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路,形成了新思潮。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并在政治上进行了实践,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初步胜利。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第 14
2、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程标准学法素养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结合课本引言及第一子目的内容,分析“开眼看世界”的背景条件,形成通达的时空观念,了解代表人物的主张和活动,认识其在当时的重大意义,培养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史料并结合教材第二子目(学思之窗、图片信息),了解洋务派的观点,恰当理解“中体西用”在当时的意义和局限,培养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并结合“历史纵横”、图片信息,理解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条件,了解主要代表人物的主张,探寻康有
3、为传播新思想的特点,理解维新思想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培养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引导学生构建通达时空观念,体会近代先进中国人主动学习、不断求索的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开眼看世界”1背景(1)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2)清朝君臣对岛夷的情况一无所知。2代表(1)林则徐贡献:设立译馆,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_与各国律例等资料。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2)魏源贡献:撰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_”的 思想。地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
4、学为用”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2)清政府内部洋务派提出“_,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中学为体2内容: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3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5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_。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5、。(4)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2康梁等维新思想康有为主要 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思想 特点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思想 作用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3.实践:1898 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_,但很快就失败了。4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知识
6、点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历史作用(1)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2)既体现了对封建王朝的维护,也包含了对封建传统的怀疑与否定,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概念阐释】“中学”与“西学”“中学”意为以孔孟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其核心是纲常名教。“西学”则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产阶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别提醒】“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坚船利炮、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而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其理论核心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精要点拨】洋务派、早期维新派与维新派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改革中国的
7、教育,使一大批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其中一部分人成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早期维新派宣传西方,为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精要点拨】洋务派与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不同(1)政治上,洋务派维护封建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2)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企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3)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更要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图示记忆】维新变法思想网络小结知识术语 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
8、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不仅具有救亡图存的爱国性质,而且宏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认识“中体西用”思想史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史料二“中体西用”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使中国人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
9、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解读】(1)史料一信息反映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目的及思想内涵。反映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国家富强。表明张之洞认为中学为立国之本;西学为应对现实变化的权宜手段;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2)史料二表明了“中体西用”的特点和影响。说明“中体西用”引导人们认识西方,同时使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两派有个彼此合适的接受点。【史料运用】(1)史料一反映的指导思想的实质是什么?提示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10、术,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2)据史料二,分析“那个世界的部分”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中体西用”是如何迎合“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需要的?提示 内涵: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迎合:对改革派而言,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减少兴办洋务的阻力;对保守派而言则维护了封建纲常制度。【论从史出】认识“中体西用”思想(1)“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2)“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
11、际而更趋系统化、纲领化,但是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史料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史料二 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白喙所不能诬也。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史料三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
12、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解读】(1)史料一阐述了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及主张。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角度,仿古而变法。康有为主张立宪法,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政治要求。(2)史料二表明了梁启超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贡献。说明梁启超宣传民族主义,开启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的觉醒。(3)史料三评价了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认为维新思想是借助传统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变法思想。【史料运用】(1)据史料一概括康有为上书皇帝提出变革主张的主要依据。提示 中国古代统治变革的传统;近代西方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和制定资本主义的法律变
13、法强国的经验。(2)有学者认为,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其“高明”之处。导致维新派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高明”之处: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了宣传新思想的阻力。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系统的成熟理论作指导;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论从史出】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由理论到实践:
14、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康有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家学说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力。一、洋务派与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的比较1在目的上:都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
15、清朝统治。不同之处是洋务运动还有另一个目的,即镇压人民革命运动。2在方法步骤和实践上:都主张从西方购买枪炮和船舰,并仿制西方战舰;都主张建立一支新式海军。不同之处是抵抗派的主张还没有完全实行,就随着林则徐的撤职而中断。洋务运动则进行了三十多年的实践。3结果相同: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抵抗派的主张也随之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对点演练】1(2019驻马店高二期中)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利用外国传教士、商人、船长和报纸编辑到镇口参观销烟的机会,询问各种鸦片、英国海军、汽船等情况;利用英船“杉达”号遇风沉没,受难船员逗留广州的机会了解英、美、土耳其等国的地理、文化知识。林
16、则徐此举目的是()A促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学习西方的历史和地理知识C为反侵略的外交活动提供参考D从思想领域抵制列强的侵华主张解析:选 C。根据材料中林则徐所学习的内容可知,此举便于他了解西方,为后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奠定了基础,故选 C 项。材料未涉及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信息,A 项错误;材料不仅仅是学习西方的历史和地理知识,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思想领域对列强的抵制,故 D 项错误。二、19 世纪 6090 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前)的西学东渐与 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的不同19 世纪 6090 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前)19 世纪末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甲午中日
17、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领导者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19 世纪 6090 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前)19 世纪末 学习重点先进科技政治制度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西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实践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影响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对点演练】2(2019保定高二期中)“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西文化的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A最初宣扬了西方科技思想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动摇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解析:选 A。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体西用”
18、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故选 A 项。“中体西用”不可能消除中西文化的差异,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维新派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制度,D 项错误。1(2019邢台高二月考)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这说明魏源()A对西方缺少整体的了解B过分注重维护清朝统治C思想理论水平相对较低D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束缚解析:选 A。根据题干中“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信息,可以得出魏源对西方缺少整体了解,故选 A 项。2(2019杭州高二期末)“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
19、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此番言论意在批评()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B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维新派“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D革命派“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解析:选 B。根据材料“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这是在批判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并没有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故选 B 项。3(2019邢台高二月考)康有为说:“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今此法权归于众最有益于人道矣。”此思想()A宣扬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B指明了变法强国的重要性C继承了儒家“民本”思想D借儒学论证政治
20、变革的必要性解析:选 D。根据题干中“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信息,可以得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借助儒学论证政治变革的必要性,故选 D 项。4(2019焦作高二期中)严复在原强中说:“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其目的是()A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B主张仿效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C反对君主制,主张君民平等D要求清政府广开言路,招贤纳士解析:选 B。根据题干材料“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可知,宣扬的是君主立宪制,故选 B 项。根据材料“君不甚尊”可知,不是宣扬民主共和制,
21、A 项错误;根据材料“彼西洋者”可知,严复主张学习对象为西方,西方只有两种近代政体即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不存在君民平等,C 项错误;根据材料“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可知,材料论述的是近代民主政治,而非招贤纳士,D 项错误。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思之窗(教材 P69)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提示 有一定道理,但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的思想,洋务派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付诸实践,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林则徐、魏源“师夷”的唯一目的是“制夷”,而洋务派“师夷”的目的首先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才是自强。因此两 者 之间尽管有
22、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二、本课测评(教材 P71)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提示 维新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三、学习延伸(教材 P71)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提示 该题目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讨论:(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这与顽固派是一致的;(2)慈禧太后虽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但她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陈腐不化的,为维
23、护统治,她也能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适度的革新。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促使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是西方的入侵引起的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其核心内容是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诗界革命“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诗人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