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586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33页
07高考诗歌高分鉴赏全攻略(教学课件).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7高考诗歌鉴赏 全攻略 制作:金山一中 杨木 年份作 者朝代 体裁 试题类型特 点1994元稹唐绝句选择题咏物1995李清照宋宋词选择题叙事、抒情1996阿鲁威元元曲选择题咏史1997刘禹锡雍陶唐绝句选择题写景、比较1998贾岛唐律诗选择题写景、抒情1999杜甫唐绝句选择题写景2000赵师秀北宋 绝句选择题写景、抒情2001韦应物唐律诗选择题写景、抒情2002李白唐绝句主观题议论、抒情2003王维唐绝句主观题写景、抒情2005年诗歌鉴赏体裁分析:唐诗(7)宋诗(3)宋词(3)唐 词(1)五代 词(1)明诗(1)2006年诗歌鉴赏体裁分析:唐诗(7)宋诗(7)宋词(1)元曲(1)2005年诗歌

2、鉴赏题材分析:写景(8)叙事(3)咏物(2)咏史(1)2006年诗歌鉴赏题材分析:写景(14)叙事(1)咏物(1)考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分值6-8分,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捕捉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社会寓意,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实物载体或事件动作(心理、神态)。(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即诗人自己或寄寓自

3、己情感理想的他人形象。(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情节)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诗中形象的特点有哪些(3)形象中寄寓的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怎么样 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4、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

5、形象的特征寄寓的情感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诗歌鉴赏(难点)寒冷、寂静 在寒冷寂静的天地里,渔翁不怕天冷雪大,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单,形象却显清高超脱。这个清高超脱的渔翁形象,实际上这就是诗人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的写照。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6、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常见诗歌人物意象类举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又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田园生活风光的喜爱与向往。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人物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激愤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郁愤之情。如示

7、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等。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边塞报国或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独坐敬亭山 江 雪 李 白 柳宗元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敬亭山在宣州,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距李白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江雪大约作于

8、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1)古人评独坐敬亭山有云:“两不厌”妙矣,传独坐之神。古人为什么这么说,请你作出合理的鉴赏。(4分)辽宁省沈阳市2005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2)江雪借“渔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了政治上的抑郁苦闷。请分析本诗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对塑造“渔翁”这一形象所起的作用。(4分)前两句用“千山”“万径”作烘托,背景越阔大,“渔翁”的形象就越突出;句中“绝”“灭”极写环境的寒冷沉寂,这就很好地映衬了“渔翁”清高孤傲形象。辽宁省沈阳市2005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1)古人评独坐敬亭山有云:“两不厌”妙矣,传独坐之神。古人为什么这么说,请你作出合理的鉴赏

9、。(4分)“两不厌”用拟人的手法,表面写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人间的无情,点出“独”字。从而表达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辽宁省沈阳市2005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写景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立足关键词句概括景物特征(表述时一般要结合使用到的表现手法)2、点明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思想)诗歌鉴赏(难点)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唐韦应物 前舟已渺渺,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

10、诗所表达的感情。作答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钟声,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亲的孤寂、凄凉的情感;尾联诗人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离家漂泊,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诗人满腹的思乡愁绪。诗歌鉴赏(难点)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诗歌鉴赏(难点)(05全国卷3)8分 答:诗句使用比喻手法,把水面比做轻磨过的明镜,倒映着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进

11、而表现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和把湖面比做“明镜”,写出了雨后池塘明净清雅的静态美;三、四两句则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描写了雨后池上的动态美。全诗以动衬静,静中显动,动静结合中勾勒出一幅雨后池上美景图(从中也流露出诗人对雨后池上之景的怡然之情)。诗歌鉴赏(难点)写景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点 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立足关键

12、词句概括景物特征(表述时一般要结合使用到的表现手法)2、点明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思想)诗歌鉴赏(难点)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05全国卷1)8分 句中运用用了对偶修辞,其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诗歌鉴赏(难点)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

13、“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 这首诗。(05全国卷1)8分 怎样景什么情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勾勒出一幅落英缤纷鸟儿空鸣的静幽之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中,流露(反衬)出诗人的伤春之感。诗歌鉴赏(难点)望庐山瀑布(李白)庐山瀑布(徐凝)日照香炉生紫烟,虚空落泉千仞直,遥看瀑布挂前川。雷奔入江不暂息。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条界破青山色。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第二句写从远处看,瀑布高挂于山川之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逼真

14、地描绘出了倾泻时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壮观景象。(05上海卷)8分 诗歌鉴赏(难点)1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情景交融中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之情;“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情景交融中体现出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志在报国的旷达之情。诗歌鉴赏(难点)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

15、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答:“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借景抒情中也表现出了作者身在异乡孤寂而怅然的心境。答: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月 圆人缺、夜静思家的冷清意境,寓情于景中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诗歌鉴赏(难点)野望 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层阴。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1)这首诗写景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这首诗写景的突出特点是描写远近结合,晦明相间;(2分)其中“落叶”“独鹤”“昏鸦”为

16、近景,着色较晦暗;“远水”“天空”“山峦”“落日”等为远景,着色较明朗,远近错落,明暗相间的景物描写中渲染出清秋郊野冷清萧索的特点。(2分)(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在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诗歌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的凄凉之情,在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使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分)诗歌抒发了诗人对朝廷亲佞远贤而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愤之情。在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使用了寓情于景,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诗歌抒发了作者久滞在外而不得还乡的郁闷孤寂之情。在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使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分)写“物”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

17、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分析思路:捕捉所写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则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中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

18、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高洁、淡雅、朴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的特点。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和感情等。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在诗歌中,以景、物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故乡明月 思乡念亲情 松风山月 隐逸淡泊情 寒林残月 忧愁苦闷情 中秋圆月 相思思人情 双燕单飞 闺怨思妇情 长亭折柳 友人惜别情 江湖扁舟 羁旅漂泊情 烟柳断肠 残烛啼鹃 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

19、度夕阳红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空城落花,物是人非 对国势衰危的哀叹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由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情感。分析古代诗歌应从这些事物的特有的内涵入手。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对月思亲念家怀国引发离愁别绪,思家念亲怀国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愁绪。“小楼昨夜又东风,故

20、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的是悲苦的思乡之情。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传播得很远

21、,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不曾看见。折杨柳曲词为伤春叹别的内容。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对月思亲念家怀国引发离愁别绪,思家念亲怀国之愁。以折柳表惜别。“物象”固定涵义以草木繁盛反衬衰败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战后的荒凉。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 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寂 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 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

22、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 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梅花傲霜斗雪,纯净洁白,坚贞高洁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陆游的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冷落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松坚贞高洁,顽强不屈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

23、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小 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2、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这首诗托物言志,以“松”喻人,用“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9、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萧瑟

24、冷寂的氛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考点周放送 5 诗歌鉴赏(难点)10、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诗歌鉴赏(难点)11、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25、“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诗歌鉴赏(难点)12、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于是诗人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也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诗歌鉴赏(难点)13、蝉 品行高洁 古人以

26、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诗歌鉴赏(难点)1冰雪晶莹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2月思亲念家怀国、离愁别绪 3柳、折柳(曲)送别离情 4草木繁盛衰败荒凉,盛衰兴亡 5菊花坚贞高洁 6梅花傲霜斗雪,坚贞高洁 7松坚贞高洁,顽强不屈 8梧桐、夜雨凄凉悲伤 9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10鹧鸪鸟离愁别绪 11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12蝉 栖高饮露、品行高洁 13寒蝉叫声凄切、离思愁绪 14猿啼哀鸣婉转、凄凉悲愁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

27、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哀婉凄清)郦道元小经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凄清悲凉)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离别感伤)15南浦、长亭离别之所(离情别绪)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 塔两依然。”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16、芳草离别与离恨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17芭蕉凄凉之音(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

28、 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 18流水愁丝愁绪(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踏莎行 在诗歌中,景和物往往具有相对固定的意义,承载相对确定的情感。把握它们,就是找准了诗歌鉴赏切入解答的又一个有力有利的角度。故乡明月 思乡念亲情 松风山月 隐逸淡泊情 寒林残月 忧愁苦闷情 中秋圆月 相思思人情 双燕单飞 闺怨思妇情 长亭折柳 友人惜别情 江湖扁舟 羁旅漂泊情 烟柳断肠 残烛啼鹃 悲欢离合情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空

29、城落花,草木 物是人非 国势衰危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 鸣廓,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 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 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 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内 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明月”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比喻)奸佞小人。“月明多被云妨”则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自己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一句“明月”多被“云”遮,托物寓意、触景生情中抒发了词人对群小当道、自己理想难以实现的的郁闷之情。#中秋之夜,身处流放之地,怨艾郁闷,凄凉消沉

30、,见月生悲,抒发了世事如梦、人生若浮的感慨;#贬谪在外思家念亲的孤寂凄凉之情;#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和壮志难酬郁闷凄凉之情。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 鸣廓,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 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举例说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夜来风叶已鸣廓”写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又烘托出词人对时光易逝而己壮志难酬的郁闷凄凉之情。借物抒情,托物寓意。“月明多被云妨”则象征(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自己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一句“明

31、月”多被“云”遮,抒发了词人对群小当道、自己理想难以实现的的郁闷之情。诗歌鉴赏 之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难点)表现手法就是作者为了 表现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 态度而采用的艺术方法。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难点)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表达方式: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 比喻 比拟 象征 夸张 对偶 反问 设问 对比 衬托 通感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寓情于事 托物言志)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想象、吊古伤今、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渲染、烘托、用典、白描、对仗等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例析1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

32、”就是以更具体形象 而又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事物来打比方,使事 物的特征更突出、更鲜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迢迢牵牛星,整首诗借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 而不能团聚的民间故事来比喻一个饱含离愁的少 妇的相思之情,含蓄而又哀婉。诗歌鉴赏(难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有起 兴或发端的意思,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或所见的眼 前之景起头,然后再引出所要歌咏的内容。诗歌 以“兴”起头,往往能起到寓意、联想、象征或烘 托等作用。孔雀东南飞写的是刘兰芝和焦仲 卿的故事,开头却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句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以此兴起刘兰芝、焦仲卿

33、彼此的顾恋之情,为全篇营造了悲剧的气氛。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2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一、二两句叙写诗人在晴日到水边寻觅美好的春景,看到万物焕然一新。三、四句是抒情,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容易辨认,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诗歌语句中常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 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亦属于衬托手 法),或动静结合。特别是在一些山水 诗中,有静景,如山、月等;有动景,如 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 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静而以动来衬

34、托,有时为写动而以 静来衬托。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衬“空山”之静。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结合诗句就表现手法给出简析答:诗中运用了比喻、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和清秀的特点;以镜喻水面,写出了兰溪水清澈明静的特点,也衬托出月光的明洁。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

35、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诗歌鉴赏(难点)(05全国卷3)8分 答:诗句使用比喻手法,把水面比做轻磨过的明镜,倒映着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进而表现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和把湖面比做“明镜”,写出了雨后池塘明净清雅的静态美;三、四两句则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

36、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描写了雨后池上的动态美。全诗以动衬静,静中显动,动静结合中勾勒出一幅雨后池上美景图(从中也流露出诗人对雨后池上之景的怡然之情)。诗歌鉴赏(难点)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 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3解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 现手法并知晓其一般表达效果,能结合语句分析 和流畅规范地表达。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的体现和效果。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查的作答要点解题层次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

37、+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 意+主旨情感)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感慨?4虚实结合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答:诗中的“野草花”“斜夕阳”“堂前燕”等是实景,而过去六朝古都的繁华则是虚景,虚实结合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蛙声十里出山泉 踏花归去马蹄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4虚实结合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

38、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实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曲子“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飘落的梅花,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香满天山,虚实结合中抒发了边塞战士们因听曲而产生的思乡情。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5借景抒情(2)缘情体物,意谓抒发情感,铺叙物状,因情写景。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对春天清幽美好景色的描写和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欢跃、轻盈之姿的刻画,借景抒

39、情(托物寄兴)中抒发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态和热爱春天的感情。3分 乐景写乐情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怒号、猿猴哀鸣、渚清沙白、木叶凋落、江水奔腾,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诗人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和自己年迈体弱、漂泊他乡的愁苦之情。哀景写哀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试题。绝 句(杜 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又看过,何日是归年。(1)请分析“逾”与“欲”的表达作用。(2)分析感情表达的特点。(1)一个“逾”字,以碧衬

40、白,两相映衬。“欲”字则赋予花朵以动态。两句诗以江山花鸟四景,分别写出了碧绿、青翠、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赏心悦目。(2)诗歌在表达上以乐景写哀情,清新、明媚的春光反衬出诗人深切的乡思。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看似 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 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 了他什么样的情感?6细节描写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41、。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有人认为“红叶青山”的描写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面,这似乎与送别的气氛不大协调。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试加鉴赏。答:不同意。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深秋时节,青峦叠翠,层林尽染,江水青碧,景色明丽。景色越是明丽越能反衬出诗人在朋友别离时的伤感之情和愁闷之绪。“衬托”是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 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同的、相近 似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

42、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7衬托(反衬)|对比|烘托 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 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 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 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 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比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此句却写动、写

43、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以元夜的热闹繁华反衬“那人”的孤寂,从中表达了作者耐得寂寞、不趋流俗的高洁品性。“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

44、意境、情感和思想。这种方法适于突出事物的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易产生深刻的效果。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

45、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诗歌突出了它耐寒、清高和报春的特征。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

46、俗同流的高洁品质。“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江边的树也显得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

47、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董大:唐玄宗时的著名琴师,音乐圣手。高适:唐诗人,诗与岑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 诗派的代表,并称“高岑”。曛:即曛黄,指夕 阳西沉时的昏暗景色。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具体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色?有何作用?(3分)答:答: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的荒寒壮阔的

48、景色;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凄凉悲苦的氛围。哀景写乐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 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读ru,“揉搓”之意。(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 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清平乐 李清照

49、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 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 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 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答:诗人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答:诗中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欢乐无忧的早年衬托充满伤心愁苦的现在,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家国之忧。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50、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8托物言志(象征)本诗运用了象征 的手法,借物喻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托物言志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9想像 诗人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把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愈见杜甫思念之深切。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10欲扬先抑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登上翠楼去赏春景的兴奋欢愉之情。后两句则写闯入眼帘的柳色,引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

51、时的伤感。先抑后扬中传达出少妇触景而生的感伤和哀怨。台 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11吊古伤今(借古讽今)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吊古伤今中寄托了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对帝王荒淫奢侈行径的不满。注意“伤”与“讽”的区别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所作。(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答: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

52、的历史原因:奢侈靡化,逸乐误国。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所作。(2)就诗中所运用到的表现手法作出简要析。答:诗中运用了对比、用典和吊古伤今的表现手法。诗中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吊古伤今中寄托了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对帝王荒淫奢侈行径的不满。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

53、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12用典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所作。(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 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吊古伤今中寄托了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对帝王荒淫奢侈行径的不满,用语含蓄、委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54、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因为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但台城柳却依旧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 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唐朝已走向衰落

55、,昔日的繁华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其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朝的衰落,怀古伤今中流露出诗人对时事的感伤情绪。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例析1比、兴 2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4虚实结合 5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6细节描写 7衬托(反衬)|对比|烘托 8托物言志(象征)9想像 10欲扬先抑(先扬后抑)11吊古伤今(借古讽今)12用典 13比喻 比拟 象征 夸张 对偶 反问 设问 对比 衬托 通感 白描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 术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56、或和形象和思 想情感结合考查。3解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 些表现手法并知晓其一般表达效果,能结合 语句分析和流畅规范地表达。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的作答要点 答题步骤:1准确点明手法(给定一个名目)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具体内容)3明确表达效果(指出表达效果)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的作答层次 望庐山瀑布(李白)庐山瀑布(徐凝)日照香炉生紫烟,虚空落泉千仞直,遥看瀑布挂前川。雷奔入江不暂息。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条界破青山色。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15.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

57、效果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第二句写从远处看,瀑布高挂于山川之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了倾泻时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壮观景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瀑布气势磅礴的特点;“千古长如白练飞”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瀑布的色彩和飞泻而下的动态。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 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 吟唱。()你读出了什么?()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 看法。(分)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

58、,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你读出了什么?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生活的回忆与眷恋,但实际上表达出的是作者梦醒后处境的无限凄凉。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 词的看法。词中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梦境的繁华热闹衬托醒后处境的凄凉,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凄凉越是浓重。词中运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作者以繁华热闹的梦境实写醒后的凄凉处境,抒发了诗人亡国后的无限悲凉之情。评

59、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 度,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 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中肯,要知人论世,就 诗论诗,具体内容具体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送别惜别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不甘寂寞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清高孤傲 优游闲适 飘零沦落 隐逸高洁 孤寂凄凉 哀伤愁苦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离愁别怨 孤独寂寞 失落惆怅 淡泊恬淡 羁旅之愁 高洁坚贞 忧愤悲愤 喜爱赞美 伤春惜春 悲凉凄恻 闺怨思夫 别情边愁 怜爱喜悦 忧国伤时 闲情逸趣 乐观旷达 借古讽今 生活杂感 李白的豪迈飘逸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陶渊明的朴素

60、自然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辛弃疾的雄浑奔放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婉约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伤怀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

61、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同时也慨叹了自己空怀壮志,流落他乡的遭遇。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二)建功报国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离騒。(二)建功报国(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

62、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四)生活杂感一、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指出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63、闺中怀人之愁课堂巩固练习1、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2、菩萨蛮(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思友之愁、失意之愁4、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伤春之愁、家国之愁5、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64、。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昔胜今衰之愁6、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7、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羁旅漂泊之愁8、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亡国之愁9、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飘弃樽

65、无渌,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10、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失意之愁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李颀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

66、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涵谷关。御苑:皇家的宫院。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1、首联、颔联哪两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1、“微霜”“鸿雁”点出了深秋时节送别时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

67、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问:“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渺茫”意为“烟波辽阔的样子”,从字面上来看是在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的别离之情。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边塞诗、征战诗1、巧分类有助于解答思路的定向和明晰2、看标题(序、注)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通过“源活水清”的生活现象,意在说明什么哲理?诗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肯

68、定源头活水乃是方塘明净如镜的根本原因,据此,作者意在对读书之道作一个总结:只有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才能够明白事理,才能心明如镜。3、析尾句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 4、抓字词 5、明意象 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香草美人:象征理想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杨花:随风飘散,想到飘零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6、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并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风貌(注意也要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落花时节”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同时两人也都到了人生暮年。诗人用美景反衬出风烛残年凄凉之情的同时,一个“又”字也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就本诗的思想内容给出赏析诗歌鉴赏 尽在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