕猴,取名为“中中”和“华华”,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让世界瞩目。决定“中中”与“华华”的性状极为相似的物质存在于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答案】D【解析】【分析】克隆动物的概念: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详解】决定“中中
12、”与“华华”的性状极为相似的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故选D。11.下列各项表示细胞结构与其主要组成成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染色体DNAB. 细胞膜磷脂C. 细胞骨架多糖D. 细胞壁纤维素【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解】A、染色体(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中以磷脂为主,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13、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正确;C、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C错误;D、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12.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蛋白的是( )A. 水进入根毛细胞B.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C. 甘油进入肝细胞D. 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
14、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详解】ACD、水进入根毛细胞,甘油进入肝细胞,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CD错误;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对于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的比较和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13.将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菜叶细胞含水量能够得到恢复的主要原因是A.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B. 主动运输和胞吞C. 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D.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答案】A【解析】【分
15、析】几种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K+,等【详解】水分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因此,将刚萎蔫的菜叶放入清水中,水分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同时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使菜叶细胞中的水分能够得到恢复。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水分子的运输方式以及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易错点是水分子也有协助扩散这种运输方式。14.透析袋通常是由半透膜制成袋状容器。现将3%的淀粉
16、溶液装入透析袋,再放于清水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0 min后,会发现A. 透析袋胀大B. 试管内液体浓度减小C. 透析袋缩小D. 试管内液体浓度增大【答案】A【解析】【分析】水分子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且总是由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渗透发生的原理是:(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详解】根据分析透析袋是由半透膜制成的袋状容器,并且在半透膜的两侧有浓度差,所以水分子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所以水会进入透析袋内,导致袋内水分增多,透析袋胀大,而淀粉不会从袋内出来,所以试管内依然是清水,浓度不变。故选A。【点睛】本题需要分析清楚该装置是一个渗透装置,再结合渗
17、透作用的条件判断水分子的流动方向。15.下列实验选材与观察任务不匹配的是( )A. 酵母菌细胞呼吸B. 花生的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液滴C. 黑藻细胞质流动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质壁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型微生物,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花生子叶细胞中含有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或者苏丹染色;3、活细胞的细胞质有流动性;4、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详解】A、由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型微生物,所以可以作为探究细胞呼吸类型的材料,A正确;B、花
18、生子叶细胞中含有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或者苏丹染色,B正确;C、黑藻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呈绿色,所以可以以叶绿体为标记观察细胞质的流动,C正确;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所以没有原生质层,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16.关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释: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了。需氧细菌从宿主细胞那里获取丙
19、酮酸,宿主细胞从需氧细菌那里得到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在共同生存繁行的过程中,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以下证据不支持这一论点的是( )A. 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B. 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C. 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少数由自身DNA指导合成,大多数由核DNA指导合成D. 将鸡胚细胞线粒体引入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体外培养至第四代仍可见鸡的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
20、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详解】A、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这支持该论点,A错误;B、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相似的环状DNA,这支持该论点,B错误;C、细菌不具有细胞核结构,因此线粒体内的蛋白质多数由核DNA控制不支持该论点,C正确;D、将鸡胚细胞线粒体引入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体外培养至第四代仍可见鸡的线粒体,说明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像细菌一样独立复制,支持该论点,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题干的信息“线粒体是需氧细菌进化而来”,结合细菌和线粒体的共同点进行分析答题。17. 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
21、)A. 降低室内CO2浓度B. 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C. 增加光照强度D.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答案】A【解析】【分析】在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过程中,可以增大昼夜温差,降低夜间有机物的消耗;或白天的时候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室内CO2浓度等均有助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可以提高产量。【详解】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合作用面积、增加光照强度、增大CO2的浓度、合理保持昼夜温差、适当提供充足的无机盐供应等等,A正确。故选A。18.为研究温度对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影响,科研人员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温度()10152025细胞周期的长短(h)546298188
22、133A. 随温度上升细胞分裂速度加快B. 5培养时细胞周期的时间可能长于546hC. 温度引起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长改变D. 温度可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周期长短【答案】C【解析】【分析】从表格中的数据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周期的时间变短,说明细胞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变短。【详解】A、根据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周期的时间变短,所以细胞分裂速度加快,A正确;B、从表格中看出10的细胞周期时间为54.6h,所以在更低的5可能细胞周期更长,B正确;C、不能从表格中看出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长短,C错误;D、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所以影响细胞周期长短,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温度对酶活性
23、的影响考查细胞周期的知识,识记酶的特点和细胞周期的概念,结合表格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19.在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内,存在着各种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具有差异的细胞,这是因为A. 细胞发生了变异B. 不同细胞的基因不同C. 某些细胞失去了全能性D. 不同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地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详解】A、形成多种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不是变异的结果,A错误;B、不同体细胞的基因相同,B错误;C、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全能性会下降,但不会消失,C错误;D、不同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地表达,
24、故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差异的细胞,D正确。故选D。20.鸡爪和鸭掌的最大不同在于,鸡爪的趾骨间没有蹼状结构,但在胚胎发育形成趾的时期,这两种动物的趾间都有蹼状结构。鸡爪胚胎发育时期蹼的消失属于( )A. 细胞凋亡B. 细胞坏死C. 细胞癌变D. 细胞衰老【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根据题干信
25、息,鸡爪的趾骨间没有蹼状结构,但在胚胎发育形成趾的时期,这两种动物的趾间都有蹼状结构,说明这些细胞已经自动消失了,这是一种正常的机制,是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21.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 蛋白质B. 水C. 淀粉D. 糖原【答案】B【解析】【分析】1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化合物,一般来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别,一般为60%到90%,水生生物的含水量大于陆生生物,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也不同,幼儿身体的含水
26、量远远高于成年人身体的含水量,植物幼嫩部分比老熟部分含水量更多。【详解】A、蛋白质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与题意不符,A错误;B、水是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正确; C、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存储能量的有机物,不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C错误; D、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特有的多糖,不是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错误。故选B。22.下列与人们饮食观念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脂质会使人发胖,不要摄入B. 谷物不含糖类,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C. 食物中含有基因,这些DNA片段可被消化分解D. 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更益于健康【答案】C【解析】【详解】脂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应适量摄入
27、,A项错误;谷物的主要成分是多糖淀粉,B项错误;食物中含有基因,这些DNA片段可被消化分解,C项正确;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可能产生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物质,D项错误。23.淀粉样蛋白在脑组织中的沉淀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诱因,关于该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 具有肽键C. 高温不会影响其生理功能D. 在核糖体上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区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
28、多样性。【详解】A、一个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一条肽链,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A正确;B、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而氨基酸脱水缩合会形成肽键,因此蛋白质分子中一定具有肽键结构,B正确;C、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C错误;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的基本知识,识记脱水缩合的过程掌握相关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4.下列元素中,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是()A. 碳B. 氢C. 氧D. 氮【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1、大量元素:这是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例如C、H、O、N、P、S
29、、K、Ca、Mg等。2、微量元素:通常指植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例如 Fe、Mn、Zn、Cu、B、Mo等。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可是它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无论鲜重还是干重,C、H、O、N含量最多,这四种元素是基本元素;C、H、O、N、P、S六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详解】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本题答案为A。25.细菌被归为原核细胞的原因是
30、A. 单细胞B. 没有核膜C. 细胞很小D. 没有DNA【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最典型特征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这也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详解】单细胞以及细胞很小不是原核细胞的特征,真核生物中也有单细胞的生物,A、C错误。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这是原核细胞最典型的特征,B正确。细菌有DNA和RNA,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是既有DNA也有RNA,D错误。26.可以与动物细胞吞噬泡融合,并消化掉吞噬泡内物质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B. 溶酶体C 高尔基体D. 内质网【答案】B【解析】【分析】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
31、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3、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4、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详解】A、线粒体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不能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A错误;B、溶酶体可以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吞噬泡内物质,B正确;C、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但不能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C错误;D、内质网能对来自核糖体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但不能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中
32、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器中其他主要器官的功能,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27.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A. 蛋白质和 DNAB. DNA 和 RNAC. 蛋白质和 RNAD. DNA 和质类【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易被醋酸洋红或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详解】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DNA。故选A。【点睛】识记:染色体(质)的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28.下列对酶的叙述中,正
33、确的是( )A. 已发现的酶都是蛋白质B. 催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改变C. 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 低温处理会导致酶失去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绝大
34、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A错误;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D、低温抑制酶的活性,而不是导致酶失活,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酶的基本性质,区分酶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的不同,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高温使酶变性。29.晋书车胤传有“映雪囊萤”的典故,记载了东晋时期名臣车胤日夜苦读,将萤火虫聚集起来照明读书的故事。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 淀粉B. 脂肪C. ATPD. 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光能、电能等。【详解】淀粉
35、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一般不作能源物质。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光能、电能等。故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TP,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ATP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0.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B. 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C. 低温低氧以延长果蔬保质期D. 采用快速短跑进行有氧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
36、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5、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详解】A、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A正确;B、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
37、吸收,B正确;C、低温低氧环境可以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延长其保存时间,C正确;D、快速短跑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运动,所以提倡慢跑等健康运动有利于抑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乳酸,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31.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以下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需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详解】层析液是由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具
38、有一定的毒性,但它容易挥发,因此用橡皮塞塞紧瓶口,A错误;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B错误;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并没有触到层析液,则滤纸条上分离出四条色素带,C正确;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失败,D错误。【点睛】抓住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判断本题的关键。32.北方秋季,银杏、黄栌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黄或变红,一时间层林尽染,分外妖娆。低温造成上述植物叶肉细胞中含量下降最显著的色素是()A. 叶黄素B. 花青素C. 叶绿素D. 胡萝卜素【答案】C【解析】【分析】树叶的绿色来自叶绿素。树叶中除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外,还含有叶黄素、花青素等其它色素及
39、糖分等营养成份。进入秋季天气渐凉,气温下降,叶绿素的合成受到阻碍,树叶中的叶绿素减少,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就会表现出来。【详解】树叶的绿色来自叶绿素。树叶中除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外,还含有叶黄素、花青素等其它色素及糖分等营养成份。进入秋季天气渐凉,气温下降,叶绿素的合成受到阻碍,树叶中的叶绿素减少,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就会表现出来。花青素表现出来就是非常鲜艳的红色,叶黄素表现出来的就是黄色,所以秋天树叶的色彩有红色和黄色深浅不一,非常绚丽。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分析出各种色素的颜色即在冬天发生的变化即可解答。33.通常,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
40、A. 核膜、核仁消失B. 形成纺锤体C. 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D. 着丝点(粒)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是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纺锤体。末期产生子细胞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有中间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部位形成细胞板并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进而形成了两个子细胞。【详解】A、核膜、核仁消失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共有的特征,与题意不符,A错误; B、纺锤体形成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都有的特征,与题意不符,B错误;C、动物细胞有中心粒,有丝分裂
41、前期在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这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点,C正确;D、着丝点(粒)分裂也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共有的特征,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3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 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B. 已分化的细胞全部都再进一步分化C. 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D. 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
42、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不同,一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所以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发育成完整个体。(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根本原因是细胞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的遗传物质。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B.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
43、胎形成的过程中D.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
44、解】A、生物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A错误;B、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C、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C错误;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所以是正常的生命现象,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相关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6.食物中的乳糖进入人体肠道后被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并运输至细胞中。在细胞内,半乳糖最终转变为葡萄糖被利用,其代谢简图如下。请回答问题:(1)乳糖属于糖类中的_糖。(2
45、)半乳糖血症主要是由于物质a积累,导致血液中半乳糖增高引起的代谢综合症。据图分析,患儿体内物质a积累是由于缺乏酶_。(3)半乳糖血症患儿出生数天后,尿液样品中可检测出半乳糖。半乳糖为还原性糖,尿液中的半乳糖可用_试剂检测,会产生_色沉淀。(4)据图分析,半乳糖血症患儿血糖浓度比正常值_,应给患儿喂食含_的食物以缓解病情。【答案】 (1). 二 (2). (3). 斐林 (4). 砖红 (5). 低 (6). 葡萄糖【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半乳糖在酶的催化下可转变为物质a,物质a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可转变为葡萄糖和物质b,葡萄糖和物质b在酶的催化下可装变为物质c,物质c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可转变为
46、葡萄糖和物质d。【详解】(1)乳糖是动物特有二糖。(2)据图分析可知,物质a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可转变为葡萄糖和物质b,因此体内缺乏酶可导致物质a积累。(3)半乳糖属于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4)半乳糖血症是一种主要由血液中半乳糖增高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其半乳糖增高的原因是半乳糖不能最终转变为葡萄糖被利用,所以半乳糖血症患儿血糖(葡萄糖)浓度比正常值低,所以需要给患儿喂食含葡萄糖的食物以缓解病情。【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内半乳糖最终转变为葡萄糖被利用的代谢简图,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代谢的知识,识记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和作用,通过分析题图明确半乳糖的代谢途
47、径是解题的关键。37.为研究肾上腺素促进血糖升高的细胞调控过程,科研人员利用肝脏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1)科研人员研磨肝脏,制成肝脏组织匀浆,用_离心方法将肝脏组织匀浆分离,得到下图所示的细胞质成分和细胞膜成分。肝脏一研磨组织匀浆一分离细胞质(含糖原磷酸激酶)细胞膜(膜成分中含有肾上腺素受体)(2)科研人员利用上述肝脏组织匀浆、细胞质和细胞膜进行实验,测定细胞中糖原磷酸激酶的活性,得到下表结果。组别实验处理酶活性(U)A肝脏组织匀浆04B肝脏组织匀浆+肾上腺素25C细胞质02D细胞质+肾上腺素04E细胞膜+肾上腺素04F细胞质+细胞膜+肾上腺索20肝脏组织富含糖原,糖原磷酸激酶参与糖原逐
48、步水解为_逐步释放到血液中,可通过测定该物质含量来初步判断酶活性高低。A、B两组结果表明,肾上腺素能_糖原磷酸激酶活性。为确定肾上腺素的作用与细胞的哪部分结构有关,科研人员设计了CF组实验,这几组实验的设计思路是_。E组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单独与细胞膜上的_结合,并未引起糖原磷酸激酶活性增加;结合CF组结果推测,肾上腺素结合在细胞膜上,可能引起另外一种“信使物质”的产生,信使物质”参与激活细胞质中糖原磷酸激酶。(3)为进一步证实该“信使物质”的存在,科研人员可将上表中_组成分进行过滤,将除去膜成分后的滤液加入到_组中,若糖原磷酸激酶活性显著增加,则可初步确定“信使物质”的存在。【答案】 (1).
49、 差速 (2). 葡萄糖 (3). (显著)提高 (4). 将细胞质与细胞膜成分分离,逐一进行研究 (5). 受体 (6). E (7). C【解析】【分析】本题是将细胞各个部位进行分离,观察他们的作用,肝脏组织匀浆代表完整的细胞结构,而分成了细胞膜和细胞质两个部分,可以分析表格中肾上腺素的作用,结合糖原磷酸激酶的活性进行分析。【详解】(1)细胞结构的分离方法是差速离心法。(2)肝糖原可以被水解成葡萄糖释放至血液中补充血糖的平衡。由于B组酶的活性明显高于A组,说明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糖原磷酸激酶活性,CF是将细胞膜和细胞质分离开来,逐一研究肾上腺素对其的作用。肾上腺素和细胞膜生的受体结合。(3)
50、信使物质的作用是将肾上腺素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产生的信号,传递至细胞中,提高糖原磷酸激酶的活性,所以可以推测该物质产生于细胞膜上,作用于细胞质中,选择E组成分过滤,加入细胞质中C组,若糖原磷酸激酶活性显著增加,则可初步确定“信使物质”的存在。【点睛】本题需要考生从表格中找到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在结合激素传递信号的过程,进行分析。38.下图1为细胞合成与分泌淀粉酶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请回答问题:(1)控制淀粉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4 _中。(2)图1中,淀粉酶先在核糖体合成,再经2 _运输到1_进行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细胞膜外,这种物质过膜方式称为_
51、。整个过程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3)图2中,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为_,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是_填图中序号)。【答案】 (1). 细胞核 (2). (粗面)内质网 (3). 高尔基体 (4). 胞吐 (5). 磷脂双分子层 (6). 6【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2、分析题图:图1为细胞合成与分泌淀粉酶的过程示
52、意图,其中1表示高尔基体,2表示内质网,3表示线粒体,4表示细胞核;图2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其中5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6表示通道蛋白。【详解】(1)淀粉酶是由4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控制下合成的。(2)淀粉酶属于一种分泌蛋白,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分析可知,图1中的淀粉酶其先在核糖体中合成,然后经过2粗面内质网运输至1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这种运输方式称为胞吐作用。(3)图2中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5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6是通道蛋白,可以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点睛】本题结合细胞
53、合成与分泌淀粉酶的过程示意图、细胞膜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象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39.为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实验过程制备大小相同的6个小滤纸片AF,分别用不同液体浸润,具体操作如下:滤纸片编号液体ABCDEF淀粉酶液1滴1滴1滴稀HCI2滴1滴稀NaOH2滴1滴蒸馏水2滴1滴将处理后的滤纸片贴在含淀粉的培养基表面(见图)。然后,置于37恒温箱保温30分钟。去除6个滤纸片,在培养基中加入碘液,1分钟后冲去多余碘液。观察接触过滤纸片区域的颜色。实验结果接触过滤纸片区域的颜色ABCDEF深蓝深
54、蓝深蓝浅蓝浅蓝不变蓝(1)本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_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各组试剂用量、滤纸片大小和反应时间要尽量保持一致,以控制_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中编号为_的滤纸片起到对照的作用。步骤中,将贴有滤纸片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保温的目的是_。(3)上述实验表明,该种淀粉酶在_环境中活性较高。(4)向E组滤纸片补加稀NaOH,再完成步骤。若实验结果不变蓝,则说明未补加稀NaOH前,E组中淀粉酶活性_。【答案】 (1). pH (2). 无关 (3). A、B、C (4). 使酶促反应在适宜温度下进行(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碱性 (6). 较低【解析】【分析】1、实验
55、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2、分析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淀粉的分解量。【详解】(1)分析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pH,所以本实验是研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余的因素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2)比较实验中所加试剂可知,实验中编号为A、B、C的滤纸片分别对D、E、F起到空白对照的作用,步骤中,将贴有滤纸片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保温,使酶促反应在适宜温度下进行(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上述实验表明,F组的滤纸不
56、变蓝,说明淀粉全部被分解,因此可以确定该种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4)向E组滤纸片补加稀NaOH,再完成步骤,若实验结果是不变蓝,则说明未补加稀NaOH前,E组实验结果是由于pH值不适宜使淀粉酶活性较低造成的。【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探究实验,要求考生根据表格实验设计判断实验的目的,并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40.研究人员利用不同药物干扰线粒体膜上蛋白的功能,得到下图曲线。请回答问题:(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_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具有_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H(NADH)与氧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有一部分储存在_中。(2)
57、据图可推测,药物O和R均会导致ATP合成量_。加人药物F,虽然耗氧率上升,但此时ATP不能合成。其原因可能是药物F会导致线粒体内膜发生氢离子的渗漏,使膜两侧的浓度差_。(3)对乙酰氨基酚(缩写为APAP)是一类感冒药。高浓度的APAP处理肝细胞后,测定_发现结果与药物O和R的处理结果相似,初步证实过量使用APAP会损伤肝细胞线粒体。【答案】 (1). 有氧呼吸 (2). 双 (3). ATP (4). 下降 (5). 消失 (6). 线粒体的耗氧率【解析】【分析】1、线粒体的结构:有双层膜结构构成的细胞器,内膜折叠形成嵴,增加膜的面积,从而增加了酶的附着位点。2、线粒体的功能:是有氧呼吸的主要
58、场所,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都发生在线粒体中。【详解】(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还有部分储存于ATP中。(2)从图中看出,加入O和R后,线粒体的耗氧量降低,说明呼吸作用减弱,因此ATP合成量下降。加人药物,F虽然耗氧率上升,但此时ATP不能合成,由于氢离子发生了渗漏,所以可以推测膜两侧的氢离子浓度差消失。(3)该实验用药物O和R处理后,是测定的线粒体的耗氧量,所以用APAP处理后也应该测定线粒体的耗氧率。【点睛】本题考查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需要考生识记线粒体的结构,同时理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内容,结合曲线图进行分析。41.光合作
59、用过程是许多科学家通过系列研究逐步揭示的。请回答问题:(1)叶绿体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场所,人们在电镜下观察叶绿体,可以发现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内部有许多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的_吸收光能的_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2)氧气能与肌红蛋白可逆结合,并且非常灵敏,可用于定量测定微量氧。科学家打碎植物细胞,在叶片匀浆一肌红蛋白系统(含离体叶绿体)中加入Fe3+或其他氧化剂,然后照光,观察到了氧合肌红蛋白的光谱变化,说明光照下产生了_。上述系统中有H2O,但没有CO2,推测水的光解与CO2消耗的过程可能相对独立。(3)科学家进一步用离体叶绿体进行实验,实验组用CO2固定抑制剂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测定
60、得到下图所示结果。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虽然_量几乎被完全抑制,但氧气产生量_,由此可判断_。ATP合成量虽然没有被完全抑制,但也显著降低,表明ATP合成过程并不与_过程同时进行。后续研究表明,这两个过程均发生在_阶段,两者存在一定关联。【答案】 (1). 基粒 (2). 光合色素 (3). 氧气 (4). CO2固定 (5). 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6). 水的光解与CO2固定过程相对独立 (7). 水的光解 (8). 光反应【解析】【分析】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
61、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基质中还含有DNA。【详解】(1)叶绿体内部有许多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的基粒,其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2)由于氧气能与肌红蛋白可逆结合,并且,在叶片匀浆一肌红蛋白系统观察到了氧合肌红蛋白的光谱变化,说明光照下产生氧气。(3)从图中看出实验组CO2的固定量几乎被完全抑制,但氧气产生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氧气的产生是通过水的光解产生的,由此说明了水的光解与CO2固定过程相对独立。ATP和氧气的产生(是通过水的光解产生)都是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从图中看出,氧气产生量与对照组无差异,但ATP合成量显著降低,表明ATP合成过程并不与水
62、的光解同步进行。【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重点是分析清楚曲线图和柱状图的含义,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解答。42.不结球白菜原产于我国,古名为“菘”,公元三世纪就有“陆逊催人种豆、菘”的记载。近年来,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广泛引种栽培。为研究不结球白菜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研究人员取其根尖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有丝分裂。请回答问题:(1)制作临时装片时,剪取根尖2mm是为了获取_区的细胞,经_漂洗、染色和制片四步完成。(2)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时,应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此时染色体的_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位置。(3)为提高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可用秋水仙索对根尖做预处理,结果如下表。处理
63、时间10h15h20h25h30h35h中期细胞比例326%3646%5732%2880%表中数据显示,秋水仙素处理_h效果最好。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处于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之比是_。上图是两个处于有经分裂中期的细胞图像,二者的差异很大,这是因为观察细胞的_不同。【答案】 (1). 分生 (2). 解离 (3). 着丝粒 (4). 25 (5). 1:2:2 (6). 角度【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为:解离(用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对根尖进行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着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制片观察。【详解】(
64、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需要获取分生区的细胞,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完成。(2)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3)从表中看出,处理2.5h后,中期细胞比例最高,说明处理2.5h效果最好。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处于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之比是122。在实际观察过程中,由于观察细胞的角度不同,所以观察到的图像不同。【点睛】本题考查观察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考生识记其原理和基本步骤,特别是(3)题中需要考生实际进行操作。4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三位科学家,他们是威廉凯林、彼得拉特
65、克利夫和格雷格塞门扎,表彰他们在研究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生物体感受氧气浓度的变化是生命最基本的功能,这依赖于特定的信号识别系统。科学界对氧感应和适应调控的研究开始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缩写为EPO)。当氧气缺乏时,肾脏分泌EPO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比如当我们在高海拔地区活动时,由于缺氧,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变化,开始生长出新的血管,制造新的红细胞。这几位科学家所做的正是找出这种身体反应的分子机制,如下图所示。他们发现这个反应的“开关”是缺氧诱导因子(简称H蛋白)。H蛋白可作用于细胞核中的低氧调节基因,控制机体EPO的水平。EPO和H蛋白除了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以结合并激活涉及代谢调
66、节、血管新生和肿瘤等过程的众多其他基因。当细胞转变为高氧条件时,H蛋白的数量急剧下降,仅当缺氧时该蛋白才能激活低氧调节基因。那么,推动H蛋白降解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VHL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由于V蛋白的缺失,VHL病人临床表现为多发性肿瘤,涉及脑、骨髓和肾上腺等多个重要器官,肿瘤组织会增生异常的新血管。在H蛋白被纯化的第二年,科学家发现V蛋白可以通过氧依赖的蛋白水解作用负向调控细胞中的H蛋白含量。H蛋白控制着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对氧气变化的复杂又精确的反应。通过调控H蛋白,为治疗贫血、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开辟了新的临床治疗思路。(1)肾脏分泌EPO刺激骨
67、髓生成新的红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分裂和_。红细胞增多可提高运氧能力,这是因为_。(2)氧气以_的方式进入细胞。当氧气浓度正常时,可引起H蛋白的降解。H蛋白的含量动态变化,有利于细胞中物质的循环利用。(3)据上文可知,医生观察到VHL病人在脑、骨髓和肾上腺等多个重要器官均产生肿瘤,从而初步确定“多发性肿瘤”为该病的临床表现,该过程使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是_(填“不完全”、“完全”)归纳法。(4)氧气感应机制使细胞能够调节新陈代谢以适应低氧水平,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aH蛋白和A蛋白共同作用,激活低氧调节基因b氧含量恢复正常时,进入细胞核的H蛋白减少cV蛋白功能丧失,细胞无法激活低氧调节基因d因V
68、蛋白的缺失,VHL病人的H蛋白含量低eH蛋白的氧依赖性降解是分子水平的精细调控【答案】 (1). 分化 (2). 血红蛋白增多 (3). 自由扩散 (4). 不完全 (5). a、b、e【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在正常氧的条件下,H蛋白和V蛋白结合,最终被降解,在低氧的条件下,H蛋白和A蛋白结合,在细胞核中,促使低氧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详解】(1)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的过程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增加红细胞的数量就是增加血红蛋白的量,可提高运氧能力。(2)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3)在观察到多个器官能产生肿瘤,初步确定“多发性肿瘤”为该病的临床表现,这是不完全归纳法。(4)a、从图中看出,H蛋白和A蛋白在细胞核中结合后,激活低氧调节基因,a正确;b、氧含量恢复正常时,H蛋白会被降解,所以进入细胞核的H蛋白减少,b正确;c、细胞激活低氧调节基因,是在低氧的条件下H蛋白和A蛋白激活,与V蛋白无关,c错误;d、V蛋白缺失后,H蛋白无法被降解,导致H蛋白数量增加,d错误;e、H蛋白的氧依赖性降解是通过基因在进行调控,所以是分子水平的精细调控,e正确。故选abe。【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认真读懂图和文字找到有用的信息,特别是在正常氧和低氧条件下细胞的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