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568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103页
2014年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历史课件 高中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ppt_第100页
第100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学.科.网zxxk.组卷网前221年魏晋先秦明清隋唐秦汉宋元封建社会初期封建社会衰落封建社会鼎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创立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发展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古代中国政治 学.科.网 魏晋先秦明清隋唐秦汉宋元西周建立分封制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汉初郡国并行制;“中朝制度”监察制度 汉朝的察举制度 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度宰相制度废除;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设置;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2、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学.科.网zxxk.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1)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考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考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易错点: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

3、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4、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5、“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

4、变化。易混点:1、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

5、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 3、(宰相和内阁)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4、(中英内阁)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第1讲 先秦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 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

6、制度。禹死启继,自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考点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等。(3)地方:封侯、伯。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3、影响: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

7、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分配权力)1、目的:2、对象:3、内容:土地和人口 4、受封者的义务:5、分封制的结构:6、作用:巩固统治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封建亲戚,以蕃屏周”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积极:加强统治,巩固王权消极: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蕴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概念)1、宗法制含义:它由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过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和子孙传承和财产政权继承制度。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初年确立

8、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以长”的传统。(嫡子立长,儿子立嫡)2、原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3、大宗小宗的关系: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宗法制数千年来保障了统治者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推行工具:周朝规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它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6、宗法制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主要)大、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7、

9、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8、破坏与瓦解: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3宗法制理解中的几个要点(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3、两者共同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0、(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名校名题模拟:1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C2周初,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要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伯禽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有宗法关系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11、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答案:A3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答案:A 4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BCD答案:B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12、5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下列有关避讳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避讳现象反映了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宗法思想对国人的深刻影响反映了国人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A.B.C.D.答案:D考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1)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

13、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2)目的: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3、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秦国强大起来,完成统一1、皇帝制度(特征: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权独尊)2、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公九卿制度、三省六部制度、废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演变趋势:相权削弱,皇权加强)3、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分封制、郡县制度、郡国二制、行省制度(演变趋势: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4、选官制度的演变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中央逐渐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人治高于法治。政治机构设置完备,统治

14、网络严密周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内容、特点(2)内容:(1)含义:“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 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 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严格服从中 央命令,受制于中央。“封建”,是指社会性质和阶级属性。皇权(皇帝)制;中央机构及官吏;地方行政制度及官吏;官吏选拔制度;思想控制(文化专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形成条件 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方面:1、由封建小农经济分散性不稳定性决定-根本原因4、法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2、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3、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

15、4)演变过程(5)秦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后世的影响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彻底否定。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帝大权独揽;国与家同治。郡县制:郡县 乡里,郡守县令皇帝任命作用: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秦朝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的影响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这套金字塔般统治结构的建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金字塔型统治机构1著名史

16、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西汉答案:B名校名题模拟:2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

17、进入黑暗时代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答案:B 3观察下图片,请问以下哪条信息不能从图片中得出()A国家大权都集中在皇帝身上B御史大夫直接对皇帝负责C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D太尉掌管军事答案:D一、汉代1、汉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汉初,丞相权力很大,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大权的总理大臣,威胁皇权。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诸侯权势渐强,威胁中央集权。并引发了景帝时七国之乱。第2讲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考点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内外朝制度察举制郡国并行 刺史制度2、西汉 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选官制度实行推恩令回归郡县制2、汉武帝强化皇

18、权的措施建立中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设置刺史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推恩王侯子弟(推恩令)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过度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即位的皇帝大多幼小昏弱,“代行天威”的外戚和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3、评价汉武帝的措施【合作探究】1:汉初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1)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和太慰牵制。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合作探究】2:面

19、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朝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1)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设“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2)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草拟皇帝诏令审核政令执行政令君权与相权:三省六部制3、隋唐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中央与地方:藩镇割据选官制:隋科举制形成;唐至清完善科举制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1、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割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负责 执行封驳审议二、唐初中央集权的完善 2、对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目的不同:中国是为

20、了加强皇权,美国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内容不同:中国三省是行政权上的分权,美国是司法、行政、立法分权。作用不同:中国分权作用最主要是分割相权,提高办事率,加强皇权。美国的分权最主要是防止了个人专制和独裁。作用相同:起到了互相牵制与监督。实质不同:中国是皇权专制的体现;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体现。3、唐中叶后地方管理的变化(1)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形成相对独立的藩镇(2)藩镇割据的形成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三、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个后。十国:南平吴越吴,南唐闽和楚,还有南北汉,再加前后蜀。1、后周世宗改革的意义: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

21、,人民生活更加痛苦。至五代后期,周世宗进行改革,南征北战,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参知政事三司枢密院君权与相权:4、宋 中央与地方中书门下三分相权兵权行政权财政权强化禁军枢密院掌调兵和发兵权文臣做知州通判监知州转运使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二府三司制相权再被分割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地方: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视;财赋运中央-转运使3、北宋加强集权措施的影响: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军制紊乱,形成“冗兵”,

22、战斗力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5、元中央与地方: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君权与相权: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宣慰司:管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宣政院:佛教事务及西藏地区。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二府三司制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隋唐三省六部制归入归入四、元代:1、中央中书一省制2、元朝地方管理制度行省制度,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行政:行省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建立的意义(书P13)问题: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是什么?通过分割

23、地方权力,地方的权力受中央节制的做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小结: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皇帝制度的发展和皇权的加强;(2)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的察举制(1)涵义: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2)目的:广泛搜罗、管理人才(3)选拔的主要标准:孝、廉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1)涵义: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2)选拔标准:门第声望。(3)弊端:世家大族子弟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

24、任高官。(4)衰落: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3、科举制的发展。(1)涵义: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2)发展演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3)意义(积极作用)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4、弊端(消极作用):明清实行八股取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

25、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土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近代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人才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经验教训: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合作探究】3:如何理解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自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起到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一是用人权集中于中央,加强了皇权:二是选官的范围比过去广泛了一些。不仅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

26、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同时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员任能的公平竞争性。1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A中央的派出机构B皇帝的秘书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D朝廷的朝贡藩属答案:A名校名题模拟:2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

27、制度最可能出现在()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答案:D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D4“凡厥衣冠(冠族华胄),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序)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A是汉朝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C门第出身决定官品大小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5.“(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

28、机构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答案:B(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根本上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明太祖认为元朝的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废除行中书省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P16历史纵横)宰相胡惟庸骄恣擅权,是其借口。2、目的:为了巩固和稳定封建统治,加强皇权。(二)、内阁的出现:(1)原因:不可无辅臣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权与相权:6、明 君主专制的加强 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央与地方:设内阁(内侍机构,无

29、法约束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使皇帝中书省元代:中书一省制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影响?相权过重、威胁皇权政局动荡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归入归入明 代:亲自掌管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殿阁大学士内 阁明太祖:位低权轻明成祖:位高权重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合作探究】1:为什么明太祖要建立内阁?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帮助处理国家事务。(2)创立与发展: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品秩较低,不参与明成祖设立内阁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渐上升明中后期可以草拟,对奏疏的处理地位变得更加重 3、特点:(1)明朝内阁不是

30、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4认识(明内阁与英内阁)内阁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对皇帝决策和处理国家政务起辅助作用,不可能对皇权起到专制的作用。与西方的内阁比较,西方内阁是权利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宰相制与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比较宰 相 制内 阁 制相似不同机构性质职权对皇权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非法定,是内侍机构或咨询机构参与决策无决策权,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制约皇权不能制约英国内阁制

31、法定的行政机构拥有国家行政权名义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中英内阁本质不同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合作探究】2:丞相与内阁的比较(1)相同点: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不同点:地位不同,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以及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而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以及行政或决策机构。职权不同,丞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而明朝内阁只是咨询机构。对皇权作用不同:丞相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三)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合作探究

32、】4:清初为何要进一步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主专制?(1)原因: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凌驾与内阁六部之上,并制约了皇叔。(2)措施:康熙设南书房、中枢分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最后集权与皇帝。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顶峰)文字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7、清朝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君权与相权皇权专制绝对化文化南书房军机处设立:设立原因:人员产生:军机处职能:军机处特点:设立影响:起初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实质是强化皇权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皇帝钦定跪受笔录,拟写召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品级不高,跪受笔录;效率高、

33、速度快、机密提高行政效率高;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秦汉隋唐宋元备注进程建立巩固完善加强新发展朝 代 实 质 皇权与相权斗争 中央与地方斗争 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 朝 与 外朝(决 策与执行)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中书决策 门下审议 尚书执行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三司(财政)参知政事(行政)一省二院制 中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 郡县制 郡国制 州郡县 州县 道州县 路州县 (行中书省)省、路、府、州、县 宣慰司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明废

34、丞相设内阁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唐三省六部制清军机处举例说明秦、唐、明、清是如何加强皇权的?演变过程 秦朝:两汉:隋唐:宋 元:明清: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地方)郡国并行制(地方)、察举制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行省制(地方)废宰相、设内阁;设立军机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确立 巩固 完善加强 新发展 强化 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郡县)(郡、国)(州郡县)(州县)(道州、县)(藩镇)(路州、县)(行省、路、府、州、县)对地方控制逐步加强,权归中央。(省、府、县)(省、道、府、县)秦 汉初 汉中后期 隋 唐 北宋 元 明 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总趋势趋势一:君权加强,相权削弱

35、趋势二: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最高统治者制度的演变:王-皇帝 中央官制的演变 秦:三公九卿制-唐:三省六部制-元: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元:行省制 选官制度的演变 先秦:世官制-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开始:科举制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秦-御史大夫;汉-刺史制度;唐-御史台;宋-通判制度;明-厂卫特务机构;清-都察院 评价:在封建社会里实行的监察制度,在其前期(秦、唐、宋)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利于防止割据势力的出现

36、,保证了政 令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明朝所实行的特务政治则损害了司法制度的正常执行,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建立巩固完善加强顶峰秦西汉隋唐宋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1)强化皇权(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董仲舒用新儒术神化王权,明清时期君主权力空前加强。(2)改革中央机构(核心:分权):秦始皇设三公九卿,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

37、代废丞相,清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改革都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3)调整地方行政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核心:分权)秦汉时确立郡县制,北宋将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4)改革官吏选拔制度:秦汉用察举制,魏晋盛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取士,都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5)加强思想控制(文化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清代大兴文字狱。归纳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2)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努力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以致命一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

38、: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解放民主革命胜利:推翻封建统治,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其经济基础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冲击(1)封建社会后期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思想控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时间:明后期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李贽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说;激烈批判的要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则天下治矣”;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趋时更新”.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朝代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选官依据 汉朝魏晋隋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孝、廉(才德)门 第科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科举考试才 能说一

39、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有哪些影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形成社会读书风气,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 积 极 1、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3、有利于各民族融合和对外交流。4、有利于组织大型工程、抵御外敌等 消 极:1、皇权专制易造成暴政和腐败,皇帝决策个人独断专

40、行,易造成决策失误 2、控制思想,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 3、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与西方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决策方式)中央集权(组织形式)概念经济:自然经济思想:法家思想经济基础思想来源功能:内-组织生产,镇压人民,调整矛盾 外-抵御外患 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君主专制皇权至上核 心 发展过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发展于宋元空前强化于明清两对矛盾手段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趋势 (1)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因此沿革清晰。(2)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鼓吹君权神授,以神权服

41、务于君权。宣言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全面垄断全国的一切大权。(3)人治高于法治。(4)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5)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6)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答案:C名校名题模拟:2.“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

42、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降低了行政效率参与国事决策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B.C.D.答案:C【名校名题】1.根据材料,回答: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材料一分封制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或“国”与“家”紧密结合、王权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统一开拓了疆域,巩固了周王统治秦朝政府的组织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材料二 地方:郡县制隶属中央,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央政权管理地方的新模式,影响深远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

43、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材料三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材料四: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材料四军机处办事效率高,办事机密,直接听命于皇帝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

44、展(2)概括以上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3)根据表格要求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要求:标题尽可能简约、准确,反映中心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中央机构分化事权,强化皇(王)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表。2(浙江宁波2010届期末试卷)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材料二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品序

45、文官武官带饰一仙鹤狮子玉二锦鸡狮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钑花四云雁虎豹带饰五白鹇熊罴银钑花六鹭鸶彪素银七鸂鶒彪素银八黄鹂犀牛乌角九鹌鹑海马乌角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

46、用。摘自凤凰网请回答:(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分)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1分)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或中央机构)、地方行郡县制度。(3分)法家思想。(1分)(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5分)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3分)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2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

47、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6分)3(江苏南通2010届高三年级期中调研抽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 明大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8、?(3分)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3分)职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2)根据处理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5分)没有。(1分)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1分)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1分)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