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焦点一:地质循环与地质构造 1地球内部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可以 相互转化,组成 地壳的物质处于 不断的运动和变 化之中。图中的 a、b、c、d分别 表示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1)地球内部的岩浆(源于地幔的软流层)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b。(2)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a。(3)图中向上的箭头表示地壳抬升运动导致岩石出露地表,接受外力的破坏(风化、侵蚀)作用。(4)被破坏的岩石受外力的搬运作用,在相对低洼地带沉积,形成沉积岩d。(5)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6)岩浆岩可以直接
2、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而沉积岩、变质岩需要通过岩浆才能转化为岩浆岩。2.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形成原因构造特征构造地貌实例现 实 意义褶皱背斜 当 水 平 的岩 层 遇 到地 壳 运 动产 生 的 强大 挤 压 作用 时,岩层 发 生 弯曲变形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弯曲隆起;从岩层顺序看:中心老,两翼新 常形成山岭;但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 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找矿:良好的储油构造;适合修建隧道 向斜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下弯曲变形;从岩层新老顺序看:两翼老,中部新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但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成为山岭 找水:良好的储水构造 2.地质构造
3、 地质构造形成原因构造特征构造地貌实例现实意义断层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发生破裂错动位移断 裂 面 两侧 的 岩 体发 生 明 显的位移 大 断 层 形 成 裂 谷或 陡 崖;断 崖 一侧 上 升 的 岩 块,形 成 块 状 山 地 或高 地;另 一 侧 相对 下 降 的 岩 块,常 形 成 谷 地、低地;在 断 裂 带 上常 形 成 沟 谷、河流 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工程建设如隧道通过断层时,必须加固;水库、大坝等选址应避开断层(2011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
4、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1)图1中、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C(2011江苏)(2)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Aa图Bb图Cc图Dd图D点睛:岩层的弯曲情况和位置变化决定地质构造类型 思路点拨:第(1)题:根据岩层弯曲情况和是否断裂并出现位移情况可知,、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背斜、向斜和断层。第(2)题: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侧记录稀疏、乙侧记录密集、从甲到乙越来越密集,则可知该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在乙侧坡
5、度增大了,为上坡,而在甲地为下坡,速度快,即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规律技巧总结:内力作用引起的各种地壳变化和活动,形成各种形迹的地质构造,并引起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按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情况如下表:运动类型 岩层运动方向 对地形的影响 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岛弧、海沟等 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常形成
6、高原、断块山、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变式训练1: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地貌说法正确的是()AM、O、Q均为背斜山BM、O、Q均为向斜山CM、O、Q均为断层山DM为背斜山,O为向斜山,Q为断层山D变式训练1: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1)(2)题。(2)关于图中N、P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N处地下可能含有金、银、铜等矿产BP处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矿产CN处岩石抗侵蚀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DP处为断裂下陷形成的B解析:第(1)题需要观察图像,从地貌看M、O、Q都是山峰,从构造来看,M为背斜、O为向斜、Q为断层,两者结合确定正确答案。第(2)题中的
7、N、P两地地貌上都是谷地,构造上N是向斜、P是背斜,两者综合判断可知N是良好的储水构造、P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聚焦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 蚀 作 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 水 侵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
8、布)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沉 积 作 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
9、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2011北京)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1)图中()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B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C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D河流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D(2011北京)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2)该聚落()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C点睛:岩层形成、变化与内外力作用思路点拨:该题考查地质过程以及地貌对聚
10、落形成的影响。现实的地质过程应该是距今110万年前,依次形成了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层,后来地层受到挤压上升,形成向斜构造,并伴随断裂发生,沿断裂面左侧继续抬升明显,右侧相对较低区域发育了河流,外力作用以下切侵蚀为主,由于时间相对较长,形成侵蚀宽谷和阶地,在河漫滩处伴随沉积。第(1)题:由于距今2300万年后岩层被侵蚀,可以判断河流形成于其后,排除A;根据地质过程推断,地应该为先沉积后侵蚀,排除B;由图例可知处地层由下向上不是连续的,排除C;根据河流流向和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特点,D项正确。第(2)题: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上,应该是外力侵蚀发生后,排除A、B;河滩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不适宜聚落的发
11、展,排除D。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欧洲北纬50中部应该为落叶阔叶林,故选C。规律技巧总结:1地壳运动与气候(1)峰林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目前在青藏高原发现的已被寒冻风化侵蚀的古峰林,充分说明了青藏高原由亚热带湿热环境向高寒环境演化的过程,也就是说青藏高原已发生显著的上升运动。(2)冰斗是寒冷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现代雪线位于古冰斗的上方,则表明气候转暖或地壳下降,反之,现代雪线位于古冰斗的下方,则表明气候转冷或地壳上升。(3)沙丘是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堆积地貌。现在南北美洲的一些湿润地带发现有被茂密植被固定的沙丘和长满草的古风蚀盆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12、气候由干旱向湿润变化的特点。2外力地貌与自然灾害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自然灾害,与该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紧密相连,现归纳如下:冲积扇泥石流 “V”形谷滑坡、泥石流 冲积平原洪涝(长江中下游)、盐碱化(华北平原)沙丘沙漠化 变式训练2:(2011上海)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读图回答(1)(2)题。(1)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A100cm/sB200cm/sC300cm/sD400cm/sB变式训练2:(2011上海)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读图回答(1)(2)题。(2)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
13、。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D解析:(1)由图可知,鹅卵石颗粒直径的大小约为6.4cm,与之对应的河流流速为200cm/s。(2)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搬运物质的沉积与河流流速的快慢有密切的关系,颗粒大的、较重的先沉积,颗粒小的、较轻的后沉积。聚焦点一:热力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热力环流 注意:(1)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其成因是水平方向的热量差异。(2)温度差异最终会导致气压梯度的存在,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但温度差异直接引起的是
14、空气的垂直升降运动,要注意区分。海陆的比热容差异导致其温度差异 山坡白天增温强烈,温度高,夜晚降温强烈,温度低 市区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生产生活放热多,温度高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2011全国)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D(2011全国)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15、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2)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B点睛:大气在垂直方向的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综合分析与知识应用能力。第(1)题,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自下而上,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比较三地的上下温差分布,可知丙地上下温差最小,大气最稳定。甲地上下温差最大,对流最旺盛。第(2)题,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乙区域有湖泊分布,水汽较多,温度较高,则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产生上升运动;当正午时,西部
16、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气会强烈对流下沉,产生强对流天气。规律技巧总结:等压面图的判读 气压类型 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可简化为“上凸高压,下凹低压”),因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故同一地区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在同一高度上,气流是从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水平流向下凹的地方 等压面 的分布(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如图A)(2)若地面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A)(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即“凸高(气压)为低(气压),凸低为高”(如图B)(
17、4)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如图B)规律技巧总结:等压面图的判读 等压面 的应用(1)判断近地面气温高低 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中等压面上凸),近地面气温高;反之,气温低(2)判断陆地与海洋,城市与郊区 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海洋。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是陆地 城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郊区,近地面等压面上凸(高空下凹)规律技巧总结:等压面图的判读 变式训练1:读北半球某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1)(3)题。(1)热岛效应形成了城、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郊环流,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城郊风。A地城郊风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A变式训
18、练1:读北半球某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1)(3)题。(2)A、N两地与各自对应5000米高空气压差相比正确的是()AA地大于N地BA地小于N地C两地相等D不确定A变式训练1:读北半球某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1)(3)题。(3)若只考虑城郊环流,在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工业区距市中心的距离()A东侧明显大于西侧B南侧明显大于北侧C北侧最近D各处都相等B解析:(1)由城市热岛效应可知,市中心N地形成低压区,气压梯度力由A地指向N地,还要考虑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应该是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A地吹东南方。(2)本题主要考查垂直方向上等压线的分布情况。A地位于相对高压区,等压线向高处凸,A处5000米高
19、空为低压区,等压线向低处凸,所以A由近地面到5000米高空等压线分布比N地上空密集,气压差大。(3)由图可知,南侧气温梯度变化比北侧小,热力环流圈范围更大,所以有污染的工业区距市中心更远。聚焦点二:影响天气与气候的因素 1.天气特征的判断(1)从等压线数值看,这是低压中心,其四周气流形成气旋,因此O点附近应该是阴雨天气(2)图中OA和OB是低压向外延伸的部分,我们称为低压槽(3)画出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按照偏转规律,能够确定低压槽两侧的风向(4)低压槽处一般都会形成锋面,且根据风向与低压槽的关系,能够判断属于冷锋还是暖锋。北半球的低压,一般会在OA处形成冷锋,OB处形成
20、暖锋 锋面与气旋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两大主要系统。锋面是冷暖气流交汇产生的系统,其两侧的温度与湿度差异巨大,因此锋面附近多阴雨天气。锋面过境前后,气团会发生改变,因此,温度、气压、天气等均要发生改变冷锋,降水一般在锋后 暖锋,降水一般在锋前 2.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 提示:太阳辐射是地表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大气环流对各地的降水影响巨大,且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地面状况则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而影响气候(2011江苏)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C(2011江苏)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1)(2)题。(2
21、)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D点睛: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判断风向、天气系统 思路点拨:第(1)题,判定M地风向,可以按如下步骤:第一,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找到M点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根据等压线分布图和M处等压线的走向,可以判定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第二,判定地转偏向力的指向,图中纬度数向北增加,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第三,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转大约3045,即可得到风向,为西北风。故应选C项。第(2)题,图中降水区域位于低压槽附近,说明该降水区域应该为锋面,承上题可知雨区在西北风的吹动作用之下向偏南的方
22、向运动,即向低纬度运动,为冷锋。规律技巧总结:如何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锋面的位置及性质(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 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 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而高压脊 中水平气流辐散,冷暖气流不 可能在此相遇,不可能形成锋面。(2)锋面类型的判断 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则形成暖锋。根据等压线判断锋面类型,可以先画出低压槽线两侧气流的方向,一般说来,从高纬移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移来的气团是暖气团,然后就可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锋的类型。如上图中锋面OA是由气团主动向气
23、团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变式训练2: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判断,由08时到20时,图中()A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B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由08时到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A错误。而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
24、,“冷锋降水在锋后”,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错误。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强趋势。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风力大,选项C正确。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容易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错误。聚焦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反映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按照发生空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海陆间循环(最重要),二是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三是陆地循环(数量很少)(1)水循环有四个基本环节,即蒸发、水汽输
25、送、降水、径流输送。(2)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如修建水库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调节径流的空间分布。(3)对水循环有利的人类活动有:水利设施(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湖)。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着地表形态。雨水补给的河流 季节性积雪水补给 径流变化随降水的多少而变化 春季温度开始回升时补给 冰雪融水补给 湖泊、地下水补给 径流变化随温度高低而变化 比较稳定,与河水互为补给(2011安徽)下
26、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2)题。(1)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A11月至次年1月B2月至4月C5月至7月D8月至10月A(2011安徽)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2)题。(2)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B河道弯曲C地势起伏D湿地调储D点睛:河流径流量与河流搬运能力、流域降水量的关系思路点拨:第(1)题:河流搬运能力与流量成正比,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则是河流流量最小、流速最慢的时期,从左图中各个月份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可知,11月至次年1月径流量最小,是搬运能力最弱
27、的时期。第(2)题: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说明降水量没有马上转化成河流的流量,即该地区降水量被其他形式储存起来,根据右图中图例的提示,该河流中上游地区多沼泽分布,而沼泽属于湿地,湿地具有水量的调储作用。规律技巧总结: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步骤如下:(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
28、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规律技巧总结: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64变式训练1:(2011佛山质检)读我国某区域多年气温和河流径流量统计图,判断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A雨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A解析:根据图中气温和径流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可
29、以推出冰川融水不是主要的补给类型,而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稳定,不会出现明显的峰值,所以推出雨水是主要补给类型。聚焦点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在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了气旋型大洋环流,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在南半球4060之间的海域,形成了全球性西风漂流 (4)在北印度洋分布着冬、夏季风作用下形成的季风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沿岸气候 海洋生物(1)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2)寒流对沿岸气候“减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处形成渔场 海洋环境 海洋航行 有利于加快
30、海水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海水污染范围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例题:丰富的海洋资源,多变的海洋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3)题。(1)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海底原油向外泄漏。借助大风和洋流,浮油“魔爪”不断伸展,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下图(洋流模式示意图)中表示墨西哥湾暖流的是()AB CD B(2)在下列世界著名渔场中,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域的是()A纽芬兰渔场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D北海渔场(3)当“拉尼娜”发生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A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 B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 C东南
31、亚地区持续干旱 D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AD点睛:“拉尼娜”现象是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自然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太平洋东部温度升高,气流上升,多暴雨;“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太平洋东部则温度降低,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思路点拨:第(1)题和第(2)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只要弄清图示位置,就可以顺利完成。第(3)题,需要具备对“拉尼娜”现象的认识才能完成。“拉尼娜”现象是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自然现象。“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太平洋西部水温比常年高,气流上升,会形成强大的低压区,因此台风频繁。太平洋东部水温比常年偏低,气流正常,降水更少。用排除法即可获得答案D正确。规律技巧
32、总结:寒、暖流及洋流流向的判断:(1)等温线判断法:由于洋 流比流经的海区水温高或低,这样就导致海洋表面等温线 发生弯曲,因此根据等温线 的弯曲可以判断洋流的流向。如上右图。等温线的凸向,即是洋流的流向。图中箭头代表的是洋流的流向,它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是一致的。A处海水由水温高的地方向水温低的地方流,则A为暖流,B处海水由水温低的地方向水温高的地方流,即为寒流。(2)纬度判断法:海水表 面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 纬递减,一般而言由较低纬 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即为 暖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即为寒流。如右图所示A为暖流,B为寒流。变式训练2:(2011苏锡常镇调研)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简图”
33、,读图回答(1)(3)题。(1)造成E处热带沙漠气候沿海岸线延伸2000多千米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B变式训练2:(2011苏锡常镇调研)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回答(1)(3)题。(2)分布在F处的气候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B洋流C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C变式训练2:(2011苏锡常镇调研)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回答(1)(3)题。(3)下列四幅图能说明M地渔场形成的是()B解析:第(1)题,E处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及东南信风的控制,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观察其分布特征,我们会发这种气候
34、沿海岸线南北延伸很长,这又主要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解析:第(2)题,观察图示可知,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因此只能分布在这个纬度。这里处于3040之间,应该是地中海气候。第(3)题,需要观察M地的位置特征。M地位于信风带内的大洋东部,那里有自南向北流动的寒流,受东南信风吹拂的影响,会整体偏离海岸,导致下层海水上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另外,从洋流系统来看,B符合要求。聚焦点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联系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2)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
35、“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2011苏州调研)读图,完成(1)(2)题。(双项选择)(1)数字、所代表的内容,正确的有()A土壤比热容增大B地面蒸发的水量减少C地面植被覆盖增加D气温年较差变大AC(2011苏州调研)读图,完成(1)(2)题。(双项选择)(2)环节导致“大气温度变幅减小”,蕴含的地理原理有()A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B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C地理环境差异性D地理环境整体性BD点睛:图中的“土壤湿度增大”的实质是水分这个因素的变化,水对温度变化、水对空气湿度、水对植物蒸腾各有什么作用是思维的方向。思路点拨:这是一类纲要信号图像
36、表达信息的试题,运用因果联系的方式进行地理思维是解题关键。从图示信息来看,灌溉使土壤湿度增大,进而导致三个变化,每个变化又导致一系列演化。(1)其中,导致蒸腾作用加强的原因是“地面植被覆盖增加”,导致空气湿度增大的应该是“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加”,导致大气温度变幅减小的应该是“地面温度变幅小土壤比热容增大”,(2)而土壤比热容增大会增加大气的保温作用。到此,两个答案可以顺利找出,另外,植物蒸腾作用加强会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规律技巧总结:水循环、生物循环与地壳物质循环的比较 物质循环简图 意义 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
37、形态 物质循环简图 意义 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 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物质循环简图 意义 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 变式训练1: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请根据下图提供的线索分析这些影响,并把分析的结果填在空白处。水位上升 陆生植物被淹没空气湿度增大 温差减小 减少减轻解析:由于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修建水库会对当地的生物、气候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修建水库后,会形成人工湖泊,使当地的热容量增大,从而使得增温、降温的速度减慢,气温的日、
38、年较差减小;此外,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也会随之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聚焦点二: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规律 地带性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特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非洲沿20E,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沿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更替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非地带性规律(1)概念: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39、,称为非地带性(2)非地带性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地形起伏: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的自然带差异洋流:受寒(暖)流影响,自然带的分布向低(高)纬延伸局部自然地理要素的异常:水分:荒漠中因水分异常而出现的斑块状分布的绿洲土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华北地区的黄土例题: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1)据各自然带在图1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D例题: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2)据图2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A全
40、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B点睛:在实际的自然带分布中,南北方向更替的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雨林季雨林草原荒漠的更替,以及热带、温带、寒带森林的更替都属于纬向更替。思路点拨:第(1)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从图示来看,oa反映了荒漠草原季雨林雨林的更替,属于由于纬度变化导致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故A、B错。ob反映的是从热带到温带到寒带的变化,影响因素为纬度,故D对。第(2)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区域,其纬度大致位于1020之间,属于热带草原
41、地区,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规律技巧总结:1地带性或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2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3山地自然带的判断方法 山地垂
42、直自然带的判断要结合其主要特点:山地垂直自然带出现在中低纬度的高山上。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山体的高度和纬度。山地自然带的基带是指山脚处的自然带,这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决定的。如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雪线的分布高度受热量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在两坡降水差别不大的高山地区,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阴坡,因此,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也是向阳坡高于背阴坡,如阿尔卑斯山;在降水差别明显的山区,降水量多的一侧,雪线低。如喜马拉雅山和天山。变式训练2: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
43、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l)(2)题。(双项选择)(1)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AC(2)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AD解析:第(1)题,高山灌丛草甸是一种湿生环境下的植被类型,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东坡比较湿润,西坡比较干燥。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北坡高。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因为东坡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造成的。第(2)题,由常绿阔叶林带可以判断该山体位于南方湿润地区;而根据垂直带谱中的干旱河谷灌丛带可以判断山体位于干热河谷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