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0321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2秋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提能训练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第12课【学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一变化反映出()A佛教的传播B道教的兴盛C儒学的复兴D理学的僵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学者吸收佛道思想而成的新儒学系统,是一个以“天理”为核心,并把儒家伦理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具有理性思辨色彩的精密思想体系,实现了儒学的复兴,故选C项。2吴宁、范立舟在两宋士风述论中指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这反映了宋代()A程朱理学

2、的影响突出 B国力贫弱、政治黑暗C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 D文化教育事业日益普及【答案】A【解析】理学强调儒家学子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宋朝政治黑暗,故B项错误;宋朝统治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文化教育事业普及与社会责任感不直接相关,故D项错误。3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B“天理”C修炼养生D“仁”和“礼”【答案】B【解析】程颢、程颐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时和游酢向他们求教的内容最有可能是理学方面的知识,故选B项。4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

3、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A苏轼B辛弃疾 C柳永D关汉卿【答案】C【解析】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D项是元杂剧作家,均不符合题意。5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推动宋元词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D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A【解析】社会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政治、思想的状况,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根源,故选A项。6雕版印书必须一页一版,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木材;活字印刷术就是预先制成单个活

4、字,找出需要的字,排成一版,进行印刷,一书印完后,版可拆散,单字仍可用来排其他的书版,且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这表明,活字印刷术()A基本取代了雕版印刷术B促进了书籍的广泛传播C改变了印刷书籍的外观D提高了书籍印刷的效率【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更节约时间和材料,单字印版可重复使用,这表明印书效率已大大提高,故D项正确。7下图是宋代某一名士的园林(图中匾额文字为“梦溪园”),它见证了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该名士是()A朱熹B苏轼 C沈括D郭守敬【答案】C【解析】沈括,号梦溪丈人,图片中房屋匾额“梦溪园”三字及材料“它见证了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表明该

5、名士为沈括,故选C项。8辽夏金元统治者都重视文字的创造,其主流的做法是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下列文字中不同于上述主流做法的是()A契丹文字B女真文字C西夏文字D蒙古文字【答案】D【解析】蒙古统治者重视创制文字,并创立了两套蒙古文字,一是畏兀体蒙古文,一是八思巴蒙古文,但都是拼音文字,都不是模仿汉字创立的文字,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印与装

6、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蒋孔阳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材料二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文人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从中可以看出辛弃疾的作品有怎样的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答案】(1)特点: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以形写神”,寄托作者的思绪情怀,表达文人的心境,

7、往往寄托于山水花鸟的意境之中;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格调高雅、神韵超然。(2)风格:以豪放为主。社会背景: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而广大人民渴望早日收复中原,结束分裂局面。【选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北宋理学家程颐说:“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这表明“理”是()A物体的自然属性B忠孝等人伦道德规范C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D圣人的精神境界【答案】C【解析】材料“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说明“理”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则,材料“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说明“理”是社会的根本法则,故选C项。2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

8、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统计,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墨学成为了官方学说B理学思想的影响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D民主意识的萌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朱熹将维护君主统治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解释为“天理”,要求士大夫忠君守节,因此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南宋理学思想的盛行有关,故B项正确;墨学并未成为官方学说,故A项错误; 三教融合趋势的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故C项错误;民主思想的萌发是在明末清初,故D项错误。3宋之前,“刘向传列女,取行事可为鉴

9、戒,不存一操。范氏宗之,亦采才行高秀者,非独贵节烈也”。宋之后所旌表者,则大多为节妇烈女们守节殉夫的惨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C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战乱与社会动荡的加剧【答案】A【解析】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推崇女性的做人标准“三从四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之后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因此“宋之后所旌表者,则大多为节妇烈女们守节殉夫的惨烈了”,故A项正确;B项中的“开始”说法错误,排除;这一变化与君主专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这一变化与战乱和社会动荡无关,排除D项。4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

10、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现象体现出()A两宋官方意识形态差异B立场差异使得历史研究难有共识C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D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客观【答案】C【解析】南宋建立以后,中国再次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出于对自身合法性解释的需要,将同为宗室南迁建国的蜀汉奉为正朔就成了南宋统治者的需要,这体现了政治形势显著变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官方意识形态都以儒家思想为主,排除A项;即使立场存在差异,历史研究也可以有共识,也可以求同存异,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两宋学者对三国历史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渐趋理性客观,排除D项。5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

11、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答案】C【解析】材料“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反映了元代文人对功名富贵的不屑,希望通过隐逸山林和寻仙访道来摆脱现实中的痛苦,故C项正确。6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优雅情致,他们常常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尤其在文人画方面,杰出者如文同、苏轼、李公麟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领袖。这些作品()A属于风俗画的范畴B重写意而不注重

12、写实C宗教色彩比较浓厚D体现农业社会的特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常常把诗文的意境引入画中,尤其在文人画方面”并结合所学可知,文人画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故选B项。7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记述出处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朱彧萍洲可谈“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吴自牧梦粱录A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B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C宋代航海技术高度发达D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答案】B【解析】材料中只涉及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而没有涉及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的信息,故A项错误;两则材料均反映了

13、指南针具有辨别方向的作用,说明在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而没有涉及宋代中国航海技术高度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宋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但无法得出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的结论,故D项错误。8在金太祖的授命下,“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这表明女真文字的创设()A推动了金朝国家体制的完善B体现了汉族书法艺术的扩展C推动了金朝学校教育的发展D折射出民族交融的深度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可知,希尹借用汉族文字和契丹文字,创制女真文字,这折射出金朝境内民族交融的深度发展,故D

14、项正确;女真文字的创设和国家体制完善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A项;材料中的女真文字并不仅仅是对汉族文化的集成,还融合了契丹文字,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女真文字的创设和金朝学校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孔孟没,学绝道丧千有余年,处士横议,异端间作,若浮屠(佛教徒或佛塔)老子之书,天下共传从而信其书,宗其道,天下靡然同风,无敢置疑于其间。范育正蒙序材料二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

15、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摘编自美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宋初期儒学“面临困境和挑战”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对日后中国社会的消极作用。(3)根据材料三,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答案】(1)主要因素:学绝道丧、处士横议、异端间作、佛道冲击。(2)发展: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以一切知识去证实儒家伦理道德。消极作用:为专制皇权服务;以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中国近代法制建设。(3)表现: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